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富含油脂的绵羊皮粉为底物,研究了脂肪酶对皮内油脂的催化水解特性及脂肪酶脱脂效果。结果表明,脂肪酶对皮粉内油脂的催化水解作用受到其产物脂肪酸的抑制;当脂肪酶水解皮内油脂生成的脂肪酸的浓度达到1500μmol/g油脂时,对脂肪酶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当脂肪酸浓度达到2500μmol/g油脂时,脂肪酶的作用几乎被完全抑制,皮内油脂的最大水解度为70%左右。酸性和中性条件下的单独脂肪酶处理并不能去除皮内的油脂类物质,脂肪酶处理后用适当的碱洗(碳酸钠溶液洗涤),可完全除去脂肪酶的水解产物,用脱脂率达到66%,再结合少量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脱脂率可提高至75%,脱脂效果优于传统的皂化法和乳化法。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钙皂和铬皂的形成条件及制革准备和鞣制工段中金属皂的生成情况;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金属皂形成的影响及对金属皂形成的抑制和脱除效果。结果表明,在制革pH范围(pH 2~13)内,脂肪酸和钙离子有结合形成钙皂的可能,钙皂形成的最适pH值为7~11;铬皂形成的最适pH值为4.5~5.5,铬鞣后期提碱至pH4.0左右,适合铬皂的产生;具有较长碳链疏水基和较高EO值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加入能有效抑制金属皂的形成,并对金属皂有较好的分散效果;在浸灰、软化、浸酸和铬鞣等工序的前期加入适合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抑制金属皂的形成,并对形成的金属皂有较好的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3.
制革过程中猪皮成分变化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猪革制造过程中 ,其中所含胶原蛋白及化学成分的重量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上接 2 0 0 3年第 11期 )    表 9图 5 制造工序中铬含有量 (Cr2 O3)的分布制革过程中猪皮成分变化情况的研究(续)@冈村浩$昭和女子大学!日本东京 @张文熊$昭和女子大学!日本东京  相似文献   

5.
(上接 2 0 0 3年第 7期 )  在昭和 5 3年 (1978年 )度 ,日本皮革技术协会实施的关于“在皮革产业中产生的副产物的开发利用及无公害化处理的开发研究”,报告中的数据 ,是从许多工厂的实际试验中得到的废水分析结果 ,经收集整理而来的 ,结果也是以 1t原料皮在各工序排出的废水量为基准进行计算的 ,当然报告中是以牛皮生产为例。为了便于参考 ,我们以对比形式在表 9中表示。猪皮制造中排出的废水特点是油脂成分高 ,大约为中牛皮的 7倍左右。从表 9的结果看出 :综合排水中的油脂成分为 980 mg/ L,从中可知猪皮生产中的排水处理技术中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上接《中国皮革》2 0 0 3年第 3期 )  表 1 猪服装革生产中皮革重量及化学成分变化 (头层 )工程重量变化总重量水分绝干重kg /%/%/kg灰分/%/kg 化学成分分析值油分含有量蛋白质含有量/%/kg /%/kg原料皮 2 16 .0 42 .710 0 .0 12 3.813.80 17.0 811.6 0 14 .36 73.6 0 91.12预浸水 2 6 3.85 6 .892 .1114 .0 9.86 11.2 410 .5 312 .0 0 76 .6 187.32主浸水 2 88.0 6 3.7 83.6 10 3.5 5 .2 35 .4111.1811.5 777.6 780 .39浸灰 35 6 .0 76 .46 7.984.0 5 .76 4.847.12 5 .9885 .5 871.89片皮 177.0 74.836 .14 4 .6 5 .442 .436 .75 3.0 1…  相似文献   

7.
(上接 2 0 0 3年第 9期 )     表 7 在猪服装革和二层革制造工序中油脂的排放情况原材料 /kg 工序 废水中的含有量/kg /% 边角料正面服装革原料皮 1,0 0 0→预浸水 11.118.6主浸水 1.93 .2浸灰 2 5 .943 .3脱灰 6.0 10 .0二层圈边屑小计 44 .975 .1脱灰处理 --脱脂处理 5 .18.5浸酸 --铬鞣 1.0 1.7削匀屑小计 6.110 .2圈边屑洗净 --复鞣 --中和 --加脂 --蓝板磨皮 --磨革粉染色·加脂 --圈边屑小计 --合计 5 1.0 85 .3鞋用二层革二层皮脱灰处理 3 .66.0脱脂处理 4.3 7.2浸酸 --铬鞣 0 .61.0削匀屑小计 8.5 14 .2圈边屑洗净 0 .2 0 .3…  相似文献   

8.
(上接 2 0 0 3年第 5期 )4 从制革工序中流出的废水量及水质在猪正面服装革及鞋用二层绒面革制造中 ,所产生的废水量及废水水质分析值 ,见表 3。表 4 -表 8为表 3各工序排出的废水分析值 ,即以 1t原料皮为单位的各种离子、铬 (Cr2 O3 )、油脂及COD等项分析值。其中油脂是从皮或革的重量中分析 (表 1、表 2 )得到的。主要工序皮或革的重量及所加入化学材料量归入表左栏目中相应工序。从表 6可看出废水中铬 (Cr2 O3 )排放量 ,在此把铬鞣剂换算成Cr2 O3 来计算为18 9kg ,即有 35 %Cr2 O3 从废水中排出。以表 1-表 3为基础 ,…  相似文献   

9.
油脂脱色过程中吸附剂对色素及微量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油脂脱色过程是食用植物油加工的重要过程,它不仅对色素起到脱除作用,同时对油脂TOTOX值、磷、皂、生育酚都产生重要影响,这也是影响油脂品质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不同吸附剂对油脂脱色过程色素、磷、皂具有明显的差异,同时在TOTOX值变化也具有明显不同,这也表明油脂脱色过程对油脂品质、氧化稳定性都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油脂加工中产生的极性成分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油脂加工中产生的极性成分及其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详细综述了油脂在不同条件下的劣变产物及其危害性  相似文献   

12.
分析对比4种挤压膨化工艺和4种蛋白酶对水酶法水解挤压膨化大豆的油得率、蛋白得率的影响,并分析水解过程中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与油脂释放的关系。结果表明,Alcalase 2.4L碱性蛋白酶水解膨化大豆粉3.6h后油脂已经被充分释放出来。水解过程中油脂释放率与蛋白性质变化的分析表明,油脂释放的状态与相对分子质量大于70000的蛋白质能否被水解到相对分子质量小于5000的肽有一定的联系。水解3.5h后近90%易水解的大分子蛋白被水解为相对分子质量小于5000的肽,此时油脂已经充分释放。水解前油脂受到相对分子质量大于70000的蛋白的束缚,油脂释放不够完全。  相似文献   

13.
以山羊蓝湿革为原材料,采用8种复鞣剂:醛类复鞣剂A、D,氨基树脂类复鞣剂E、F、G,芳香族合成鞣剂C、H、B进行复鞣。试验过程中复鞣剂用量分别为0%、1%、2%、3%、4%,探究每种复鞣剂用量对皮革中甲醛含量的影响。由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复鞣剂.用量的增加,皮革中甲醛含量不断上升。当E、F、G复鞣剂用量大于2%时,皮革中甲醛含量较高,已经超出我国规定的直接与皮肤接触的皮革制品中甲醛残留量的标准。复鞣剂A、C、H、B用量小于3%时,皮革中甲醛含量达到婴儿用品中甲醛含量的标准。复鞣剂D用量小于4%时,皮革中甲醛含量符合中国和日本规定的直接与皮肤接触的皮革制品中甲醛残留量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浅谈油脂储藏过程中影响过氧化值变化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四级菜籽油和葵花籽油在不同储存条件下过氧化值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影响油脂过氧化值变化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微波方式处理米糠,通过常温贮存试验观察其油脂酸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米糠其油脂酸值上升的趋势不同,可能与米糠中酶的活性有关;第1阶段贮存试验中,米糠1#开始2 d内油脂酸值(KOH)增加了3.89 mg/g,米糠3#油脂酸值(KOH)增加了17.4 mg/g,而经微波处理后米糠1#开始5 d内油脂酸值(KOH)仅增加了0.69 mg/g;在第2阶段贮存试验中,未经处理的米糠4#在贮存98 d内油脂酸值(KOH)增加了104.56 mg/g,而经微波处理7的米糠4#油脂酸值(KOH)仅增加了11.97 mg/g,微波处理4的米糠4#油脂酸值(KOH)增加了34.85 mg/g;比较表明微波处理能较好地稳定米糠。  相似文献   

16.
研究茶多酚在油炸过程中对油脂品质的影响.通过测定油脂的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以及挥发性风味成分,评价茶多酚对油脂品质的影响,并进一步测定油脂的总酚含量和油脂热力学性质,分析茶多酚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茶多酚对煎炸油理化品质的下降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茶多酚能够抑制煎炸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降解以及反式脂肪酸的...  相似文献   

17.
应用气质色谱测定分析甘草提取物加热处理前后气味成分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加热处理前后甘草提取物的气味成分,有21种物质没有发生变化,有38种物质发生了变化。加热处理前后甘草提取物的气味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使甘草提取物加热处理后腥味物质消失。  相似文献   

18.
19.
以欧洲赤松(Pinus silvestris)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对木材进行高温(100℃、125℃、150℃、175℃)和汽蒸(100℃、125℃、150℃)处理,以脱除松木中的树脂。通过对比脱脂前后木材树脂含量的变化,考察不同处理方法和处理温度的脱脂效果。将经过脱脂处理和未经过脱脂处理的木材进行石蜡乳液浸渍,采用低场氢核核磁共振技术(LF-NMR)测定石蜡乳液在不同试材中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木材的脱脂率逐渐提高。树种对脱脂效果有影响,樟子松汽蒸处理后脱脂率高于高温处理,而欧洲赤松汽蒸处理脱脂率和高温处理接近,没有明显优势。脱脂处理后石蜡乳液渗透深度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2):115-121
以发酵成熟的未加热处理原浆水为对照,将其分别在65℃/30 min、100℃/3 min和121℃/5 s加热处理后,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gas chromato 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检测其挥发性成分,根据气味活度值分析了浆水的主体风味成分及其变化,并对浆水风味品质进行了感官评价,旨在探讨不同加热处理条件对浆水风味的影响。结果显示:原浆水主体风味成分有双戊烯、4-萜烯醇、α-松油醇、β-环柠檬醛;加热处理后的浆水挥发性成分变化较大,主要表现在醛类、酯类和含硫氮化合物的增多,且浆水主体风味成分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新增的反式-2-癸烯醛、反式-2-辛烯醛、2-庚烯醛等醛类以及异硫氰酸烯丙酯对加热处理后浆水的风味贡献较大,这些物质的增加很有可能是导致浆水风味发生劣化的主要原因。感官评定结果表明,相比其他2种热处理方式,65℃/30 min的加热处理对浆水风味的保持较好,更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