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地下水污染严重,PRB是处理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手段。本文综述了渗透性反应墙(PRB)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类型,PRB反应介质和反应机理。简述国内外PRB研究和应用状况,分析PRB技术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铬污染地下水的PRB修复试验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以铬污染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分别用活性炭、零价铁、活性炭+零价铁作为反应介质,设计了渗透反应隔栅(PRB),对PRB治理六价铬污染地下水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对Cr(VI)有一定的吸附作用,零价铁对Cr(VI)有较强的还原作用,零价铁与活性炭配合作用时,二者的配比影响Cr(VI)的去除,零价铁所占质量分数越大,去除效果越好。零价铁、活性炭和石英砂质量分数分别为40%,4%和2%时,可以使Cr(VI)的质量浓度从100mg/L降低到0.05mg/L以下,达到《饮用净水水质标准》。采用PRB技术治理Cr(VI)污染地下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可渗透反应墙的概念,按照处理不同的污染物和反应介质对PRB进行分类,并对此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分析当前PRB技术在修复地下水污染所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钢渣用作砷污染地下水修复PRB介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钢渣的资源利用特性与污染风险的基础上,模拟研究钢渣作为可渗透反应墙(PRB)介质对砷污染地下水的去除性能,分析初始砷浓度、原水流速等对除砷性能的影响,并对钢渣用作砷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的PRB材料的可行性进行探索。结果表明,钢渣的主要元素为Ca、Fe、Si、Mg、Al,主要矿物质为Ca2SiO4和Ca3Mg(SiO4)2,利用钢渣碱度高,机械强度大,呈多孔结构,可作为良好的过滤性能和吸附材料;钢渣浸出液的pH、重金属与氟含量均低于我国危险废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环境污染风险很小;在流量相同的情况下,钢渣PRB对砷的去除率在初始砷质量浓度0.1 mg/L时达到最大,流量为0.5 mL/min时,初始砷质量浓度对去除效果影响不明显,去除率均在96%以上;在初始砷质量浓度相同的情况下,钢渣PRB对砷的去除率随流量的增大而降低;整体上钢渣PRB对砷的去除率随处理水样量增加呈下降趋势,但处理水样量为3 L时,去除率最低仍可达90%以上。钢渣作为PRB材料处理高砷地下水成本低、稳定可靠、去除效率高,是一种具有广阔开发应用前景的PRB材料。  相似文献   

5.
可渗透反应墙(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PRB)技术作为一种经济、简易、高效的原位被动修复技术逐渐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其关键技术是反应介质的研究,修复重金属污染地下水的PRB反应介质材料细分为氧化还原反应介质、吸附反应介质、沉淀反应介质和混合反应介质等四类,对反应介质的去除机理、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可渗透反应墙介质材料的选择应在其反应机理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水文地质条件、污染特征和经济费用等加以综合考虑,以保证PRB的长效性。未来PRB反应介质的发展主要集中于复合介质和新型反应介质的开发、反应介质的性能研究。同时,我国对PRB修复重金属污染地下水反应介质的研究还处于实验阶段,应进一步加强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6.
可渗透反应墙(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PRB)技术作为一种经济、简易、高效的原位被动修复技术逐渐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其关键技术是反应介质的研究,修复重金属污染地下水的PRB反应介质材料细分为氧化还原反应介质、吸附反应介质、沉淀反应介质和混合反应介质等四类,对反应介质的去除机理、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可渗透反应墙介质材料的选择应在其反应机理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水文地质条件、污染特征和经济费用等加以综合考虑,以保证PRB的长效性。未来PRB反应介质的发展主要集中于复合介质和新型反应介质的开发、反应介质的性能研究。同时,我国对PRB修复重金属污染地下水反应介质的研究还处于实验阶段,应进一步加强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7.
高芳  潘志平 《广东化工》2014,(17):80-81
地下水是人类宝贵的淡水资源,然而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人类活动的急剧增加,污染程度也不断加重,这将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造成极大危害,因此必须要研究出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地下水污染修复。该文在大量搜集国内外地下水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针对性的对可渗透反应墙(PRB)技术的概念、原理、活性材料的选取、结构类型、国内外应用实例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目前PRB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8.
余猛  杨凤根 《净水技术》2020,39(4):96-101,107
可渗透反应墙(PRB)技术是一种可靠、高效、低成本地修复受硝酸盐污染地下水的手段。文中介绍了PRB技术采用的各类碳源材料,分析对比了各类碳源材料的优缺点。液相碳源材料中,乙醇是最为理想的碳源材料,水解发酵污泥处理后获得的挥发性脂肪酸(VFAs)是未来的研究方向。固相碳源材料中,改性天然材料具有成本低廉、反硝化效果优异、释碳稳定的优点,以纤维素为碳源,可生物降解塑料为骨架的新型缓释碳源材料是未来应用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生活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污染地下水的修复研究迫在眉睫.以铁粉、改性煤渣、膨润土、活性炭、沸石、石英砂及其混合物为反应介质,设计了4种地下可渗透反应墙(PRB),对PRB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实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CODCr的去除率为85.7%~91....  相似文献   

10.
从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入手,就我国地下水常见污染物及其来源进行了概述,并结合大量国内外地下水修复技术研究,阐述了常见的地下水修复技术及其基本原理、国内外应用实例以及优缺点.认为目前我国地下水污染形势严峻,缺少工程经验的现状,需要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别从加速地下水监测网点建设,开发环境友好型高效...  相似文献   

11.
锰在地下水中是一种常见的元素,也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若人体摄入锰含量过高,则会导致一系列疾病。本文介绍了多种去除地下水中锰的应用情况,并对可渗透反应墙(PRB)这类新技术给出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铁锰氨氮有机污染地下水修复困难的问题,采用静、动态柱模拟实验,进行PRB活性材料的优选及确定最佳组合。实验结果表明:由钢渣与沸石1:1组合构建的PRB新型材料修复高铁锰氨氮有机污染地下水具有良好、稳定的效果,对COD、NH4+-N、Fe2+、Mn2+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61.2%、96.3%、99.8%、97.4%。钢渣与沸石的协同作用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实验为钢渣和沸石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三氯乙烯(TCE)在工业生产中的大规模使用,使其成为地下水和土壤中分布最为广泛的污染物之一。综述了TCE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的修复方法,包括抽出处理和原位修复,其中原位修复又包括原位化学氧化、原位电动修复、原位生物修复以及渗透反应格栅技术。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7种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抽出处理技术、物理屏蔽技术、曝气技术、电动修复技术、化学氧化技术、生物技术和渗透反应墙技术)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了应用状况和性能的对比分析,旨在为国内地下水污染修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慧敏  仵彦卿 《净水技术》2010,29(6):5-8,89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化学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系统,进而污染地下水。目前世界的地下水污染严重,直接或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因此地下水修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该文从原理、特点、适用范围以及研究成果等方面论述了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技术,包括渗透反应墙修复技术、原位曝气技术、原位化学氧化技术、原位电动修复技术以及原位生物修复技术等。最后根据我国实际展望了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地下水曝气、电动修复、原位化学氧化、原位生物处理和可渗透反应格栅5种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情况,并进行了性能比较及适用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结合近年来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学科发展需求,对异位生物、异位淋洗、原位化学、原位生物4种修复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研究发展情况和发展方向进行论述。以期为我国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值得关注的是:异位淋洗修复技术中,新型螯合型表面活性剂N-十二酰基乙二胺三乙酸分子具有亲水亲油两性结构,能同时去除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物;生物修复技术中,在有些地质条件复杂的环境很难向地下水中输送氧气,强化厌氧生物修复处理技术可能是去除污染物最有效的解决方法;EK-PRB-EDTA联合修复技术能够对污染物的去除产生协同增强作用,比单一的修复技术更有效果,未来联合多种修复技术用来修复地下水污染将是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8.
从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及污染源入手,叙述了地下水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国内外在地下水重金属防治技术上已有的一些方法和实践,提出今后在地下水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领域的发展方向。值得关注的是原位生物修复技术中,Geobacter和Shewanella等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可产生纳米线,使微生物摆脱了需要直接接触胞外电子受体才能传递电子的限制,提高降解效率,非常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铀污染物近年来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用PRB去除铀污染物的现状以及模拟铀污染物在PRB中的迁移模型的方法,为做此类实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比较了活性炭吸附工艺、混凝工艺、Fenton氧化工艺以及O_3+H_2O_2氧化在以烷烃类和苯系类为主的农药复合污染场地地下水COD去除率的差异,选择了去除效率较高的Fenton氧化+活性炭联合修复工艺。结果表明,在1 L污染地下水中,将pH调节至4~4.5,投加25 mL 30%H_2O_2+3.53 g FeSO_4的Fenton试剂,反应3 h,过滤后再投加10 g/L活性炭吸附1 h,污染地下水的COD去除率达到85.3%,各污染组分均在标准限值以内。SEM电镜表明,实验前后活性炭微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活性炭对农药类污染组分有一定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