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刘宏  谢桂容 《电镀与涂饰》2021,40(6):442-446
以桐油酸、苯乙烯、丙烯酸酯等为共聚单体,过硫酸钾和亚硫酸钠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为乳化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桐油改性苯丙乳液。探讨了桐油酸、乳化剂与引发剂的用量以及反应温度和时间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佳合成工艺为:m(桐油酸)∶m(苯乙烯)∶m(丙烯酸酯)=1.2∶22.0∶20.0,乳化剂质量分数5.0%,引发剂质量分数0.6%,反应温度85℃,滴加反应时间2 h,保温时间2 h,此条件下单体转化率可达98.3%。相比未加入桐油酸的涂料,桐油改性苯丙涂料的综合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2.
刘宏  向寓华  蒲德兴 《电镀与涂饰》2007,26(8):33-35,38
以水作溶剂,苯乙烯、丙烯酸酯、丙烯酸等为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苯丙乳液。研究了聚合乳液的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乳化剂及引发剂的用量等对乳液性能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对合成工艺进行优化,获得了最佳合成条件:w(苯乙烯)∶w(丙烯酸酯)∶w(丙烯酸)=23∶20∶1.3,引发剂0.6%~0.8%,乳化剂用量2%~4%,反应温度82°C左右,反应时间2h,保温时间2h。  相似文献   

3.
碱性条件下,玉米淀粉经环氧氯丙烷交联处理后,在引发剂存在下,与醋酸乙烯酯进一步接枝共聚制得了交联玉米淀粉-醋酸乙烯酯乳液,经红外光谱确认了共聚物,较好的乳液制备工艺:m(淀粉)∶m(环氧氯丙烷)=25∶1,90°C交联1 h,加入过硫酸铵,按m(醋酸乙烯酯)∶m(淀粉)=3∶1,在70°C接枝共聚3 h。各种淀粉胶液的性能对比结果表明:交联玉米淀粉-醋酸乙烯酯接枝聚合乳液冷热稳定性好,耐水性≥54 h,储存期360 d,剪切强度达9.1 MPa。  相似文献   

4.
研究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反相乳液体系中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规律。考察引发剂浓度、乳化剂用量、丙烯酰胺单体与玉米淀粉质量比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获得最佳工艺条件:引发剂浓度为6mmol/L,乳化剂用量5%,丙烯酰胺单体与玉米淀粉的质量比为1.5∶1。在此条件下,可制备得到单体转化率95.46%、接枝效率88.12%、特性粘度410 mL/g的接枝共聚物,该接枝物比相对分子质量500万的聚丙烯酰胺的絮凝性能更好,在用量为25 mg/L时,对高岭土水样的浊度去除率达到88.6%。  相似文献   

5.
以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苯乙烯为主要共聚单体,采用预乳化法制备涂料印花胶黏剂,研究了单体用量配比,乳化剂配比用量,引发剂用量和温度对反应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EHA 24%,BA 40%,MMA 20%,St 11%,复合乳化剂3.0%,引发剂过硫酸钾0.3%,80~85℃,反应4h,所合成的自交联涂料印花胶黏剂的综合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6.
张文博  赵振河  张鹏  赵妍 《粘接》2012,(10):67-70
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及交联性单体CX-600合成了无皂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确定了乳液聚合的最佳工艺:反应温度80~85℃,反应性乳化剂D用量0.6%(对单体总质量的质量分数,下同),引发剂用量0.8%,乳化时间为0.5h,预乳液滴加时间1h,保温时间1h。将合成的苯丙乳液用于涂料印花,各项牢度指标良好。  相似文献   

7.
以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为混合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为复合乳化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制备了苯丙乳液.结果表明,当m(St):m(MMA):m(BA):m(AA)=9∶26∶61∶4,复合乳化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3%,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6%时能够得到乳液粒径较小,稳定性较好的乳液.将制备的一系列乳液应用于瓦楞纸的抄纸试验,并讨论了苯丙乳液各影响因素对纸张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预乳化工艺和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苯丙乳液,并讨论了引发剂、乳化剂、单体、反应温度、聚合工艺等对乳液合成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为:m(引发剂)∶m(总单体)=0.4∶100.0,m(乳化剂)∶m(总单体)=2.2∶100.0,m(苯乙烯)∶m(丙烯酸丁酯)=1∶1,反应温度控制在80~82℃。  相似文献   

9.
反相乳液聚合制备含氟淀粉纸张施胶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全氟烷基乙氧基醚醇(S200)为乳化剂,选用阳离子木薯淀粉基材与含氟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进行了接枝共聚,制备了含氟淀粉接施胶剂,研究了反应条件对接枝共聚产品性能的影响。最佳合成工艺参数为:引发剂浓度为95.23mmol/L,单体与淀粉配比为2∶2.5,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4h。最佳条件下制得的聚合物接枝率为83.52%,接枝效率为85.57%,转化率为87.89%。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淀粉接枝乳液的制备及在涂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淀粉为接枝骨架,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接枝单体,制备了马铃薯淀粉接枝共聚物乳液,并考察了影响接枝率、单体转化率、乳液外观及涂膜性能的因素.将共聚物乳液与多孔颜填料混合、研磨,制备了淀粉乳液基调湿涂料.结果表明,淀粉乳液基调湿涂料达到了内墙涂料的使用标准,并具有良好的调湿性能,该涂料安全环保,可应用于建筑物内墙的涂装与涂饰.  相似文献   

11.
石蜡丙烯酸复合乳液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用种子乳液聚合法,以OP-10作为乳化剂,以K2S2O8 作为引发剂,以丙烯酸 (AA)为单体接枝改性石蜡(PF)乳液,合成了石蜡丙烯酸(PFAA)复合乳液。实验采用单体滴加工艺,以乳液稳定性作为评价指标,选择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为考察因素,利用正交实验L9 (34 )筛选出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 70~75℃,反应时间 2h,引发剂用量w(K2S2O8 ) =0 16% ~0 20%,单体用量w(AA) =16 5% ~18 0%。红外光谱显示AA单体已引入到共聚物大分子中,扫描电镜揭示PFAA复合乳液的表面性状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2.
AM/NVP/DMMAC共聚物反相乳液聚合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勇  黄志宇  冯英  陆屹 《应用化工》2006,35(5):345-347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以煤油为介质,司班80为乳化剂,十二胺为助乳化剂合成了疏水缔合聚合物AM/NVP/DMMAC,研究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疏水单体DMMAC用量、NVP用量等对反应和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聚合物的适宜条件为:引发剂浓度0.1%,疏水单体DMMAC加量为0.4%,NVP加量为5%,反应温度40℃。  相似文献   

13.
四元共聚丙烯酸酯热熔压敏胶膜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腈(AN)和丙烯酰胺(AM)为共聚单体,采用预乳化法制备聚丙烯酸酯热熔胶,研究了单体用量配比,乳化剂用量、配比及乳化方式,引发剂用量,温度和滴加速度对反应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EHA/MMA 1/0.6,AN 5%,AM 5%,复合乳化剂3.0%,引发剂过硫酸钾0.3%,80~85℃,反应4h,丙烯酸酯橡胶分子量在10万以上时,制得的热熔压敏胶膜综合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4.
以玉米淀粉和丙烯酸为主要原料,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淀粉与丙烯酸接枝共聚物,用FTIR等方法对共聚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在过硫酸钾-硫代硫酸钠组成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中,引发剂、交联剂不同浓度及丙烯酸不同中和度等因素对共聚产物吸水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K2S2O8-Na2S2O3引发体系,通过控制引发剂、交联剂浓度,接枝产物吸去离子水可达920 g/g;采用玉米粉代替玉米淀粉与丙烯酸接枝共聚,产物吸去离子水可达870 g/g;这些实验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吸水树脂的吸水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以阴离子乳化剂DF-2和非离子乳化剂OP-10作为复合乳化剂,以FeSO4、K2S2O8和甲醛合次亚硫酸氢钠(SFS)作为氧化-还原引发剂,在65℃合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微乳液。实验采用单体滴加工艺,用COULTERLS粒度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别测定了共聚乳液的粒径分布和产物的结构,研究了加料方式、配方组成及操作方式对聚合稳定性、乳液的粒径分布以及产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单体滴加工艺能得到平均粒径为50~80nm的单峰窄分布微乳液,并有效地将有机硅氧烷引入到共聚物大分子中。  相似文献   

16.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为交联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40)为复合乳化剂,采用预乳化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自交联型丙烯酸酯涂料印花黏合剂。研究结果表明:当m(MMA)∶m(BA)=0.38∶1、w(NMA)=3%、w(AA)=2.5%~3.0%、w(复合乳化剂)=3.0%且m(SDS)∶m(NP-40)=1∶(1.5~2.0)、w(APS)=0.8%、75~80℃聚合3 h和85℃保温1 h时,相应乳液的综合性能相对最好。  相似文献   

17.
高分子量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合成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鹏飞  段明  李富生 《应用化工》2005,34(11):705-707
对合成AM/AHAC二元共聚物的引发体系进行了筛选,研究发现,用K2S2O8-DMAAM引发体系合成的聚合物相对分子量高于其它引发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DMAAM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浓度为20%、K2S2O8浓度为80 mg/L,DMAAM浓度为60 mg/L,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6 h条件下,合成的聚合物分子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引言众所周知,明胶是属于蛋白质类天然高分子材料。长期以来,它在感光材料、皮革、医药、纺织品、食品等行业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它本身存在着一些固有的不尽令人满意的性质,例如它的脆性和吸湿性等,因而需要对它进行改性;以便扩大其使用范围。目前,利用某些乙烯基单体接枝到明胶上,以改善明胶的某些性质的报导已经很多,但是对明胶接枝动力学的研究却较少。本文利用K_2S_2O_8作为引发剂,着重研究了明胶对丙烯酸丁酯的接枝动力学。  相似文献   

19.
在烷基多苷(APG)/苯乙烯/水三元体系O/W微乳液中,选用水溶性K2S2O8作为引发剂,制得小粒径(35.4nm)、单分散(P=0.180〈0.2)聚苯乙烯颗粒。研究了苯乙烯、过硫酸钾、烷基多苷以及NaCl质量浓度对产物粒径和多分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聚苯乙烯随苯乙烯的增加颗粒粒径变大(43.8nm);随过硫酸钾的增加颗粒粒径变大(37.9nm),多分散度变小(P=0.153);随烷基多苷的增加颗粒粒径变小(33.4nm),而多分散度变大(P=0.195);随NaCl的增加颗粒粒径变大(45.6nm)。微乳结构的转变点对产物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