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从中国建筑历史、建筑文化角度,通过对“窑”字与“窑洞”建筑的再发现、再认识、再探析,并结合实例解读了“窑”字与“窑洞”建筑所蕴涵的中国建筑历史文化,以便使中国古建筑唤回它应有的历史、文化和灵魂。  相似文献   

2.
"巢"字与"巢居"建筑所蕴涵的建筑历史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雷  邢燕 《四川建筑》2007,27(5):46-48
从中国建筑历史、建筑文化角度,通过对"巢"字与"巢居"建筑的再发现、再认识、再分析和再思考,并结合实例解读了"巢"字与"巢居"建筑所蕴涵的中国建筑历史文化,以便使"正在消失的巢居"建筑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焦雷  郑青松 《中外建筑》2007,(10):50-54
本文从河南叶县县衙群体空间布局、楹联文化、屋顶文化、风水文化等角度,通过对叶县县衙的再认识、再分析,解读了叶县县衙所蕴涵的建筑历史文化,提出了建筑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文化的观点,以便使"正在消失的中国县衙"所蕴涵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从"县"字及河南内乡县衙群体空间布局、风水选址、"戒石牌坊"文化、对联文化等角度,通过对内乡县衙的再认识、再分析,解读了内乡县衙所蕴涵的建筑历史文化,提出了建筑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文化的观点,以便使"正在消失的中国县衙"所蕴涵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正历史文化建筑是指在相应的历史年代,并且具有纪念性的建筑。在现代的建筑设计中,历史文化建筑与现代建筑可以共存。可以将历史文化建筑作为展览性建筑,形成文化景区,也可以从历史文化建筑中汲取相应的建筑元素应用到现代的建筑设计中。从文化  相似文献   

6.
俞静  邱战洪 《四川建筑》2007,27(5):36-38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临海市,介绍其文章颇多,但是从建筑的角度甚少。文中从建筑文化和文化建筑的角度来诠释这个名城,让人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个城市。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文化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鸣鸣 《南方建筑》2006,(2):116-119
建筑装饰是建筑营造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建筑装饰承载着民俗的、民间的及社会各个层面的文化现象,向人们传递着历史的信息。本文主要从建筑装饰对于传统文化的表达及其表达的方式两方面着手来研究,希望可以挖掘出其中所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5年前我们曾经以“建筑再利用”为题探讨了当时中国萌动着的城市与建筑更新改造的主题。当时光转瞬,我们再次关注旧建筑的何去何从时,我们发现从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到几乎没有历史层面意义的普通旧建筑,被重新界定身份。原本不被关注的旧建筑,如产业建筑在更新中被重新定义,转而成为艺术时尚的基地。旧建筑价值被发现或被赋予新的内容,历史似乎被再次制造,其间所引发的文化和社会层面的探讨是必然的,所存在的问题也是多元的。本期希望给予一个讨论的平台,从一些可能的角度, 呈现当前中国旧建筑再生的图景,抛砖引玉式的探讨其间的现象和问题。  相似文献   

9.
古老的中国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建筑历史文化的传承在今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讨论的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百年居住文化。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传承方式入手。简要探讨一下中国古代的居住文化与当今住宅建筑文化之间的同异,根据这种文化从古到今的演变。从人文和建造的角度总结和探索可能的文化传承方式。从而在加深人们心中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印象的同时给居住文化的发展与定位提供一个可能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建筑曾有完整的体系和鲜明的文化特征。自20世纪现代主义在中国的被动殖民式输入使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承出现巨大断层以致失范,近代以梁思成等一批建筑先驱为开端,不断尝试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革新,探索中国建筑的发展道路。几十年过后,在当代中国能找到任何国家的建筑风格与流派,却鲜有自己独特的、可以影响世界的文化内核。从历史的角度和文明的框架看,中国当代建筑面临传承古代建筑文化和开拓新式中国建筑语言范式的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文物建筑一直都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同时也是一种十分脆弱的文化资源。对文物建筑的保护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任何公民都有权利和义务去保护文物建筑。本文从消防的角度出发,结合文物建筑本身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在其中融入消防安全管理的相关原理,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文物建筑的防火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原璐  覃琳 《室内设计》2014,(1):65-68
建筑技术史是伴随着文化发展演变的历史,也是影响和推动建筑性质演变的要素之一.杨昌鸣的《东南亚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建筑文化探析》,从技术发展的角度阐述了东南亚早期建筑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建筑之间的渊源关系,及其发展对西南少数民族建筑型制变化的影响,以避免单一研究型制可能造成的误解,同时也提出了文化传播对技术的促进以及文化惯性对技术发展的制约.本文对该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途径进行了讨论,阐述了文化与技术相适应的建筑史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拥有至少7000多年发展历史的榫卯是我国传统木构建筑自成一体、独树一帜的关键构件,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逐渐成为凝聚传统文化的载体和解读建筑文化的符号。因此,文章从语义阅读的角度,通过分析传统木构建筑中榫卯构件的联结作用、方式、形态等,探析其建构中的思想、智慧及蕴含的深远传统文化语义,以期“见微知著”,更透彻地了解传统木构建筑的文化表征和建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孟慧 《华中建筑》2022,(10):31-35
中国古代建筑与古文字都是中华民族传承上千年的宝贵历史遗产,两者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该文从语源学的角度,以建筑类甲骨文、纳西文、楔形文字为例进行比较,研究这三种古文字的字体形态与其对应的建筑形态、形制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与建筑有关的象形古文字,不仅可以反推早期的建筑物和建筑构件的形态,还能看到其所展现的社会、科学和文化意义。由此得出,从研究字形的发展变化推演与其相关的建筑演变是可行的,而这种研究方法和结果在世界范围内的象形文字为基础的文化中是通用的。  相似文献   

15.
传统民居的保护和修缮是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重点之一,提高居住在传统民居建筑中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是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目标之一。文章以北京南锣鼓巷雨儿胡同内传统民居四合院为例,利用红外热像仪技术对建筑进行拍摄,并通过热成像图分析建筑的保温性能,从建筑物理角度分析传统建筑的居住质量和在保温节能方面所面临的问题,继而提出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建筑文化就是其中之一,中国建筑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开始为自己的居住环境进行设计和制作,几千年来,不仅流行很多有名的建筑,建筑中的各种装饰配件也被保留了下来,这些民居装饰是依附于传统民居建筑实体物上,并可以单独存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不仅将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的总体特征概况在其中,还随着地域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传统民居装饰从装饰的题材、部位到技艺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不同地区的审美情趣和地区文化存在较大差异所导致的。尽  相似文献   

17.
杨嵩林 《四川建筑》1994,14(2):12-14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主题词;这种侵略是全方位的,包括文化与建筑。这篇论文就是从文化侵略的角度来谈谈中国近代建筑文化的一个小问题。建筑是人类的文化现象、过程和结果,任何民族,扩大了说,任何种族都有自己的建筑文化;在人类四大建筑文化体系中,以中华民族建筑文化为母体的东方建筑体系是独树一帜的。它与其它建筑体系迎然不同。不过,还是在它刚刚成熟、正处于发展时期的汉代,便吸取其它建筑文化的成就以丰富自己;在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但吸取了印度文化和中亚伊斯兰文化,也有西方风格;早在4世纪…  相似文献   

18.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明,古建无疑是传承中华文明最具像的历史物证。古建的各个组成构件就是中华历史长河璀璨文明的见证者。文章从对古建的细小构件——雀替入手,来阐释中国古建构件力学与美学的完美统一及其对中国文化极尽臻美的表达。最后,笔者不仅从雀替的结构形制和元素符号的角度来看现代建筑中对雀替的沿用与继承,同时从外部技术支撑和文化解读的角度来分析雀替在现代建筑中该如何实现历史沿用与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9.
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中国渊源与实践作了论述,从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建筑环境、建筑的科技手段、建筑的形式语言等角度阐述了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从而促进建筑设计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推动了对于历史建筑价值理性的研究,借鉴场景理论的核心观点,历史建筑不仅是建筑智慧的集合与历史记忆的见证,同时也能够成为一个汇聚文化语境、特定场景的空间环境。因此,历史建筑的再生可从场景文化控制的角度进行思索,围绕历史建筑的社会、历史环境,构建并置共生的新老界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