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假捻盘是转杯纺纱关键零件之一。本文叙述了假捻盘的特征、效果、安装位置以及应扇中的有关事项。  相似文献   

2.
汪军 《纺织器材》2014,(Z1):58-60
介绍转杯纺纱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转杯纺纺纱器材的3大核心器材,即转杯、假捻盘和分梳辊的技术进步。说明转杯纺纱机的发展史就是转杯纺纱用器材的发展史,纺纱原理、设备、器材和工艺相辅相成;产、学、研、用4方要紧密合作,发挥各自优势,针对新型纤维的特性细致分析,才能开发出相应器材,纺出高质量纱线,促进行业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3.
探讨在R20型转杯纺纱机上纺制细号纱的工艺技术措施.通过合理配棉,清梳联工序加强混和和排杂,梳棉工序减少短绒,并条工序合理牵伸分配,转杯纺工序优选纺纱工艺参数和纺纱器材,加强设备维护,控制好温湿度,保证了产品的顺利生产.  相似文献   

4.
王姜  傅婷  杨建平  汪军 《纺织学报》2015,36(2):30-0
因关于转杯纺假捻盘的阻捻及捻陷作用的研究尚存争议,为此,在分析转杯纺假捻盘两段纱条的运动以及建立加捻区的捻度变化模型的基础上,对假捻盘的阻捻及捻陷作用进行系统地研究。首先,定义了纱条的公转运动以及自转运动的概念,经分析认为假捻盘存在捻陷作用,但不存在阻捻作用。之后,制作了实验装置,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了假捻盘的捻陷作用,得到了捻陷作用发生时纱条的捻度传递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纱条张力的增大,捻陷作用不易发生。  相似文献   

5.
奚琼  汪军  英迪 《纺织器材》2007,34(3):7-9,29
在转杯纺纱机上使用不同型式与尺寸规格的分梳辊、假捻盘进行了绢/羊绒混纺纱实验,对实验结果采用模糊决策方法进行排序,采用模糊聚类方法对排序结果进行检验,并用测定最小捻系数的方法比较纺纱稳定性,选择出其中成纱综合指标最优的组合.  相似文献   

6.
目前转杯纺纱机纺制的纱都是Z捻纱 ,从国内外的技术资料中尚未见到转杯纺纱机纺制S捻纱的报道 ,那么在转杯纺纱机上能否纺制S捻纱呢 ?我们先是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后又通过较长时间的试验 ,最终获得了初步成功。在转杯纺纱机上纺制S捻纱主要需解决两大问题 :( 1 )对纺杯座作必要改造 ;( 2 )地道内应增大风量 ,提高负压。若这两个问题解决不好 ,转杯纺纺制S捻纱就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下面就对此作一扼要分析和探讨。1 纺杯座的改造在转杯纺纱机上纺制S捻纱主要是受纺纱器的制约 ,因目前我国所生产的大多数型号的转杯纺纱机都装配着…  相似文献   

7.
朱桂芳 《纺织器材》2003,30(4):22-24
详述了对转杯纺纺纱器主要组件中转杯、分梳辊、阻捻头进行硬质阳极氧化处理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新型化学镀镍处理工艺及配方,说明新工艺可不同程度提高上述三大件的使用寿命并改善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R20型转杯纺纱机纺制C 27.8 tex纱的工艺试验情况.介绍了原棉指标、纺纱工艺流程,通过纺纱试验,对并条道数、分梳辊速度、纺杯型号与速度、阻捻盘型号及车间温湿度等工艺进行了优选配置.  相似文献   

9.
假捻盘是转杯纺纱关键零件之一.本文叙述了假捻盘的特征、效果、安装位置以及应用中的有关事项.  相似文献   

10.
张长乐 《棉纺织技术》1991,19(12):14-18
本文分析了纤维在纺杯内空间及滑移面上的受力情况,并根据力学原理探求它们的运动规律。认为纤维在接触纺杯和滑入凝棉槽的瞬时,速度均发生突变而受到撞击,由此引起纤维的弯折,可能是转杯纱中纤维伸直程度差,强力比较低的原因之一。而纤维进入纺杯的初始状态及纺杯的一些结构参数,是影响纤维在凝聚过程中速度变化程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天竹27.8 tex转杯纱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纤维具有抗菌、防臭等特性,其成纱吸湿性良好,凉爽、柔软、透气,文章对清棉、梳棉、并条和转杯纺工序纺制纯天竹纱的工艺措施及成纱质量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苎麻纤维粗硬,弹性回复性差,成纱毛羽多,且残余扭矩大,织物表面纬斜严重。为改善纱线质量,降低细纱的残余扭矩,采用赛络低扭纺纱技术试纺了16.7tex纯苎麻细纱,探究了喇叭口位置、假捻器高度、假捻器与前罗拉的速比、钢丝圈规格对成纱质量的影响.并对细纱的断头率、断裂强力、毛羽指数、条干均匀度几个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对比。得出纺16.7tex纯苎麻赛络低扭纱的最优工艺参数为喇叭口位置左移0.5cm、假捻器高度为1cm、假捻器与前罗拉的速比为2.5、钢丝圈规格为G2。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型转杯纺因单分梳技术的限制只能纯纺或者混纺性能相近的纤维原料却难以生产纤维性能差异较大的混纺纱的问题,以及基于近年来双喂给双分梳新型转杯纺技术的研究,介绍了传统型转杯纺的成纱机制以及双喂给转杯纺技术的特点,并对比分析了传统型转杯纺纺纱器和双喂给转杯纺纺纱器的结构。通过数值模拟和样纱试纺实验,分析比较了传统型转杯纺和双喂给转杯纺转杯内部流场分布特征,包括转杯内涡流、气流速度以及压强分布,同时也进一步对比分析了2种转杯纺成纱系统所纺纱线的成纱结构及其成纱性能,验证了双喂给转杯纺纺纱技术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转杯色纺纱的纺纱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原料选配与染色、混色方法的采用、并条工艺和转杯纺纱等方面,探讨了纯棉色纺纱的转杯纺技术,并与环锭色纺、转杯本色纺技术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In all industrial rotor spinning machines, opening of the fibers is performed by an opening roller, in which sliver is fed from a single point. Increasing number of feed rollers from one to two may improve fiber opening and trash ejection by two-step loading in opening zone of the opening roller. This may improve fiber orientation and blending in the produced yarn and yarn properties. In earlier two sliver feed laboratory systems (dual-feed), it was not possible to work with cotton fiber, because the trash removal zone was used for feeding a second sliver.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sign a system that can take advantage of dual-feed and also extract the trash. The experimental rig was a modified RU04 rotor spinning unit of Rieter in which two separate sliver feed systems were utilized. Raw material used and yarn count were cotton and 29 tex, respectively. Extracted trash and yarn properties produced with dual-feed system were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 unit. Yarn properties tested were tenacity, extension, work of rupture, mass irregularity and imperfections, hairiness, and abrasion resistance. Test results were analyzed by ANOVA for an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eans and Duncan for ranking. Tenacity, strain at peak, work of rupture, and yarn abrasion of the dual-feed yarn increased, and their mass irregularity and imperfections decreased in comparison to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yarn. According to the test results, it was concluded that, increasing number of feed rollers on the opening roller from one to two has improved the yarn properties and trash separation of cotton fiber is possible and comparable to the original single feed.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Tencel纤维的特性,分析了Tencel纤维适合纺制牛仔布用转杯纱的原因,并介绍了利用FA106A型转杯纺纱机加工Tencel纤维牛仔布用纱的工艺措施和主要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7.
杨红重 《上海纺织科技》2007,35(4):35-36,44
针对两种粗节纱的产生原因,分别从设备机件、配棉工艺、纺纱器壳体等方面做了大量试验和分析研究,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减少措施。  相似文献   

18.
张百祥 《上海纺织科技》2006,34(3):17-20,43
介绍了各种纱疵的分类及其分布情况,并对纱疵进行了分级。探讨了原棉质量、设备状态、生产管理和运转操作过程对纱疵形成的影响,分析了电子清纱器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58.3 tex亚麻/棉65/35转杯纺混纺纱为例,根据原料的性能特点,分析纺纱工艺配置情况,合理调节前纺工艺,控制好车间温湿度,制备出合乎要求的熟条;确定转杯纺关键纺机器材的纺杯速度、分梳辊速度、工艺风压等合理的工艺参数.实践表明,这些工艺参数对亚麻/棉混纺纱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在生产中应重点控制.  相似文献   

20.
朱军  张红梅 《纺织学报》2006,27(4):87-90
Lyocell纤维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其针织面料在手感和外观等方面的多功能性使其开发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由于转杯纱自身的特点,其针织品品质优越。采用转杯纺纱技术加工28 tex的Lyocell针织纱,探讨前纺工艺及技术措施;通过对各方案试纺对比,研究转杯纺主要工艺参数与成纱质量的关系,为合理选择工艺参数,提高Lyocell转杯纺针织纱的成纱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