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在实地考察和分析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简要地介绍了山东昌乐锆石的产出特征。通过常规的宝石学测试方法、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对该地区锆石的物理性质、内外部特征及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锆石粒度较大,整体透明度较好,颜色呈深浅不一的褐色,以深褐色为主;主要由ZrO2和SiO2组成,微量元素主要有Fe,Ti,P,Sc,Ni等杂质元素,还有部分放射性元素和稀土元素;放射性元素主要为U和Th,Th/U比值均大于0.4(1个数据例外);稀土元素以富钇族元素为特征,富集HREE,明显的Ce正异常(2~13),微弱的Eu负异常(0.69~0.76)。另外,昌乐锆石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比活度非常低。综合特征表明,昌乐锆石是一种具有利用价值的宝石资源。  相似文献   

2.
大泽山葡萄产区岩土系统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岛平度大泽山葡萄产地的岩石-土壤地球化学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泽山葡萄园成土母岩中Ca、Se、P、Mn、Mo等元素十分贫乏,而Cu富集;土壤中As、Cd、Hg、Cr等有毒有害元素含量较低,有利于无公害葡萄的生产。岩-土系统元素含量关系表明,土壤有益元素B、P、Se等及污染元素As、Hg、Cr等含量为岩石的2~10倍,可能与葡萄园长期施肥及喷洒农药有关;大多数元素的有效态含量远高于山东省土壤平均值,且由表层向深层递减;土壤全量元素与有效量元素的关系显示可通过增施有机肥来补充土壤中的有效量元素,但是元素Fe、Ca、K、B应单独施加相应的肥料。  相似文献   

3.
山东鲁抗立科药物化学有限公司是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立科药物化学有限公司的合资公司,新公司继续持有“鲁抗树脂”的品牌并继续研发和生产药用功能树脂。  相似文献   

4.
山东鲁抗立科药物化学有限公司是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立科药物化学有限公司的合资公司,新公司继续持有“鲁抗树脂”的品牌并继续研发和生产药用功能树脂。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地形地貌、地理水文等差异显著,这造就了我国景观区的多样性。很多景观区成矿地质条件有利,但是由于森林、草原、沼泽、荒漠、风成沙的覆盖,使常规的地球化学勘察方法在这些景观区的找矿工作中受到了阻碍。文章将在岩石地球化学勘查宗旨和原则的基础上对不同景观区的岩石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做出探讨,以期为广大地球化学勘查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通过MEC-B型机械动态参数测试仪对喷水织机水泵活塞运动规律的测试与分析,导出喷水织机喷射水射流特征(即水射流流速变化规律),阐述喷嘴出口处水射流流速发生振荡是纬丝在飞行过程中发生漂移的主要原因;并探讨了引纬水压、引纬水量等工艺参数对水射流的影响及纬丝头端缠绕成因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维护专商引岸制度,近代山东私盐界定宽泛,使用多重标准,具有很大不合理性,导致私盐泛滥成灾,其中场私、邻私、硝私、军私等危害较大。究其原因,主要有四点:盐政管理弊端丛生、度量衡制度紊乱、缉私力量不统一、私盐对官盐具有优势。可见,销售制度的固化与消费需求的灵活性之间形成了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9.
采用离子探针、阴极发光和拉曼光谱等方法, 对采自山东蒙阴金伯利岩中的锆石进行了年龄测定及成因研究.结果显示, 多数锆石的207Pb/206Pb的年龄变化于2 567±13 ~ 2 636±42 Ma, 该年龄值与研究区太古宙花岗岩质岩石的年龄(2 457.3±47 Ma)相近.锆石的微量元素w(ZrO2)/w(HfO2)显示花岗岩型锆石的变化特征.锆石的环带发育, 矿物包裹体为长石、石英和磷灰石.上述结果表明, 锆石为地壳来源, 暗示金伯利岩岩浆上升受到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内蒙古西北戈壁区的阿拉善红玛瑙为研究对象。通过常规宝石学测试、偏光显微镜观察、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光谱、拉曼光谱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测试,对14块样品的宝石学特征及其颜色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拉善红玛瑙呈橙黄色至深红色,半透明至不透明,玻璃光泽,紫外荧光惰性,摩氏硬度6.42~6.93;主要矿物为石英和斜硅石,次要矿物为赤铁矿和极少量的针铁矿;内部结构包含细粒状结构、纤维状结构以及显晶质结构;XRF结果显示阿拉善红玛瑙内部的主要致色元素是Fe;红色区域的拉曼光谱显示292cm~(-1)和1320cm~(-1)赤铁矿的特征峰,紫外—可见光光谱一阶导数图谱显示红色样品在575nm附近出现特征峰,橙黄色样品在435nm、540nm附近出现特征峰,说明致色矿物为赤铁矿和极少量的针铁矿。致色方式有两种:一种为赤铁矿和针铁矿球粒状集合体致色,包裹体均匀分布在石英颗粒间,大小不一,矿物颗粒越大、分布越密集,玛瑙的红色越浓郁,部分颗粒较大的赤铁矿包裹体密集分布在玛瑙后期生成的内部裂隙中;另一种为隐晶质赤铁矿呈浸染状分布致色。  相似文献   

11.
石榴石是山西娄烦吕粱群变质岩系中广泛出现的特征矿物,赋存原岩为泥砂质和富铝的泥质岩类。对石榴石进行了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及相关计算以阐明其成分与变质温度、压力问的关系。结果表明,石榴石成分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利用地质温度计估算变质温度和压力,结果表明,随着变质温度和压力的升高,石榴石成分中钙铝榴石、锰铝榴石的摩尔分数降低,而铁铝榴石和镁铝榴石的摩尔分数升高。这种变化规律是由于在不同的压力条件下,石榴石晶体结构中二价阳离子处于八面体配位时离子配位半径的不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河北唐河透闪石玉的宝石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电子探针、X射线粉末衍射、拉曼光谱、化学全岩分析以及显微镜镜下观察,确定了唐河透闪石玉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透闪石的质量分数一般在80%以上,部分在95%以上,以纤维交织结构为主;杂质矿物有碳酸盐、石英、透辉石、滑石、褐铁矿等,质量分数少于20%。唐河透闪石玉相对和田玉,颗粒较粗,密度和硬度稍低,光泽稍差。通过氢、氧、硅同位素分析以及岩浆岩、围岩和矿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明,其岩浆岩(花岗岩)只提供了成矿热液(H2O),Mg、Ca、Si主要来源于白云石和硅质条带或结核;通过包裹体测温推测其为中温成矿。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唐河透闪石玉为中酸性岩体与白云质大理岩的接触交代产物。  相似文献   

13.
采用常规宝石学鉴定方法、反光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EPMA)、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等测试方法,对山东昌乐蓝宝石砂矿中的一种副矿物样品进行了常规的宝石学、矿物学、谱学特征研究。肉眼观察,这种副矿物样品呈黑色、不透明,具有强磁性,摩氏硬度大于小刀。在反光显微镜下,该样品为钢灰色,呈现不透明的四边形颗粒状。X射线粉末衍射及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该副矿物样品为富含Ti的磁铁矿,其晶体结构中类质同象替代广泛,但未见对人体有害的微量元素。该样品的红外光谱与磁铁矿的标准红外光谱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电子探针分析等测试手段对山东市场上出现的一种冒充蓝宝石的矿物(当地称"釉子")样品进行了常规宝石学、矿物学和谱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样品为单晶镁尖晶石,其中Mg2+和Fe2+,Al3+和Fe3+发生了类质同像替代。山东昌乐产镁尖晶石具有强光泽、高硬度和耐久性,非常适于作中低档宝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经济价值,市场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5.
山东金刚石晶体中氮片晶的分布特征及其表面微形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山东蒙阴金伯利岩型金刚石晶体中氮片晶的分布特征,采用红外光谱仪对116粒宝石级金刚石晶体样品中的氮片晶进行分析,并采用微分干涉显微镜观察氮片晶在金刚石表面所具有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表面微细结构。结果表明,80.2%的金刚石样品中具有氮片晶;在个别浅褐色、八面体金刚石样品{111}面上观察到平行于[100]晶带方向的长条状蚀像,这些蚀像相互平行,大小不等。显微红外光谱对具长条状蚀像的金刚石样品{111}面的测试结果表明,该类晶体均具有较强的氮片晶的吸收峰(1359~1375cm-1)。综合浅褐色、八面体金刚石样品的红外光谱及其表面微形貌特征,推测长条状蚀像是由氮片晶的出露点受优先选择性腐蚀而致。  相似文献   

16.
17.
歙砚的宝石矿物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产自江西省婺源县的歙砚为研究对象,运用电子天平、显微硬度计、偏光显微镜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仪、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歙砚原石的宝石矿物学性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综合分析了歙砚的组成成分、质量分数及结构特征。测试结果表明:样品的平均摩氏硬度为4.45,平均密度为2.7485g/cm^3;其主要矿物为绢云母,呈细小鳞片状结构,定向排列,还含有石英、绿泥石以及少量的锆石、正长石、高岭石和斑铜矿等。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其能谱仪的测量结果显示,歙砚样品的主要矿物为多硅白云母,其单晶颗粒好,呈叶片状、定向排列,其集合体呈叠瓦状结构分布;其平均化学式为K0.59Na0.50{(Al2.86Mg0.50Fe^3+0.05)4.11[-(Al0.91Si7.09)8O20](OH)4}。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昌乐宝石级锆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主要阐述山东省昌乐宝石级锆石的宝石学特征,并对其热处理、切工,开采等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In this study fluoride in 170 tea samples from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was determined using a selective ion electrode. The fluoride concentrations ranged from 31.2 to 338 mg/kg with an average of 119 mg/kg. The mean fluoride concentrations were 164, 121, 98.7 and 96.8 mg/kg, which corresponded to Pu’erh tea, green tea, oolong tea and black tea, respectively. Moreover, 4.7% of the analysed samples exceed the legal limit of 200 mg/kg recommended by China. The estimated daily intake of fluoride via drinking tea for an adult was between 0.655 and 1.07 mg/person/day, which were lower than the provisional maximum tolerable daily intake value of 3.5 mg/person/day set by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future, maintaining a surveillance programme to monitor the trend of fluoride in tea is necessary for food safety and human heal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