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7,(25):64-67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快速、简便、有效的临床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对2016年12月收集的200例临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和静脉血样本进行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镜检、抗体检测、抗原检测及荧光定量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分析。以快速培养鉴定镜检法为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金标准,比较抗体检测、抗原检测及荧光定量PCR三种诊断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Youden指数(正确诊断指数)。结果:抗体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Youden指数分别为76.3%、77.9%、54.2%;抗原检测为37.7%、89.5%、27.2%;荧光定量PCR为93.0%、96.5%、89.5%。荧光定量PCR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Youden指数均高于抗体检测和抗原检测法(P<0.05),三者Youden指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Youden指数,可以在未来替代快速鉴定培养镜检、抗体检测和抗原检测法,作为临床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快速、简便而有效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7):127-128
目的:分析常见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及其感染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12月住院患者中进行过呼吸道九项病原体Ig M抗体检测的1821例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嗜肺军团菌(LPN-1)、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Flu A)、乙型流感病毒(Flu B)和副流感病毒1、2和3型(PIV)等9种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Ig M抗体。分析在不同性别、年龄段、季度情况下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情况。结果:1821例标本中,男性患者1102例,女性患者719例。共检出Ig M抗体阳性843例(46.29%),其中,检出单一病原体感染阳性标本433例,病原体混合感染阳性标本410例。住院科室中,儿科受检例数最高,为1291例,其中检出Ig M抗体阳性例数为674例,阳性率为52.21%。14岁以下儿童中,≤1岁组病原体检出率为25.93%,1~14岁组病原体检出率为67.41%;14岁以上人群中,14~20岁组病原体检出率为35.71%,20~60岁组病原体检出率为39.26%,≥60岁组病原体检出率为19.31%。不同季度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情况不同。第一季度病原体检出率较高(59.34%),第二季度病原体检出率较低(34.15%)。结论: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率与年龄、性别、季节有关;儿童是呼吸道病原体的主要易感人群,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是其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主要病原体之一;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快速检测人血清中9种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的Ig M抗体,可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8)
目的:探讨分析赣南地区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于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间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选取赣南地区2885名常驻人口,采用14C-UBT检测法与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金标免疫斑点渗透法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不同性别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从32.83%41.67%不等,但各年龄段间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赣南地区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即,且不同年龄与性别人群的感染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0)
目的:探讨儿科肺炎患者与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和肺炎衣原体(CP)感染的关系。方法:我院儿科门诊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诊治慢性咳嗽肺炎患者做支原体(培养加药敏)和衣原体用检测试剂盒监测分析。结果:1.在210例患者中,慢性咳嗽MP特异性抗体IGM阳性56例,阳性率42%。CP特异性抗体IGM阳性25例,阳性率15%。MP和CP均阳性13%。健康对照组仅一例,占2.35%MP阳性。两组间阳性达显著差异。结论: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检测在儿科门诊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对提供诊断依据,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呼吸道疾病传播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31):57-60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血常规及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的变化,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儿童血常规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对164例儿童,其中感染组: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阳性患儿78例;对照组:同期86例正常体检儿童,分别做血常规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组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增高,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值下降,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增高,血小板计数增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和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结合儿童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的变化有助于推断肺炎支原感染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儿童哮喘的主要临床特征,以及与免疫蛋白E(Ig 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患儿47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期非感染性哮喘患儿53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儿童的MP抗体阳性率、Ig E水平以及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Mp抗体阳性率、Ig 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本组患儿中发热、心肌酶异常与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患儿通常具有明显临床特征,检测Mp抗体与Ig E水平可辅助临床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0):136-13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咽拭子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两种检测方法的不同。方法:将198例疑似MP感染的患儿根据年龄分为两组:A组(03岁,n=75)、B组(33岁,n=75)、B组(312岁,n=123),分别取咽拭子用PCR法测MP-DNA,取血清用IIFA法测MP-IgM,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率。结果:MPDNA检测阳性率为57.07%,MP-IgM检测阳性率为47.4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MPDNA阳性率48.00%明显高于同组MP-IgM阳性率2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MP-DNA和MPIgM阳性率分别为62.60%、60.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R与IIFA联合检测可以提高MP感染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4)
探究支气管镜联合肺泡灌洗液在反复喘息患儿中诊断价值。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本院收录的反复喘息患儿343例,对于1岁以下反复喘息的婴幼儿采用检测CMV-DNA和MP-DNA在患者体内的水平;1岁以上儿童则采用检测MP-DNA的方式确定儿童患病原因。标本检出致病菌158株,阳性率(70.5%),其中革兰阴性菌111株(占阳性标本的70.3%),革兰阳性菌41株,真菌6株。单独检测患儿CMV-DNA的阳性率为61.8%,单独肺泡灌洗液支原体检测的阳性率为56.8%,实验组组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镜联合肺泡灌洗液检测支原体及CMV-DNA的阳性率为77.1%,与单独检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支气管镜联合肺泡灌洗液的方法能显著提高儿童反复喘息的诊断精确率,为精确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2):89-91
目的:通过对鼻咽癌高发区大样本人群鼻咽癌筛查两种抗体水平分析,为鼻咽癌高发区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EBNA1-IgA和EBVCA-IgA抗体,对两种EB病毒抗在性别、年龄的阳性率和可疑阳性率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筛查人群EBNA1-IgA抗体阳性率和可疑阳性率分别为9.27%(778/8395)、12.54%(1053/8395),EBVCA-IgA抗体阳性率和可疑阳性率分别为11.79%(990/8395)、13.60%(1142/8395)。男性EBNA1-IgA抗体阳性率为10.53%,高于女性的8.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EBVCA-Ig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1.77%和11.8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NA1-IgA抗体(4560岁年龄段)分布男性高于女性。VCA-IgA抗体阳性率无显著差异,筛查人群的EBNA1-IgA和VCA/IgA抗体阳性率和可疑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上升。提示须加强对此年龄段人群的EB病毒感染的定期筛查,可提高鼻咽癌的早诊率。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21):49-50
目的:了解术前患者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携带状况,防止医疗机构院内感染与医疗纠纷的出现。方法:选择意大利索灵LIAISON XL化学发光免疫检验系统,针对2016年入院行手术治疗的8496例患者,术前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这四种传染性标志物展开定量检验。结果: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呈现阳性的数量是1023例,在全部病例中占12.04%;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呈现阳性的病例数量为48例,在所有病例中占0.56%;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抗-TP)呈现阳性病例数量是129例,在所有病例中占1.5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呈现阳性的病例数量是11例,在所有病例中占0.13%。其中男性的抗-HCV、抗-TP感染率均高于女性(P<0.05);21~40岁的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60岁的抗-TP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结论:检验术前患者血清传染性标志物,能够对其自身的身体情况有一个充分的了解,避免医院感染,对于医务工作者的自我防范意识的提升有所帮助,有效降低了医疗纠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4):94-97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女性生殖道支原体和衣原体的感染状况,指导女性健康体检人群在体检时有选择性的筛查,能够更好地指导感染者及时就医。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来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福州地区妇女860例,其中支原体检查860例,衣原体检查757例,取宫颈分泌物做Uu(解脲脲原体)、Mh(人型支原体)检测,并对阳性者做药敏试验;取宫颈分泌物做CT(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测。结果:健康体检者支原体阳性率51.4%,衣原体阳性率2.25%;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Uu+Mh+次之;支原体感染各年龄组阳性率不同。衣原体感染各年龄组阳性率不同,其中18~20岁阳性率0、21~30岁阳性率2.4%(6/247)、31~40岁阳性率1.8%(6/340)、41~50岁阳性率3.5%(4/114)、51~60岁阳性率2.2%(1/45)、61岁以上阳性率0。由于18~20岁和61岁以上支原体感染和衣原体感染总标本数太少不进行统计,支原体感染和衣原体感染都以41~50岁阳性率最高,分别为62.9%和3.5%,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州地区健康体检者支原体感染率高达到51.4%,尤以41~50岁为甚达到62.9%,其双重感染(Uu+Mh+)率达到16.4%;衣原体感染率较低2.25%,41~50岁达到3.5%;女性健康体检中要注重支原体检查和沙眼衣原体检测来提升女性生殖健康、优生优育以及防止性疾病传播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6):50-51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实时荧光定量DNA检测的临床研究。方法:将2017年8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9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此次研究检测对象,均行MP-DNA和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抗体检测,观察两种检测方法的最终阳性检出率与不同时间点的检测情况,并观察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重症病例发生情况、肺外并发症、后遗症、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本组9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确诊为MP感染者共36例,占比36.73%,其中MP-DNA阳性检出35例,MP-IgM阳性检出33例,两种方法最终MP感染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MP感染患儿中,入院当日确诊为MP感染者共29例,入院后1周确诊者33例,入院后2周确诊者36例,MP-DNA检测在入院当日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MP-Ig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方法检测后并接受一段时间治疗显示MP-DNA检测者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MP-IgM检测,且MP-DNA检测并接受治疗者重症病例、肺外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率均少于MP-IgM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荧光定量DNA检测对MP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积极的意义,在临床上可以早期干预,对预防重症病例的发生及减少因MP感染引起的并发症及后遗症。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7,(36):91-92
目的:对比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在麻疹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方法:由本市各医院采集并送至本中心接受麻疹病毒检测的50例疑似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标本均采用ELISA法和RT-PCR法进行麻疹病毒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式在不同出疹时间段所取标本的阳性率、检测水平。结果:在50例疑似麻疹患者中,ELISA法检测麻疹病毒Ig M抗体阳性22例,Ig M抗体阴性28例,阳性率为44.00%;RT-PCR法检测,麻疹病毒Ig M抗体阳性26例,Ig M抗体阴性24例,阳性率为52.00%,两种检测方式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疹第1天收集的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阳性率为60.00%,采用RT-PCR法检测阳性率为80.00%。随着患者采样时间不断改变,两种检测方式的阳性率均逐渐降低,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麻疹疑似患者同一时间段采集血清和咽拭子标本,24例患有免疫史,不伴随有免疫史亦或者是不详的共26例。结论:RT-PCR法适用于出疹时间在2 d之内疑似麻疹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而ELISA法则适合使用在出疹时间在2 d或以上疑似麻疹患者的临床检测中。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17):165-166
目的:探究并比较环介导恒温扩增芯片法(LAMP)在重症肺炎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本院收治的87例重症肺炎患者的分泌物标本,包括深部痰液、支气管吸出物、肺泡灌洗液,同时实施LAMP十三联检与痰培养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病原菌检出情况,并对比病原菌检出阳性率。结果:87例标本中痰培养检查病原菌为22例(25.29%),以铜绿假单胞菌(31.82%)为主且为单一病原菌感染;LAMP十三联检显示阳性标本41例(47.13%),其中单一病原菌感染24例(27.59%),混合病原菌感染17例(19.54%),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31.25%)及肺炎克雷伯菌(18.75%)为主,20~60岁、>60岁人群均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不同年龄段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MP阳性率为47.13%,高于痰培养的25.29%(P<0.05),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肺炎衣原体及流感嗜血杆菌等部分病原菌痰培养未检测出。结论:在重症肺炎病原菌检测中,LAMP十三联检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实验室诊断依据,患者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为提高检测准确率可根据实际情况联合其他检测方法,指导用药。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18):65-68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MP)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联合检测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400例年龄为3个月~3岁的下呼吸道感染婴幼儿,按有无喘息分为喘息组和无喘息组,每组200例。所有患儿入组后均联合检测MP和RSV,比较两组MP和RSV阳性率、检测满意度、特应性体质及家族病史情况。结果:喘息组MP和RSV阳性率、特应性体质及家族病史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测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患儿存在下呼吸道感染时,通过联合检测体内血清MP和RSV抗体滴度,快速鉴别诊断出喘息性疾病,可明显减少检查费用及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21,(2)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特征,为防控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19年8月期间住院患儿1 040例,检测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和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分析感染情况。结果检出病原体452株,阳性率43.46%,冬春季检出率高于夏秋季(χ2=9.305,P=0.002),5~14岁组,MP检出最多。MP(肺炎)平均住院时间最长和住院费用最高。结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非典型性病原体检出率因季节、年龄不同存在差异,造成的疾病负担也不同。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5,(31):143-14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核酸诊断支原体肺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该病的早期快速准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9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患儿诱导痰中MP-Ig M、MPDNA,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及与金标准培养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MP-Ig M、MP-DNA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好,两种检测结果与金标准培养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好。结论:肺炎支原体核酸的检测结果准确性较好,能够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8):96-97
目的:观察清远市患儿呼吸道病原学的流行性病学规律。方法:选取本院呼吸道感染患儿1000例,采用九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试剂进行检测,观察记录患儿感染病原体类型及发病时间与患儿年龄和季节的关系。结果:患儿混合感染率秋季最多,其次为春季,且秋季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P<0.05);肺炎支原体以2岁以下患儿感染最多,占肺炎支原体总检出率的17.6%;病毒总检出率为38.3%,说明本市患儿呼吸道感染仍以病毒感染为主。结论: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疾病,且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种类繁多,如能了解一个地区的病原体分布情况,可以为治疗起到指导作用,并且能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具有深远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3)
目的调查分析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非典型病原体的流行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集1 759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血清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呼吸道九联检的检测,得出病原体分布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1 759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总阳性率为38.7%,其中检出率最高的是肺炎支原体,占19.6%,其次为嗜肺军团菌12.3%,呼吸道合胞病毒4.1%,未检出Q热立克次体和肺炎衣原体。共发现混合感染患者47例,混合感染率达6.9%。结论本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非典型病原体以肺炎支原体和嗜肺军团菌较常见,亦存在其他病原体感染,不同地区的病原菌分布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临床用药中应根据病原体的不同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6)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在早期识别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89例感染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将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3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组30例和病毒感染组27例。患儿入院后,于次日清晨取静脉血进行血清CRP、WBC、PCT检测。观察三组患儿血清CRP、WBC、PCT检测结果。结果:细菌感染组血清CRP、WBC、PCT水平高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组CRP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WBC、PCT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WBC、PCT在早期识别儿童感染性疾病中有一定的价值,尤其是PCT,在辅助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方面,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