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997号公告,批准《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1141-2015,自2016年8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2.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GB/T 51141-2015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中既有建筑改造的主要评价标准,评价指标包括规划与建筑、结构与材料、暖通空调、给水排水、电气、施工管理、运营管理。通过对该标准各指标的研究,全面分析该标准相对与其它绿色建筑评价的编制特点,简述该标准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8月1号最新实施的《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是一个国家标准。中国第一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于2015年发布,第一个标准发布之后,象征着中国绿色建筑的标准体系基本就建立起来了。我们知道在设计阶段有一本标准叫《民用建筑的绿色设计规范》,施工阶段有两本国家标准,一个是《绿色施工的施工评价标准》,还有一个是《绿色施工规范》,绿色建筑的运行管理阶段有《绿色建筑维护标准》,到评价阶段标准很多,而且基本都是国家标准,从评价标准到建筑本身有八本国家标准,都是建筑  相似文献   

4.
<正>1、背景我国既有建筑面积已经超过500亿平方米,其中绿色建筑面积仅有1.627亿平方米(包括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和绿色建筑运行标识项目,数据截止到2013年12月底),而绝大部分的非绿色存量建筑,都存在资源消耗水平偏高、环境影响偏大、工作生活环境亟需改善、使用功能有待提升等方面的问题。庞大的既有建筑总量加之存在的诸多缺陷,成为建筑领域节能减排工作的重大难题。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可以节约能源资源,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环境友好性,对转变城乡建设发展模式,破解  相似文献   

5.
国家标准《既有建筑改造绿色评价标准》编制组第二次工作会议8月1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由《标准》主编、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王俊研究员主持,《标准》编制组专家和秘书组成员共27人出席了会议。王俊院长回顾了第一次会议的重点讨论内容,介绍了第一次工作会议后的总体工作情况,并围绕《标准》特色与技术重点、评价对象与适用范围、分数分配与减少不参评项等内容对《标准》的编制提出了补充要求。随后,各章召集人分别介绍了相关章节的总体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12月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批准《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的公告,编号为GB/T51141—2015,自2016年8月1日起实施。该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本刊2015-12-17摘自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http:∥www.risn.org.cn))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国外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标准和案例》(ISBN 978-7-112-19280-9)一书,已于2016年6月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支持下,"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系列丛书"已自2015年起陆续出版发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国外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标准和案例》(ISBN 978-7-112-19280-9)一书,已于2016年6月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时逢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支持下,"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系列丛书"已自2015年起陆续出版发行,该书是此系列丛书之一。作为第一本介绍国外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书籍,旨在为我国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开展相应的工程实践和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国外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标准和案例》(ISBN 978-7-112-19280-9)一书,已于2016年6月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时逢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相似文献   

10.
《建筑》2016,(15)
正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国外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标准和案例》(ISBN 978-7-112-19280-9)一书,已于2016年6月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系列丛书之一。作为第一本介绍国外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书籍,旨在为我国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开展相应的工程实践和应用推广提供参考依据。该书系统介绍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的既有建筑现状和改造工作进展,既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国外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标准和案例》一书,近日已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支持下,"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系列丛书"已自2015年起陆续出版发行,该书是此系列丛书之一。作为第一本介绍国外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书籍,旨在为我国完善有关政策法  相似文献   

12.
近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召开国家标准《既有建筑改造绿色评价标准》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正式启动标准编制工作。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3.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是当下的热点话题,为了完善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体系,使用基于灰色聚类法的评价模型对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是否合适相宜进行评价。通过将所建立的模型与实际项目作对比,验证了构建的灰色聚类法评价模型可行性,并为科学构建既有建筑绿色改造适宜性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国家标准《既有建筑改造绿色评价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已于2014年1月24日发布,正在广泛征求意见。从前期文献调研、已开展的编制工作、内容框架和重点技术问题等3方面对标准的编制工作进行详细介绍,最后对现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15.
<正>现阶段,我国既有建筑面积已经超过500亿m2,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30%。大部分既有建筑受到当时建设技术和经济条件的限制,30%~50%既有建筑出现安全失效或功能退化,室内环境质量较差,严重影响人居安全和工作生活品质;与此同时,我国建筑在使用阶段的碳排放占自身全寿命周期碳排放总量的80%~90%,普遍能效较低,碳排放居高不下。庞大的既有建筑存量加之存在的诸多缺陷,成为建筑领域节能减排工作,甚至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难题。与城市开发过程中大规模拆旧城、建新城运动造成的资源衰竭、环境恶化等问题相比,对量大面广的  相似文献   

16.
根据既有校园建筑绿色改造的特点及问题,建立既有校园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模糊数学的原理,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既有校园绿色建筑改造进行科学、全面、客观地评价。通过对某教学楼的实际应用分析得出该教学楼绿色改造为"较好"等级,但仍需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校园绿色管理和能源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7.
由于近些年来,应国家绿色环保号召,绿色建筑正在大力推广,基于ANP分析法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结构分析,得出能源利用率是影响绿色建筑的最大因素,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承受压力高需要引起重视,政府在对既有建筑进行绿色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减少环境荷载,大力提高环境效率。同时,通过探讨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的网络关系,发现政府应该从源头上实现减量,建立建筑企业绿色化监管,完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而言,影响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主要因素为能源资源消耗程度、施工技术管理性、建筑环境适宜度和系统持久性。  相似文献   

18.
经过长期的发展,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加,但与此同时,建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情况却愈加严峻。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怎样才能够通过有效的措施来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是非常关键的问题。现阶段,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这就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所以,如何才能够实现对建筑工程能耗的降低,是必须要重点关注的一项工作。为此,站在实践的角度上,针对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电气设计展开了分析,以期能够为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9.
<正>一、当前深圳既有居住建筑存在的问题深圳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建设的城市,当时的建设标准在全国也处于前列,但是毕竟由于在当时那个时代,存在建设、施工上材料短缺、管理不到位等很多问题。一是安全性。深圳早期的建筑没有考虑抗震设防,90年代以后才开始考虑抗震设防,所以当时的建筑在安全性方面存在很大问题。二是地处沿海城市,存在很多海沙、耐久性锈蚀方面的问题。三是一些老旧的房屋屋面由于长期的夏天冷热的变  相似文献   

20.
<正>为推进绿色建筑检测工作,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日前发布《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编号为CSUS/GBC 05-2014,自2014年7月1日起实施。该由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国研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主编,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认证中心等单位参编,可作为我国开展绿色建筑检测工作的技术依据。标准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