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某汽车滑移门系统平顺性能,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了优化研究。在滑移门的开、闭过程中,以中导轨及其走轮臂转动销轴的X向、Y向位移作为优化变量,以滑移门质心运动轨迹优劣程度作为设计指标。在保证滑移门在运动过程中不与车身发生干涉的情况下,初步给定了4个优化变量在各自方向上的取值范围。运用正交试验提取多组试验方案,分别求解出滑移门质心运动轨迹,对比分析轨迹曲率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导轨及其走轮臂转动销的位置对于汽车滑移门运动平顺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滑移门止动机构弹簧片为研究对象,建立强度等效力学计算模型和滑移门止动机构有限元计算模型,并验证了弹簧片强度理论计算模型的准确性。根据疲劳寿命分析的基本方法,结合小样本容量台架疲劳试验数据,得到弹簧片应力-寿命曲线方程,对弹簧片进行疲劳寿命预测。计算结果表明:滑移门止动机构弹簧片满足强度及疲劳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3.
通过更换滑移装载机的工作属具,可以使滑移装载机完成多种作业内容。为使更换滑移装载机工作属具快捷、省力,并具有较好的通用性,需要在其动臂前部安装快换装置。本文介绍滑移装载机快换装置接口标准和快换装置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4.
某商用车滑移门与门框分离距离过大,超过了100 mm,并且中导轮与导轨脱开,无法满足滑移门保持件新法规的要求。采用LS-DYNA软件对滑移门保持件载荷试验进行仿真分析,提出了中导轨和锁销两个薄弱区域的改进方案,改进后车门与门框的最大分离距离为93.3 mm,滑移门导轨和组件均未和车门框脱开,满足滑移门新法规要求,但整车增重了2.8 kg。本文通过灵敏度分析对滑移门周围的加强件提出了减重方案,减重约2.2 kg后的仿真结果表明,车门与门框的最大分离距离与未减重时相比仅增加4 mm。对减重后的方案进行了试验验证,为同类汽车滑移门保持件的设计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5.
正1.故障现象1台配装了四合一铲斗(具有铲斗开闭功能)的XG30100型滑移装载机,装配完成进行试机时,试机人员操纵动臂手柄使动臂升、降,操纵转斗手柄使铲斗收、放,操纵四合一铲斗手柄进行铲斗开、闭动作。这样操纵几次之后,发生动臂、转斗和四合一铲斗都不能动作故障。2.液压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1)组成该滑移装载机工作装置液压系统主要由工作泵1、多路换向阀2、调平阀3、转斗缸4、  相似文献   

6.
一台W4-60C型挖掘机,在大修后试机过程中出现动臂工作无力,上升和下降均速度缓慢,在不加油门的情况下动臂落地撑不起机体。连续作业2h之后出现动臂操纵阀卡死、动臂不能升也不能降的故障。其他工作装置全部正常,熄火停留1h等油温冷却之后又重新启动机器,动臂工作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动臂是挖掘机工作装置中最重要的部件,后支座的开裂会造成整机无法工作。对故障件进行了解剖分析及有限元分析,找出6 t挖掘机动臂后支座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改进设计,解决了后支座开裂问题。  相似文献   

8.
ZL50系列装载机前车架焊合件,结构紧凑、焊接复杂,与工作装置连接部件空间位置小。在装配试车过程中,经常出现动臂提升下降时一侧摇臂与前车架干涉现象。经理论计算,摇臂与前车架每侧都有13mm的间隙,而由于两侧间隙分配不均,致使一侧间隙过小,在运动中由于动臂左右受力不均匀,摇臂左右摆动,出现干涉现象(或直接出现干涉现象)。我们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液压挖掘机作业时,动臂频繁升降,举升过程中工作装置集聚的大容量重力势能,在下降时经控制阀转换为热能耗散掉,不仅造成非常大的能量损失,也使油液温度快速升高,需附加额外的冷却装置进行散热,油温的升高也常常引发液压系统故障。为此,提出电动缸为主、液压缸-蓄能器组合为辅的液电混合动臂驱动解决方案。动臂下降时,工作装置的重力势能转化为液压能存储在蓄能器中;动臂举升时,存储在蓄能器的液压能驱动液压缸辅助电动缸驱动动臂,电动缸仅需驱动惯性载荷和物料重力。在研究中,建立了液电混合驱动动臂的试验样机,对其运行特性和能效特性进行了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较无重力势能回收的进出口独立控制系统,相同工况下,液电混合驱动方式降低能耗达72.7%,显著提升了挖掘机动臂举升系统的能量效率。  相似文献   

10.
以ZL50轮式装载机工作装置动臂为研究对象,计算动臂铰点和确定动臂结构形式,完成了该装载机的动臂设计,建立动臂三维实体模型。分析动臂不同工况,利用ANSYS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获得结构的应力分布云图及变形云图,指出了动臂中的危险点和应力集中。  相似文献   

11.
<正>1.变形原因1台配装了破碎锤的XG848型挖掘机,在动臂提升或下降时出现异响,异响部位为动臂与动臂支座铰接的销轴处。挖掘机驾驶员对动臂销轴多次加注润滑脂,但响声依然存在。经了解得知,该挖掘机曾经因使用不当,造成动臂销轴右侧锁止板开裂,锁止板开裂后,使用单位为了赶工期,未经焊接就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12.
动臂是装载机工作装置最重要的构件。其强度状况对工作装置的性能和寿命有直接的影响。本文采用CATIA软件中有限元分析模块的GPS对轮式装载机工作装置的动臂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工作装置动臂的应力彩云图,找到工作装置动臂的危险点并修改,使动臂受力情况更加合理,从而提高装载机的整机性能。  相似文献   

13.
液压挖掘机的工作环境恶劣,工作装置动臂结构作为主要的受载部件,其结构合理性决定了挖掘机的各项工作性能。根据发动机最大输出动力进行逆向推算,设计出最大挖掘力287 kN的大型挖掘机工作装置,并利用ANSYS软件对挖掘机工作装置动臂的两种典型工况进行有限元分析。获得了大型挖掘机工作装置动臂主体结构的应力特点、变形情况以及最大应力的大小和位置,为避免动臂应力集中、强化动臂关键部位以及动臂结构优化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基于UG/ANSYS的液压挖掘机动臂结构优化设计方法.以斗山某中型液压挖掘机为研究对象,借助UG软件完成工作装置、回转装置和行走装置3部件参数化建模并装配.分析计算典型危险挖掘工况下动臂各铰点的受力,利用ANSYS软件进行静力学分析,针对薄弱部位及应力集中问题,优化动臂局部结构.仿真结果表明:在危险工况下,优化后动...  相似文献   

15.
装载机的铲掘和装卸物料是通过工作装置的运动而得以实现的,工作装置直接影响装载机的性能参数和作业效率,所以,合理地设计工作装置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工作装置的结构设计:,确定动臂长度,形状及车架的铰接位置,2;确定动臂油缸的铰接位置及动臂油缸的行程;3.连杆机构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液压挖掘机动臂下降重力势能和回转制动动能均以节流和溢流的形式转化为了油液的热能,严重影响整机能效,亟需提高液压挖掘机液压系统的效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三腔蓄能器的挖掘机液能回收再利用的节能装置方案,可以回收挖掘机动臂势能和回转制动动能,用于驱动动臂举升。首先,介绍了节能装置的工作原理。其次,设计并开发了节能装置的测控系统,采用CoDeSys编写了下位机控制器程序,直接控制节能装置的动作实现能量回收和再利用;运用C#语言开发了上位机程序进行节能装置电控系统和液压系统的模拟调试和数据监控,并实现了节能装置的远程无线通讯功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测控系统实现了对插装阀开闭和比例节流阀开度的快速、精准控制;达到了对节能装置远程控制和数据实时采集的目标;节能装置的动臂势能回收效率为84.9%,动臂节能效率为52.8%,回转制动工况下的动能回收效率为41.1%。  相似文献   

17.
轮式装载机工作装置中最重要的结构件是动臂,动臂焊接后动臂板开档尺寸对后续焊接在车架孔、铲斗孔及其他销孔位置处圆搭的机加工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对动臂的装配和使用具有重要影响。以动臂焊接变形的矫正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对影响矫正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辨别、分类和研究。通过对动臂车架孔端和铲斗孔端的尺寸进行正交试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选出符合实际情况、操作性强的最优方案,为研究动臂变形规律和制定矫正工艺路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座椅是汽车安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座椅滑轨是座椅安全系统保护驾乘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滑轨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安全、舒适和使用寿命。对座椅滑轨进行了锁止强度试验,滑轨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试验,完整座椅固定装置、调节装置、锁止装置和移位折叠装置的强度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提出相关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9.
动臂油缸是挖掘机工作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完成动臂的升降。工作中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使动臂快速上升,就要求动臂油缸进油流量要大。但下降时因增加了工作装置的自重,可能会造成因动臂降落速度太快而发生危险,如砸坏工作装置或铲斗撞坏运料车辆等事故,所以在动臂油缸大腔回路上装有可调式单向节流阀。这种单向节流阀既可使动臂油缸大腔进油不受任何阻碍,还可根据动臂下降速度要求通过调整阀的开度来控制大腔的回油速度。WY32和WY20两种液压挖掘机都装有两个动臂油缸和两个可凋式单向节流阀,其原理如图1所示。调节单向节流阀时…  相似文献   

20.
<正>(1)原下动臂结构的不足某型挖掘机在最初设计时为了确保高速行驶的技术指标,采用了由下动臂、上动臂和斗杆3节臂组合的工作装置。把传统的整体式动臂改为由下动臂和上动臂铰接而成的折叠式动臂,上动臂和下动臂通过伸缩液压缸进行折叠和打开。行驶时将下动臂和上动臂折叠起来放在机架上,降低了重心,能够保证高速稳定行驶且驾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