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7,(35):131-134
目的:对比单纯药物与药物结合早期康复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药物结合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循环动力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min、Qmin和D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R和C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MA和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脑血管循环,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4)
目的:观察行为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行为护理。采用Furl-Meyer评定法(FMA)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FMA评分升高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护理可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0)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中风患者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中风患者下肢痉挛能够提高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9):85-87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7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两组护理时间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程度,智力状态(MMSE量表)、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认知功能(LOTCA量表)、生活质量(SF-36量表)。结果:观察组总恢复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77.14%(P<0.05)。护理后,观察组MMSE、Fugl-Meyer、LOT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健康感觉、躯体功能、情感状态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并明显改善患者精神状态、肢体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5)
目的:观察对脑卒中患者实施中医养生康复模式的效果及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养生康复模式,两组均实施3周后统计康复效果及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FMA运动积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养生康复模式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应用不仅效果显著,同时对促进患者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7)
目的:观察丁苯酞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均存在认知功能损害。所有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胶囊口服治疗,采用蒙特利尔量表评分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测定,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与前比较,蒙特利尔量表评分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浓度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提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胶囊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5):86-88
目的:观察自拟柴桂定志汤对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甘露醇静脉滴注及吸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柴桂定志汤治疗。观察两组HAMD量表评分、认知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AMD量表评分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QRS、MMSE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柴桂定志汤对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有积极作用,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6)
目的:观察点穴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点穴组40例予穴位按压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40例予常规康复治疗。采用Fugl-Meyer(FMA)评分、加拿大神经功能评分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FMA、加拿大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周治疗后,点穴组FM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高与对照组(P<0.05)。结论:点穴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单一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12):156-157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护理前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明显降低脑卒中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28):125-127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脑卒中患者使用认知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脑卒中患者共112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则结合认知康复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简易智能量表评分、肢体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简易智能量表评分、肢体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认知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使患者更加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24):68-70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应用于急性脑梗死中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阿加曲班静脉滴注治疗,疗程为2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进行评分,并对患者的凝血常规等指标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复查也基本恢复正常,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结论:阿加曲班能有效恢复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凝血功能,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8,(8):81-82
目的:探究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以本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2例颅脑外伤需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为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前提下为观察组提供阶段式康复护理。观察比较术后两组的康复情况、生活质量。结果:分析NIHSS神经功能量表评分,术后4周两组的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估上下肢功能,术后4周两组的上、下肢Fugl-Meye评分均高于术前,观察组术后4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术后SF-36生活质量量表各项评分高,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预后优良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阶段式康复护理应用于颅脑外伤术后患者效果明显,能有效促进患者神经、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7,(33):12-15
目的:探讨三级中医药康复治疗脑梗死患者综合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2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严格遵循随机分组的前提下,将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西医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三级中医药康复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从第二个周末起,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二个周末开始,研究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一个月末开始,研究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级中医药康复治疗脑梗死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6):805-807
目的:观察不同康复疗法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主动康复组、被动康复组和系统康复组。主动康复组采用主动康复训练,被动康复组采用被动康复训练,系统康复组治疗则以主动康复训练联合CPM机的被动康复训练为主,在进行患者主动康复训练前,先使用CPM机进行锻炼。治疗后采用AKSS标准对康复疗效进行评估并比较三组疗效。结果: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早期功能康复临床疗效观察中,在改善膝评分方面,主动康复组与采用CPM的被动康复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被动康复组在膝功能评分明显低于主动康复组,而集主动康复与CPM锻炼于一体的系统康复疗法可收获最佳的膝评分与功能恢复效果。结论:主动康复疗法与被动康复疗法各具所长,而系统康复疗法可综合二者优势,在改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恢复膝关节屈伸膝肌群整体肌力等方面疗效显著,并可尽最大程度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1)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治疗周期均为4周,并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下肢FMA与MBI评分均较治疗前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研究组改善程度尤为明显,与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疗法在改善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1)
目的:分析强化步行训练对于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的同时开展进行强化步行训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MBL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53.13±10.73)、MBL评分(55.72±13.3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步行训练可显著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5,(21):27-28
目的:观察患有脑梗死失语患者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后失语功能恢复及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失语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对照组40例未应用神经生长因子而采用常规治疗。治疗后通过ABC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失语改善程度。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失语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失语程度,促进患者语言恢复。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19):73-74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2月-2018年5月接诊的56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药物组和联合治疗组,各28例。常规药物组给予抗血小板、活血化瘀和对症支持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药物组基础上配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两组临床疗效、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评估(FMA)、Barthel指数(BI),患侧脑区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和波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后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常规药物组(6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NIHSS、BBS、FMA和BI均优于干预前,联合治疗组NIHSS、BBS、FMA和BI均优于常规药物组(P<0.05)。两组干预后MEP潜伏期短于干预前,波幅高于干预前,联合治疗组MEP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药物组(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伴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疗效较好,能够显著改善NIHSS、BBS、FMA和BI等指标,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8):77-78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在改善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及疗效。方法:对66例诊断为吞咽困难的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分组观察,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愈率、洼田氏饮水试验,并进行心理状态量评分调查。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为70.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均有一定的改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心理状态(SAS、SDS)、自尊评价(SES)等相关生活质量评分亦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帮助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进行吞咽功能的改善,提高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28):79-82
目的:探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行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社卫中心辖区内居家康复中心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1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早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后的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后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7.6%,明显高于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的8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1%,明显高于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的75.6%,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中所选取的两组患者在开展护理干预前的简易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不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简易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患者干预后的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瘫痪肢体的各项功能,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致残率,且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改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