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庆10万t/a乙烯裂解炉对流段模块组对与吊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烯裂解炉对流段炉管一般采用穿管法进行安装,而大庆石化分公司10万t/a乙烯裂解炉对流段炉管采用模块化安装,既减少了高空作业量,又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工程质量,增加了效益。文章介绍了裂解炉对流段模块组对和吊装过程,阐述了钢丝绳选择、吊耳和平衡梁的设置,并对平衡梁的安全性、吊装净空和净高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2.
乙烯裂解炉对流段原料炉管穿孔问题在国内各乙烯装置均有发生,各厂对此均有较多的研究,原因也各有不同。针对某厂乙烯裂解炉对流段原料炉管发生的穿孔,通过宏观观察、测厚检测、硬度检测、金相观察、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方法对失效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确认该厂对流段原料炉管的穿孔主要原因是由于炉管内结垢导致的垢下腐蚀引起,而垢的主要成分是由管内介质中的磷元素在炉管局部形成的盐。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加强对系统磷元素来源的控制管理以及维持生产平稳操作等预防措施,为今后裂解炉的操作提出指导。  相似文献   

3.
独山子1#乙烯装置F-107裂解炉在运行中存在炉管热应力状态差,使用中变形严重、炉管多次断裂,设计满负荷下运行周期短等问题,通过采用新裂解炉专利技术对辐射段炉管和对流段进行改造,延长了裂解炉运行周期、降低了排烟温度、提高了热效率和目的产品收率。  相似文献   

4.
裂解炉对流段炉管穿孔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乙烯裂解炉对流段底部炉管穿孔失效的原因,以穿孔部位的对流段炉管为分析对象,进行了宏观分析、材质分析、腐蚀物质成分分析以及炉管金相组织分析,找出穿孔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5.
采用化学清洗钝化技术提高加热炉的热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炼油厂1.2Mt/a柴油加氢装置加热炉对流段炉管采用翅片管,燃料为燃料气。在生产过程中,对流段炉管外表面积灰、积垢严重,在装置停工检修期间对对流室炉管进行化学清洗清灰,经测定能显著降低排烟温度和炉膛温度,提高了加热炉的热效率。  相似文献   

6.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有机化工厂对其国产F 10 7乙烯装置裂解炉进行了全面改造。该炉自 1992年开车以来已运行近 8年 ,现热应力不平衡 ,炉管已蠕变弯曲严重。此次改造由北京石化工程公司设计 ,生产能力在原来基础上提高了 10 % ,且改进了炉子结构 ,更换了对流段、辐射段炉管 ,还相应提高了材料质量。对流段取消第二混合器 ,原二次过热器改为下混合器 ,炉管排布由 4进 4出改为 8进 8出。辐射段炉管采用跨接方式。对流段出口管系延长 ,以增大挠性 ,并增设了波纹管 ,同时弹簧吊架改型。通过上述改造 ,有效地减少了炉管弯曲 ,使国产裂解炉技术得到…  相似文献   

7.
王浩水  刘维国  马青山 《石油化工》2004,33(11):1070-1073
以BA-1102裂解炉为例,解析了齐鲁股份有限公司乙烯新区裂解炉自投用以来出现的制约安全、平稳、高负 荷生产的瓶颈问题,例如裂解炉原料偏流、排烟温度高、对流段炉管泄漏、底部火焰偏烧炉管等。裂解炉燃料结构不合 理、原料质量差是导致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文中分析了裂解炉对流段炉管泄漏原因,结合炉管内壁腐蚀微观形貌和腐蚀产物成分检测结果,确认炉管腐蚀为水汽造成的电化学腐蚀和氧化腐蚀,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设备稳定运行避免了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9.
乙烯裂解炉翅片管腐蚀失效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公司烯烃裂解炉进行投料开车时,发现裂解炉预热段有泄漏现象.通过排查,发现最后一排第一根翅片管有两处穿孔.对翅片管腐蚀穿孔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原料油中的硫是造成翅片管均匀腐蚀的主要原因.由于对流段炉管为水平安装,在裂解炉停工蒸汽吹扫过程中,残留的蒸汽冷凝成水汇集在炉管下部或凹陷处,进入炉内空气中的氧溶解在其中,从而形成了氧的腐蚀环境,使炉管因腐蚀形成的FeS保护膜遭到破坏,最终导致炉管下部穿孔.  相似文献   

10.
专利信息     
新型排布单程炉管乙烯裂解炉,两程辐射段炉管的乙烯裂解炉,一种两程辐射炉管的裂解炉,一种辐射段炉管采用“U”形结构排布的裂解炉,乙烯装置急冷油减粘剂。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对石油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流失的原因;阐述了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基本思路;从提高待遇、增进感情、发展事业、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8.
Translated from Khimiya i Tekhnologiya Topliv i Masel, No. 10, pp. 9–10, October, 1991.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