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解决煤矿大断面托顶煤巷道支护难题,借助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对王庄煤矿7105工作面运输巷围岩变形破坏机制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巷道断面、顶煤厚度在无支护时的围岩塑性区、位移场、应力场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顶煤厚度对大断面托顶煤巷道的稳定性影响重大,顶板下沉量随顶煤厚度增加而变大;随着巷道断面的扩大,围岩塑性区相应增加,两帮和顶板变化较大,底板无明显变化;适当减小顶煤厚度,即增大巷道高度,可有效控制巷道顶板变形,但应对巷道两帮加强支护;若巷道宽度,即跨度增大,顶板的位移量增加,应补打锚索加强顶板支护。监测结果显示,基于此结论设计的支护方案能有效地控制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大断面高帮巷道的破坏机理,并有效保证大断面高帮巷道的整体稳定,以赵庄煤矿53101巷道为工程背景,使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埋深和侧压系数情况下巷道顶板、两帮的垂直应力以及巷道围岩塑性区分布情况进行研究。针对53101巷道断面大、煤帮松软的特点,结合数值模拟得出的分析规律,提出巷道顶板全锚索支护、两帮锚网索支护的支护方案。支护后的现场监测数据表明,该支护方案有效地控制了巷道的片帮和冒顶破坏,对巷道的整体稳定起到了良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近断层大断面巷道的支护难题,针对山西晋城赵庄矿近断层大断面巷道53121巷在掘进期间发生顶板剧烈下沉、两帮非对称变形和支护结构失效的现象,通过现场调研和数值模拟,分析近断层大断面巷道变形破坏的特征和原因。结果表明,断层面剪切滑移破坏、围岩松软破碎、支护结构针对性差是造成大断面巷道变形破坏的原因。利用非对称支护原理,提出该巷道围岩的控制技术,即顶板采用全锚索支护方式控制大断面巷道顶板下沉,两帮采用锚杆+锚索非对称支护技术控制大断面巷道两帮非对称变形,促使支护结构均匀承载,从而控制巷道围岩变形。工程实践表明,采用新支护方案后,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巷道稳定性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水平构造应力下大断面巷道围岩破坏机理,基于压力拱理论分析了巷道跨度对巷道围岩稳定的影响,并在理论上分析了水平构造应力对巷道顶板和两帮的影响,通过建立PHASE2D数值模型,分别模拟了不同巷道断面和水平应力下的巷道围岩应力和位移分布,表明巷道跨度的增大对巷道顶板两侧有较大影响,使其水平和垂直应力集中系数增大,强度系数减小,巷道顶板两侧围岩更易失稳破坏。随着侧压系数增大,巷道两帮强度系数大范围减小,表明水平应力的增大会使两帮煤体发生破坏。最后通过具体案列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提出了合理的支护方案。  相似文献   

5.
大断面复合顶板回采巷道锚网支护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某煤矿大断面复合顶板回采巷道具体地质条件,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大断面复合顶板巷道支护方式进行了研究分析。理论分析得出,增大支护阻力Pb,可以控制巷道围岩塑性区的发展,而肩部和底角是巷道受力大、最容易破坏的位置。计算得出,巷道围岩最大破坏范围最大为1.39 m,结合现场实际确定顶板锚杆采用Ф20 mm的螺纹钢锚杆,长度为2.5 m,间排距为1 000 mm×900 mm。现场实测得出,工作面巷道顶底板移近量累积最大为108 mm,两帮移近量累积最大为98 mm,巷道顶板最大离层量为55 mm,支护效果良好,研究成果可为其他矿区大断面复合顶板煤层开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深井大断面软弱厚煤顶切眼巷道存在的支护难题,以郭屯矿3301大采高工作面开切眼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巷道围岩变形破坏规律及相应的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切眼巷道围岩依次划分为裂隙贯区、裂隙发育区、微裂隙区,随着切眼宽度增加,裂隙区位增大特征明显,当巷道宽度为12 m时,裂隙贯通区最大高度为2.6 m,两帮裂隙贯通区为1.1 m,顶板裂隙贯通区高度为1.5 m;②大断面、高采掘应力与煤体低强度是深井大断面厚煤顶切眼巷道稳定性主要影响因素,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导致顶板和两帮裂隙快速发育进而发生塑性破坏,产生显著表面变形;③结合实际地质生产条件,提出了"高强锚杆支护+大直径锚索支护+单体柱加固"为核心的控制技术,并阐述了其控制机理,现场工业试验验证了支护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煤矿大断面托顶煤回采巷道支护问题,以王庄煤矿7105工作面运输巷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大断面托顶煤巷道裸巷平衡时围岩塑性区形态、位移及应力演化规律;基于普氏自然平衡拱理论,建立了两帮稳定时大断面托顶煤巷道顶板冒落拱力学模型,通过数学计算得到了分层冒落拱高度,运用两帮塑性区力学模型计算托顶煤巷道帮部塑性区宽度,结合数值模拟方法,设计了锚杆锚索联合支护参数和支护方案,并应用于工程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巷道周边出现"蛙形"塑性区,顶板拉伸破坏区呈规则穹隆形,与巷道顶板普氏拱效应相吻合,托顶煤离层严重,冒落拱高度超过托顶煤厚度;两帮在该工况下塑性区发展有限,帮部较为稳定;在厚顶煤存在情况下,大断面托顶煤巷道变形特点是顶板最大,帮部次之,底板最小。现场监测结果证明,借助大断面托顶煤巷道顶板冒落拱力学模型、两帮塑性区力学模型理论计算,结合数值模拟比选的巷道锚杆支护参数和支护方案,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保持巷道稳定。  相似文献   

8.
瓦房子锰矿雹神庙采区运输巷道,地压显现严重,底膨、两帮内挤、顶板下沉,严重制约矿山生产。在分析巷道破坏机理的基础上,考虑巷道断面的承压能力及允许变形量,由原断面改为2.6m×2.7m的顶底板双拱形断面,通过土力学极限平衡力学模型的巷道底板塑性区范围和最大破坏深度以及锚杆悬吊理论计算公式,综合确定锚杆长度为1.7m,配以100mm×100mm的金属网,厚度80~100mm喷射混凝土的全断面喷锚网支护形式。在不同侧压力系数条件下,利用FLAC软件模拟了九盘的巷道变形,当侧压力系数约为2.5时,其巷道变形程度与瓦房子锰矿九盘运输巷道的实际破坏过程和破坏程度相符。在此应力环境下,数值模拟表明,优化后巷道顶板和两帮位移都明显减小,无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并利用收敛监测十盘施工段巷道,随着时间推移,各监测点顶板和两帮位移趋于收敛,顶板位移收敛于10~20mm,两帮位移收敛于11~20mm,越靠近掌子面的巷道位移量越小,优化后的巷道断面和支护方式可有效控制瓦房子锰矿运输巷道的变形破坏。  相似文献   

9.
《煤矿安全》2016,(9):229-232
为解决厚顶煤高煤帮巷道围岩控制难题,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高度时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情况。结果表明:巷道高度的增加对两帮的变形破坏影响最大,顶板次之;在巷道顶板和两帮岩层中存在围岩变形剧烈程度的分界点,且分界点位置与断面尺寸、顶板岩性有关。根据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特征和具体生产地质条件确定了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方案,现场实践表明该方案有效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10.
大断面煤巷顶板稳定机理分析与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煤层巷道宽度、高度的增大,顶板及两帮的拉应力及拉应力区增大、两肩角处易受剪切破坏、巷道顶板易离层,因此大断面煤巷维护更加困难。针对某矿生产地质条件和大断面巷道的维护特征,应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工程实践的方法,提出了大断面煤巷稳定机理与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1.
12.
13.
王蓓蕾  康学勤 《矿山机械》2006,34(11):67-68
某矿主井提升绞车减速器二级齿轮在安装使用不到2年时发生齿轮齿而开裂,而该设备按设计要求应止常运行15年以上。矿井提升绞车不仅担负着矿井煤炭提升运输的主要任务,而且还承担人员的运输工作,一旦减速器齿轮开裂造成齿轮断裂导致提升机失控,对矿井生产和安全将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开裂的齿轮进行综合分析,查找造成齿轮开裂的原凶,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浅议相关方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对各相关方的特点和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带压系数及突水系数在防治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在邯郸矿区长期带压开采和矿井防治水工作中的实践经验,论述了"带压系数"、"突水系数"在防治水工作中的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16.
冯仁彬  赫晓光 《煤炭技术》2005,24(9):106-107
硫化胶接法也叫热胶接法是将胶带接头一部分的布层和胶层,按一定形式和角度剖切成阶梯形状,涂抹胶浆使其粘接,然后在一定压力、温度下,加热一段时间,经过硫化反应,使生橡胶变成硫化胶,从而获得较高的粘连强度。此种粘接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冷胶接方法,可使胶带接头拉力强度达到原胶带的85%~90%。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合同的单方解除权的概念特征及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73801工作面为复合顶板,受无炭柱牵引顶板破碎、倾斜角度大,同时因为处在上部2~#煤柱下方,顶板压力明显。工作面12~30~#支架倒架严重,倒架倾斜角度45°左右。采用一般靠架方法无法解决倒架问题。通过降采高、铺网、打注锚杆锚索和注浆等一系列综合方法后,有效将支架顺利靠正。  相似文献   

19.
山东盛泉矿业有限公司通过对老空积水区的探放,使矿井防治水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经验,既解除了煤炭资源开采的水害威胁,又解放了原受水威胁的煤炭储量,优化了老空水探放系统,最大限度地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增加矿井效益。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平岗矿洗煤厂的生产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其浮选系统进行技术改造,降低了介耗,提高了精煤产率及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