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6)
当前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由于存在教师教育类基础课程设计过于理论化、教师教育类课程与学科类课程缺乏整合、教育实践类课程设计粗糙、面试相关选修课程缺失等问题,与小学教师资格面试的需求存在差距。基于小学教师资格面试的需要,本研究提出改进课程建设的四大策略,即增强教师教育类基础课程的应用性设计、构建模块化师范课程体系、优化教育实践类课程的设计与指导、精心设计面试相关的选修课程。  相似文献   

2.
色彩教学是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一门基础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审美修养、创造意识、设计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但是传统的基础色彩教学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光源色写生的教学模式,缺乏设计意识,创新能力不足,并没有在设计作品中充分发挥色彩的作用和价值。在基础色彩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将设计意识充分融入教学实践中,突出设计内涵,指导学生设计出更多具有创意、个性化的作品。笔者主要就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对提高设计基础色彩教学有效性提出了几点建议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5)
在高校设计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受固有设计教学模式的影响,对户外写生课程缺乏重视。文章从主观意识表现能力的培养、基础知识的综合训练、创意灵感的积累三方面阐述户外写生对提高基础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张芷娴 《四川建筑》2022,(6):285-286
《酒店家具设计》课程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专业课,有着独特的内容与形式,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科学的设计方法,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与环艺设计的衔接掌控能力。从《酒店家具设计》课程是实际情况出发,发现目前课程中出现的如缺乏专门教材、教学方式陈旧等问题,分析其原因,分别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等方面展开论述,并给出了相应的优化方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3)
作为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三大构成"在设计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由于部分教师的片面理解,部分高校的"三大构成"课程教学内容停留在相关原理本身,缺乏与后续专业课程的衔接,导致学生的构成应用能力有待提高。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三大构成"是为后续设计课程服务的,对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应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这就使"三大构成"课程教学内容与后续专业课程的衔接变得非常重要。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是对"三大构成"课程与后续设计课程内在关系的正确把握,将有效提高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9)
《软件测试基础》是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本文从课程整体设计的理念与思路、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模式设计、第一次课设计和课程考核方案设计等方面对高职《软件测试基础》这门课程的整体设计进行了初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已初见成效,提高了《软件测试基础》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新工科建设人才培养新模式,借鉴麻省理工学院(MIT)新工科人才理念,针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存在的教学内容有待更新、教学方式以“教”为主、教学环节缺乏工程训练、实践教学环节缺乏系统性以及课程考核缺乏实践考核等问题,提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建设新思路,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课程考核机制,积极探索新工科背景下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8)
色彩教学是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一门基础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审美修养、创造意识、设计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但是传统的基础色彩教学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光源色写生的教学模式,缺乏设计意识,创新能力不足,并没有在设计作品中充分发挥色彩的作用和价值。在基础色彩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将设计意识充分融入教学实践中,突出设计内涵,指导学生设计出更多具有创意、个性化的作品。笔者主要就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对提高设计基础色彩教学有效性提出了几点建议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8)
统计学课程建设是新时代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中心环节。针对统计学课程建设存在的课程建设理念落后、课程内容建设缺乏动态规划管理,教材建设亟待开发校本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教学管理机制建设不完善等问题,提出构建"主干课程+前沿课程+实践课程"三位一体的统计学创新课程体系,主要从校本教材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管理机制建设等五个方面探讨了统计学课程建设模式,并相应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2)
目前关于微课程的研究大多缺乏科学指导,因此从理论角度充分研究微课程的设计、教学运用等一系列相关的问题,逐步成为微课程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微课程教师要素作为微课程设计、教学运用等问题的基础更是重中之重。从SMCR模式视角下剖析微课程设计的教师要素,并总结出该要素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1.
设计基础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宾夕法尼亚大学第一门风景园林设计基础课程对此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根据其任课教师阿鲁·玛瑟教授和德利普·达·昆那教授拟定的课程教学大纲,分别介绍了该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认为这是一个理念先进、方法完整、内容齐备的风景园林设计基础课程。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8,(2)
设计素描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不可或缺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对新形势下市场的需求,改革固有的素描基础课程势在必行。该文针对设计素描课程的定位、教学内容和高职设计素描课程的特点等进行研究,探讨当下设计素描教学改革的新方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0,(2)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教书育人的基础课程,地位十分重要。但是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缺乏兴趣。从导语设计、改变教学模式、与时俱进抓热点、幽默通俗语言的运用、多表扬少批评、多媒体运用六个方面浅谈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8)
文章根据对高职院校设计教育中的三维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实践,从三维设计基础的特点出发,针对高职教育中三维设计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对课程进行设计与调整,改革教学方案,总结成果与不足并展望目标。文章从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课程调整的方法、课堂要求、作业要求等方面分析了课程改革的过程。希望通过对该课程的改革,使高职学生能从自身特点出发,对材质、体积和空间感进行探索,提升对于"三维"概念的理解和实操能力,在今后的课程学习中能以类似的方法、逻辑进行推理,活学活用,为艺术设计打好基础,培养更好的感受力和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18)
本文主要从素描、色彩、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等美术基础课程阐述美术基础课程在广告设计、室内设计、动漫设计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纠正学生只注重软件类课程不注重基础课程的观点,让学生能深刻的了解美术基础课程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7,(20)
伴随着设计领域的进步,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该文以基础构成课程为例,结合我国高等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开设的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最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7,(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课程具有教学内容时效性强、要求授课老师具备复合型专业知识体系、对学生前期专业知识准备有较高要求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材内容缺乏实效性、教学方法缺乏改革和创新、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课程模式设计不够完善等问题。因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编写时效性强、内容设置合理的课程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多引入新技术和新手段,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科学设计课程,更好地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8.
应对国内目前较为缺乏的美国本科课程体系研究和国内风景园林教学课程设置的问题,以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简称PSU)的风景园林本科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实地调研和访谈等方法分析了课程设置中不同类型的课程所占比例,总结出PSU风景园林本科教育课程设置重视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教育、重视写作与演讲能力培养,以及课程设置循序渐进、构成序列,基础课程与设计课设置形成紧密联系4方面的特点,最后简要分析了教学方式多样化的特点。通过对课程设置的分析,提出对我国风景园林本科课程设置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8,(5)
设计素描课程是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不仅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而且是产品、环境、装饰、平面、动画、景观、广告、新媒介等各类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必修课。随着近年来各大高校教学模式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在追求更高的教学水平的同时,也对设计基础课程提出了增强时效性的要求。设计素描作为设计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艺术设计教育者关注的目光。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18)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是医学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具有理论深奥、内容抽象、各知识点之间缺乏联系等特点,使其成为医学基础课中最难学的课程之一。微课作为一种新的网络学习资源形式发展迅速,微课的理论、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也成为网络学习、移动学习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阐述微课用于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的具体过程,从内容选取、教学设计、微课制作、微课的应用四个方面探索微课用于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