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羌族文化,民风民俗看羌族建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羌族,自称“日玛”(zma)、“田麦”(zinc)或“尔玛”(xm)、“尔麦”(xme).是中华大地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现主要分布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和绵阳市的北川等县。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羌族与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包括:藏、彝、白、哈尼、纳西、深深、拉枯、基诺、普米、景颇、独龙、怒、土家、阿昌等族有族缘关系。应该说羌族历史在我国民族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氓江上游的自然环境和数千年人文历史的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羌族建筑文化内西。现在遗存的绸楼、完票、索桥、栈道刻下了数千年羌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探索发掘羌…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1,(1)
自20世纪以来,国内学界对苗族银饰的讨论已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不同历史时期的学者因其宥于所在的时代背景,在研究目的上各有不同,导致各时期的银饰研究有其时代特点。民国时期的学者怀着中华民族统一的现实目的,在我国各民族交融的历史视阈下,以中国传统治史的方式研究苗族服饰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民族研究为贯彻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平等的理念,将历史唯物主义与阶级分析方法运用于苗族银饰调查研究中。改革开放后,对苗族银饰的研究角度变得多样化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忽略了中国民族学和人类学学科最初的研究关怀。鉴于此,回到最初的学科关怀,在苗族银饰与民族文化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基础上,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苗族银饰研究的意义,并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3.
朱俊伟 《山西建筑》2009,35(34):13-14
分析了羌族建筑的风格,研究了羌族建筑材料及羌族建筑的艺术,探讨了羌族建筑的抗震性能,提出了保留羌族建筑风格的方法,以更好地发挥羌族建筑对灾后重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壳”中的羌族——浅谈桃坪羌寨的防御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载波 《四川建筑》2000,20(2):18-19
“壳”意指坚硬的外壳。羌族以其独特的文化流传至今 ,全仗羌族人民为了生存而营造的“壳”———包括自然与人为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5.
陈颖  郁林 《四川建筑》1995,15(4):12-14
羌是中国一个古民族。秦汉时部落众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一带,后逐渐与西北地区各民族相融合。今天的羌族是秦汉时聚居在川西北的冉部落延续至今的,主要集中在四川阿坝藏羌自治州茂坟地区,人口约10万。由于其居住区地域偏僻,交通不便,使得古古朴、粗矿的建筑文化鲜为人知,在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下,呈现出浓郁地方乡土特色的羌族民居笼罩着原始的色彩。一、自然的村寨羌族的民居从总体到单幢无不体现着自然。它根植于大地、焕发着生命力,与恶劣的环境相抗衡。沿服江上游及其支流河谷上行,不时可见两岸连绵群山之上…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1)
苗族作为一个多人口的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他们拥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可考的苗族文献资料大多是由其他民族进行统计和整理的。苗族的历史和文化比较完整地传承了下来。在传承过程中,苗族的银饰充当了重要的载体和媒介,被称为穿戴在身上的百科全书。如今这项多彩的民族艺术需要年轻一代继承和发展,让这个古老的艺术在当代的世界舞台上发光发热。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文献查阅法、田野调查法、建筑气候分析法等,分析羌族地区传统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施工方法。从与生物气候相关联的温度、辐射、风向等因素入手,通过实地测量的部分数值和可持续参数比较,以及探讨其保温防寒、引入主导风方面的朴实措施,揭示羌族传统建筑设计和建造中的节能、节地、节材、环保等方面的观念,归纳出羌族传统建筑生态可持续的设计理念,以便在今天的羌族地区新建筑设计中得以传承运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5):57-61
贵州台江苗族银饰不仅承载丰富的文化信息与内涵,展现民族丰富的情感世界,同时从形式美的角度来审视,无论色彩、素材来源、造型,还是组合方式与工艺制作,依然具有独特的魅力,体现其不菲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万婧  张友威  李波 《重庆建筑》2011,10(12):43-45
在羌文化底蕴比较深厚的茂县、理县地区,至今仍以使用石头和泥土修建的房屋为多,而居住在北川羌族自治县青片河流域的羌人的房屋则多以木料为主.本文从抗震性、防御性、节能性等几个方面对羌族建筑的特性进行了分析,以指导我们项目既能争取在保护和发展羌族建筑的同时,又能体现其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2):135-136
苗族银饰是苗族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其工艺具有典型的民间工艺的特征。从民间工艺的角度讨论了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的工艺文化,进而探讨了对其传承和保护的方法。保护苗族银饰生存的文化空间和保持民族文化多样性是苗族银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1.
中心柱 建筑史论家张良皋教授认为西北氐羌之来历有如下观点:“中华民族的‘胚胎’在云南,中国民族的一切历史都只能从此开篇。元谋云南先民北迁的第一条路线最方便,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路线是岷江河谷。我们姑称之为’西线”。据当代大学者任乃强先生考察,沿途水草丰美,又无险滩狭谷,人们很容易由此翻过岷山,到达甘肃黄土高原。这一支人成为后世遍布中国西北的氐羌。尽管任乃强先生主张氐羌源出西  相似文献   

12.
羌族建筑与村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任浩 《建筑学报》2003,(8):62-64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许多民族的先祖,研究羌族民居的特点对于分析中国传统民居有特殊意义。本文通过对羌族住宅、碉楼、村落形态等的概略性介绍,为了解羌族建筑的文化艺术价值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13.
谢珂珩 《四川建筑》2008,28(1):46-48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羌族传统聚落传承着许多人类发展的生命印记.通过分析羌族传统聚落形成的原因,总结出羌族传统聚落的形态特征,找寻其在中国建筑文化和建筑技术上的价值,呼吁对羌族传统聚落进行及时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对四川省阿坝州理县杂谷脑河下游的桃坪乡与通化乡的羌族聚落的选址进行水源、耕地、防御、局部小气候和精神需求5个方面的分析,说明这些聚落在选址规划上的合理性和规律性,值得今天在城镇建设活动中借鉴.  相似文献   

15.
李路 《新建筑》2010,(5):36-39
通过对四川省杂谷脑河下游羌族增头下寨的调研分析,指出其形成过程可归纳为:建立原点住宅—形成核心组团和入口组团—构筑完整村寨的程序。羌人根据寨子拥有的土地数量自觉限制人口规模,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程序和原则可供羌族村寨灾后重建参考。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17)
羌族织绣工艺与羌族服饰文化联系密切,传统羌族服饰中又以女性服装的地区差异性较大。四川羌族以西部、北部挑花几何图案和织带织麻为主,而东部以刺绣植物图案为主,这是由不同的自然和文化背景造就的地域性艺术特征。了解不同地域条件下羌族织绣工艺的艺术特征,对实现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静态保护和活态传承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9)
在当今全球化、现代化、都市化的背景下,羌族刺绣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双重压力。因此,只有兼具民族文化艺术内核和当代审美趣味的羌族刺绣才能在新时代中焕发生机与活力。文章通过研究羌族刺绣的纹样、色彩、材质、工艺、文化内涵,结合当代审美意识探寻羌族刺绣重构与创新的具体路径,为羌族刺绣乃至其他民族民间艺术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羌族建筑空间的历史演变特点,从碉楼、民居、索桥、栈道、水利筑堰等角度,阐述了羌族传统建筑的类型,并探讨了羌族现代建筑的主要形式,反映出了羌族建筑空间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10)
羌族拥有独特的民族工艺特色,其民族工艺凸显了特有的传统图案形象与色彩观念。文章主要分析川西羌族图案造型中的色彩构成。  相似文献   

20.
汶川大地震损毁了羌寨碉楼以及羌族的非物质文化,本文从震后羌族地区的重建:选址规划,民居建筑技术,挖掘保护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中国汶川"作为旅游资源,创建世界最大的羌族聚落群城市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