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FZC系列减压渣油加氢处理催化剂,在中试装置上进行两种不同方法的硫化试验,结果表明,在硫化压力、温度不变的情况下。适当提高硫化初期硫化剂用量,增大循环氢中H2S/H2比值。可以提高催化剂的硫化速度;在低温硫化段采用增加硫化剂用量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不利于催化剂预硫化的反应发生。进而提高整个催化剂系统的上硫率。硫化过程中较低的硫化氢浓度会对渣油加氢处理催化剂的脱氮活性和脱残炭活性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安全环保型预硫化剂FSA-55顺利完成工业生产及应用。FSA-55成功应用于120 kt/a裂解汽油加氢装置的湿法硫化工序,起始硫化温度160℃,硫化过程平稳,未出现"飞温"现象。预硫化实际过程共用时20 h 40 min,实际核算注入量为1 110 kg,硫化期间切水720 kg。FSA-55加氢分解后产生的物质主要为C_4烷烃,分解物留存于循环油中,不会明显造成循环氢浓度的下降。预硫化后加氢催化剂效果与硫化剂DMDS硫化后的效果相当,产品质量合格。工业应用结果表明,硫化剂FSA-55具有安全环保等技术优势,在加氢催化剂湿法预硫化领域,可完全替代现有CS_2,DMDS和SZ-54硫化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硫化温度、硫化氢质量分数、硫化压力等工艺条件对器外完全硫化态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对硫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气相成膜微钝化技术对器外完全硫化态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进行处理,可较好地解决其与空气接触时性能不稳定的问题;在硫化温度为350℃,硫化氢质量分数为0.3%,硫化压力为0.5 MPa的较...  相似文献   

4.
未脱硫催化裂化干气用于加氢催化剂的补充预硫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石化分公司在新建制氢装置原料加氢精制催化剂JT-4和JT-1G的预硫化过程中,先用常规方法未能实现完全硫化,后采用未脱硫催化裂化干气(硫化氢体积分数为0.8%)进行补充预硫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含有一定有机硫的催化汽油经过加氢处理后,少量以硫化氢形态的硫存在于循环氢气中,如果不及时处理,硫化氢在循环氢中不断积累,浓度不断提高,就会影响脱硫反应,进而影响产品质量。为了达到较高的加氢脱硫率,建议将循环氢中O_2浓度控制在5ppm以下,将循环氢中CO+CO_2浓度控制在20ppm以下。  相似文献   

6.
以柴油加氢精制装置的基本数据为计算基础,通过工艺计算,分析过剩氢、循环比、汽提氢等对采用连续液相加氢技术的柴油加氢精制装置操作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的气态过剩氢就能建立起较高的氢分压;循环油有助于控制催化剂床层温升;适量的汽提氢能有效稀释反应器内硫化氢的浓度,说明连续液相加氢技术可以实现滴流床技术中循环氢系统的作用,加氢装置今后有可能取消循环氢系统。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加氢工艺在炼化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20万t/a加氢改质装置注硫化剂系统是按照催化剂初期硫化设计的配套系统,因日常循环氢中H2S浓度≤500 mL/m3,催化剂活性容易降低,需要每天及时补入硫化剂保持循环氢中H2S浓度,不仅增加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和健康危害,而且给日常生产安全管理带来隐患。介绍了硫化剂的理化性质,并就装置在日常使用期间存在的隐患提出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8.
柴油加氢改质催化剂的预硫化及加氢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国石油锦西石化公司柴油加氢改质装置新更换催化剂的预硫化和加氢工艺条件优化情况,考察了硫化氢浓度、反应器床层温度、氢气压力等条件对催化剂预硫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装置原来使用的催化剂更换为美国标准公司的催化剂并适当预硫化后应用于催化裂化柴油-直馏柴油混合料的加氢改质,在精制反应器及裂化反应器入口温度分别为295,340℃,操作压力为9.5 MPa的适宜工艺条件下,可生产出硫含量达到欧Ⅳ标准的优质柴油产品,与原来使用的催化剂相比,精制反应器和裂化反应器入口温度分别可降低30,35℃。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中国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140万t/a汽油加氢装置催化剂湿法硫化过程中出现的循环氢中H2S含量高、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床层温度突然升高等异常情况,分析了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结果表明:注入过量硫化剂导致循环氢中H2S含量高,通过以75 t/h的处理量引入直馏石脑油4 h,可使循环氢中H2S体积分数从2.880%降低至0.012%;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初期选择性不佳导致催化剂床层温度突然上升,采取将反应空速从1.8 h-1增大至2.5 h-1,并逐步提高反应器入口温度及控制反应温升的对策,经过24 h的缓慢钝化,反应器出口最高温度控制在273℃,两端床层总温升控制在不超过43℃。  相似文献   

10.
OCT-M加氢汽油硫醇硫含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OCT-M加氢汽油硫醇硫含量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加氢反应温度和循环氢中硫化氢浓度是主要影响因素.控制反应器上床层出口温度265~270℃、下床层出口温度310~315℃、循环氢脱硫再生温度118~122℃,可降低加氢汽油硫醇硫含量,确保产品汽油中的硫醇硫质量分数小于10μg/g.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对石油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流失的原因;阐述了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基本思路;从提高待遇、增进感情、发展事业、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8.
Translated from Khimiya i Tekhnologiya Topliv i Masel, No. 10, pp. 9–10, October, 1991.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