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对基于锆-铝-钛配合鞣剂鞣制黄牛鞋面革的不浸酸鞣制工艺进行研究,先对不同预处理材料进行筛选,然后通过正交试验,以坯革的收缩温度和鞣制废液中化学需氧量作为评价指标,综合考察鞣剂用量、提碱终点pH、补液后温度及补液后转动时间对评价指标的影响,得出优化方案,并将优化方案的试验结果与常规铬鞣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先用2%的酚类合成鞣剂预处理,再采用30%的锆-铝-钛配合鞣剂鞣制,提碱至pH值为4.3~4.5,提碱后升高温度至45℃,继续转动3 h,所鞣得的白坯革柔软丰满,收缩温度可达87℃,撕裂强度与铬鞣革相当。与常规铬鞣相比,鞣制废液中COD、氯离子、色度等污染物含量都显著降低,其中氯离子含量降低了98%,仅为270 mg/L,具有显著的清洁优势。  相似文献   

2.
文怀兴  朱华杰 《中国皮革》2006,35(17):40-42
阐述了皮革真空鞣制的原理和真空机制,分别对皮革在真空状态下常规鞣剂用量转动铬鞣、减量鞣剂转动铬鞣、常规鞣剂用量静置铬鞣、减量鞣剂静置铬鞣和废液循环利用铬鞣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真空技术在铬鞣中的应用提高了Cr2O3的吸收率,可达75%以上,减少了铬的排放量,降低了污染;减量鞣剂铬鞣的Cr2O3的吸收率并没有降低;而静置铬鞣与转动铬鞣能达到相同的鞣制效果,但效率比转动铬鞣要低;废液循环利用工艺中,循环次数越多,总污水排放量减少的越多。  相似文献   

3.
针对锆-铝-钛配合鞣剂在黄牛鞋面革制备过程中的浸酸及不浸酸鞣制工艺进行研究,先对不同预处理材料进行筛选,然后设计正交试验对鞣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得出,最佳不浸酸鞣制工艺为酚类合成鞣剂预处理用量为2%,锆-铝-钛配合鞣剂用量为12%,提碱终点p H值为4.3-4.5,提碱后升高温度至45℃,转动时间为3 h;最佳浸酸鞣制工艺为戊二醛预处理用量为2%,锆-铝-钛配合鞣剂用量为10%,初始液比为90%,提碱后升温至40℃,提碱终点p H为4.2-4.3。两种最佳鞣制工艺所得坯革革身柔软丰满,颜色均匀,物理机械性能、感官性能接近铬鞣革,并且鞣制废液不含铬,与常规铬鞣工艺相比,鞣制废液中COD和色度等污染物含量都大幅度降低,具有显著的清洁优势。其中不浸酸鞣制工艺的清洁性能最优,所得鞣制废液中氯离子含量降低98%,仅为270 mg/L;浸酸鞣制工艺的鞣革性能更优,所得坯革可达91℃,耐撕裂性能还稍优于铬鞣革。  相似文献   

4.
角蛋白水解液改性产品在铬鞣中作为助鞣剂,以收缩温度、增厚率、废液含铬量和成革的物理机械性能为考察指标,研究改性角蛋白水解液在铬鞣中的助鞣作用。结果表明,改性产品有一定的鞣性和良好的填充性,与铬鞣剂配伍使用,可减少铬鞣剂用量50%,且能降低废液中Cr2O3含量。  相似文献   

5.
采用两性三聚氰胺树脂、改性戊二醛、铬鞣剂等设计皮革少铬结合鞣正交试验,以结合鞣所得的蓝湿革收缩温度、撕裂强度、粒面平细度以及鞣制废液的铬含量、COD含量为评价指标,优化少铬鞣黄牛鞋面革鞣制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2%两性三聚氰胺树脂、1%改性戊二醛依次对黄牛浸酸皮进行预鞣,然后采用3%铬鞣剂对其进行主鞣,所得蓝湿革收缩温度为95.8℃,撕裂强度为41.71 N/mm,粒面平细度良好,综合性能最优;鞣制废液中铬含量为58.0 mg/L、COD含量为6 670.0 mg/L,均低于常规铬鞣废液中的铬含量、COD含量。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铬鞣过程中,应用多元醛酸帮助减少铬鞣废液中的残留铬含量。当采用多元醛酸用于帮助铬鞣,铬粉用量为3%时,废液中Cr2O3含量可以降至0·3g/L以下,收缩温度可达100℃以上,而且不影响后工序的染色、乳液加油操作,对成革的物理机械性能也无不良影响。这种多元醛酸助铬鞣工艺大大减少了传统铬鞣的废液含铬量,减轻了废铬液对环境的污染,是少铬鞣工艺中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丙烯酸低聚物的合成及其在三明治式铬鞣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以丙烯酸及其衍生物为原料合成出了一种水溶性低聚物。将该低聚物用于先铬鞣 ,后低聚物鞣 ,再铬鞣的“三明治式铬鞣”过程中 ,以改善皮对铬的吸收。结果表明 :在标准铬粉总用量 4%的条件下 ,该低聚物可将铬鞣废液中的铬含量从Cr2 O3 2 46g/L降低到Cr2 O3 0 1 2 g/L ,可将蓝湿革的收缩温度从 95℃提高到 1 0 6℃。鞣制出的革在染色性能和物理性能方面与纯铬鞣革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研究了纳米复合少铬鞣助剂(T112)在山羊皮无盐小浸酸铬鞣工序中的应用,以蓝湿革的收缩温度、铬鞣废液中Cr2O3含量为考察指标,优化了鞣制工艺。结果表明:最佳鞣制工艺为T112用量2.0%,T112鞣制结束pH值为3.5,铬粉用量3.0%。采用最佳鞣制工艺鞣制后蓝湿革收缩温度达到106.0℃,废液中Cr2O3含量降至176.2mg/L,复鞣后,坯革的抗张强度达15.8N/mm2,撕裂强度为59.3N/mm,断裂伸长率为76.5%,物理机械性能均达到山羊服装用革行业标准,并且坯革的柔软度可达4.4mm。扫描电镜结果表明:T112的引入能够有效提高纤维的分散性能,同时未破坏胶原的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9.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基于铁-锆-铝配合鞣剂鞣制黄牛鞋面革的鞣制工艺进行研究,以坯革收缩温度和鞣制废液的化学需氧量作为评价指标,综合考察鞣剂用量、转动时间、提碱终点p H和提碱后温度对评价指标的影响,优化出最佳方案。结果表明:铁-锆-铝配合鞣剂用量26%,转动时间5h,提碱终点p H值3.9~4.1,提碱后温度40℃,所鞣制的坯革柔软丰满、耐水洗,收缩温度超过91℃。与常规铬鞣相比,鞣制废液中的COD值较大幅度降低,但坯革耐酸碱性能不如铬鞣革。  相似文献   

10.
将芳砜型鞣剂用于预鞣建立了无盐浸酸高吸收铬鞣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预鞣的最佳条件为,芳砜型鞣剂用量4%,pH值6.0,温度35℃,时间4h:预鞣皮的收缩温度可达68℃。在无盐浸酸后用5%的标准铬粉鞣制,铬鞣废液中的铬含量可降至0.2gCr2O3/1以下,得到的蓝湿革与常规铬鞣蓝湿革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1.
铬鞣助剂OXD-I的应用工艺优化及高吸收铬鞣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改变OXD-I铬鞣助剂的应用工序、用量、提碱终点的pH值以及铬鞣剂用量等应用条件,对OXD-I的应用工艺进行了优化。进而研究了OXD-I助剂与皮胶原、铬鞣剂间的相互作用以及OXD-I助鞣的革坯的铬结合牢度,探讨了OXD-I的高吸收铬鞣机理。结果表明,OXD-I助剂的优化工艺为:2%的OXD-1在铬鞣前加入,KMC铬鞣剂用量为5%,鞣制终点pH值控制在4.0左右;废液中Cr2O3可降至0.18g/L,铬吸收率达到97.0%。革坯染色性能优良,丰满性良好,其抗张强度、撕裂强度均能明显高于普通铬鞣革;OXD-I的高吸收机理为:OXD-I助剂先与胶原上的活性基团发生化学反应,将羧基、羟基以及胺基等基团引入胶原纤维上。在鞣制过程中,助剂上羧基与胶原侧链羧基等共同与三价铬配位,形成了交联配位结合、单点配位结合以及环状螯合等不可逆结合,这些协同作用使OXD-I助剂具有很强的助铬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铬鞣粉剂中添加剂DPS、石粉以及无水硫酸钠对铬鞣粉剂中Cr2O3含量和碱度的影响,从而为皮化厂的铬鞣粉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Chromium-containing wastes from various industrial sectors are under critical review. Leather processing is one such industrial activity that generates chromium-bearing wastes in different forms. One of them is chrome shavings, and this contributes to an extent of 10% of the quantum of raw skins/hides processed, amounting to 0.8 million ton globally. In this study, the high protein content of chrome shavings has been utilized for reduction of chromium(VI) in the preparation of chrome tanning agent. This approach has been exploit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wo products: one with chrome shavings alone as reducing agent and the other with equal proportion of chrome shavings and molasses. The developed products exhibit more masking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intermediate organic oligopeptides. This has been corroborated through the spectral, hydrolysis, and species-wise distribution studies. The formation of these organic masking agents helps in chrome tanning by shifting the precipitation point of chromium to relatively higher pH levels. Hence, the developed products find use as chrome tanning agents for leather processing, thus providing a means for better utilization of chrome shaving wastes.  相似文献   

14.
对采用ART丙烯酸树脂复鞣剂及其它复鞣剂复鞣的铬鞣革的紫外及可光光谱的特性、白度值和耐光性进行了试验、分析。对白度的表征方法做了探讨,建立定量公式的结果与常规白度相吻合。同时提出,从皮革白度的角度来讲,所有鞣剂可分为四种,即有增白效果的、有漂白效果的、对白度无影响的和对白度有不良影响的。本文还从配位场理论的角度研究了ART及其它复鞣剂对皮革的漂白机理。ART复鞣剂分子结构中的羧基一方面与铬配位,降低了配位体的稳定化能LFSE(Dq),另一方面其反式配合物的空间构型,降低了Dq值,使光谱中的Q1谱带向短波方向移动,从而显著增加了白度。研究结果证明,ART复鞣剂和STW复鞣剂具有优良的漂白、增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利用特殊设计的皮革鞣制机,对影响铬鞣过程的主要因素:鞣制转速、鞣制时间、鞣制线压力和浴液铬含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皮革鞣制机进行的铬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鞣制转速5r/min、鞣制时间为18h、鞣制线压力0.37N/mm、浴液铬含量16g/L。  相似文献   

16.
利用自制的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制革设备,考察了夹带剂A用量和鞣制时间,对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代替水 作介质铬鞣的影响。通过对鞣制后坯革的收缩温度、铬含量和感观等的比较,得出了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条 件下,铬鞣夹带剂A最佳用量为8%,最佳鞣制时间为1h。  相似文献   

17.
铁鞣新方法     
将铁鞣与铬鞣进行了优化结合,这种鞣制技术不仅可以加工出质量上呈的皮革制品,同时又可以满足废液中铬与铁的含量低于100mg/kg的标准。此工艺制造的皮革可耐沸水试验,阐述了其鞣制技术和鞣制机理。对铁鞣法在加工山羊绒面革和绵羊全粒面服装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用扫描电镜对鞣革的结构特性进行了研究,对成革的物理机械性能及染色特性也做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8.
将铁鞣与铬鞣进行了优化结合,这种鞣制技术不仅可以加工出质量上乘的皮革制品,同时又可以满足废液中铬与铁的含量低于100mg/kg的标准。此工艺制造的皮革可耐沸水试验,阐述了其鞣制技术和鞣制机理。对铁鞣法在加工山羊绒面革和绵羊全粒面服装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用扫描电镜对鞣革的结构特性进行了研究,对成革的物理机械性能及染色特性也做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稀土在牦牛皮制革中应用的工艺条件及革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稀土用于牦牛皮主鞣、复鞣和染色工艺中是切实可行的。成革丰满.机械强度增加,面积得率提高3.0%以上。红矾用量减少30%。废鞣液中Cr2O3含量从2.48克/升降低到0.3克/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