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马莹  余杨 《江苏建筑》2010,(4):1-3,32
位于南京七桥瓮生态湿地公园中的生态环境科普教育中心是一座生态科普类的展览馆。文章从科普教育中心的总体布局、建筑形态、内部空间及技术措施等多方位入手,阐述了源于自然、融于自然的设计思路,从建筑设计的层面展现了自然、建筑、人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的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2.
孙贺  刘德明  陈沈 《华中建筑》2012,(2):119-122
在分析滨海湿地生态特点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了滨海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目标和原则;运用生态学原理,建构了滨海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生态策略框架内容,即体现滨海湿地生态承载力限度的生态保护策略、体现系统思想的滨海湿地公园内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有机组织策略以及体现可持续发展观的滨海湿地公园内人工生态系统的低碳策略。  相似文献   

3.
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   总被引:55,自引:1,他引:55  
王凌  罗述金 《中国园林》2004,20(1):39-41
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城市规划中对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能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保持湿地系统的生态完整性,植物的科学配置和岸线环境的设计,是城市湿地景观设计的重要因素.以美国圣保罗市安姆斯湖计划、英国伦敦湿地中心和中国成都活水公园为例,介绍了城市景观与湿地生态意义的成功结合.  相似文献   

4.
正项目场地位于美舍河中游,是美舍河最重要最大的景观节点,也是其"海绵城市"展示的窗口,场地设计面积为78.52hm~2(包含水域面积),设计上大面积运用台田、密林、果园、湿地岛链等大地景观的手法展示凤翔公园自然之美;生态上通过人工潜流、表流湿地最大限度解决水质污染问题,同时以乾坤湖为核心营造白鹭生境;城市休闲上充分考虑城市综合公园的需求,为市民提供休闲活动场地及慢行步道,最终将凤翔公园打造成展示海绵理念、满足市民休闲、呈现海口景观特色的综合性生态城市湿地公园。  相似文献   

5.
东阳市江滨景观带湿地公园以"模拟自然的河流"为设计理念,采用"生态氧化池+生态砾石床+垂直潜流湿地+水平潜流湿地+表流湿地"工艺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工程将景观功能提到同等高度,成功打造了景观型尾水人工湿地,并解决了不规则湿地单元均匀配水、湿地防渗、填料设计、防堵塞设计等关键技术问题。通过发挥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建设模式的优势,以设计为龙头,解决了施工过程中填料清洗、分选、摊铺等关键技术问题。该工程集污水处理、景观游憩、科普教育于一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可以为国内类似工程的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张长永 《浙江建筑》2007,24(12):6-7,20
杭州五常港是由南至北纵穿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一条重要防洪河道,在整条河道特别是西溪湿地段的整治方案制定过程中,以"理解自然和珍重自然"的工程创新理念,体现了"最小干预"的生态治理工程设计原则,实现了河道防洪功能要求与生态治理手段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湿地公园的建设效果,本文通过介绍大泽湖近自然湿地公园设计情况,分析公园内水系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想要提高水系建设效果,应首先完善河流生态体系的观点,研究表明:水体设计中应注意整体加强水系规划布局、重视水量调节、加强污染治理、提升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8.
概括介绍了苏州市湿地保护与湿地公园建设情况,并重点介绍了苏州三角嘴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方案调整过程.从场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原则和生态保护理念,通过研究湿地生境培育,植物多样性配置,水环境治理等生态修复办法,结合新农村建设与特色公园景观塑造,使三角嘴湿地公园成为具有生态保护,促进农民产业结构调整,科普教育,休闲观光等综合功能的城市湿地公园.  相似文献   

9.
李青云 《中州建设》2014,(23):65-66
探讨了湿地公园植物材料的选择和湿地植物的具体配置,并从人性化设计、生态设计及美学设计三个角度探讨了湿地公园植物造景设计。  相似文献   

10.
多学科合作的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介绍了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规划方案的设计调整过程。从基地的生态状况出发,提出了城市边缘地带的湿地公园设计原则、思路,探索了湿地生态修复的方法。通过湿地生境的培育、多样的植物配植、和谐的环境艺术小品,使太湖湿地公园既能成为一处健全而多样化的湿地生境,又是承载太湖文化精粹的田园文化、渔耕文化的生态教育和生态旅游的基地。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理念的影响,在对湿地景观公园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积极应用现代化的生态设计手段,要求设计工作者具备良好的生态意识,认识到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当中融合生态理念的关键性作用,依据与时俱进的生态发展原则,构建艺术、运动、旅游等特色区域,给游客带来更好的旅游、休息氛围,既要确保湿地公园设计当中的景观性,同时要确保生态环保性,奠定湿地景观公园生态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陈江涛  苑贝 《中州建设》2014,(19):73-73
城市湿地公园是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湿地认识的不断加深,对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活动的不断开展,建立城市湿地公园成为湿地开发利用的重要形式。植物景观营造是城市湿地公园营建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熊瑶 《山西建筑》2007,33(31):345-346
介绍了湿地、城市湿地公园的基本概念,通过对中国湿地资源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设计的必要性,探讨了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方法,最后对城市湿地公园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世界建筑导报》2007,(4):28-31
沈阳浑河湿地公园是以生态湿地为主的、兼顾景观、游憩等多种功能的生态型休闲公园。对54公顷的沈阳浑河湿地公园景观资源的保护、恢复、丰富,是设计工作的基础。以设计城市与自然,人居活动和动植物群落。保护于开发诸多对立因素的共生。奥雅在设计中站在保育浑河流域自然生态环境的立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特殊性,阐述了建立红树林湿地公园的必要性,并以海南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为例,探索保护和恢复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途径和红树林湿地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方式,以期达到保护和合理利用红树林湿地生态资源的目的,实现红树林湿地公园在生态、社会、经济等多种效益上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汤阴汤河国家湿地公园内部的保护与利用以及外部的协同发展为研究契机,探讨带状河流型湿地生态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关系和以及协同发展的必要性,提出汤河国家湿地公园"四带"协同发展的总体策略,为带状河流型湿地公园的协同发展提供借鉴;同时详细阐述了汤河国家湿地公园河道生态恢复、河岸带生态修复、湿地内外协同发展的项目策划和配套建设的方案,实现以湿地生态效益带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的重要生态设施,既为动植物提供了栖息之地,更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肩负实现城市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任。论述了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显湖透水、基塘养水、环通秀水、复合乐水的生态策略,并通过道路系统、慢行系统、湿地水系和水体净化措施,形成构建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介绍生态设计在湖泊型湿地公园的应用,并结合卤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具体分析,归纳湿地生态主要问题,最终从水体修复、功能布局、空间营造、文化展现等方面提出具体的生态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11)
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景观和城市生态的核心内容,是维护城市生态和谐的关键。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与生态学、设计学、美学等诸多学科密切相关。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城市的生态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一些城市湿地公园未能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因此,培养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人才的高校需要以此为鉴,对人才的培养要与城市湿地公园的发展同步,保证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人才为城市生态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文章从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几点教学意见,进而分析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教学的具体意义,旨在提高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教学质量,为国家输送高素质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20.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一项关系全民福祉、生态安全和国家形象的重要国家战略。如何处理与我国现有自然保护地制度的关系是实施该项战略必须要应对的重要问题。研究系统梳理了我国自然保护地制度建设历程。目前我国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10余类自然保护地制度并存。总结出我国自然保护地制度存在的五大主要问题:"保护职能部门分散""保护空间和类型交叠""保护资金缺乏""过于逐利经营"与"立法不健全",并初步提出相应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