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不同产地矿渣微粉品性存在明显差异.试验选用各地区具代表性的大型钢铁厂所生产矿渣微粉特性和其所制备的无机聚合物性能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目前市场上几大钢厂提供的高炉矿渣微粉物相结构不尽相同,但均可以制备高性能的无机聚合物胶凝材料.矿粉的化学组成、玻璃体含量和细度,直接影响无机聚合物胶凝材料的性能.所制备的无机聚合物胶砂在各龄期均表现出较好强度,其早期强度已超过了目前快凝快硬型水泥.无机聚合物良好的早强性能有望在抢修抢建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黄从运 《化学建材》1992,8(3):124-126
通过对各种偶联剂的优化,得出KH和NⅢ两种偶联剂能大幅度地提高复合胶凝材料的强度和改善其化学稳定性,其合适掺量为0.5~3.0%。  相似文献   

4.
通过配制五组胶凝材料水平不同的混凝土,研究了胶凝材料以及胶凝材料的矿物掺合料比例的不同对中低强度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证明:水胶比不变时,适当提高浆体量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力学性能及耐久性,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情况下,增加粉煤灰、矿粉等掺合料掺量,有利于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液固比和不同溶液浓度的化学预处理方式对磷石膏pH值、残余磷含量、磷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凝结时间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预处理方式对磷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水化产物物相组成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磷石膏的pH值与预处理溶液的液固比呈二次函数递增关系,与溶液浓度呈线性函数递增关系;溶液液固比的增加能降低残余磷含量,但溶液浓度的增加会抑制磷的去除;碱溶液预处理通过增加磷石膏的pH值来产生促凝效应,去离子水或自来水预处理通过减少残余磷含量来减弱缓凝效应;预处理能促进水化反应的进行,加速早期钙矾石的生成,缩短凝结时间,提高早期强度.  相似文献   

6.
结合试验研究,分析了水泥、粉煤灰、矿渣组成的多元复合胶凝材料对高性能膨胀混凝土强度以及弹性模量的影响.同时将国内外学者提出的高性能混凝土和高性能膨胀混凝土弹性模量的计算公式与试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分析,并研究了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从宏观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两个方面,系统研究了不同纤维(植物纤维、聚丙烯纤维、微细钢纤维、较粗钢纤维)增强碱矿渣胶凝材料常温和200,400,600,800℃高温后的力学性能;揭示了新型材料高温劣化规律和失效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植物纤维、聚丙烯纤维和微细钢纤维均能起到改善碱矿渣胶凝材料脆性的目的,可抑制材料收缩,延缓裂缝扩展,达到了一定的增强效果。随着温度的升高,植物纤维和微细钢纤维增强碱矿渣胶凝材料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均经历了降低、回升再下降的过程,但聚丙烯纤维增强碱矿渣胶凝材料随温度升高强度下降显著,说明植物纤维和微细钢纤维的耐高温性能明显优于聚丙烯纤维。通过SEM分析发现,200℃高温后,聚丙烯纤维开始熔化,丧失増韧作用; 400℃高温后,微细钢纤维出现一定的氧化脱碳现象,对基体增强作用迅速减弱;而600℃高温后,麦秆仍能起到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8.
试验采用硅酸盐水泥熟料与不同的工业废渣(钢渣、矿渣、磷渣、液态渣和铜渣)配制成各种复合胶凝材料,研究了不同种类的工业废渣、不同的熟料掺量、特别是不同钢渣和矿渣之比的复合废渣胶凝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收缩和耐磨等路用性能,同时还研究了不同激发剂(水玻璃,明矾,元明粉Na2SO4,三乙醇胺TEA和明矾石等)对掺工业废渣的胶凝材料路用性能影响,并结合微观结构,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水泥熟料中掺入不同细度的锂渣,来调控胶凝材料的级配,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水泥的细、中和粗粒度区间分别掺入高活性锂渣、水泥熟料和低活性锂渣,可使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镁盐晶须对磷石膏基胶凝材料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镁盐晶须掺入,磷石膏基胶凝材料的凝结时间会有一定延长,当镁盐晶须掺量为3%时,终凝时间较空白样延长了3.7%;随着镁盐晶须掺量的增加,磷石膏基胶凝材料的抗压和抗折强度有所提高,当镁盐晶须掺量为3%时,3 d抗压强度较空白样提高了70.5%,28 d抗折强...  相似文献   

11.
张慧爱  王自卫 《混凝土》2022,(7):114-116+120
工业固体废弃物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可以重新利用的资源,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大部分是用工业固体废弃物进行加工磨细制成的,可以改善混凝土性能,替代部分水泥,降低成本。用燃煤电厂的炉渣加工成炉渣微粉掺合料,通过试验研究它对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炉渣微粉虽然具有一定的活性,但需水性和吸附性都比较大;替代部分水泥单独掺入使用时,使胶凝材料的强度降低、标准稠度需水量比增大、流动性以及与外加剂相容性变差,并且这些性能变化的幅度随着掺量的增加而增大,所以在混凝土生产中,掺合料不宜单选炉渣微粉使用;采用双掺技术,在炉渣微粉掺量不超过10%条件下,可与活性高、与外加剂相容性好的矿渣微粉掺合料同时使用,不仅能改善胶凝材料的性能,而且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激发剂对钢渣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钢渣、矿渣、水泥熟料为主要原料,并掺入少量激发剂,成功制备了高强、高钢渣掺量的钢渣胶凝材料.探讨了激发剂、熟料掺量、钢渣掺量对钢渣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并通过SEM,XRD分析了激发剂对钢渣胶凝材料浆体水化产物及水泥石微观结构的作用.结果表明:激发剂显著提高了钢渣的活性,从而大幅度提高了钢渣胶凝材料的早期性能;掺加激发剂后,钢渣胶凝材料3 d抗压强度可增加119.7%;激发荆对钢渣胶凝材料浆体水化产物种类的影响不大;与硅酸盐水泥浆体相比,钢渣胶凝材料浆体中C-S-H凝胶和Aft晶体含量明显增多,Ca(OH)2晶体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简介入手,并对自密实混凝土的特点进行分析,随后通过实验的方法对胶凝材料用量对新拌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进行详细论述。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提高新拌制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复合外加剂对少熟料矿渣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组成、水化特性,矿渣的化学组成和水化过程的分析,研究了普通矿渣水泥水化产物平衡体系的稳定性,并根据少熟料矿渣胶凝材料系统水化产物稳定存在的条件,研制了适用于高掺量矿渣水泥的复合外加剂,得到了性能较好的胶凝材料。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基准水泥、粉煤灰、矿渣粉、石灰石粉制备胶砂,研究了在不同水胶比及不同复合胶凝材料组成在掺加减水剂条件下胶砂的抗压强度、抗裂性.结果表明:石灰石粉掺量为20%以下时胶砂抗压强度无明显下降;复合胶凝材料体系参照GB/T 17671—1999:胶凝材料总量与标准砂质量之比固定为1:3,胶砂强度并不是水胶比越小,抗压强度越高,而是在0.40水胶比时强度最高,水胶比0.38、0.36时强度有所降低.石粉和矿渣粉双掺或粉煤灰+石粉+矿渣粉三掺效果好.建议0.40作为含石粉的复合胶凝材料在掺加减水剂条件下评价其胶砂强度的水胶比.  相似文献   

16.
朱敏涛  金桂忠 《混凝土》2005,(11):56-59
本文通过对不同比例的水泥、矿渣微粉和粉煤灰组成的复合胶凝材料的胶砂强度的测定,分析了水泥品种、不同比例的复合胶凝材料组成对复合胶凝材料胶砂强度的影响.通过试验,证明了水泥基复合胶凝材料的胶砂强度并不是简单的与几种掺合料活性指数线性相关,由于存在“诱导激活”等效应其作用明显优于单一的掺合料,反应了效应叠加的优点,存在着优化的掺量搭配.  相似文献   

17.
18.
当前普通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普遍较高,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针对这些情况,本文研究了由低比表面积水泥熟料、高比表面积掺合料以及适量性能调节剂组成的生态型胶凝材料体系,分析其配制的C30和C50两个等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裂与收缩性能,并与相同配合比的P·O 42.5水泥及掺合料配制的混凝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生态型胶凝材料体系配制的C30和C50等级混凝土,28d到180d强度增长率分别为36.7%和33.3%,远高于由P·O 42.5及掺合料配制混凝土的16.7%和13%,并且龄期为180d时,生态型胶凝材料体系配制的混凝土强度比由P·O 42.5水泥及掺合料配制的高出约8Mpa;生态型胶凝材料体系配制混凝土的抗裂性及抗收缩性均优于由P·O 42.5及掺合料配制的混凝土,通过孔结构分析,这是由于生态型胶凝材料体系粉体级配更加合理,20nm以下的无害孔较多,而有害孔较少。  相似文献   

19.
为降低煤矸石大量堆放对环境土壤的污染,实现煤矸石的大量资源化利用,基于目前双碳战略和胶凝材料低碳化的目标,以煤矸石为主要组分制备煤矸石质低碳胶凝材料,研究不同煤矸石低碳胶凝材料的比表面积对其性能的影响以及其掺入比例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煤矸石质低碳胶凝材料比表面积的增大,其7 d和28 d活性指数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其比表面积为612 m2/kg时,其性能最佳。进一步将煤矸石质低碳胶凝材料掺入到C30混凝土中,在其掺量为胶凝材料45%时,混凝土表现出最佳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混凝土的可持续发展与高性能胶凝材料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