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LAMOST是国家大型项目"大天区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的简称.LAMOST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视场兼最大口径的光学天文望远镜,可同时获取4000个天体的光谱,观测效率极高.LAMOST控制软件由多个系统协调构成,主要介绍光纤定位系统(OFPS)控制软件系统基于MySQL的数据库设计与开发.  相似文献   

2.
《光学仪器》2007,29(4):89-89
我国最大的光学望远镜、国际上最大的大视场望远镜——LAMOST小系统,不久前顺利通过了中科院组织的专家验收,这标志着LAMOST所有关键技术难点已被攻克,整个项目的完成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3.
多光纤密集排列精密定位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LAMOST天文望远镜工程中分布在直径1.75m圆焦面上的4000根光纤同时接收星光信号的要求,分析了国内外现有光纤定位方法的优缺点,根据杠杆的位移放大原理,提出了摆杆式并行平台光纤定位的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方案分析,该定位方法可以满足LAMOST工程对光纤定位提出的各项指标要求,定位精度能达到±0.040mm,为LAMOST工程方案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LAMOST提出多光纤并行控制方案。设计了双回转光纤定位装置;提出了光纤定位系统的总体控制方案,观测之前,进行动态干涉分析确定单元运动轨迹;设计了基于单片2181的步进电动机脉冲扫描控制系统,实现对4000个定位单元的并行控制。试验表明双回转光纤定位单元能够实现光纤的快速精确定位,满足LAMOST光纤定位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正在建造的世界上最大规模、总投资达 2 .35亿元人民币的大型天文观测仪器“大天体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 LAMOST) ,正在顺利实施中。其中一项关键技术—— LAMOST海量天体光谱的自动识别与分析系统 ,经过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天文学家和中科院自动化所技术专家的联合作战 ,于不久前完成了技术理论的研究工作 ,L AMOST最重要的实用系统的框架设计方案由此确定。在对一系列关键技术研究的基础上 ,我国科学家对 LAMOST的海量天体光谱自动识别分析系统进行了实用的系统框架设计 ,将为天文学的研究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我国…  相似文献   

6.
为了方便子节点驱动板的内部软件升级,基于目前LAMOST的ZigBee无线组网,提出一套无线烧写系统设计方案,可以在无硬件连接的条件下,采用无线传输的方式完成对子节点驱动板的软件更新。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操作方便,省去了之前驱动单元板的拆卸与安装过程,提升了LAMOST软件升级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针对LAMOST焦面板上光纤孔位置精度的视觉检测中,透视投影变换存在透视误差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利用三维坐标系的平移、旋转变换将焦面板坐标系变换到摄像机坐标系,根据空间透视投影理论,将焦面板上孔的坐标点投影到像平面上并引入空间透视误差数学模型,利用Matlab编写程序计算出任意一个孔的透视误差值,并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了LAMOST焦面板视觉检测中透视误差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主要描述了LAMOST光纤定位子系统的构建.子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由19个双回转单元组成的焦面执行机构;以MCS-51单片机为核心的单元控制器;以TDA1521为放大器的驱动电路;由CCD摄像头和图像采集卡组成的测量系统;集成有星像分配、干涉处理、图像采集和计算的专用程序.实验表明该套子系统可满足LAMOST系统中期试验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LAMOST光纤定位单元控制误差分析及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介了LAMOST光纤定位单元的结构及控制系统原理 ,对定位单元控制误差进行了分析 ,并采用开环补偿法对传动系统中蜗轮的齿形误差进行了补偿  相似文献   

10.
LAMOST围挡通道采用导热管冷却的热场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热分析软件Icepak对望远镜LAMOST的圆顶围挡通道进行了热计算,提出了采用导热管冷却的方案,并着重对比分析了设置导热管后在围挡通道中通自然风和冷却风这两种不同状态下的温度场分布。通过数值计算与仿真显示了不同状态下的温度场的变化规律,这些数值分析结果显示了采用导热管的冷却效果明显好于风扇冷却的效果。这些大量的计算与分析为望远镜圆顶视宁度研究及LAMOST圆顶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使LAMOST(大天区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能够使用前照法检测光纤定位单元位置,需要将前照法拍摄所得到的图片进行光点提取,从而便于之后与单元实际位置进行匹配。在研究光点提取过程中,提出迭代法计算背景阈值,改进的8点联通法搜索光斑,形状特征约束区分干扰光斑等新方法。有效的解决了前照法检测过程中所得干扰光斑数量众多,位置随机,不易处理等问题。并通过现场实验证明新型的光点提取方法满足LAMOST使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大视场视觉测量中的摄像机标定难题,提出了基于摄像机标定的图像拼接技术.并通过基于LAMOST标定实验验证了这种拼接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光学仪器》2009,(3):41-41
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6月4日在国家天文台河北兴隆观测基地通过国家竣工验收。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具备极大口径望远镜自主研制能力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4.
《光学仪器》2008,30(5):81-81
2008年10月16日,完全由我国自主发明的新型大视场望远镜——大天区面积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在位于河北省兴隆县的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落成。这标志着我国第一次在望远镜类型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5.
LAMOST焦面机构的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建立了LAMOST焦面机构的有限元模型.并根据设计指标采用子问题近似法时机构静力学特性和动力学特性进行了优化.得出满足设计指标的最佳设计方主,为天文望远镜的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16.
LAMOST双回转光纤定位单元的零定位装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AMOST(Large Area Multi-Object Fiber Spectroscope Telescope)双回转光纤定位单元,为了提高单元的运动精度和可靠性,应设计一个绝对零位作为基准起点,每次定位运动可以从零位出发,减小累积误差,简化控制方案,还可在定位单元运转异常时,作为RESET的复位基准。在此介绍的接触式电零位检测系统,结构简单,控制方便且可靠性好,经实验表明其复杂精度高,大大减小了连续多次运行带来的累积误差,LAMOST光纤定位单元有了零位检测系统,就有了光纤位置的绝对零点,从而简化了控制方案,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介绍LAMOST光纤定位单元定位精度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及结构。该装置利用“光重心法”检测光纤端部出射光斑的特征点以获得定位单元上光纤端部的位置 ,采用光栅和线阵CCD传感器实现二维图象扫描检测。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双回转机构在LAMOST光纤定位单元中的应用。双回转机构由中心回转轴和偏心回转轴组成 ,由步进电机通过蜗轮蜗杆机构驱动 ,由消隙机构消除间隙。双回转机构的步进电机控制电路由TDA15 2 1音频集成功率放大器组成平衡桥式功率驱动电路 ,由计算机并行口经过锁存器构成脉冲分配器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天区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光纤定位系统的定位单元在定位过程中可能发生碰撞的问题,构造了一套基于AT89S51单片机的防碰撞系统.利用单片机的定时器中断给其两个I/O口产生同频率同相位的脉冲,一个I/O端口与偏心零位相连,另一端口的脉冲信号作为比对脉冲,若两个相邻近的光纤定位单元发生碰撞,则与偏心零位相连的I/O端口的脉冲信号的脉宽会变窄,不再与比对脉冲相同.因而可以通过实时监控偏心零位电平的状态与比对脉冲是否一致,来准确判断光纤定位单元在寻星定位过程中的运行状态,并根据监控状态给步进电机相应的指令,能有效防止发生碰撞后电机继续运动损坏定位光纤头.这为LAMOST光纤定位单元稳定可靠运行提供了保障,也提高了定位系统的维护效率.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LAMOST光纤定位小焦面系统的构造,系统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部分:256个光纤定位单元,小焦面板,控制子系统,测量子系统,线缆与光纤,以及相应开发的控制及测量程序。测试结果表明光纤随机走点精度大部分(236/256)单元、绝大部分测试点(94.2%)达到了定位精度的要求(不超过40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