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15):24-25
学者们历来对《雷雨》中悲剧人物的分析多集中在繁漪、侍萍等人身上,而对封建大家长周朴园的关注较少。于是笔者尝试运用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分析周朴园的人生悲剧。得出其悲剧的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冲突与和解。自身条件所产生的善恶冲突使他经受了心灵的折磨;与剧中其他人的冲突是他日后悲剧的诱因;悲剧结局的和解实际上让他承受了两败俱伤的痛苦。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9):20-22
曹禺的《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被称作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在作品中曹禺塑造了各有不幸却异常饱满生动的女性人物形象,反映了封建时代对于女性的压迫,以及女性渴望反抗却有心无力的悲惨下场。本文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从时代的局限性、戏剧的冲突性、性格的多重性探讨《雷雨》中形成女性人物形象悲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7):105-106
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和莫言的《丰乳肥臀》这两部小说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具有相似之处,都表达了一种对父权制社会的反抗。但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对父权制社会的反抗方式、程度和最终结果不同,《月亮和六便士》中的女性形象表现为一种男性的附庸式存在,是父权制社会的牺牲品;《丰乳肥臀》中的女性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是父权制社会的激烈反抗者。"同中有异"使两部小说之间有了对话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8)
<正>一、案例背景1.教材分析:课本中的《窦娥冤》是中国古典十大悲剧之一,关汉卿根据历史传说,敷演出这一部时代的悲剧,使一桩普通的公案,充满了强烈的时代气息,因而《窦娥冤》被后人誉为元杂剧中的"悲剧之冠"。《窦娥冤》塑造了一位善良而又孤苦无依的普通妇女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鞭挞了昏庸残暴的封建官吏、猖狂的高利贷者以及为非作歹的泼皮无赖,同时对窦娥这样的普通妇女的反抗精神,寄予了莫大的同情与赞  相似文献   

5.
正《红楼梦》是一曲封建制度下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人物悲歌,而其中最为让人流连的莫过于宝、黛、钗三人之间的爱情婚姻。一个是"木石前盟",一个是"金玉良缘",却偏偏都在封建洪流的冲击、吞噬下,徒留一地遗憾。而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本原因,是罪恶的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婚姻制度。从众多像花一样的女性悲惨命运中,人们看到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本质,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说到底,《红楼梦》的世界是一个爱的荒漠,没有任何一个人的结局算得上真正幸福。而宝黛的爱情悲剧实则是一个社会悲剧,曲终人散,只能叹一句"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妹寂寞林"。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5)
纵观历史,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总会有其消极抑或堕落的一面,不可避免会投射与人性中。而悲剧小说的诞生,就是在社会弊端折射下的人性真实的写照。《活着》是余华苦苦探求人性在苦难中生存张力和极限的写意,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悲剧,文章旨在通过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悲剧理论来从另一个角度来挖掘《活着》痛苦背后对人性的思考;同时在《活着》的文学启迪下,讨论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对当下文学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8)
莫言的历史小说《檀香刑》淋漓尽致地描述了一系列血淋淋的刑罚和杀人,整部小说蕴含着一种浓重的悲剧色彩。笔者试从其中的两位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并指出封建男权社会的意识和道德观是她们悲剧的根源,无论她们如何反抗,始终逃不脱男权社会的牢笼。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3)
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的世界文坛上,出现了一股要求人性的解放自由,挣脱封建思想束缚的潮流。这股潮流从西方传入中国,深受封建传统压抑的中国文坛,随着“五四”运动的发展,迅速接受了这种进步思想。曹禺的《雷雨》等一批进步剧作,就是在这种进步思潮的推动下问世的。这些作品受易卜生《玩偶之家》及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等欧洲文学的影响,闪烁着时代进步的思想。《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人公安娜和曹禺创作的《雷雨》中的女主人公繁漪正是由文学形象中“前驱”和“后继”的纽带相系而被置于世界文学同一系列中的两个典型。 本文试图对这两个典型的悲剧命运、典型特征、美学性格塑造上的不同特点以及他们个体所具有的相同的美学价值作些粗略的比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3)
《静静的顿河》是俄罗斯一部著名的悲剧,其作者肖洛霍夫以强烈的审美震撼力,将其社会与环境导致的悲剧揭示出来。其主人公葛利高里是一位具有悲剧气息的人物,本文将从环境、社会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被视为成功悲剧的写作指南。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从写作上大部分也遵从了这一指导,然而也有部分构架与之相左。即便如此,《哈姆雷特》亦是一部伟大的不朽悲剧。本文试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理论浅析《哈姆雷特》,初步探求这一理论在《哈姆雷特》悲剧创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17)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上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小说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一部反映"美国梦"破裂的悲剧。盖茨比的悲剧不仅是爱情的悲剧,它也是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美国梦的悲剧。盖茨比令人扼腕的悲剧命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美国梦的扭曲、盖茨比周围人物的影响以及盖茨比性格等方面探讨盖茨比梦灭人亡这一悲剧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19)
《红楼梦》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经典人物形象,遍布社会的各个阶层。其中贾府"四春"姐妹可以说是封建大家庭中悲剧女性的典型代表。元迎探惜,原应叹息。"四春"可悲可叹的悲剧背后,揭示的是古代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摧残。本文从亲情、婚姻、自由三个角度来分析人物的悲剧典型性。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10)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以自然主义著称的作家岛崎藤村作品《家》"是一部自传性质的小说,他直接取材于藤村家族和姐夫高濑家族的衰败历史反映了明治维新之后,在资本主义的冲击下,日本封建旧式大家族不断解体和衰败的过程"。在作品中通过不同人物的经历为线索,以拯救家业的艰辛,消极承受的悲苦,放逐家人的无奈和生死别离的凄楚等各种悲剧交织的不同主题,谱写了"一曲封建世家没落的挽歌"。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24)
<正>我国歌剧史上第一部抒情歌剧——《伤逝》是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而改编的同名歌剧,由王泉、韩伟编剧,施光南作曲,也是施光南的第一部歌剧。歌剧《伤逝》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涓生与子君为爱而勇敢地与封建传统作斗争并赢得了爱情胜利的情节,但最终由于相爱简单相处难以及他们所处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故事最终以子君死亡,涓生愧悔的悲剧收场。剧本体现了原著抒情诗式的笔调,刻画了涓生和子君两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5)
《不如归》是以明治维新后的社会转型期为特殊背景,围绕男女主人公武男和浪子的婚姻爱情而展开的悲剧故事。本文将以主人公的爱情悲剧为出发点,试从人物、情节设定等方面进行分析,来揭示深受封建思想荼毒的男女地位问题、家父家长制度等的弊端。这一系列的社会因素、封建陋习也注定成为女主人公浪子悲剧命运的一切源头。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29):4-6
《尘埃落定》以诗意的笔调记叙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剧烈变革的大背景下,传统封建土司制度分崩离析的全过程。阿来用波澜壮阔的笔调和诗情画意的风格,叙写了一部藏区边地史诗。小说中各人物在历史转型时期,原本的自我认同与身份构建都随着传统社会结构的解体和"他者"文化的侵入而出现混乱和危机,他们在进行个人身份重塑与挽救认同危机的尝试中都不可避免地以失败告终,本文将要探讨的就是这种失败的必然性和宿命论式的悲剧。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13)
月亮这一意象在《月牙儿》和《金锁记》都有着悲凉的意蕴。两部作品的现实悲剧、悲剧抗争、悲剧原因的比较分别体现出悲剧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延续性、必然性。通过对悲剧的关注有利于对当今社会传统文化沦丧这一新时代的悲剧的重视、思考。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5):106-110
通过对君特·格拉斯的小说代表作《猫与鼠》中主人公和叙述者形象的分析可以看到,这部小说在表层的马尔克故事之下潜藏着叙述者"我"的故事,"我"和马尔克都是极权思想统治下的受害者和牺牲品。在这个意义上,《猫与鼠》中的"猫"成为邪恶的军国主义思想的象征。小说通过对人物悲剧命运的描绘,表现了格拉斯作为具有社会良知和责任感的作家通过个人记忆书写来反思历史、直面现实的文学追求。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8)
《甄嬛传》是一部描写后宫女人争斗的电视剧,剧中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在男权下,女性逐渐扭曲的性格和命运的悲剧。但在同样的压迫下,只有安陵容逐渐丧失良知、迷失自我。也只有她,要求皇上平等地对待她。我们以安陵容良知渐变的过程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说明封建皇权的压迫和自身性格对命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9)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部描写爱情的作品,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今天同样也值得我们思考。本文试从尼采的悲剧观这一全新的角度来分析《伤逝》中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悲剧,并探讨其爱情悲剧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