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精品无核白葡萄的关键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严格执行国家鲜食葡萄生产技术规程(NY5088-2002),对无核白葡萄进行标准化修剪。在施肥和修剪水平一致的条件下,对无核白葡萄的栽培关键技术,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环剥技术的使用、控制产量和修穗等做了比较试验,使无核白葡萄的商品率得到提高,做到了精品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张家口地区冬春降水较少、风沙大、气温低,春季定植的葡萄易出现死苗、抽条等现象。针对此问题本文对春季葡萄的种植技术进行了介绍,提出了适宜当地葡萄的种植时期与种植方法,对张家口地区葡萄生产中栽培技术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葡萄夏季修剪是葡萄周年管理中最费工的作业。本试验从品种选择角度,选择副梢延伸能力较弱,对夏剪不敏感的品种,试图证明,在一定栽培条件下,不进行或少进行夏季修剪,对座果、产量、品质影响不大,为推广这类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2010年起开始,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区杏树岗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为研究探讨大庆市鲜食葡萄套袋及配套管理技术,先后试栽了蜜汁、巨峰、京秀、京亚、京优、无核白鸡心、藤稔、布朗无核等20多个露地品种;巨峰、红堤、青提、夏黑、茉莉香等10多个棚室品种。经过近5年的试验观察,认为鲜食葡萄套袋及配套管理技术是大庆市鲜食葡萄管理中非常重要且不可少的环节。本文从套袋前准备、适时套袋、套袋后管理、适时摘袋、摘袋后管理、适时采收包装等6个方面详尽系统的介绍了鲜食葡萄套袋及配套管理技术,旨在为大庆当地鲜食葡萄种植者科学种植葡萄、提高产量质量、获得高收益提供切实可行的鲜食葡萄套袋及配套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5.
黄河故道地区是我国鲜食葡萄的重要产区。本文结合国家行业标准和黄河故道地区自然因素及葡萄栽培特点,提出了黄河故道地区鲜食葡萄的栽培技术规程。以期为该地区广大葡萄栽培者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河故道地区是我国鲜食葡萄的重要产区。本文结合国家行业标准和黄河故道地区自然因素及葡萄栽培特点,提出了黄河故道地区鲜食葡萄的栽培技术规程。以期为该地区广大葡萄栽培者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建葡萄园选用的树形和采取的修剪方法,在很多方面影响植株的产量、质量和管理特性。而本地葡萄生产上仍沿用传统的“多主蔓水平扇形”。实践证明,这种树形管理在夏季高温多湿的黄河故道地区,产量尚可,但品质低劣、病害严重,夏季管理费工;而国外普遍采用的“高干垂”管理方式则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葡萄“高于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是我国葡萄主产区之一,近年来鲜食葡萄发展步伐放缓,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难度较大,生产鲜食葡萄的经济效益低于普遍南方地区。本文通过对山东省鲜食葡萄的发展历程、区域布局、主栽品种、产业特点等生产实际状况的调研,结合未来鲜食葡萄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了生产和技术应用上的6大问题,提出从标准化建园、调整优化品种结构、推动产学研创新技术联盟运作等5个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春果栽培是将葡萄成熟期调整到春季的一种生产模式,即将夏季枝条上的果穗全部去除,只进行营养生长,到10月时进行第二次修剪,逼迫冬芽萌发并利用当季新梢结果。本文以‘巨峰’葡萄为例,从修剪、枝梢管理、疏花果、光温湿调控、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控等方面对广西南部地区大棚春果栽培管理技术进行初步总结。由于春果葡萄的生长期正处于冬、春季,光照不足和温度低是其主要制约因素,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更换大棚新膜、铺设反光膜、架设照明灯等来改善光照不足的问题,通过覆盖保温材料来解决温度低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夏季修剪对‘巨玫瑰’葡萄生产效率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夏季修剪方法对‘巨玫瑰’葡萄果实生长及生产效率的影响,设置了4种修剪方法,对果实单粒重和体积,修剪用工量、夏季修剪废弃物质量进行调查测定,计算分析了生产效率。结果表明:处理A、C、D的单粒重和体积显著高于处理B;处理A的年生产用工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通过计算生产效率,处理B在单位时间葡萄生产量和单位废弃物葡萄生产量方面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评价,以处理B的效果最佳,传统的夏季修剪方法处理A的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1.
龙眼葡萄是我国的古老品种,也是目前栽培面积较大的鲜食、加工兼用种。近年来,张家口地区发展葡萄约十万亩,其中龙眼葡萄占85%以上。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用“怀来盆地”产的龙眼葡萄酿制的干白葡萄酒,曾在国际评酒会上获得金奖。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龙眼葡萄的开花特性,以便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故道地区经过近十年的研究探索,采用“高干垂”整形修剪方式取代传统的“近地多主蔓扇形”整形修剪方式栽培葡萄,试验品种有酿酒的(如雷司令、白比诺等)、制汁的(如康可、哈佛特等)和大粒鲜食的(如巨峰、红富士、黑奥林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曾几次在本刊和其它刊物上作过评价报道,这里不再重复。本文重点系统总结葡萄“高干垂”整形修剪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龙眼葡萄为我国古老品种,在我县栽培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是优良的鲜食、酿酒兼用品种。近年来,随着张家口地区长城酿酒公司的建立,我县龙眼葡萄的栽培面积有了较大的发展,由1979年的4,900亩发展到1981年的18,900亩,产量也成倍增长。为了给酒厂提供原料,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我县的自然地理资源,使葡萄栽培开创新局  相似文献   

14.
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暖湿,夏季高温多雨,80年代以来鲜食葡萄虽得到较快的发展,但种植的品种是巨峰系,品种单一,集中在夏季成熟,以当地销售为主[1].  相似文献   

15.
张家口地区葡萄越冬防寒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张家口地区葡萄园埋土的方法进行了介绍,提出了适宜当前葡萄产业发展的埋土方式,对张家口地区葡萄生产中埋土方法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75年至1982年,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张家口地区林业局、涿鹿县、怀来县林业局共同协作,在张家口地区的怀来、涿鹿、阳原等葡萄产区开展了龙眼葡萄营养系选种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选种中,首先确定了有关龙眼葡萄品种的各项指标,其次拟定了选优方法。这些指标和方法在张家口地区的葡萄发展、苗木繁殖及无毒苗初选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现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当前河北省张家口地区葡萄种植模式,分析了葡萄生产过程中定植、施肥、植保、中耕、埋藤、出土6个环节的机械化现状,认为张家口地区葡萄生产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并对机械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树形改造、改进适宜当地葡萄生产的配套机械设备、成立葡萄生产机械专业合作社等措施,有效促进当地葡萄生产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汉中的气候特点虽然适合种植葡萄,但鲜食葡萄的发展始终没有形成规模,本文从汉中地区资源环境、品种布局、种植技术等方面分析了鲜食葡萄在汉中栽培的优势、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9.
日本鲜食葡萄生产在栽培模式和精品化管理等方面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与之对比发现,烟台鲜食葡萄产业差距较大,在园区规划、设施投入、管理模式、技术运用、机械化程度、深加工等诸多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选择适宜的品种、推行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是烟台鲜食葡萄生产中采取的必要措施,设施栽培、多元化种植、合作经营是烟台鲜食葡萄产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张家口地区温室葡萄发展很快,宣化葡萄研究所于2000年开始进行日光温室葡萄促成栽培技术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下面将几年来的技术和经验简单陈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