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8,(4)
印染类纪念品以布料为依托,有实用、利于保持、种类繁多、外观多样化等优点,是外出旅游的人们选择较多的一类旅游纪念品。印染类旅游纪念品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市场中较多见,以扎染、蓝印花布、刺绣等传统手工艺为制作表现形式,在图形图案设计上也较为传统。对印染类旅游纪念品图形的创新设计研究,可以让传统工艺品打破传统格局,让设计年轻化、潮流化。图形设计创新使印染类纪念品在旅游市场中更加突出地域特性,丰富地区文化内涵,同时扩大受众面,让更多的年轻人喜爱并消费创新型印染类旅游工艺品。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24)
近年来,国内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竞争也日益激烈,旅游纪念品作为游客旅游经历的最佳见证,承载着旅游地的人文元素,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目前国内多数旅游景点的旅游纪念品设计或多或少存在着品种过于单一、不能满足消费的心理需求、历史文化特征和地域特色表现不鲜明等问题。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一些设计师对旅游纪念品功能属性的认知存在偏差,且在设计思想上缺乏创新性。因此,淮安若想改变其旅游纪念品的尴尬现状,就必须转变思路,创新设计理念,把淮安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内涵转化为设计元素融入淮安旅游纪念品设计。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7)
课题主要以美术与设计类大学的应用型转型为契机,以文化艺术的发展与社会、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老百姓的生活相联系为理念,以开发研究具有绵阳当地特色的手绘旅游纪念品为例,并为其他地方的旅游纪念品开发积累经验。问卷问题主要涉及绵阳旅游特色、购买旅游纪念品的主要目的与影响因素、目前旅游纪念品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结合课题研究方向提出了手绘旅游纪念品在受访者中的接受程度、期待的产品形式与手绘图案内容、旅游纪念品的主要购买地方与价位要求等,通过数据分析为绵阳手绘旅游纪念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指导。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6)
传统手工艺是中华儿女数千年来慧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瑰宝,是中国人民鲜亮的国际"名片"。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效率的自动化工艺对低效率的纯手工工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手工艺产品的市场需求日益萎缩,中国的手工业遇到了"市场需求的小众性"发展问题,导致手工艺行业不断没落;行业没落导致手工业的发展传承后继无人,再加上传统手工艺传承方式的特殊性,致使中国很多传统的手工艺频临灭绝。本文认为传统手工业发展的瓶颈在于"手工艺产品市场需求的小众性",应该基于互联网思维,借助于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发展通道,破解手工艺产品"小众性"市场瓶颈,促使中国传统手工艺走出国门,在全世界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世界上竹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竹资源的利用对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乃至旅游业均有深远的影响。旅游商品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薄弱环节,竹材被大量运用在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中。广西竹类资源丰富又是旅游大省,为开发竹制旅游纪念品提供了基本条件,本文立足广西旅游业,论述了竹制产品的创新设计方向,目的在于打造竹制工艺品的新品种,提升竹制品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使其在旅游市场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6)
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也日益重要。目前,乡村旅游纪念品没有形成产业化的经营规模和以设计为核心的纪念品设计理念。本文主要在旅行纪念品千人一面、旅游纪念品品质不尽人意的背景下,对乡村旅游纪念品的设计进行分析,提出实用与美为核心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7.
唐莉英  曾丽 《华中建筑》2020,38(9):112-116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具有极高的传承价值。道明竹编流传千古,形成了鲜明的竹编技法风格,但近些年竹编的发展方向较为单一并缺乏创新理念,道明竹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探寻一条新的传承道路迫在眉睫。该文基于景观艺术的视角来探索道明竹编传统手工艺在景观艺术中的创新设计途径,具体从道明竹编的形态、技法工艺、结构、技术等方面入手,探索竹编传统手工艺的各种可能性,从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8)
目前我国的旅游业空前火热,但是旅游纪念品设计缺乏地域特色,趋于同一化。针对旅游纪念品设计的现状,文章探讨了地域文化视域下的旅游纪念品设计特色,以及地域性旅游纪念品设计策略,从民族性、文化性、符号性、科技性、功能性几方面入手提出旅游产品设计的思路,体现其独特的民族文化韵味,提高民族旅游文化产品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9)
文章通过对侗族风雨桥文化背景与开发价值的分析,提出风雨桥旅游纪念品开发要考虑材料、工艺、民族和现代设计理念等元素。风雨桥旅游纪念品要突出侗族民族特色,具备保护与传播民族文化的功能,体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便于游客对侗族文化和风雨桥纪念品产生认同感。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来讲,传统文化就是它的精神之源和身份象征,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每一个成熟的文化体都非常重视自身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但近些年在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下,其传承与发展都遇到巨大挑战,岭南文化传承与客家文化传播也不例外。在这种背景下,笔者以佗城客家姓氏图腾设计作为切入点,以旅游纪念品开发为载体,在名称设计、项目策划、图腾设计等方面做大胆的创新性设计与探索,对宣扬河源客家姓氏文化具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22)
文章主要介绍铜仁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旅游商品设计课程实训情况,探讨了课程开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目的是使旅游商品设计课程实训开展得更好,也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关注地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21)
旅游纪念品设计这一研究领域已经成为学术界目前关注的焦点,但从研发成果上说,就目前市场来看,具有鲜明特色的产品不多。笔者与咸阳旅游局合作展开了关于咸阳地区旅游景区纪念品的调研、设计及开发研究,希望能够通过研究开发出具有特色的区域代表性旅游纪念品,以期充分推动咸阳旅游业的发展,通过旅游纪念品弘扬和传递咸阳古都的历史文化,为咸阳经济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16)
位于湖南西部怀化市的通道侗族自治县,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民间手工艺制品和生产工具。侗族文化具有明显的特色,是我国传统民间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侗族民间手工艺产品、生产工具与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弘扬、传承侗族传统文化,推进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传统建筑创新作为传承中华文化和乡村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诸多的关注。如何进行传统建筑创新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该文根据我国北方传统建筑现状,分析了乡村传统建筑创新必要性,从设计理念、文化特色、智慧科技和功能需求这4个方面进行创新改革策略探究,以期为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建筑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10)
我国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和创意产业的兴起,使得传统手工艺面临传承和革新的考验,应用现代设计方法和设计管理理念对传统手工艺进行研究和整理是大势所趋。文章以柳编工艺为例,探讨了传统手工艺和现代设计的融合途径,希望通过论题的研究和阐述可以实现传统柳编工艺的保护和发展,并为现代创意产业提供又一设计素材。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9)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很大满足,开始通过旅游的方式享受生活,进而促进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旅游纪念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旅游纪念品设计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实现旅游纪念品创新设计,国内举办了各种形式的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对于赣南地区的旅游纪念品设计,与其他地区旅游纪念品设计相比有很大的雷同,缺少新意。本文就赣南地区特色旅游纪念品的创新设计与研究进行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5,(12)
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手工创作更是完全自由的。在设计课堂教学上,突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生产工艺,强调创新设计,能够充分体现手工艺的价值。文章从传承和创新两方面论述了手工艺对艺术设计教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7,(21)
该文在分析地域文化对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深度挖掘山西地域文化中的特色元素,着重从色彩、造型、图形等方面论述山西地域文化元素在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对旅游纪念品包装的开发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发掘,时刻保持对民族文化和地域风情的重视,这样才能促进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鄂西北汉江生态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和创新设计,在文化产业背景下,用心发现、选择和提炼鄂西北的旅游文化,把最能代表地方特色的标志性符号转化为产品开发设计的视觉语言,突出设计的文化理念和产品的纪念意义。  相似文献   

20.
面对景区泛化、全民休闲化、产业转型升级和旅游战略化等新型时代背景,深入剖析全域旅游发展理念,认为全域旅游发展内涵是在传统旅游发展的基础上,立足于区域旅游资源和文化产业特色,以"全地域"为出发点,产品创新为突破点,产业融合为撬动点,服务一体化为支撑点,致力于形成"市域全景、特色彰显、众业共进、服务便捷"的新型旅游发展格局。最后,基于许昌全域旅游发展的基础,通过对许昌市发展全域旅游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许昌全域旅游发展的具体思路策略,以期为许昌乃至其他地区旅游创新发展提供新的理念借鉴和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