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羌族建筑与村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任浩 《建筑学报》2003,(8):62-64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许多民族的先祖,研究羌族民居的特点对于分析中国传统民居有特殊意义。本文通过对羌族住宅、碉楼、村落形态等的概略性介绍,为了解羌族建筑的文化艺术价值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北川羌族建筑的历史与现状、本质特征以及传统羌族建筑的演变方向加以思考和深入的研究,力图对"5.12"汶川大地震之后传统羌族建筑的传承与发展中所遇到的全新课题给出一个解答:在现代文明发展到今天,民族地区的建筑文化如何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以适应现代人生活的需求?如何在传统文化丧失殆尽的环境中实现民族传统的回归?  相似文献   

3.
首先通过分析岷江上游羌族聚居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羌族的生活方式、军事防卫及宗教信仰的相生互动关系,揭示了羌寨聚落的美正是这三大因素与自然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进一步阐述了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羌寨所表达出的山地聚落的和谐美、居住形态的质朴美及碉楼建筑的特异美;认为羌寨聚落的美学意义和价值在于展现了一种悲剧艺术的巨大震撼力,表达了羌民族在困境中的创新精神和这种创新所形成的地域建筑文化达到的至高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4.
朱俊伟 《山西建筑》2009,35(34):13-14
分析了羌族建筑的风格,研究了羌族建筑材料及羌族建筑的艺术,探讨了羌族建筑的抗震性能,提出了保留羌族建筑风格的方法,以更好地发挥羌族建筑对灾后重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门窗》2016,(12)
建筑本身是为人类生存生活而建造的活动场所,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需求。而艺术是人类精神层面对美的一种感知。它包括很多种类,其中的绘画艺术、雕刻艺术、造型艺术在建筑领域广泛应用。建筑和艺术看起来似乎是不同的领域,然而实际中建筑蕴含和体现艺术,是技术和艺术结合的产物,建筑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不同艺术风格建筑体现着不同民族的特性和不同时代特点。艺术的不断发展影响着建筑形式的不断变化,当代艺术与建筑互相融合互相包含,建筑承载体现着艺术,艺术包涵影响着建筑,艺术与建筑相互促进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6.
辛克靖 《建筑》2000,(9):40-41
编者按:本刊自第八期开始开设了“到西部去”一栏,由于篇幅有限不能尽揽西部丰富的民族建筑艺术,为此本期特设“西部民居采风”系列,着重介绍西部少数民族的民居建筑特色。本栏目作者辛克靖先生系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民族建筑学术委员会委员、世界艺术家协会理事,长期潜心于建筑艺术、民俗民居的研究,在我国民族建筑的绘画创作方面卓有成就。应本刊特别邀请专门撰文,在此深表谢意。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设计界追求"民族化"、 "本土化"的呼声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建筑装饰空间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格扇这一承载着中华民族特征的艺术形式成为诉求民族特征的符号,运用于居室、餐厅、酒店、办公等各种建筑空间中.为什么它能得到人们这样的青睐呢?本文试通过分析格扇艺术形式的特点、现代建筑装饰中的运用情况,探索格扇在现代建筑装饰中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四川汶川大地震对羌族聚居区造成的严重破坏,结合羌族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以及对现代生活方式的适应性需求,探讨了灾区重建中羌族文化建筑表达的基本模式,重点从选址和重建建筑语汇更新两方面作了探讨,并提出了重建中所面临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施洪威 《建筑结构》2021,51(10):后插35-后插36
优秀历史建筑是指建成三十年以上具有独特建筑艺术特色和科学研究价值的近现代建筑.对于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要求尽可能少破坏、少干预、可逆性的修复方案设计,"修旧如故"的保护理念旨在尊重历史建筑原有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修缮改造使之既满足现代人生活宜居功能又保存老建筑的原来艺术风格,让历史建筑会讲故事,使人们通过历史建筑来了解历史事件真相和当时人们生活的环境,从而能引起现代人共鸣和更多思考.  相似文献   

10.
广西北部湾建筑的雕刻装饰艺术既继承了中国传统建筑雕刻的精髓,同时也融入了西洋风格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雕刻艺术特点。本文从广西北部湾的历史建筑文脉及历史影响出发,系统阐述了这一地区古建筑的雕刻材料及工艺和美学价值,为当地生活、民俗活动的考证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民族建筑是我国文化内涵最丰富的遗产种类之一,它反映民族、地区、时代的特点和生活理念,因注重伦理和礼乐而成为民族文化的一种表现,并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它不仅是民俗生活的场所,也是民俗文化活动的空间和场所。近年来,对其的保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地区都在积极探索民族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之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云南省沙溪古镇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2.
《建筑》2016,(22)
正数千年来,民族与宗教建筑不仅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华所在,具有历史、建筑、艺术、科技、环境等多方面价值,是中华建筑的独特珍宝。为更好地探讨民族与宗教建筑的历史地位与价值,研究民族与宗教建筑艺术的保护与弘扬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新与发展,2016年10月29日,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在北京举行召开第十九届学术年会,主题为"民族及宗教建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人们关于景观对于城市价值的认识,历经了多次的理念演变,由早期的感性探索,逐渐发展为多学科的关注焦点。景观的营造与城市的开发结合模式,也从单纯的艺术领域扩展到"景观都市主义"范畴。结合人们对于城市建筑与景观处理方式的理念演变以及本次考察的实地体验,本文对纽约从中央公园到高线公园在设计手法与运作模式中所体现的"景观都市主义"理念进行分析。一是城市建筑与景观的关系轴线。19世纪中期,随着经济先行理念的  相似文献   

14.
李卫兵 《四川建筑》2012,32(6):46-47,49
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精彩纷呈的建筑艺术,向人们阐释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文章分析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建筑艺术表达的三个方面,总结了世博会建筑艺术实际上表达了地域建筑特色。  相似文献   

15.
正追寻民族装饰元素在现代的新生,这是建筑装饰艺术中永恒的命题。我们应立足湘西本土,积极挖掘湘西侗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设计元素并应用于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我对侗族文化特别是建筑文化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试图将有关侗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思考进一步深化,呼吁大家弘扬、保护和传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湘西侗族传统建的木雕装饰、石雕装饰和砖雕装饰都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形式,浓缩了数千年的创作理念。三种装饰艺术与建筑完美结合体现了"工"与"艺"高度统一。研究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有利于  相似文献   

16.
从21世纪中国建筑发展来看,各民族文化是我们挖掘与吸收的源泉,羌族建筑与空间设计在民族建筑文化中具有自己的特色.对羌族庄房空间设计的文化方面进行了研究,论述了羌族建筑的三种形式;以庄房建筑形式为主,分析它的建筑结构,以及影响建筑空间分布的文化信仰与环境艺术等内容.  相似文献   

17.
孙巍巍  刘松茯 《华中建筑》2007,25(1):148-150
信息时代,高科技对人们物质精神生活有着高参与性和深广影响.近几年来,高科技的不断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物质利益,同时也对人们的审美活动产生巨大影响,在建筑领域尤为剧烈.该文提出在此高科技背景下建筑技术属性的拓展问题,指出建筑技术的审美价值在当代已经得到认同和广泛接受,建筑技术的美学属性已经确立,其属性已经从"原生态技术"向"艺术技术"发生了大举拓展.  相似文献   

18.
刘思远 《新建筑》2015,(3):90-93
"微建筑"是伴随人类建筑工业发展而成长的小城市空间并与人体工程学有机结合的建筑,它是人们为解决生存生活需求和调解被动空间拥挤矛盾而产生的以居住建筑为形式的缩影,也是建筑师们对精神升华和空间节约等诉求的真实回应。结合微建筑方兴未艾的态势,探究人们对生活微空间的心理需求,研究当下城市生活中微建筑的形成来源、形式特征和空间的组合形成策略,从而促成微建筑在现代生活中的相应定位和对其普适性发展的探索;此外结合典型微建筑实例的形式分析其内在组合规律,探求其空间规律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藏族建筑特有的结构体系、装饰风格以及场所精神等的解读与分析,表明藏族建筑与其所在的自然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文化习俗之间存在着紧密关联。藏族建筑的选址与用材,体现出其朴实的生态观;其建造与维护,体现平等的建筑生命观;其形式与空间,表达着深邃的建筑宇宙观。藏民族对建筑的认知是多维的,既有现实功能与实用的需求,也有对其生存环境与生态的认知,更有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与表达。根据近20年建筑的实践,笔者试图从"四藏理论""三零理念"和"多维视角"等多维度进行探索,阐释藏族建筑的价值理念与发展愿景,以供讨论、分析和思考建筑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羌族板屋作为川西河谷地区最主要的羌族建筑,其建筑空间具有浓烈的民族地域色彩。随地方经济的发展,羌人逐年迁移下山,板屋建筑逐渐增多,但其建筑空间的民族特色逐渐消失,有的被现代化空间所取代。通过田园调查、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羌族板屋建筑空间布局的特征、成因,指出其在发展过程中建筑空间平面功能布局、竖向空间、室内重要家具的演变规律,以为日后川西河谷地区羌族板屋建筑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