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模拟自然环境下工程材料耐久性损伤试验系统和人工加速紫外老化试验箱,对钢结构涂层进行高低温循环试验和紫外老化试验,分析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区域特殊环境对钢结构涂层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高低温循环作用使钢结构涂层的氢键化程度增加,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经历50个高低温循环后钢结构涂层的硬度提高了24.74%,涂层/基...  相似文献   

2.
针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钢结构体系表面涂层长期遭受风沙冲蚀这一现状,采用气流挟沙喷射法,对钢结构涂层受风沙冲蚀磨损的程度进行了研究及分析;提出了评价涂层冲蚀磨损程度的计算方法,并应用相似性理论将试验结果与实际工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涂层的冲蚀磨损质量损失随冲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最大冲蚀磨损质量损失出现在冲蚀角度为45°时,最小冲蚀磨损质量损失出现在冲蚀角度为90°时;所提出的涂层冲蚀磨损程度评价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试验条件为下沙率360g/min,冲蚀速度30m/s,冲蚀时间12min的涂层冲蚀磨损结果,相当于强沙尘暴密集区的钢结构涂层受到5.05~83.0个月的冲蚀磨损.  相似文献   

3.
中型卧式耐火极限炉设计原理及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前言在现代建筑中大跨度、高层的钢结构应用越来越多 ,由于这些钢结构具有大负荷和大跨度无支撑的特点 ,其刚性非常重要 ,尤其在火场中的刚性更突出重要。钢结构在火场中的刚性耐力即火场中承重构件失稳的时间——称为耐火极限 ,耐火极限是一个重要性能。一个无防火涂层的钢结构在火场中将在 8~ 14 min失稳。因此检测带防火涂层的钢结构在火场中的耐火极限不但是钢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 ,也是对钢结构防火涂料最重要性能的评估手段。我国钢结构的抗弯耐火极限检测是按 GB9978《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进行的 [1] ,即用长 4 m~ 6 m36 b或 4 …  相似文献   

4.
涂覆防腐与防火涂层是钢结构建筑的2道重要防护手段。通过试验,从柔韧性、耐冲击性、抗拉强度3个方面,考察了3种钢结构防火涂层对13种防腐涂层机械性能的影响,为钢结构建筑防火涂料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风沙环境下钢结构涂层侵蚀机理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钢结构涂层在模拟风沙环境中的冲蚀试验,研究了涂层受风沙冲蚀磨损特性、冲蚀行为和侵蚀机理.结果表明:涂层冲蚀磨损质量损失随冲蚀速度的增大而增加;低角度冲蚀主要为微切削作用,材料硬度起决定因素,高角度冲蚀主要为冲蚀挤压变形作用,材料柔韧性起决定作用,由于涂层硬度相对较低而柔韧性相对较高,故在低冲角下其受冲蚀程度严重.提出了涂层冲蚀程度的评价计算公式,其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吻合.为揭示风沙侵蚀机理及准确评价钢结构耐久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灌注桩基础静载试验检测是目前在检测单桩极限承载力最为准确可靠的检验方法,是灌注桩承载力检测的首选方法。静载检测试验为堆载检测,需要制作试验平台,传统试验平台为混凝土结构,造价高、检测周期长。基于此,详细介绍了一种采用钢结构静载检测试验平台的桩基础静载快速检测技术,该技术采用钢结构箱梁、工字钢及钢结构支墩等可周转可回收建筑材料,保证桩基础检测的正常实施,充分发挥钢结构构件预拼装的施工技术,加快了检测试验平台的施工进度,减少了混凝土材料的用量,节约了施工成本,在珠海机场改扩建工程(一标段)——航站楼工程5 000 t级桩基静载试验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7.
钢结构涂装防护技术与涂装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钢结构的涂装防护是目前国内外钢结构防护的主要方法,涂装防护的关键是涂装质量,包括设计和施工,它决定着涂层的防护寿命和防护效果。本文从施工技术方面论述了涂装施工中钢材表面的处理、涂层防护系统中涂料的选择、涂层结构型式和涂层厚度确定等方面,并例举了宝钢二期工程中的涂装实例,最后阐述了施工管理中的注意事项和施工方法,以供涂装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8.
邹斌 《云南建材》2012,(19):102-103
近钢结构产业是国民经济中至关重要的部分。通过无损检测对钢结构焊缝进行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简单介绍了钢结构焊缝中使用的超声波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分析超声检测波形以及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形成对钢结构焊缝中存在的常见缺陷进行判定,并得出了相应的检测结果,提高超声波检测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9.
在对某熔炼车间的钢结构涂层以及基材的腐蚀进行检测分析的基础上,对导致钢结构锈蚀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并简要分析了腐蚀对于结构安全性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涂料选择和防腐维护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某过火钢结构工程,对钢结构防火涂料施工质量监控中关键点的设置,提出了除常规方法之外的有效控制措施,如防火涂层厚度的检测、裂缝的控制和气候的影响等方面,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陈华  蒋东锋  黄文波 《山西建筑》2010,36(27):64-66
结合国内外对碳纤维片材加固钢梁的试验研究成果,提出了碳纤维片材加固钢结构受弯构件的计算方法,指出将碳纤维片材用于加固钢结构避免了传统钢结构加固方法的缺陷,因此该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配置600MPa高强钢筋混凝土梁的跨中挠度及其计算方法,设计了6组12根受弯梁,主要变化参数为配筋率和混凝土强度,对其进行静力受弯试验。分析了正常使用阶段各级荷载下的截面高度方向混凝土应变与纵向受力钢筋应变、荷载-跨中挠度全过程曲线等。试验结果表明:配置600MPa级高强钢筋的混凝土梁混凝土的应变变化符合平截面假定,荷载-跨中挠度全曲线为三折线。基于已有的配置335、400、500MPa钢筋混凝土梁的跨中挠度试验结果的分析,结合600MPa试验研究,对国内外现行的规范中钢筋混凝土梁跨中挠度计算公式的适用性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现行规范公式适用于配置335~400MPa钢筋的混凝土梁。建立了适用于配置不同强度(335~600MPa)钢筋及不同强度(C40~C60)混凝土梁跨中挠度的统一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规范中关于单角钢轴压承载力的计算理论及计算值不尽相同,按照ASCE 10-97计算所得的承载力安全保障不足,而按照国内规范设计则安全裕度较大,偏保守。针对国内外规范计算得到的单角钢轴压承载力差异较大的问题,对比分析了各相关规范关于单角钢轴压承载力的计算理论,开展了3个规格3种长细比的Q345单角钢的轴压承载力试验;探讨了国内外单角钢轴压承载力试验值与规范值的差异。经分析研究可知,当长细比较大时,角钢主要发生绕最小轴的弯曲破坏,此时宽厚比对单角钢轴压承载力的影响不大,对宽厚比有限值的公式可在长细比较大时对其进行修正;按照美国规范ASCE 10-97计算出的角钢承载力规范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我国规范《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 5154—2002)可参考美国规范的计算方法来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美国《建筑钢结构规范》(AISC-LRFD)和欧洲《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规范》(Eurocode 4)中关于钢管混凝土柱稳定系数的计算方法。无论钢管混凝土单肢柱或是钢管混凝土格构柱,均可先计算柱的相对长细比,再通过相应公式计算其稳定系数。采用该研究思路,在分析评价国内外各设计规程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适合工程应用的钢管混凝土柱稳定系数的统一算法。对钢管混凝土单肢柱、哑铃形柱、格构柱分别进行该算法的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计算值与试验值均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5.
介绍国内外各设计规程关于钢管混凝土柱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并进行比较分析。钢管混凝土单肢柱、哑铃形柱、格构柱的受力性能具有共性,即长细比和偏心率对柱面内整体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基本上是独立的。基于上述规律,在分析评价国内外各规程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对钢管混凝土柱极限承载力的统一算法开展研究。分别进行钢管混凝土单肢柱、哑铃形柱、格构柱的算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最后提出适合工程应用的钢管混凝土柱极限承载力的统一算法,为钢管混凝土计算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规程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车平  李军平  张梁  刘治国 《钢结构》2014,29(12):53-57
分析国内外钢桥制作现状,通过对港珠澳大桥钢箱梁正交异性钢桥梁板单元制作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机械化、自动化制作方案,并对关键工序的自动化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我国钢桥梁企业自动化制作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预应力筋锚固区的承载能力如何确定,是中外业界长久以来十分关注的问题,国外的技术标准要求采用对试件加压力的试验方法进行验证,中国的惯例是混凝土结构以内的埋入件及抗裂钢筋由结构设计者负责设计,结构以外的锚具由锚具制造者负责达到标准。但整套的夹片式锚具却包含了结构体外的锚具和用于结构体内的配套零件,形成了分管不清的局面。从2010年10月起,中国的行业标准JGJ85-2010《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首先提出在进场验收锚具时,如果锚垫板是铸造型的,锚具生产厂应进行锚固区传力性能试验,结构设计方认为锚固区传力性能不能满足要求时也可能进行这项试验,该标准与美国后张预应力学会(PTI)的验收标准基本一致。2011年3月中国交通部发布了《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JT/T329-2010)行业标准,要求锚下垫板的构造尺寸应能将预应力可靠地从锚具传递到混凝土构件中。该标准的规定与FIP1993关于荷载传递试验要求基本相同。但是中国的业界对"荷载传递试验"比较陌生,不太了解如何进行这项试验。今后的国内外工程(如高铁、高速),特别是国外用户可能要求锚具生产厂提供此项试验证明,锚具生产方和结构设计方都需要直面应对。本文就是在这种形势下汇总了国内外的试验概念、试件制作、试验方法和要求,给业内人员提供一个概括的资讯。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高强H形钢混凝土组合柱的轴心受压性能以及探究国内外现行规范对此类构件承载力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对12根内置Q460、Q690高强H形钢混凝土组合柱及3根内置Q235普通H形钢混凝土组合柱进行轴压试验,研究钢材强度等级、含钢率、长细比和配箍率等参数对构件承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内置Q460、Q690高强H形钢混凝土组合柱与内置Q235普通H形钢混凝土组合柱相比,承载力最大提高幅度分别为19.6%和35.8%;高强H形钢含钢率的提升能显著提高组合柱的承载力;当组合柱长细比在23.0~45.9范围变化时,其对承载力影响不明显;提高配箍率对内置Q690的H形钢混凝土组合柱承载力的提高幅度高于内置Q460的H形钢混凝土组合柱。将试验结果与我国JGJ 138—2016《组合结构设计规范》、美国ANSI/AISC 360-16和欧洲EN1994-1-1:2004中的H形钢混凝土组合柱轴压承载力公式计算值进行对比可得,各国规范的计算值均偏于保守,JGJ 138—2016的计算值与试验结果最为接近。考虑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效应,对JGJ 138—2016的组合柱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修正,修正公式所得承载力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降低至10%以内。基于约束效应建立组合柱有限元模型,考虑约束效应的承载力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误差在5%以内。  相似文献   

19.
Based on temperatures measured in steel joints with different extents of fire protec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a simple method to calculate temperatures in steel joints with partial intumescent coating fire protection. The method combines the simple temperature calculation methods in EN 1993-1-2 (Committee of European Normalisation CEN, Eurocode 3: design of steel structures—part 1-2: general rules—structural fire design, 2005) for unprotected and protected steel structures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an exposure factor, which is the ratio of the unprotected surface area of the joint region to the total surface area of the joint area. Using the measured temperatures for fully protected steel joints, this paper first extracts the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intumescent coating used in the fire tests. Afterwards, this paper presents validation results based on fire test results on joints with partial fire protection. Finally, this paper presents methods to calculate the exposure factor for different types of partially fire protected steel joints.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高强H形钢混凝土组合柱的轴心受压性能以及探究国内外现行规范对此类构件承载力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对12根内置Q460、Q690高强H形钢混凝土组合柱及3根内置Q235普通H形钢混凝土组合柱进行轴压试验,研究钢材强度等级、含钢率、长细比和配箍率等参数对构件承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内置Q460、Q690高强H形钢混凝土组合柱与内置Q235普通H形钢混凝土组合柱相比,承载力最大提高幅度分别为19.6%和35.8%;高强H形钢含钢率的提升能显著提高组合柱的承载力;当组合柱长细比在23.0~45.9范围变化时,其对承载力影响不明显;提高配箍率对内置Q690的H形钢混凝土组合柱承载力的提高幅度高于内置Q460的H形钢混凝土组合柱。将试验结果与我国JGJ 138—2016《组合结构设计规范》、美国ANSI/AISC 360-16和欧洲EN1994-1-1:2004中的H形钢混凝土组合柱轴压承载力公式计算值进行对比可得,各国规范的计算值均偏于保守,JGJ 138—2016的计算值与试验结果最为接近。考虑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效应,对JGJ 138—2016的组合柱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修正,修正公式所得承载力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降低至10%以内。基于约束效应建立组合柱有限元模型,考虑约束效应的承载力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误差在5%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