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减少铬鞣剂的用量并提高裸皮对铬鞣剂的吸收率,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本文以山羊软化裸皮为原料皮,先采用不浸酸铬粉对其进行预鞣制,然后采用y一般铬鞣剂对预鞣、削匀后的坯革进行再鞣制,随后对其进行染色加脂实验,先后测试不同阶段的革的收缩温度、坯革状态、吸收率及成品革纤维的形貌等。结果表明,最佳的方法是采用1.8%~2%不浸酸铬粉预鞣山羊软化裸皮,鞣制后所得的坯革收缩温度为84.7℃,颜色呈浅蓝色,随后采用3%的标准铬粉进行鞣制后,坯革的收缩温度为112.7℃,坯革颜色呈浅蓝色、粒面平细,裸皮对铬粉的吸收率为90%。染色加脂与传统铬鞣革相比较染料的吸收率与油脂的吸收率及革纤维的分散程度相似。  相似文献   

2.
对阴、阳离子型铬鞣剂结合鞣制工艺进行研究,探索一种两步法无盐浸酸的铬鞣工艺。先用2%(以灰皮质量计)的不浸酸铬鞣剂SF-1对绵羊软化裸皮进行预鞣及酸液处理,再用4%的AB铬粉对坯革进行常规铬鞣。与常规铬鞣工艺相比:在总铬粉用量均为6%的条件下,两步法铬鞣废液中的Cr_2O_3含量为1 020.3mg/L,低于常规浸酸铬鞣废液中的Cr_2O_3含量3 160.2mg/L,且鞣制后坯革中铬的分布更加均匀。两步法铬鞣坯革的抗张强度和撕裂强度均能达到国家标准,并优于常规浸酸铬鞣工艺;通过环境扫描电镜观察证实两步铬鞣的坯革粒面平细,纤维分散程度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3.
不浸酸铬鞣工艺平衡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制了不浸酸铬鞣剂C-2000,皮在软化后直接用其进行鞣制,成革粒面紧实,但柔软度稍差。为使该鞣剂适用于轻革生产中,对不浸酸铬鞣工艺平衡进行了探讨。采用加强复灰的方法,平衡浸酸工序对胶原纤维的作用,并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加强复灰5~6h后,用C-2000进行鞣制,成革柔软性、面积变化与常规鞣制相当,抗张强度和撕裂强度比常规鞣制略高。  相似文献   

4.
不浸酸铬鞣剂在牛皮工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通过小试及中试,将不浸酸铬鞣剂C-2000用于牛皮的鞣制,并且与常规浸酸铬鞣方法做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牛皮鞋面革的制造中,不浸酸鞣制方法可使成革的松面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铬的吸收率得到明显的提高;同时工艺得到简化并且能显著降低铬和盐的污染。  相似文献   

5.
为了制造山羊绒面革,改为用碱式硫酸钛代替铬鞣剂,而仍沿用合成鞣剂和/或植物鞣剂复鞣。成革丰满、绒面细致。钛鞣革还有一个优点是色浅。我们还可利用碱式硫酸钛本身所固有的酸性作浸酸一鞣制两用剂。工艺如下: 原料皮:盐湿山羊皮。浸水:划槽静止的水中按常规浸泡2小时,然后划动30分钟,称重。脱毛和浸灰:将皮的肉面涂以下列混合物:  相似文献   

6.
不浸酸铬鞣剂C—2000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所试验的C-2000铬鞣剂是一种专为浸酸鞣制而研制的新型铬鞣剂,它适合于各种鞋面革在软化后直接进行鞣制。本文在研究鞣剂一般性质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C-2000鞣剂不浸酸鞣制和常规的鞣制方法,分析了两种方法所得革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C-2000鞣剂的鞣制开始、pH值较高的情况下,也能顺利渗透,整个鞣制系统的pH值在很短的时间内降至3.5-4.0,并且保持稳定。与常规的鞣制方法相比C-2000鞣剂不浸酸鞣制革中铬含量高,分布更均匀。该鞣剂鞣出的革的丰满性、弹性比常规工艺鞣的革好,尤其边腹部的松面情况得到很好的改善,铬的吸收率也得到明显的提高。用C-2000鞣剂实施不酸鞣制不但简化了工艺操作(去掉浸酸工序提碱操作),而且降低了成本,彻底解决了制革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同时降低了铬的污染。  相似文献   

7.
将混和芳香族磺酸作为浸酸助剂,用于黄牛软化裸皮低盐浸酸,考察酸皮状态及其铬鞣后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浸酸过程(液比为0.8)中加3%的盐、2%自制浸酸助剂;或者浸酸过程(液比为0.8)中加3%的盐、2%浸酸助剂塞拉坦P,浸酸后的皮坯与常规工艺浸酸皮坯状态相似;使用5%的铬粉(约为1.05%Cr2O3)将浸酸皮坯鞣制,测得由自制浸酸助剂制备的皮坯对Cr2O3吸收率为90.97%;坯革中Cr2O3分布与常规工艺制备的坯革相似;无过鞣、色花现象;坯革收缩温度为114.34℃;坯革的干燥及回湿趋势与常规工艺制备的坯革相似。  相似文献   

8.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与酒石酸制备的预聚体用亚硫酸氢钠作为封端剂进行封闭后,得到一种小分子多羧基聚氨酯产物,研究了其作为铬鞣助剂对裸皮的耐湿热稳定性和浸酸膨胀性、铬鞣革坯收缩温度、鞣制废液中Cr2O3含量及铬鞣剂吸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铬鞣助剂能够与皮胶原蛋白发生结合,可引入大量羧基,同时使裸皮胶原纤维得到初步固定,提高耐湿热稳定性,有效抑制裸皮在浸酸过程中的膨胀作用,依据其用量不同可以进行少盐或无盐浸酸;该助剂使用后,能使铬鞣革坯的收缩温度提高到113℃以上,铬鞣剂的吸收率提高到85%以上,鞣制废液中Cr2O3含量降低到2 215 mg/kg以下,而并且其用量的增加可以加强这种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绵羊酸皮为实验对象,使用新型有机鞣剂艾力特AT分别在常规浸酸和不浸酸两种工艺体系下进行鞣制,通过坯革的收缩温度、纤维形貌及其热力学性能等分析测试,主要考察艾力特AT鞣剂在浸酸与不浸酸工艺体系下鞣制性能的差异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两种工艺体系中,鞣制工艺条件的变化对鞣制效果产生了相似的影响;在艾力特AT鞣剂用量6%时,两种不同工艺体系下鞣制的坯革收缩温度都可以达到89℃。此外,鞣制坯革粒面饱满,毛孔清晰,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基本接近。因此,艾力特AT鞣剂在浸酸与不浸酸工艺条件下,基本鞣制效应差异性不明显,这对于推广和应用基于艾力特AT鞣剂的无铬鞣制技术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与常规铬鞣革对比,研究了不浸酸铬鞣革鞣后湿操作中的铬释放情况,同时还研究了不同复鞣剂对不浸酸铬鞣革鞣后铬释放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不浸酸铬鞣革在鞣后湿加工过程中铬释放总量为2 012.83mg/L,与常规铬鞣革相比减少了30.67%;尤其是中和过程中脱铬量仅为常规铬鞣革的32.55%;丙烯酸类复鞣剂、氨基树脂类复鞣剂可以明显降低不浸酸铬鞣在鞣后湿加工过程中的铬释放,其中大分子丙烯酸复鞣剂复鞣过程中铬释放量减少了79.93%。总之,不浸酸铬鞣剂可以与皮胶原蛋白牢固结合,从而降低皮革在鞣后湿操作过程中铬的释放量。  相似文献   

11.
针对绵羊皮用于鞋面革时出现的松面严重及强度差等问题,本试验中设计出了新的绵羊皮鞣制工艺:常规软化皮在鞣前用2%的ART-1丙烯酸树脂进行预处理,再加入7%的不浸酸铬鞣剂C-2000鞣制,并且与传统的浸酸铬鞣法做了对比,应用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所鞣革基本不产生松面,强度有所提高,同时成革的柔软性和丰满性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大大提高了成革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针对锆-铝-钛配合鞣剂在黄牛鞋面革制备过程中的浸酸及不浸酸鞣制工艺进行研究,先对不同预处理材料进行筛选,然后设计正交试验对鞣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得出,最佳不浸酸鞣制工艺为酚类合成鞣剂预处理用量为2%,锆-铝-钛配合鞣剂用量为12%,提碱终点p H值为4.3-4.5,提碱后升高温度至45℃,转动时间为3 h;最佳浸酸鞣制工艺为戊二醛预处理用量为2%,锆-铝-钛配合鞣剂用量为10%,初始液比为90%,提碱后升温至40℃,提碱终点p H为4.2-4.3。两种最佳鞣制工艺所得坯革革身柔软丰满,颜色均匀,物理机械性能、感官性能接近铬鞣革,并且鞣制废液不含铬,与常规铬鞣工艺相比,鞣制废液中COD和色度等污染物含量都大幅度降低,具有显著的清洁优势。其中不浸酸鞣制工艺的清洁性能最优,所得鞣制废液中氯离子含量降低98%,仅为270 mg/L;浸酸鞣制工艺的鞣革性能更优,所得坯革可达91℃,耐撕裂性能还稍优于铬鞣革。  相似文献   

13.
酶软后或浸酸过程中用无铬预鞣剂进行预鞣,直到收缩温度达到170~185°F,这样就使得牛粒面革及剖层革的制造程序得到简化。预鞣皮经剖层、削匀、鞣制用以制造粒面革和剖层革。全部处理过程分两步。第一步:刨皮,浸灰去肉(视需要而定),酶软,浸酸预鞣或浸酸之前预鞣;第二步:挤水,剖层,分类,削匀。第二步中的鞣制是在削匀后进行的,接着再染色加脂。制得铬鞣革丰满,物理性能很好,面积得率高。为了增加利用价值,预鞣剖层皮可用不同鞣制方法(如植鞣,铬-植鞣等)制成不同的皮后再进行分类、削匀。削匀革屑不含铬,且含盐量很少,因此可作其它的用途,即使废弃也不会对环境有什么影响。鞣制用的化工原料是按削匀革重计算的,因此,鞣制用铬很少。废液即可用于鞣制粒面革,也可用于鞣制剖层革。  相似文献   

14.
利用自鞣型丙烯酸鞣剂和辅助型合成鞣剂对裸皮进行预处理后再进行不浸酸铬鞣,通过分析不同预处理方法所得蓝湿革和革坯的理化性能,寻找最优的预处理方案。试验结果表明:丙烯酸鞣剂和辅助型合成鞣剂的预处理都可以明显改善不浸酸铬鞣革挤水后水分含量高和削匀时粘辊的缺陷,蓝湿革性能接近于常规铬鞣革,同时还能提高成革的柔软丰满性。在这2种预处理方法中,丙烯酸鞣剂预处理不仅效果更加明显,还能提高铬的吸收率和成革的颜色鲜艳度。采用1%~2%的丙烯酸鞣剂ART-2对裸皮进行预处理,再进行不浸酸铬鞣,可以完全克服不浸酸铬鞣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采用Granofin Easy F-90对软化的绵羊裸皮预鞣后,实施无盐浸酸并用硫酸铝进行鞣制,与常规浸酸硫酸铝单独鞣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F-90与硫酸铝结合鞣制体系中,硫酸铝用量为5%时,坯革收缩温度可达87.6℃,而硫酸铝单独鞣制的坯革收缩温度只有67.1℃;与硫酸铝单独鞣制相比,结合鞣制的坯革具有更优异的耐化学介质稳定性和物理机械性能,提高了对胶原纤维的交联程度,耐黄变等级为4~5,白度提高至72.3;扫描电镜观察坯革微观形态发现,结合鞣的坯革粒面平细,胶原纤维分散程度高,铝盐鞣剂在坯革断面均匀分布。该基于F-90预鞣—无盐浸酸—硫酸铝结合鞣制技术是一种清洁化的无铬鞣法,可以获得综合性能良好的白湿革,该工艺方法对实现清洁化制革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自鞣型丙烯酸鞣剂和辅助型合成鞣剂对裸皮进行预处理后再进行不浸酸铬鞣,通过分析不同预处理方法所得蓝湿革和革坯的理化性能,寻找最优的预处理方案。试验结果表明:丙烯酸鞣剂和辅助型合成鞣剂的预处理都可以明显改善不浸酸铬鞣革挤水后水分含量高和削匀时粘辊的缺陷,蓝湿革性能接近于常规铬鞣革,同时还能提高成革的柔软丰满性。在这2种预处理方法中,丙烯酸鞣剂预处理不仅效果更加明显,还能提高铬的吸收率和成革的颜色鲜艳度。采用1%~2%的丙烯酸鞣剂ART-2对裸皮进行预处理,再进行不浸酸铬鞣,可以完全克服不浸酸铬鞣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毛革两用兔皮手套革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家兔皮为原材料,手套革的物理力学性能及感官为考核指标,进行了毛革两用兔皮手套革的软化浸酸和鞣制工艺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无机酸和有机酸联合浸酸的方法,鞣制时采用先Curlumin AC后铬粉的鞣剂加入顺序,并且两种鞣剂的用量分别为3 g/L和10 g/L时,获得的皮坯性能优良,达到手套革国家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不浸酸铬鞣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陈占光  陈武勇 《中国皮革》2002,31(11):19-22
通过对不浸酸铬鞣剂 C- 2 0 0 0溶液的耐碱稳定性、不同电荷的铬配合物的组分随陈化时间的变化规律及鞣制过程中皮内 p H值及皮收缩温度随鞣制时间的变化规律的研究 ,对不浸酸铬鞣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新型环保无铬鞣剂F-90对绵羊软化裸皮进行预鞣,并对预鞣的坯革进行无盐浸酸试验,使浴液的p H值降至2.5~3.0,然后加入铬鞣剂进行结合鞣制,并与铬鞣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F-90用量≥4%时,预鞣的坯革不发生膨胀;在F-90用量为4%时,结合鞣制坯革的收缩温度随着铬鞣剂用量的增加逐步提高;与铬鞣制相比,当铬鞣剂用量相同时,结合鞣制坯革的收缩温度提高,鞣制废液、水洗废液和中和废液中Cr_2O_3含量均降低,纤维分散程度增大,粒面细致程度和物理力学性能提高。这种基于F-90预鞣的无盐浸酸铬鞣制技术思路是一种清洁化的少铬鞣制方法,不仅实现了无盐浸酸鞣制、降低了废液中铬含量,而且可以获得综合性能良好的蓝湿革,该工艺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1 简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开始关注于所穿衣物的舒适度、适穿性和功能性并采用各种方法来评价上述指标。已有报道涉及纤维手套的功能性 ,然而迄今为止 ,还没有文献涉及皮革手套。2 实验方法2 1 手套革的准备浸酸绵羊皮用醛、铝盐和锆盐鞣制得到白湿皮 ,白湿皮用合成鞣剂复鞣 ,染色 ,加脂。非铬鞣绵羊皮分别用三种不同的加脂剂 (磷酸酯化烷烃加脂剂 ,亚硫酸化天然油脂和磺酸化合成油脂的混合物 ,天然油脂乳液 )进行加脂。按常规方法得到的铬鞣革用磷酸酯化烷烃加脂剂加脂。所有的实验革种都按全粒面工艺用酪素蛋白填料涂饰。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