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丁援  李保峰 《建筑师》2007,(2):88-91
针对国内建筑界有关“国际化第一性,本土化第二性”的说法,本文主要以欧洲文化理论界对全球化、本土化问题的理论阐述为基础,结合欧洲在建筑、规划方面的实践经验,并回顾了中国建筑和中国文化转型的历史,力求证明中国建筑的转型必须走“全球化、本土化”一体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国际化、本土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建筑现代化、国际化与本土化是中国建筑师面对的世纪课题。“三化”与中国建筑历史发展特点有关。建筑首先是器物文化,位于文化的外围,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中有灵活性、变异性。中国现代建筑在近代出现历史性的转型、转制、转轨。历史的中国建筑单源又一元,现在是多源又多元。中国建筑现代化是必须的、国际化是不可避免的,本土化不是绝对的。  相似文献   

3.
王宁 《城乡建设》2009,(4):37-37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河南省商丘市狠抓项目建设、企业重组、农民工“本土化”、倍增内需、优化环境等5项工作,外抓机遇,内强管理,化“危”为“机”,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晋商建筑文化保护与传承取得显著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但在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非景区”晋商建筑文化出现了再衰败、异质化与边缘化现象。如何避免晋商故里建筑文化保护与传承陷入衰退,有必要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明确乡村文化振兴与“非景区”晋商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要内容,采取资源差异化,创新文化认同;满足时代需求,创新建筑风貌;新材料与新工艺,构建本土化建筑格局等策略,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顾大庆 《建筑师》2007,(2):5-15
本文试图对“鲍扎”建筑教育在中国近80年的发展历史作一个简要的归纳,以移植、本土化和抵抗这三个阶段来描述“鲍扎”这个外来的建筑教育制度在中国从最初个别散乱的实践发展为一个全国统一的教育方法,同时经历了一个以民族形式为主线的、以渲染练习为具体表现的本土化的过程,最后它又是如何在近二十多年面临变革的挑战以及继续对中国的建筑教育发挥影响。  相似文献   

6.
耿虹  徐家明  乔晶  高鹏  杨龙 《规划师》2022,(7):23-30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构为城乡规划学科建设提供了创新动力和改革方向。新中国成立后,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经历了从建筑学下设城市规划专业,到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设立,再到城乡规划学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发展“三部曲”。城乡规划学通过权力、社会、知识三重逻辑的深度融合与相互作用,从顶层指引、外生推力、内生动力三个角度推动学科的发展与演进。由于当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扰动了三重逻辑及其作用机制,文章从“响应国家治理升级、契合社会服务转型、顺应学科知识演化”三个角度,探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乡规划学科建设的适应策略,明确了以空间化为核心的学科本土化理论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重构的必要性,有利于更好地认识《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乡规划相关学科与专业修改设置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张扬 《四川建筑》2007,27(2):32-33
探讨“新都市主义”理论的真谛,结合具体项目的实际情况和风土人情,探索其“本土化”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期主题为“时代建筑20年”和“国际化与本土化:南京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表达/本土化表达 J,您对“中国式表达”作何理解?您觉得自己的作品可以称作是“中国式表达”吗?  相似文献   

10.
支文军 《时代建筑》2004,(5):126-131
由缪朴教授设计的“上海闵行生态园接待中心”,是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本土化的一次实验,文章在建筑本体意义上分析了建筑师所采取的本土化策略,从建筑的庭院、组景、室内外空间,材料技术、建构以及地域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李晨  黄鹏斌 《工业建筑》2005,35(12):104-106
由方案投标引发思考,从“广义建筑与‘适用、经济、美观’”、“地域文化与‘适用、经济、美观’”、“‘建筑美’和‘建筑形式美’”三方面对新时期建筑的基本原则———“适用、经济、美观”的新内涵进行阐述,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新时期建筑方针发展背景,重新解读"适用、经济、美观"的内涵,并分别对建筑设计大师、设计单位、设计人员和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议,促进我国建筑创作和村镇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阐述生产性与审美性统一的英国乡村牧场风光的形成,说明模仿自然的英国风景园的如画式景色也嵌入了经济功能;并且这一思想在欧洲大陆得到发展,源于牧场风光的风景园反过来成为乡村改良的手段,体现了景观规划思想的雏形。  相似文献   

14.
徐思光 《安徽建筑》2006,13(5):49-51
文章用“适用、经济、美观”的建筑原则科学评价省建科院办公楼改造工程。总结和肯定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完善建筑使用功能,通过增加建筑节能措施及采用先进技术,得到了较好的改造效果,为改造工程的设计施工树立一个良好的工程范例。  相似文献   

15.
适度技术本质设计——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楼建筑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楼设计中深入贯彻"经济、实用、安全、美观"的原则。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气候特点,注重适度技术的创新性运用和现代政府办公建筑的本质设计。  相似文献   

16.
设计准则与行为动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帆  王志杰 《华中建筑》2005,23(2):25-27
该文认为:建造活动的目的是满足人的需求,所以“适用、经济、美观”仍然是目前建筑设计应坚持的准则。需求的多样性产生不同的行为动机,而“适用”的实质即是符合行为动机,因此,动机满意度应成为设计优劣的一个基本评判要点。  相似文献   

17.
量体裁衣     
钟山  欧阳芊 《华中建筑》2007,25(1):99-100
虽然朴素的真理是永恒的,然而不同时期的方针政策,则应与时俱进,体现和尊重不同时期的技术、经济和国情.建筑中的"适用、经济、美观"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建筑虽然是以物质的方式存在的,但是只要牵涉建筑,环境再差、条件再苛刻,也一定要考虑美观需求.  相似文献   

18.
李岩 《安徽建筑》2007,14(3):19-20
美与丑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文章分析了建筑艺术“美”与“丑”的表现形式及相互转换关系,提出科学、客观的认识建筑艺术“美”和“丑”的相对性,使美与丑都为创造人类的美好生活及塑造优美的建筑服务。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信息化建筑思潮,并已经深入到我国的建筑设计行业。信息化建筑思潮为我国一直以来执行的建筑方针"适用、经济、美观"拓展了新内容,同时也出现了浪费资源、破坏城市风貌的不良现象。我国的建筑方针仍然符合时代的需要,西方舶来的信息化建筑思潮须以此为指导认真分析研究并加以扬弃。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分析南平汇雄产业园园林景观规划,提出创建富有地域特色的香樟文化艺术美、自然美、环境美、意境美设计主题,达到"满园春色"的工业产业园园林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