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蒜泥白肉是川菜中的佳品,它以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众多食客,蜚声海内外.蒜泥白肉成菜,白里透红、色泽美观、香气四溢;闻之欲食,胃口大开;肥而不腻,味美可口.但是,要  相似文献   

2.
中华食猪肉风俗,历史悠久,南方菜中有梅莱扣肉、荷叶粉蒸肉、夹沙肉、樱桃肉,北方菜中有咕吃肉、肘子肉、龙眼肉、酥白肉等,本文介绍的则是旧时满族的食白肉习俗,也是中华饮食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有关资料上曾有这样的记载:“满州宴客,旧尚手把肉”。手把肉即执刀自割的白肉。“清代新年朝贺,每赐廷臣吃肉,其肉不来他味,煮极烂,切为大官,臣下拜受,礼至重也,乃满州皆尚此俗。”再看旧时满族家庭食肉情景,足让你吃一惊,有载:“满州贵家有大祭把或打庆,则设食肉之大会,无论旗汉.地论识与不识,皆可往……自切n食,食愈多…  相似文献   

3.
刘晶晶  张卫 《中国食品》2015,(5):11-15,10
<正>随着《关于开展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下发,标志着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正式确立并在全国启动。但从已试点城市的反映来看,食安险并不受食品企业欢迎,其也并未起到应有的保障作用。那么,食安险真的是"食之无味"的"鸡肋"吗?2月2日,中国保监会会同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肉食粮油、婴儿乳  相似文献   

4.
正鹿鸣宴,或许可称之为中国古代的"重才之宴"。"鹿鸣著周雅,取士各惟时。"(宋·叶适《鹿鸣宴诗》)鹿鸣宴产生于科举,宴名则取自《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君子是则是效。  相似文献   

5.
鳊鱼在上海是广受欢迎的居家日常食用鱼,它遍布南北,别称不胜枚举,总括类别有三: 一曰"长春鳊",又名"北京鳊",产北方。 二曰"团头鲂",产长江中游。《三国志·吴书》中有吴主孙皓打算从建业迁都武昌,左丞相陆凯为谏阻,曾引童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的记载。武昌鱼就是鳊鱼,后毛泽东词《水调歌头·游泳》中有"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之句,更使其誉满全国,甚至世界。  相似文献   

6.
正闲来无事,阅读《闲情偶寄》,发现李渔这位明末清初著名学者,不仅是很有才华的剧作家、戏剧理论家,还是个养生方面的专家。《闲情偶寄》中的"饮馔部",是李渔讲求饮食之道的专著。他主张于俭约中求饮食的精美,在平淡处得生活之乐趣。其饮食原则可以概括为24字诀,即:重蔬食,崇俭约,尚真味,主清淡,忌油腻,讲洁美,慎杀生,求食益。这正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饮食的美的追求。重蔬食《闲情偶记》云,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对此,李渔认为"重蔬食"有益人体健康,应该发扬上古"重蔬食,远肥腻"的遗风,方能崇俭以养生。崇俭约查找李渔所述的食谱,几乎看不到山珍海味。他认为"食  相似文献   

7.
珠江 《烹调知识》1999,(9):30-31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具有闻名世界的饮食文化。《黄帝内经》、《山海经》、《本草纲目》等医海精品都有科学而精辟的阐述。唐代著名医学家逊思邈指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情爽志以资气血。”“为医首,当晓病源,如其所犯,以食治之。食之不愈,然后命药。”清代  相似文献   

8.
汆白肉是东北地区特有的一种菜肴,是满族习食的代表菜肴之一。满族发源于东北,地处寒冷,冬季时间长,为了过冬,多采用腌渍方法保存白菜,这就是常说的酸菜,它是氽白肉的主要原料。氽白肉的原名叫吉菜粉氽白肉,是时令性较强的菜肴。通常饭店经营此菜是在农历九月和三月,也就是酸菜刚腌好或快没了,且蔬菜还没有下来的时候。而家庭则是冬季常食,并不严格。  相似文献   

9.
正《吕氏春秋》有言:"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名之曰烂肠之食。"中国素食早在春秋时期便已滥觞,先秦时已有雏形,人们在祭祀或重大典礼时,实行"斋戒",除了沐浴更衣外,最主要就是不吃荤而只食素,以表示对祖先、鬼神的崇敬。西汉初期,淮南王发明了豆腐,把素菜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今天,茹素更是融入了环保理念,强调了清幽的文化氛围。一向注重养生的道家《老子化胡经》中说:"戒之不食肉,心当莫念,含血有形类,元气所养活……"而中式  相似文献   

10.
苦瓜菜四例     
李全红 《烹调知识》1994,(10):14-15
苦瓜别名凉瓜,俗称“锦荔枝”“癞葡萄”,是一种具有较高食疗价值的瓜菜。据明代《滇南本草》记载:“苦瓜味苦,性寒。入心脾肺之径。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泻六经实火,消署益气,止烦渴”。另据《清稗类钞》饮食篇载:“体虚寒者,不宜食之。我国闽广滇赣人皆喜食用。一般或以烹鸡。或以炒肉。味甚苦,食之者恒甘之。” 现介绍苦瓜菜四例: 苦瓜拌白肉 原料:苦瓜420克,猪腿肉200克,蒜泥20克,芝麻酱25克,精盐8克,味精5克,芝麻油12克。 制法:1、将苦瓜从中间剖开,去瓤洗净。斜切成厚片,放入碗中,用精盐5克腌渍片刻,取出挤  相似文献   

11.
用食物治疗疾病古已有之,唐孙思邈专列《食治》一门:“夫为医者,当须先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药之。”  相似文献   

12.
正老上海人秋天喜食芋,做法通常有芋艿烧毛豆、芋头蘸白糖、苏式糖芋头、芋艿老鸭汤、芋丝饼、香芋腊鸭煲、香芋排骨粥。有人说芋原产印度一带,汉代传到中国,这种说法并不可靠。早在《史记》有记:"岷山之下,野有蹲鸱,至死不饥,注云:芋也。盖芋魁之状若鸱之蹲坐故也。"《诗经》有"君子攸芋"句。宋人陆游诗云:"夜生昼卧腹便便,叹息何时食万钱。莫谓蹲鸱少风味,赖其撑柱过凶年。"  相似文献   

13.
(一)姓氏的柴米油盐 我国丰富多采的餐饮文化,还反映在古今众多的姓氏上。就说"民以食为天"的食字吧,它也是一种姓氏。食姓由来已久,据《战国策》记载:"食我,韩公子也"。这方面,还有以膳为姓的,例如唐代林宝《元和姓纂》所记:"掌膳馐之官,其后为氏"。  相似文献   

14.
1.鲇鱼。《饮膳正要》:"牛肝不可与鲇鱼同食。"《本草纲目》:"鲇鱼不可合牛肝食之,令人患风噎涎。"鲇鱼含有复杂的生物化学成分,多食易引起人体不适;牛肝含有多种维生素、酶类和金属微量元素。如将二者混合烹调、配炒或共食,可产生不良的生化反应,有碍于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5.
<正>食补文化已有两千余年历史,饱含历代先贤的血汗,凝聚着炎黄子孙的超凡智慧。食补在防治疾病中的价值:"养生之道,莫先于食"、"药补不如食补"。先秦名医扁鹊早就总结出"君子有病,期先食以疗之,食补不愈,然后用药"的科学道理。孙思邈首先将食补独立成篇,在《千金要方》中专设《食补篇》,明确指出"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  相似文献   

16.
水晶蹄爪是人们喜爱的方便凉菜,也是佐酒佳肴。产品主要特点:原料易取,制作方便,价廉物美,营养丰富,风味独特;食之酥软爽口、回味无穷;成品皮白肉红,晶莹碧透,卤冻透明,形...?MoreBack  相似文献   

17.
正人们常将"食"与"饮"连用,这里的"饮",或指饮茶,也指饮酒。在古代,几乎无酒不成席;遇上"瘾君子",更是顿顿离不开酒。酒又有清浊贵贱之分。《水浒传》中武松在景阳冈酒家所饮之酒,号称"三碗不过冈",酒性之烈,不问可知。《金瓶梅》中最好的酒是金华酒,不过价格也高。吝啬的西门庆总让家人掺着廉价的茉莉酒喝。《红楼梦》中的好酒是惠泉酒。此外,众小说中出现的酒名,尚有薏酒、封缸酒、窝儿白酒、羊羔酒、百益酒、石冻春、建昌酒、陴筒酒、潞  相似文献   

18.
正"悦舍"的由来——大隐隐于市"悦舍食单"得名源自《随园食单》,清代文人袁枚著有《随园食单》,被后世誉为中华美食圣经。店主便对这位两百多年前生活在南京的文人美食家产生了兴趣。文人美食家,自古有之,食乃人之天性,而文人擅鉴美评艺,著书立说,便可流传甚广,美味隽永。据建筑家童寯先生《随园考》一文,得随园旧址。为了怀古,或是沾些"文气",便选址在南大与南师大之间的汉口路。古有郊野私家园林——随  相似文献   

19.
笔者阅读了《肉类工业》1990年第11期屠宰冷加工栏目中刊登的四川省武胜肉联厂蒋晓明同志写的《浅谈提高生猪统白肉出肉率的措施》以后,很受启发。统白肉出肉率的高低的确是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好坏的关键。这里就我厂如何提高生猪统白肉出肉率方面谈一点初浅体会,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烧虾师私房小龙虾传承南派烧虾世家秘制配方,严选南方清澈湖水龙虾,严格把控龙虾质量与清洁度,保证每只龙虾生猛新鲜,个大腮白肉多黄微甜不腻,诸味齐全,食之痛快淋漓,余味不绝,让你找到根本停不下来的节奏。秘制传承独一无二与一般京城常见的主打小龙虾的餐厅不同,位于北京朝阳区甜水园东街道家园甲6号的"烧虾师"私房小龙虾餐厅对就餐环境的打造颇为投入,这让不少初次光顾的食客眼前一亮。尚未走进餐厅就已经对其简洁明亮的环境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