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引言 随着人们对空间环境的日益关注,对高品质城市滨水空间的渴望,城市滨水地区逐渐成为了城市的休闲游憩中心。由于规划设计方法和组织管理手段不科学,很多城市滨水地区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城市空间被水系分割,河流的两岸城市功能缺乏有效联系,滨水地区交通组织混乱,难以与景观形成协调互动的关系,滨水空间活力不足等。  相似文献   

2.
城市滨水地区公共性的实现与提升是将城市滨水资源为全体市民共享,增加城市滨水地区活力的重要手段。从土地利用及公共设施安排、道路与交通组织、公共空间系统组织等方面分析研究,总结归纳出滨水地区公共性实现与提升的方法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城市滨水区域空间的开发与更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曲少杰 《工业建筑》2004,34(5):30-33,49
通过对滨水地区的历史变迁 ,分析滨水地区的系统性、复杂性、敏感性、兼容性、共享性及个性等6个特性 ,结合当前城市经济、社会等因素 ,从空间景观、地区气候、功能组织、土地价值、人文价值、社会公众性各个方面阐述滨水地区的开发策略及实施方法。建立有效的开发机制 ,通过滨水地区的更新整合 ,来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4.
城市滨水地区通常是各地政府关注的重要发展地区袁涉及到水生态环境治理尧城市功能转型及空间品质提升等诸多内容遥鉴于目前滨水地区规划建设存在系统整合和联动协同不足的问题袁笔者以深圳观澜河生态文化走廊规划设计实践为例袁以城市双修为理念袁探讨规划在编制思路尧项目组织和实施传导等方面的新路径袁以期为城市发展转型背景下滨水地区规划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遥  相似文献   

5.
滨水地区逐渐成为城市设计的热点,结合天府新区创新研发产业功能区核心区城市设计案例,设计贯彻"生态保护、空间组织、活力塑造"的经验,提炼城市滨水地区规划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滨水地区的土地价值高昂、景观资源集中的价值属性,针对城市滨水地区超高层住宅的自身特点,结合国内外已建成的案例,从景观设计、空间设计、户型设计、造型设计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滨水超高层住宅应当发挥景观优势、平衡城区空间、展示水岸形象等三个方面的设计策略,意在推动我国滨水超高层住宅的建设、实现城市滨水空间可持续发展、提高滨水城市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哈尔滨松花江滨水地区开发控制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郭鹏  陆秋野 《规划师》2011,27(6):39-43
随着城市建设的日益发展,城市滨水地区作为城市的黄金地带能提供土地开发的新机会,而且城市滨水地区的开发往往反映出城市经济的转型--从生产型转向现代服务型功能,通过城市土地使用的调整或再开发,体现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哈尔滨松花江滨水地区综合改造规划从规划管理的角度探索城市滨水地区的开发控制,尝试以弹性与刚性控制、针对...  相似文献   

8.
林恬  侯昆 《山西建筑》2007,33(4):30-31
针对滨水地区的历史变迁,分析了滨水地区的系统性、复杂性、敏感性、兼容性、共享性等五个开发特性,结合当前城市经济及社会等因素,阐述了滨水地区的开发策略及实施方法,指出通过滨水地区的更新整合,来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9.
由于我国城市滨水地区的开发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其规划设计仍处于探讨之中。本文结合我国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的现状、实例以及城市设计的相关理论,浅谈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的影响因素,探求可持续发展的滨水地区城市设计。  相似文献   

10.
城市滨水景观是城市中最具生命力的景观形态,是城市中理想的生境走廊,最高质量的城市绿线。城市滨水景观直接关系到城市结构、城市生态环境及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本文侧重于城市滨水景观滨水景观生态、自然化设计、滨水区游憩空间景观设计及以石家庄滹沱河景观规划项目为例实例分析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掘城市滨水景观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力图构建一个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滨水景观带。  相似文献   

11.
舒阳 《工业建筑》2015,(1):66-69
武汉是长江流域特大工业城市,协调城市与水的关系事关城市可持续发展。通过聚焦近现代武汉工业化中城市格局的深刻变革,以城市形态为切入点,从宏观城市结构、中观街区肌理和微观界面形态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工业化发展对滨水城市空间的影响,探讨工业化进程中城市形态演变与水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城市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钱仁川 《华中建筑》2011,29(9):105-111
该文立足开发管理的角度,首先介绍城市滨水地区的基本概念,接着通过分析国内城市滨水地区规划建设的成功案例,对如何完善滨水地区的规划建设总结出一些经验;最后通过从开发管理的角度分析温州市滨江商务区规划建设的实践案例,尝试在现代化建设中寻求一些适合温州城市特色的规划设计和开发管理滨水地区的做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国外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建设经验总结,结合岳阳市洞庭湖段的开发设计,从滨水区的功能区分、公共空间的构建、亲水空间的打造、交通系统的组织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为滨湖规划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4.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正逐渐成为城市表达其独有的特色和发展目标难得的机会。本文通过对江苏宜兴市团氿滨水区开发改造案例的介绍,探讨了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的基本问题和原则。  相似文献   

15.
通过选取城市滨水界面这一研究角度对建筑群布局类型进行分析归纳,分别从建筑群的平面布局、空间组合、天际轮廓线三个方面进行了分类阐述和总结,展示了多种建筑群布局类型,并探讨了如何通过建筑群布局来塑造城市滨水界面实体背景,以期提升城市滨水界面品质。  相似文献   

16.
以城市滨水区发展为目标,提出由地域景观环境形态决定的四类滨水城市和城市滨水区。提出城市吸引力、生命力、承载力与景观化的概念。并以张家港市暨阳湖生态园区为实例,阐述了景观环境生态优先、景观环境建设的高密度、复合功能与公共使用相结合等以城市滨水区发展的景观化思路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舒阳 《华中建筑》2014,(10):117-120
该文聚焦工业转型期城市滨水空间发展问题。以武汉为例,通过对滨水空间发展的四个时期:公共空间引导的社会价值重构、居住地产主导的土地价值提升、大型公建为触媒的场所价值再造、水环境大视野下的生态价值彰显,结合有代表性的滨水城市项目进行逐一分析。解读开发模式、总结空间特征、反思存在的问题,探索转型期提高滨水空间适应性,实现滨水区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Public open spac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chieving equity and inclusion in cities. They are vital elements that shape the urban life and public realm in communities. This paper deals with waterfronts as key spaces in the urban, social, and economic structure of the city, with reference to informal areas where accessibility poses a severe challeng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water front uses, potential interventions and the local community’s aspirations, while tackling land properties, and participation issues during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for regenerating inclusive public spaces.

Within this context, the authors present, debate, and analyze the case of Al Warrak Cornish project in the Northern Sector of Giza Governorate in Egypt. They discuss three main aspects in water frontage urban development including: water front as an accessible public space, regeneration as a process, and participation as a tool. This is emphasized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an international policy, namely the three – legged approach that was adopted by the ASUD program in UN Habitat since 2013 (Achieving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including: Design, regulations, and finance to support developing contexts, aiming at regenerating the waterfront urban area, with the presence of informal urbanization, through the methodology of collaborative and participatory planning.

The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present a methodological decision-making approach for the formalization of the local spatial development framework for waterfronts in informal areas with a focus on the participatory approach. This approach aims at achieving sustainability, and maximizing the economic valorization resulting from the regeneration of informal water frontage areas, balanced with the existing and neighboring community socioeconomic needs. It further highlights the process of reaching common objectives among all stakeholders, especially if they are from different social strata.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his emblematic project possesse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regarding issues of spatial justice, combining conventional road infrastructure with urban regeneration and community energizing as critical aspects of mediating and articulating success in such contexts.  相似文献   

19.
绿线规划不仅仅是从宏观层面控制绿地空间结构、功能布局以及绿地类型,还需要从微观层面控制绿地空间布局,保证城市绿地布局合理,分布均衡。  相似文献   

20.
李琳 《福建建筑》2012,(8):9-11
滨水区的最大优势是具有丰富的"亲水性"元素,即人对于水的依赖和亲近使滨水区成为人们向往、聚集的地方。本文选取了城市滨水区中最具有活力的亲水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亲水空间的概念和特征,研究建构亲水空间的城市设计方法,以期在亲水空间设计中真正体现对人的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