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利用旁压试验结果估定孔周土中的应力和应变场,以及应力应变关系,并推出剪应力一体变曲线,这是旁压仪试验研究工作中的一项进展。本文介绍了旁压孔周土体的等容剪切的变形理论,逐个地讨论了上述问题,最后分析了孔周扰动圈的存在及其范围对旁压曲线、剪应力曲线的影响,提供了表观应力和剪切模量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不同堆置状态粗粒土剪切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不同堆置条件下排土场粗粒土的力学响应规律, 开展了终排土体固结排水三轴压缩试验和在排土体快剪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土体固结排水三轴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先弹性后屈服再弱硬化的规律, 体积-应变曲线有拐点, 低围压时先剪缩后剪胀, 高围压时以剪缩为主。在排土体快剪试验具有峰值强度, 100~400 kPa时, 峰值强度出现在剪切位移20%~30%之间, 且剪应力-位移曲线呈弱化趋势; 600~1 200 kPa时, 峰值强度出现在剪切位移30%~40%, 随剪切位移增加, 土体抗剪强度基本保持恒定或略有增大。不同堆置状态排土体抗剪强度参数取值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提要该文对某核电厂旁压试验成果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同一均质土体的初始压力、临塑压力、极限压力及承载力随深度的增加呈逐渐变大趋势;旁压模量、变形模量、压缩模量随深度增加呈现变大趋势;旁压模量<压缩模量<变形模量;不同土体的模量参数随深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变化;通过与标准贯入试验、室内土工试验获得的物理力学参数对比,发现...  相似文献   

4.
预钻式旁压试验的钻具改进江苏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张新华,丁家宏1992年下半年,我院在江苏靖江江阴大桥的基础工程勘察过程中,依甲方要求进行了旁压试验。预钻式旁压试验的目的是通过旁压器在预先打好的钻孔中对孔壁施加压力,使土体产生变形,测出压力和变形...  相似文献   

5.
用旁压试验求Duncan双曲线模型的参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旁压仪作为一种现场测试的工具,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关于旁压试验成果的判释理论与方法在国内外也迅速发展起来。用旁压试验可以推求弹性模量E、强度参数c与φ以及初始的原位水平应力pha。确定弹性模量E的方法有几种,基本上都采用弹性理论。但由此确定的E值与从室内试验及载荷  相似文献   

6.
陈飞  施康  罗特 《矿业研究与开发》2022,42(11):114-118
采用堆浸工艺开采稀土的离子型废弃稀土矿山植被生长稀疏,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现象较为严重,为了改良稀土矿山土体性质,提高土体的强度,以定南县大塘尾废弃稀土矿山为研究示范区,采用膨润土、碳酸氢钠、水性聚氨酯、水泥和水按照一定比例制成土体加固材料,对离子型稀土矿山堆浸场地进行土体强化,采用直剪试验测试土体抗剪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土体的抗剪强度显著提高,其中黏聚力提高了145.55%,内摩擦角增幅不明显;在较低的竖向应力作用下,加固土体的应力“硬化”潜力降低,剪切破坏类型向应力“软化”转变。研究成果为类似场地的生态修复以及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旁压试验的临界深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大模型槽内砂土旁压试验的结果说明:砂土旁压试验的临界深度为2—2.5米。在试验中,还量测了a_z、σ_r和σ_θ以及砂面的垂直位移。本文指出当旁压土体处于平面应变条件时,旁压压力才达到比较稳定的值。临界深度以下的pf或pt/K可以与地基土的基本承载力σ_o建立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建议用旁压试验及三轴试验结果直接计算碎石桩与加筋碎石桩的荷载沉降关系;用旁压试验结果确定桩周土的模型参数,对碎石桩与加筋碎石桩的应力变形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对某市高新区表土层进行了渗流固结和直剪试验研究.试验测定了土体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并命名为粉质粘土;在一维固结渗流试验中测定得出土体的压缩系数为0.38 MPa~、压缩指数为0.28,确定土体为中性压缩性土;得到了土体在各级压力下的变形曲线和竖向应变;在直剪试验中测定了土体在不同竖向压应力下的抗剪强...  相似文献   

10.
该文分析了岩石地基中溶蚀软弱夹层的形成原因、对比了其室内试验、旁压试验及静力载荷试验结果 ,论述了溶蚀软弱夹层地基强度采用室内试验及旁压试验确定 ,其数值将大于实际承载力 ,偏于不安全 ,宜采用静力载荷试验确定。  相似文献   

11.
土-结构接触面剪切试验与应力-位移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伟  张芳  孙斌祥 《煤炭学报》2011,36(9):1469-1473
为研究土-结构接触面的力学特性,进行了4个不同含水率的土-结构接触面改进直剪试验,并结合数学特征对接触面的应力-位移模型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① 土-岩石接触面、土体内部的抗剪强度均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而土-砖接触面的抗剪强度随含水率增大基本上先增大后减小;② 土-岩石接触面的抗剪强度总小于土体内部抗剪强度;③ 土-砖接触面的抗剪强度与土体内部抗剪强度的大小关系随含水率增大而变化。提出了一个新的接触面应力-位移复合指数模型,新模型对硬化型和软化型曲线都适用,克服了传统模型的缺陷。对比分析表明,新模型拟合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横向切土快速加荷试验,能较好地获得土的横观各向异性性质参数,有助于了解土体在侧向荷载下的性状,对研究桩基和旁压仪试验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旁压试验在地铁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旁压试验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地铁工程勘察的原位测试中,通过对旁压试验的成果整理分析,以确定地基土的强度和变形特性,为地铁工程勘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兰州新区10m以下分布的粉土层,受取样方法及现场条件的限制,影响了对土体工程性质的正确认识,在此条件下依据现行勘察规范确定的强度和变形参数经验建议值较保守,以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综合交通中心为例,通过“麻花钻+洛阳铲”取样、室内土工试验及旁压试验等多种手段对工程场地内分布的粉土层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获取了准确的地基承载力、压缩模量等工程参数。  相似文献   

15.
《煤矿安全》2021,52(8):59-65,74
为了使沿空留巷巷旁充填体可以适应顶板活动,达到"让压-承载"支护的目的,通过添加聚合物和钢纤维对巷旁充填混凝土材料进行改性试验,测试不同配比下改性混凝土的单轴抗压强度,并确定各组分之间最佳配比;同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研究改性混凝土巷旁充填体应力及顶底板位移变化,分析其让压性能。研究表明:聚合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改善了巷旁充填体混凝土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钢纤维提高了混凝土的延性,当聚合物掺量达到15%时,让压性能可达6.10%。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巷旁充填体混凝土材料在钢纤维和聚合物的共同作用下,充填体具有较高强度且可随顶板下沉释放压力,最终达到协调让压的支护目的;此外,沿空留巷巷旁充填体的最佳宽度为1.2 m。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二长花岗岩三向应力状态下破坏规律及强度特性,采用HSW-1000B电液岩石三轴试验机,分别对2组岩石进行了不同围压下的三轴压缩试验。利用Mohr准则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做出Mohr应力圆;根据应力圆包络线得出岩石的内摩擦角及凝聚力。试验结果表明,围压对岩石强度有明显的影响;随着围压增大,轴向载荷明显提升,二长花岗岩表现为脆性破坏,Mohr应力圆包络线呈现很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刘爱兰 《煤矿安全》2012,43(1):177-179
基于SMP(Spatially Mobilized Plane)屈服准则,即考虑中间主应力对土体边坡稳定的影响,分析了边坡土体三维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和抗剪强度问题,并建立了土体边坡稳定安全系数计算公式。并将该方法计算结果与目前常用的Mohr-coulomb强度准则等方法考虑土体边坡稳定性进行比较,表明采用该方法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8.
李磊  孙中光 《煤矿安全》2019,(8):189-193
进入深部采矿活动后,围岩受工程扰动后进入峰后阶段,其力学性质较峰前有较大差异。探究其峰后卸围压过程中应力、应变响应特性对巷道支护而言至关重要。利用MTS815实验系统,进行了不同围压条件下砂岩峰后固定轴向应变卸载围压试验。探讨了卸载围压过程中砂岩相关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围压内,峰值强度和峰后残余强度均符合线性MohrCoulomb强度准则。峰前加载段,剪应力比K随轴向应力的增加而减小,但变化速率逐渐减慢,在轴向应力达到峰值强度时,K值达到最小值0;在轴向应力达到峰值后,K值开始逐渐增大,到残余段时,K值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旁压试验的原理、操作方法,分析了影响旁压试验成果的因素。通过试验成果分析得到了地基土的力学和变形参数,并与室内土工试验和标准贯入试验得到的强度指标进行了对比,为工程的岩土工程分析及地基基础设计提供了土性参数,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冲击载荷下三轴煤体动力学分析及损伤本构方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冲击载荷下三轴煤体的动力学特征,建立了三轴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系统,开展了轴向静载、围压和冲击载荷随机组合的动态冲击试验,研究了三轴煤体在冲击载荷下的动力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冲击载荷下三轴煤体动态应力应变曲线无压密阶段,轴向预静载有助于使煤体原生裂隙闭合,初始加载就表现出完整弹性体的特征;当应力达到峰值强度的60%~85%阶段时,应力应变曲线呈现"跃进"现象,可能与碳在晶体微破裂中的作用有关;当应力超过煤体动态强度,试样破坏,应力降低。冲击载荷下三轴煤体动态强度和破坏应变与平均应变率高度线性相关,应变率效应明显,应变率效应使得不同轴向静载、围压和冲击载荷因素对煤体动态强度和破坏应变的影响具有可比性。基于岩石力学强度理论和统计损伤理论,建立了冲击载荷下三轴煤体动态损伤本构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轴向静载、围压和冲击载荷等因素,明确地反映了3种因素对煤体动力学特征的影响,轴向静载会劣化煤体,造成动态强度降低,围压和冲击载荷有助于提高煤体的动态强度,理论模型反映的特征与试验结果相吻合,并通过建立的本构模型和试验应力应变数据拟合了理论应力应变曲线,其与试验应力应变曲线基本重合,且应变率越高,一致性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