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采用肯尼亚火成岩机制砂从胶凝材料优化、粉煤灰掺量、砂率和石粉含量等几个角度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扩展度增大,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特别是混凝土早期强度降低幅度较为明显;混凝土电通量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电通量降低幅度有所减缓;砂率对混凝土坍落度和电通量的影响较小,随着砂率的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有所降低;随着机制砂石粉掺量的增加,混凝土坍落度和扩展度均在增大,混凝土抗压强度有所提高,混凝土电通量有所降低,在石粉含量7%以上时,其对混凝土电通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李光林 《山西建筑》2016,(7):125-127
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水胶比、砂率、减水剂掺量及机制砂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气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气密性随着水胶比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减水剂掺量、机制砂石粉含量、砂率的增大先提高后降低。  相似文献   

3.
嵩昆路军长立交桥湿接缝处采用了聚乙烯醇纤维(PVAF)补偿收缩混凝土,为制备满足性能要求的混凝土,进行了PVAF对C60高性能补偿收缩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限制膨胀率及耐久性等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PVAF的掺入会对混凝土工作性能产生不利影响;随着PVAF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呈下降趋势,当PVAF掺量为1.8 kg/m~3时,混凝土力学性能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限制膨胀率随着PVAF掺量的增加而呈现降低趋势,当PVAF掺量为1.8 kg/m~3时,混凝土水中14 d限制膨胀率不满足技术要求;随着PVAF掺量的增加,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和电通量呈现近似线性增加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PVAF掺量宜控制在1.2 kg/m~3以内。  相似文献   

4.
通过以不同用量的废弃烧结页岩砖粉生产的再生水泥制作混凝土试件,研究废弃烧结页岩砖粉再生水泥对混凝土的坍落度、立方体抗压强度、干燥收缩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试验表明,废弃烧结页岩砖粉水泥对混凝土的坍落度,会随着废弃烧结页岩砖粉的用量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在立方体抗压强度方面,当废弃烧结页岩砖粉用量增加时,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降低,当废弃烧结页岩砖粉用量达到15%时,强度降低率为22.22%;同时,废弃烧结页岩砖粉用量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干燥收缩性能,干燥收缩率会随着废弃烧结页岩砖粉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在微观结构方面,利用废弃烧结页岩砖粉制备的再生水泥,当达到28 d龄期时,可以看见明显的水化凝胶,说明利用废弃烧结页岩砖粉制备再生水泥的方案具有理论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依托肯尼亚蒙内标轨铁路工程,试验分析了砂岩机制砂石粉含量对中等强度等级混凝土力学性能、体积稳定性及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处于一定范围时,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抗氯离子渗透性具有提高效果。对C35及C45强度等级机制砂混凝土,当石粉含量分别不超过9%和8%时,28d龄期后的机制砂混凝土干燥收缩与普通河砂混凝土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机制砂MB值对混凝土电通量和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通过控制机制砂石粉与泥粉总含量恒定,逐步增加泥粉含量比例的方式调节机制砂MB值,系统研究机制砂MB值变化对C30和C40混凝土流动性、56d抗压强度、28d弹性模量、56d电通量和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均有随MB值增大而先增强再降低的趋势,表明向C30和C40混凝土适量加入泥粉能够改善性能,但添加过多会显著削弱硬化混凝土性能.对混凝土孔结构进行分析,以验证混凝土宏观性能规律,并对机制砂MB值与混凝土各类性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机制砂MB值和混凝土性能密切相关,混凝土机制砂MB值应控制在1.40%以内.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响岩机制砂混凝土研究较少、响岩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影响规律不明确的现状,该文研究了不同石粉含量(3%、6%、9%、12%)响岩机制砂对C30、C50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机制砂石粉含量的增加,在保持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相近时,混凝土减水剂用量有所增加;对于C30混凝土,当机制砂石...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以不同掺量磷渣粉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磷渣粉替代粉煤灰比例分别为0、30%、60%和90%条件下对大体积混凝土工作性能、抗压强度、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同时进行绝热温升试验。研究表明:随着磷渣粉掺量的升高,拌合物初始扩宽度相差不大,3 h扩展度随着磷渣粉加量升高而增大; 28 d抗压强度随着磷渣粉掺量的升高呈现增高趋势;电通量实验表明,磷渣粉掺量增高时电通量值出现下降;绝热温升试验表明,随着磷渣粉加量的升高,混凝土绝热温升最高温度升高,因此为避免大体积混凝土后期开裂,建议加量不超过30%。  相似文献   

9.
针对西部严寒及多盐渍地区灌注桩混凝土,通过正交试验,主要研究了水胶比、引气剂掺量以及养护温度3种因素交互作用下对混凝土早期强度以及抗渗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混凝土强度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因素A(水胶比),其次是因素C(养护温度),而因素B(引气剂)对混凝土的强度影响最小;对混凝土电通量起主导作用的是因素C,因素A影响次之,因素B对混凝土的电通量影响最小;通过因素指标分析得到,随着水灰比增加平均强度逐渐降低,平均电通量逐渐增大;随着引气剂掺量增加平均强度逐渐降低,平均电通量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趋势;随着养护温度的升高平均强度逐渐增大,平均电通量呈现降低趋势,正交试验得出的因素A、B、C对混凝土强度以及抗渗性的影响与单一变量试验结果一致;在本次正交试验中,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抗渗性能并没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花岗岩机制砂石粉MB值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通过固定机制砂石粉含量,调整纯石粉和黏土石粉比例改变石粉的MB值,研究了石粉MB值在2~10 g/kg时对石粉流动度以及C30、C50混凝土工作性、抗压强度、电通量和抗碳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石粉MB值的增大,石粉流动度比不断减小,相同坍落度下混凝土拌合物所需减水剂...  相似文献   

11.
通过水洗机制砂与石粉复配得到不同石粉含量的机制砂,并与天然河砂对比研究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以及体积稳定性(弹性模量、干燥收缩、受压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机制砂混凝土的和易性较河砂差,适量的石粉(10%~15%)可以改善机制砂混凝土的和易性,并提高混凝土强度;机制砂混凝土的弹性模量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相对于天然河砂,用含石粉的机制砂拌制的混凝土在早期干燥收缩较大(当石粉含量为10%时,收缩值最大);且徐变系数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石灰石粉对水泥基材料自收缩性能和自干燥效应的影响,探讨了硬化浆体自干燥效应与自收缩的关系.研究发现:硬化浆体的自收缩随石灰石粉掺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石灰石粉掺量为10%时达到最大值.同时发现,当石灰石粉掺量超过15%时,硬化浆体的自收缩开始低于基准组,随着掺量增加,自收缩进一步降低.石灰石粉对硬化浆体...  相似文献   

13.
试验以机制砂在预拌高强混凝土中的应用为例,对不同石粉含量的机制砂在高强混凝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以工作性能、抗压强度和混凝土抗渗性能表征机制砂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机制砂中石粉含量不超过5%时,对于高强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几乎没影响,当机制砂中石粉含量超过10%时,混凝土的扩展度明显降低。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在10%以内对于高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没有影响,当石粉含量超过10%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机制砂石粉含量对于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规律与抗压强度类似,当石粉含量超过10%时能够一定程度地增加混凝土的抗渗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机制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变化规律,进行了不同机制砂替代率(0、30%、50%、70%)、粉煤灰掺量(0、20%、30%、40%)和机制砂石粉含量(0、5.8%、11.6%)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试验,并结合试验数据建立了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抗压强度。结果表明:随着机制砂替代率的增加,试件的7 d、28 d抗压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在机制砂替代率为50%时达到最大,机制砂替代率对试件的60 d抗压强度影响较小;掺入粉煤灰使试件的早期抗压强度降低,但30%掺量的粉煤灰有利于提高试件的60 d抗压强度;随着机制砂石粉含量的增加,试件的7 d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28 d、60 d抗压强度则逐渐增大;建立的机制砂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预测模型的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中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坍落度、抗压强度、电通量、收缩性能的影响,并结合石粉的微观试验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掺量为0%~12%时,石粉的掺入对中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并未有明显不利影响,但坍落度却随石粉掺量的增加明显下降(尤其是掺量超过6%后),影响了混凝土的工作性能。由于石粉中含有有害的粘土杂质,这使石粉的掺加对混凝土电通量、收缩性能的影响具有一定不稳定性,增大了施工质量可控性的难度。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并不能盲目地放宽石粉含量的限制,应结合实际就地取材进行试验,合理控制机制砂中石粉含量。  相似文献   

16.
以某工程瓦斯隧道穿越瓦斯地段的机制砂气密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应用为背景,通过多次配合比多因素对比试验和施工验证,分析了机制砂石粉含量、水胶比大小、气密剂掺量、粉煤灰掺量对瓦斯隧道机制砂气密性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抗压强度、透气系数、电通量、抗渗等级的影响因素,旨在为今后同类混凝土结构的配合比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和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石粉含量对C60机制砂混凝土徐变的影响,并对现有徐变预测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机制砂石粉含量不超过15%时,各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均可满足C60强度等级的要求,各组试件120 d的徐变应变约为(180~230)×10-6,徐变系数在0.41~0.56之间;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加,各组试件的徐变应变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徐变系数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石粉含量对C60机制砂混凝土徐变的影响不显著;现有徐变模型对徐变系数的计算结果均大于实测结果;相比较之下,fib MC 2010模型更适用于高强机制砂混凝土的徐变预测。  相似文献   

18.
《混凝土》2016,(9)
通过测试不同龄期混凝土干燥收缩和相应砂浆的失水量,研究了双掺稻壳灰和石灰石粉对混凝土干燥收缩的影响及机理,并分析了干燥收缩与保水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双掺15%稻壳灰和适量石灰石粉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干燥收缩,且随着石灰石粉掺量的增加,混凝土干燥收缩不断增大,其掺量不宜超过25%;混凝土干燥收缩与相应砂浆的失水量有着较好的线性回归关系,较高的保水性对应着较低的干燥收缩。  相似文献   

19.
刘军花 《市政技术》2021,(1):150-152,155
讨论了不同掺量和不同细度的废砖粉对混凝土坍落度、强度和干燥收缩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分析其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废砖粉的掺入会降低混凝土的坍落度、早期强度和干燥收缩率,而且这些性能还会随着废砖粉掺量的增加而下降.但当废砖粉在比表面积为554m2/kg且掺量不超过10%的情况下,则可以明显提高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石灰石机制砂石粉烧失量以及对混凝土减水剂的影响,总结了选择制备机制砂的石灰石矿的试验方法,分析了石灰石机制砂石粉对混凝土工作性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原因和机理。结果表明:不同矿源的石灰石机制砂石粉主要影响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减水剂掺量以及力学性能;优质石灰石机制砂石粉能明显改善混凝土界面过渡区,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