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上海外滩临江历史界面的风景线中,有一栋悄然“变脸”的历史老大楼,它就是位于中山东一路9号的轮船招商总局大楼。三年前,当这栋建筑开始施工时,还是一副灰蒙蒙的旧厂房般面容,现在已经以红砖墙和古典柱廊的形象出现在们面前了。大楼建于1901年,由于清政府扶植民族工商业的背景,这座楼房实为“洋务运动”后对中国最具象征性和纪念意义的建筑物之一。  相似文献   

2.
文章选取了四个角度来解读外滩2号——上海外滩华尔道夫酒店。以时间为序,回溯了历史上英商上海总会的建筑艺术价值与社会人文价值;以两座华尔道夫酒店,对应纽约与上海两座城市的关联;以建筑与设计为线索,展现了上海外滩华尔道夫酒店的空间轴线关系;以设计细节的分析,展现了酒店设计的主题内容与逻辑系统。文章试图以另一种诠释来剖析历史建筑作品的生命与设计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上海外滩地区历史建筑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阮仪三  朱晓明  张波 《规划师》2003,19(1):34-38
上海外滩地区具有世界瞩目的历史文化资源,文章通过与国外保护经验的比较,着重论述了如何对外滩地区历史建筑和环境进行保护与利用,提出了强调历史建筑保护的多样性,加强亲水性的节点处理,增强历史建筑的室内外延展及多视点欣赏,加强基础设施中交通整治这4点具体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项目是由三栋老建筑合并、变更设计成一栋建筑,是上海列为历史保护的标志建筑之一。 因此在建筑及室内的空间设计上必须逐项通过上海历史保护专家论证后才能动工.22号楼的设计也是外滩唯一保留五层挑空及面江阳台的项目,中庭挑空虽然狭长但引入阳光.中庭四面的设计分建筑外立面呼映由外而内散发出古典建筑的特别风格。  相似文献   

5.
上海外滩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包括43个街坊,总用地面积为100.8公顷,多处繁华的市级商业中心在此集聚。保护区西靠南京路市级商业街,南接豫园商城,北邻四川北路市级商业街,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外滩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心城优秀近代建筑最集中、历史风貌特征最为显著、风貌价值最高的历史文化风貌区。  相似文献   

6.
邵晶 《建筑创作》2007,(8):86-92
上海拥有严格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制度.在城市历史风貌的保护.城市品位的提升,都市文化的弘扬.城市精神的塑造等诸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体现了上海历史文化名城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互交融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7.
上海和天津,这两座城市分别是中国近代租界设立最早和最多的代表性城市,租界里建立起大量的外国建筑群。近代历史建筑作为一种城市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其保护和再利用工作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视野。一方面具有纪念意义和保护价值的建筑遗产在推土机前轰然倒下,另一方面历史建筑也在改造中变得面目全非,失去了原本的风味。本文希望通过上海外滩外国建筑群和天津五大道建筑群的对比,探讨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  相似文献   

8.
以上海外滩源33号历史保护建筑改造项目为工程案例,阐述了对历史保护建筑及古树等保护技术、原结构体系的加固技术及历史保护区地下空间开发等,这些已形成了一套标准化施工流程。工程实践也为今后上海历史保护建筑的改造和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沈咏 《建筑施工》2013,35(1):58-59
以上海外滩源33号工程为例,探索出一套针对历史保护建筑的修缮与开发技术,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它的历史价值和商业价值,使老建筑焕然一新。这些修缮技术对近代历史保护建筑修复改建项目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外滩是近代上海城市发展的起点,百余年来,外滩一直作为上海的象征出现在世人面前,向世人充分展示了上海的文化。上海具有将外来文明与本土文明有机糅合、创新、发展的卓越能力,在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两期综合改造后,新外滩以特有的气势和节奏,向世人呈现出“世纪上海”的风采。  相似文献   

11.
外滩中心     
《城市建筑》2005,(11):67-68
外滩中心是一栋多功能建筑,是为了纪念外滩商业区的历史而建,同时它丰富了上海西部城市的天际线.设计将现代理念与文化元素有机结合在一起,采用了极具灵感的莲花王冠造型象征生长与繁荣,创造出既反映过去、又面向未来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上海北外滩     
《城市建筑》2005,(4):70-72
上海已计划大规模地改造北外滩地区,将这片目前充斥着废弃的仓库、码头和居民区等多功能混合的区域,改造成为航运和商业的中心,同时也作为历史性的旅游胜地进行开发.RTKL在北外滩规划设计中遵循"感性与理性完美结合"的设计理念,最终在上海政府组织的北外滩地区规划国际设计竞赛中拔得头筹.  相似文献   

15.
上海滩花园     
基地董家渡地区是黄浦江八长渡之一,在开埠后各地移民登陆上海的必经之地。该地区也因此成为上海老城厢最早的石库门聚居区。与租界相比,这里是上海本帮精  相似文献   

16.
《城市环境设计》2016,(12):168-193
项目名称:龙美术馆(西岸馆)项目地点:上海徐汇区龙腾大道设计团队:柳亦春、陈屹峰、王龙海、王伟实、伍正辉、王雪培、陈鹍结构机电: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委托机构:私人建筑面积:33 007m2设计时间:2011.11-2012.07建成时间:2014.03摄影:苏圣亮、陈颢、夏至、Allan Crow新的设计采用独立墙体的“伞拱(Vault-Umbrella)”悬挑结构,呈自由状布局的剪力墙插入原有地下室并与原有的框架结构柱浇筑在一起,地下一层的原车库空间由于这些剪力墙体的介入转换为展览空间,地面以上的空间则由于“伞拱”在不同方向的连接产生了多重意义的指向.机电系统都被整合在“伞拱”结构的空腔里.地面以上的“伞拱”覆盖了一个方形的场地,形成了室内的空间,室内的墙体和天花均为清水混凝土的表面,它们的几何分界位置是模糊的,因而形成了非常独特的具有某种庇护感和自由感的空间体验.这种体验是能够跨越文化差别的,它构成了空间公共性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陈涛 《城市建筑》2006,(1):13-16
在上海新城市空间的变革中,“老南市”的空间再造成为一道连接过去记忆和未来畅想的时空走廊。作为“黄浦江沿岸综合开发计划”的一部分,华润置地上海滩花园在上海住宅建筑的历史舞台上,怎样在厚重的文化积淀中重新诠释精英文化,诠释商业开发和文化传承的并行模式,成为一种超越设计的独特现象。  相似文献   

18.
《城市环境设计》2016,(8):334-337
西岸艺术中心由上海飞机制造厂冲压车间的厂房改造而成,厂房长达120m、宽度两跨24m和30m、高度15m,这个巨大的单个空间,给人强烈的安全感和自由感,这在通常的民用建筑尺度中是非常少见的,所以维持这个空间的完整性与尺度感有着特殊的意义.由于西侧城市道路的原因,厂房西段有四跨被拆除,在恢复抗震柱的同时,设计采用了菱形网状的钢结构网格,加强了建筑的侧向稳定性,建筑也借机向城市呈现一定的开放性,西侧是从地铁方向人流到达的方向,一个新的立面,特别是傍晚灯光亮起时如灯笼般的空透,使这个旧有的厂房建立了和周边正在更新重建的城市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9.
<正>地点:中国,上海坐落在上海南外滩老码头新规划区内的水舍,是一座仅有19个客房的四层精品酒店。建筑本身由建造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三层楼高的日本武装总部改建而成。酒店濒临黄浦江,与闪烁着璀璨灯光的浦东天际线隔江相对。如恩设计研究室对这一建筑的改造设计理念是新与旧的融合,原有的混凝土结构被保留还原,大量新加入的耐候钢,仿佛在叙述着这座位于黄浦江边的运输码头的工业背景。而对原建筑进行的第四层加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