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研究新建引水隧洞下穿对既有路堑边坡位移的影响,结合某新建引水隧洞案例,采用Flac3d软件,从边坡位移的角度分析新建引水隧洞下穿对既有边坡的影响。结果表明:(1)新建引水隧洞下穿对路堑右侧边坡影响较大,左侧边坡影响较小,最大位移出现在坡顶,数值约为212mm。(2)隧洞前50m开挖时,坡脚处竖向位移和坡顶处水平位移变化速率较大;后50m开挖时,坡脚处水平位移和坡顶处竖向位移变化速率较大。(3)隧洞施工中,应及时施加衬砌,并加强边坡坡顶处的位移监测,防止出现坡顶变形失稳。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市输水隧洞下穿既有地铁隧道沿线,采用离心模型试验技术研究了新建隧洞以不同间距下穿既有隧道,对既有隧道产生的影响以及上覆土层的沉降变形。通过分阶段排出固定体积的溶液模拟盾构掘进过程中的地层损失,辅以激光位移计以及应变片对既有隧道和地表变形进行监测。试验结果表明:隧道深埋时,新建隧洞与既有隧道净距为一倍隧道直径时,既有隧洞不均匀沉降愈显著;净距两倍以上隧洞直径时既有隧道不均匀沉降趋势渐弱;深埋隧洞开挖对地表沉降影响较小。离心模型试验成果为隧道模型试验以及类似隧洞开挖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新建地铁隧道下穿输水隧洞,会引起既有结构的变形及附加应力,可能影响其运行安全。针对某地铁隧道下穿南水北调输水隧洞进行安全影响评价,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施工过程进行仿真分析,预测输水隧洞及地表的沉降,分析不同工况下地铁隧道施工对既有输水隧洞的安全影响,提出地铁隧道下穿输水隧洞的变形控制指标,并结合监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地铁隧道下穿输水隧洞施工主要引起既有输水隧洞轴线方向的不均匀沉降,进而引起输水隧洞的轴线方向附加应力,应控制输水隧洞轴线方向应力不超过允许应力,进而间接确定变形控制指标,必要时可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加固方案的设计。研究成果对类似穿越工程的设计、施工参数及监控量测控制指标的确定等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辛安泉供水改扩建工程长治隧洞下穿中南铁路西岭隧道交叉段的开挖爆破,对长治隧洞的施工安全和西岭隧道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通过选定爆破安全振速,确定合理的爆破参数有效地控制爆破,及时跟进初期支护,分析实测的变形监测数据,确保了交叉段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随地铁工程的迅速发展,下穿工程越发常见,如何预测和控制新建隧道下穿施工中对既有结构的影响,以保证既有机构的正常使用已成为设计者和科研人员的重要课题。结合深圳地铁7号线"零距离"下穿既有福民车站工程,通过数值模拟、监控分析等方法,研究下穿施工对车站既有结构的影响程度和范围。研究表明:下穿施工过程中,整体车站结构呈现轻微上浮的趋势,较大变形出现在隧道上方底板结构处及其两侧,与监测数据分析结果相符;车站楼板结构主应力主要以承受压应力为主,与隧道相接处承受最大主应力拉应力。通过数值模拟和监测对比分析,研究下穿施工影响规律,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新建隧道的爆破施工对邻近既有隧道稳定性的影响是现阶段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之一。基于阳明山新建隧道上跨和并行于既有赣瑞龙铁路阳明山隧道的两种工况下既而对新建隧道爆破施工条件对临近既有隧道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在精准设计爆破点位条件下,通过现场监测既有隧道的爆破振速、沉降量以及应力变化与ANSYS/LS-DYNA有限元动力学模型的计算结果和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在该条件下既有隧道的动力学响应规律和应力-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新建隧道爆破施工所产生的振动速度与邻近既有隧道的应力、应变以及沉降值均在理论计算所给出的安全允许范围内;模型计算结果更接近于现场监测值,且小于理论计算值,该模型能够较好的实现立体交叉和并行隧道爆破施工对既有隧道稳定性影响的精确模拟,因此该模型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山岭隧道下穿既有道路时,不确定因素多,在施工过程中易发生安全风险事件。为降低和控制施工风险,有必要对下穿既有道路施工风险进行评估。以新建的关林子公路隧道下穿既有公路为工程背景,参考风险管理方法,采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工程施工阶段风险进行辨识、分析、评价,得到掌子面失稳为最大施工风险,围岩条件和支护参数对施工风险影响最大。根据得出的风险评估结果,提出严格控制爆破尺寸,加强监控量测等风险控制措施,为关林子隧道安全施工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地下交通轨道的不断完善,在新建地下交通路线中会遇到越来越多的既有结构物,且形式会越来越繁杂,新建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就是最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针对新建隧道正交下穿既有隧道,利用MIDAS GTS-NX和FLAC3D软件对不同间距条件下的下穿隧道进行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分析新建下穿隧道正交既有隧道施工间距的影响,确保新建与既有隧道的施工安全和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和解决南水北调天津干线工程下穿京九铁路隧道施工安全问题,采用有限元软件对隧洞开挖过程进行分析计算,进行了隧洞防渗设计和铁路加固设计,最大限度地克服施工期间箱涵与铁路运营之间的相互干扰,保障施工安全。设计方案体现了临时支护拆除量少,成洞质量高、速度快,对列车限速时间短等特点,既减少了施工对铁路运营造成的影响,又保证了天津干线箱涵输水运行及检修安全。推荐的设计方案在京广铁路和津霸铁路上进行了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露天边坡与既有下穿隧道的协同爆破施工,为确保上部边坡爆破开挖作用下既有隧道围岩稳定与安全,以某石油储备基地扩建项目为工程背景,利用ANSYS 18. 0建立上部露天边坡与既有下穿隧道协同施工的数值计算模型,研究露天边坡爆破施工对既有下穿隧道扩大段的影响。结果表明:上部边坡爆破施工激发向下传播的初始纵波,随着距离的增加逐渐衰减,到达隧道拱顶自由面折反射形成面波而后在拱与边墙交点处产生叠加现象,导致面波向下传播的规律为先增大后减小。相比于隧道扩挖前,扩挖后隧道断面拱顶质点Z向振动速度峰值提高68. 1%,为7. 58cm/s;拱顶单元动态拉应力峰值提高150%,为0. 45 MPa。根据《爆破安全规程》要求,隧道围岩在上部边坡开挖爆破荷载作用下是稳定的。建议在实际施工中,将隧道扩大段的开挖时序安排在上部边坡爆破施工区域远离隧道扩挖段之后。研究成果对地下近接隧洞爆破施工及隧道扩挖工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TBM不同角度下穿既有结构,对既有结构产生的扰动问题,依托青岛地铁1号线海泊桥站到小村庄站区间TBM隧道下穿市政桥梁工程,利用FLAC3D数值模拟分析软件与现场施工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相应的三维地质力学模型,研究双线TBM隧道施工对既有桥梁结构的受力特征与变形规律,揭示TBM隧道下穿市政桥梁施工变形规律。计算结果表明:TBM下穿会导致既有桥面板向上隆起,左线隧道开挖引起的桥面板隆起值要远远大于右线开挖;当左线隧道开挖到桥梁跨中时,桥头与桥尾隆起量最大,最大值约4.63mm;新建隧道下穿既有结构尽量采用小角度下穿,避免既有结构发生大变形。  相似文献   

12.
针对西安地铁15号线某盾构区间隧道近接正交下穿既有地铁2号线区间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四线叠交的复杂工况,考虑盾构不同注浆压力和土仓压力作用下新建隧道的施工对既有隧道变形影响及地表响应规律,对叠交段采取的袖阀管预注浆加固效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距既有隧道中心线2.0~1.6和1.5~3.0倍洞径范围内,隧道沉降量均随注浆压力和土仓压力增大而减小;新建隧道的先左后右顺序施工会造成既有隧道结构产生二次沉降;叠交段地层预加固可使既有隧道和地表沉降最大值分别减小为未加固时的75%和50%,隧道结构变形趋势由未加固时的“W”形变为加固后的“V”形,且沉降量最大位置也发生改变。研究成果可为多线叠交下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在盾构下穿对既有隧道结构以及地表产生的影响,以南大干线电力隧道下穿广州地 铁2号线工程为研究对象。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隧道下穿地铁线路的三维模型,考虑在盾 构支护力以及注浆压力的影响下,探究了新建隧道施工对地表沉降以及既有地铁线路的位移、应力的影 响。结果表明:正交下穿施工过程中既有地铁线路位移主要以纵向沉降为主,对隧道管片轴向应力影响 较大;地表沉降槽并没有因既有结构的存在而发生变化,沉降曲线基本符合正态分布;随着支护应力以 及注浆的增大,既有线路的沉降量会减小,但是地表沉降量并不是单一递减。因此,在盾构施工过程中, 设置合理的掌子面支护力以及注浆压力是保证施工开挖以及既有线路安全的关键,要引起最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以绍兴曹娥江引水工程为背景,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和规范,研究了曹娥江输水隧洞下穿小舜江输水隧洞时爆破施工的减震控制技术。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得到了不同工况下围岩应力的变化规律,预测了隧洞围岩的稳定性。以信息化施工理论为依据,对试验段的爆破振动速度进行了监测,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爆破参数K,α值,对最大装药量等爆破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应用于现场爆破施工。现场监测表明,优化后的最大装药量等爆破设计参数合理,爆破振动未对小舜江输水隧洞产生不利影响。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评估与研究大连地铁1、2号线近距离交叠区间隧道下穿既有桥梁桩基工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法,分析区间双线四孔隧道施工先后顺序对工程的影响,提出了必要的工程安全性保护措施。解决项目中工程风险专项设计中的问题,为类似工程积累经验。计算结果表明:近距离交叠隧道施工引起地面沉降量7.7mm小于上限值15mm,能够满足桥梁沉降控制值要求;根据隧道埋深和围岩类型,“先下后上”的施工工序是合理可行的,能够有效减少地面沉降;对于交叠隧道下穿既有桥梁桩基,做好施工保护措施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增设隔离桩、地面注浆加固、隧道内支撑系统、爆破减震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新建某分洪隧洞工程下穿既有高速公路交通隧道,分洪隧洞与交通隧道结构物之间的最小距离为23.50 m。为评估分洪隧洞施工对交通隧道的安全影响,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隧洞开挖静力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隧洞围岩变形量较小,采用台阶式开挖法,可以显著控制隧洞围岩变形,阮家洋溪分洪隧洞衬砌和围岩安全稳定,分洪隧洞开挖对交通隧道变形影响微小,不影响交通隧道结构安全。交通隧道锚杆轴力、衬砌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围岩最大拉应力和压应力等均小于其材料强度,并具有较大的安全余度。  相似文献   

17.
在浅埋暗挖隧道下穿既有构造物施工过程中,隧道的开挖极易引起地表及构造物的沉降变形,给隧道施工带来极高的安全隐患.以龙泉山隧道下穿张万沟大桥工程为例,鉴于张万沟大桥桩基础底与龙泉山隧道顶间距较小,在不采用一定的加固技术条件的前提下直接采用常规爆破开挖支护施工将致使建筑物产生附加应力和变形[1],从而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  相似文献   

18.
张吉成 《山西水利》2010,26(12):46-47
论述了盂县闫家庄水电站施工中引水隧洞与铁路隧洞交叉时的爆破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方案的确定、控制爆破参数的设计及爆破安全监测等一系列工程实施要点,对于其他涉及该技术的工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盾构小净距下穿地铁运营线对既有地铁沉降变形影响风险大,盾构接收时施工难度高,如何控制对既有地铁运营线的影响以及保证盾构接收安全是施工的关键.为降低小净距下穿地铁运营线盾构接收施工时的风险,文章基于杭海城际铁路余杭至许村区间,针对盾构在小净距下穿地铁1号线并进行盾构接收施工时存在的沉降控制难度大和盾构接收洞门涌水、涌砂等问题,在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既有运营地铁线现状及施工风险分析基础上,通过采用端头井加固、洞内深孔注浆、自动化实时监测以及钢套筒辅助接收等施工技术及控制措施,控制了盾构下穿对既有地铁的沉降影响并保证了既有地铁运营安全,有效地控制了盾构接收的风险,成功完成了下穿运营地铁及盾构接收施工.  相似文献   

20.
大流量地下水是影响引水隧道施工的重要因素,以锦屏二级水电站3号引水隧洞9+472桩号位置的集中涌水点为例,介绍了地下水永久导排处理措施,并对导排水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通过堵水灌浆、临时排水等措施对地下水进行导排处理后,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的永久结构物未受影响。导排施工降低了外水压力,减小了地下水对引水隧洞永久结构物运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