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墨等于零     
正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我国传统绘画大都用笔、墨绘在纸或绢上,笔与墨是表现手法中的主体,因之评画必然涉及笔墨。逐渐,舍本求末,人们往往孤立地评论笔墨。喧宾夺主,笔墨倒反成了作品优劣的标准。构成画面,其道多矣。点、线、块、面都是造形手段,黑、白、五彩,渲染无穷气氛。为求表达  相似文献   

2.
虽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持续了"黄宾虹热",但是很多跟风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黄宾虹的作品会让一些人晦涩难懂,是因为短时间无法领悟黄宾虹作品中"书法入画"的笔墨精神。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对黄宾虹"书法入画"的笔墨精神进行解读,为中国画学习者进一步理解黄宾虹的作品提供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3.
通过东西方绘画语言的表达形式不同,结合中国画的写意理论,说明中国画与书法同源,从而阐明了中国画的线条美,把线与笔墨有机的联系到一起"有笔有墨谓之画"。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3)
太极图是中国古老的哲学典籍——《易经》用以阐释宇宙万物"阴"与"阳"对立统一规律的一种图像,太极即为天地本源,这一哲学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中国画作为这一文化内涵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也在传递着"阴阳之道"的哲学思想。如果说,探讨阴阳二气凝成的气韵、节奏与生命精神,是对周易美学本体论的研究;那么,对于周易美学观照法的探索,就是属于主体方面的审美研究了。古人从自然中提取升华创建了阴阳观,并将其运用到各个领域,尤其在中国画中很讲究对其的运用。可以这样说,衡量一副中国画作品的成败与否,画家对于将阴阳之道运用于"画里行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可以看出,阴阳之道这一哲学思想在中国画领域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王原祁在《麓台题画稿》中有言:“笔墨一道同乎性情,非高旷中有沉挚,则性情终不出也。”此言道破“画如其人”之理,也言明了笔墨所写的意之所在。同时,也为我们欣赏中国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鉴赏标准。笔墨是具有精神品格和属性的,若笔墨未得其法,则气韵无由显露;若要气韵生动,舍笔墨而无他。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0)
"意"是通过物象的塑造表达出来的作者思想感情。一幅有"意境"的画,往往是将画者之意通过笔墨,诉诸于物象,使其"画外有画"、"无中生有",让人们根据自己生活的体验去寻求"境外之趣"。  相似文献   

7.
正冯信群东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始终觉得,冯信群先生的水彩作品蕴含着一种安静的力量,犹如静水,淡泊无张扬,然画中自有万千丘壑,内涵丰饶,洞察一切却不为陈规旧俗所束缚,不为欲望所捆绑,拥有真正的生命力与自由。《老子》有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先生有着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9)
对于中国画来说,笔墨是其所独有的语言和审美对象,也是为画者、观者所关注的焦点。广大艺术家对于笔墨的研究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和探索,然而,笔墨无论如何发展变化始终要与时代接轨,"现代性"是笔墨研究的一个永恒的课题。文章就笔墨当中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宿墨"的"现代性"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纯净的完型——苏州博物馆新馆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青  薛求理  贾巍 《新建筑》2010,(5):106-111
通过阅读苏州博物馆新馆作品及其与周围环境之拓扑布局关系,对照贝聿铭其他设计作品,尝试以"道"与"器"、"名"与"实"的中、西方古典哲学视角,再度挖掘贝聿铭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内涵及其设计手法,解读分析这一"完型"之作中所体现的主题,并发现其对当今建筑实践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1)
<正>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即喜欢上中国画。工作之余除了临摹《芥子园画传》,就是找老师求教。那时正是"新文人画"大旗猎猎招展之时,不少人在追求"新"与"变"。有些学画的年轻人紧追这股思潮,不愿老老实实地探求中国画的本质,不屑于笔墨研究,而专攻技巧,追求作品的所谓"个性"。有的学画不久,模仿西式笔法一天能画出几张"作品",称之为"新水墨"。天性迟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1)
清代的董棨在其著作《养素居画学钩沉》中说道:"初学欲知笔墨,须临摹古人。古人笔墨规矩方圆之至也。"这说明一位初学者想要把握笔墨的技巧和规律,必须先从临摹古人的作品开始,因此临摹对于中国山水画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中国山水画的临摹到自我画面的建构进行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7,(16)
很多人喜欢中国画作品,想学、爱看,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欣赏中国画作品。该文结合谢赫提出的"六法"中的部分观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中国画欣赏的角度、方法,观其构图、赏其笔墨、体其气韵,也就能体会中国画中的意韵。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15)
《搜尽奇峰图》为石涛50岁云游京师时所作。图中所描绘的景象,于奇险中见雄浑,严谨处寓虚空。虽看似笔墨豪放,皴擦点染尽在无意,在整体上却把握了峰峦层次、云气走向及林木隐现的神韵。整幅画体现出石涛对绘画效果的独特追求,他将自己"搜尽奇峰打草稿""我自用我法""不似之似似之"等美学观体现其中。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21)
石粉画从日本画中脱胎而来,以传统中国画的"立骨""立线"及写意精神为创作理念,以"六法"中的"骨法用笔"为绘制法则,并且实现了从使用工具、材料到操作感觉、表现技法、创作理念的转型,表现出其笔墨效果。石粉画的一系列转型是日本画创新实践研究的新成果,同时也是国内基于传统中国画笔墨表现的创新。文章就石粉画笔墨表现的转型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22)
关于中国画底线的论战从20世纪就已经拉开帷幕,主要是以吴冠中的"笔墨等于零"、张仃的"守住中国画的底线"为焦点而掀起的一场激烈的辩论。主要争论内容围绕笔墨是否是中国画的底线展开,这等于给中国画下了一个假定——笔墨是中国画的底线。但如果是这样,未免显得过于狭隘了。对于中国画而言,向前发展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有无底线,中国画始终处在探索中,不可能因为有无底线的问题而停止实践和创新。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文章分两部分进行分析:第一部分假设中国画没有底线,第二部分假设中国画有底线,最后指出并非一定要说明底线究竟是什么,在中国画长久以来的发展过程中,什么样的作品属于中国画,只要经过时间的检验,自然会有一个结果。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12)
中国画中的空白不是没有东西,而在于追求空灵,用虚中求实的手法,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留白是一种高深的构图艺术,留出的空白不仅可以让人发挥想象,产生意味无穷的乐趣,更会让欣赏者的鉴赏水平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在国画中,空白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绘画技巧也是如此。国画中的留白,看似"虚",实为"实",拥有它,作品就会产生特有的意境,体现出独特的价值。这便是中国画的无言之美。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18)
现代水墨人物画是在以文人画为代表的传统水墨人物画和西方绘画相交融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中国画种。它同以"书画同源"为审美追求的写意人物画有着十分微妙的差异。笔墨在现代水墨人物画中不再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是与造型、色彩等因素共同建构水墨人物画的演绎平台。文章分析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发展的历程,试图寻求现代水墨人物画的形式与内容、笔墨语言、视觉图式的拓展之法。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7,(12)
在发表绘画作品说明或展签"材质"一栏,"纸本水墨"已成为中国画这一传统画种的代名词。概念的微妙变化说明了以笔墨为技术核心、以"修身养性""天人合一"为主要功能和精神归宿的中国画价值系统的悄然转换。水墨这一中国传统媒介未必一定承载传统中国画的功能和价值观,而"八零后"水墨画家在艺术上尚未形成特有的面貌。从作品上讲,观念的缺失可能是他们精神空乏的根源。媒介材料与技术语言的选择日趋多元化,在"八零后"画家看似充溢着个性的选择的背后,却是精神指向的缺乏,炫丽的技术和媒介掩饰不住观念的苍白无力。水墨画何去何从是每位中国画家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13)
花鸟画作为一门极具特色的民族艺术,它的创作是对自然生命精神本原的一种探索,注重"神""意"的表现和笔墨情趣。清代是中国古代写意花鸟画的最后一个繁盛期,在清代众多的花鸟画画家中,八大山人可算是一位佼佼者。他是继徐渭之后的又一位写意花鸟画大师。八大山人一生中创作了大量"怪伟豪雄、淋漓奇古、苍劲圆润"的作品。八大山人终生与笔墨为伴,以书画抒怀,将亡国之痛隐于内心。他充分利用了中国画艺术的语言特点,含蓄而准确地表达出内心的思想和感情,以别样的视角和表现手法向人们叙述人世的沧桑变幻、人情冷暖。从八大山人的画中我们看到的是其至情至义之心。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8,(2)
现代水墨人物画的笔墨不拘泥于传统,形象不被自然物象束缚,形式变化多样,具有较强的写意性,有利于意境的表现。能否表现出完美的意境,是一幅水墨人物画成败的关键。首先,创作前对作品整体意境的构思、酝酿很重要,意在笔先是水墨画创作的显著特点;其次,要清晰、准确地表现出作品预设的意境,需要合适、有效的方法;最后,作品的风格与意境有着紧密的联系。笔墨是现代水墨人物画的载体,熟练地驾驭笔墨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是准确表现意境的基础;处理好画面中的环境营造和气氛渲染等内容,是表现意境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