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毛健  马海乐 《食品科学》2009,30(23):377-382
研究摇瓶灵芝菌体液态深层发酵温度和初始pH 值,在此基础上进行5L 发酵罐批次培养,研究发酵过程pH 值控制、溶氧控制对灵芝菌体生长和灵芝胞外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温度30℃,初始pH 值为6.0;过程pH 值控制策略:菌体生长前期(0~40h)控制pH 值为5.5,40~48h 控制pH 5.0,48h 后至发酵结束控制pH4.5;溶氧控制策略为:搅拌转速160r/min,通风量0.75vvm。优化后的验证实验结果:灵芝菌体生物量最高达到19.7g/L,胞外多糖最高达到3.23g/L,较优化前灵芝菌体生物量12.8g/L 和灵芝胞外多糖2.39g/L 分别提高了53.9% 和35.1%。  相似文献   

2.
《发酵科技通讯》2011,(1):56-56
1发酵前期pH值过高的产生原因可能是 1.1初氨加入过量; 1.2发酵前期的通气量过大,或轴封漏气;  相似文献   

3.
《发酵科技通讯》2009,38(2):51-51
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影响种子质量的主要因素有:(1)培养基构成种子培养基要求含有丰富的氮源,足够的生物素,少量的碳源,以利菌体生长,如果糖份过多,菌体代谢活动旺盛,产生有机酸,使pH值降低,菌种容易衰老。  相似文献   

4.
乳酸菌发酵芦笋汁最佳工艺组合为:芦笋汁中加入10%蔗糖,接种量10%,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20 h。将蔗糖、葡萄糖、麦芽糖、甘油、可溶性淀粉、玉米粉作为添加碳源时,对pH均有不同程度影响,蔗糖对其pH影响最显著;乳酸菌接种量是影响pH的重要参数之一,接种量较低时,菌体在发酵过程中生长较慢,但接种量过大时也不利于后期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发酵温度是影响发酵成败的关键因素,温度过低或过高乳酸菌生长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5.
《发酵科技通讯》2009,38(1):4-4
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影响种子质量的主要因素有: (1)培养基构成种子培养基要求含有丰富的氮源,足够的生物素,少量的碳源,以利菌体生长,如果糖份过多,菌体代谢活动旺盛,产生有机酸,使pH值降低,菌种容易衰老。  相似文献   

6.
pH值对聚唾液酸分批发酵的影响及补料发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pH值对聚唾液酸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和产聚唾液酸的影响.发酵初期pH自然下降时有利于菌体生长,菌体生长对数期较长,最大菌体干重可达6.9g/L;发酵中后期pH控制在6.4时有利于聚唾液酸的延续合成,合成对数期比其它pH条件下的合成对数期延长了11h.动力学特性表现为部分相关模式,而在其它pH条件下,动力学特性表现为相关模式.对聚唾液酸的流加补料发酵进行了初步研究,最终使菌体干重达到11.16g/L,聚唾液酸产量达到2.606g/L.  相似文献   

7.
核黄素产生菌的补料发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核黄素产生菌E .ashbyii在发酵过程中菌体量、糖质量浓度、pH值、核黄素质量浓度和粘度的变化及菌体形态与核黄素生物合成之间的联系 ,发现 pH值对菌体生长有显著的影响 ,菌体浓度过高会导致发酵液粘度过大 ,通风供氧困难 ,菌体活力下降 .采用先低浓度培养菌体 ,然后根据发酵液 pH值的变化进行多次适量补料 ,不仅可以控制菌体的过度增殖 ,缓解通风供氧不足造成的困难 ,而且还可以保持菌体活力 ,增加核黄素的产量 .  相似文献   

8.
在谷氨酸发酵过程,为了维持菌体生理代谢作用,需要不断地从发酵液中摄取溶解氧,溶解氧大小主要足由通风量与搅拌两大因素决定的,两者相比,增加搅拌转速比增加通风量效果更为显著。但在固定搅拌转速的前提下,改变发酵过程中通风量的大小,对谷氨酸发酵有明显的影响,谷氨酸发酵的需氧量较大,在菌体呼吸充足时显示最大的产量,氧满足程度为1.0,在生产中,用调节通风量来调节供氧,控制通风量两头小、中期大,根据菌体生长速度,菌体生长数量,菌体形成变化,耗糖速度,产酸情况,pH变化,成梯形控制升风、降风,发酵前期采用低风量较宜,发酵中期(细胞开始转型至高产酸期)以高风量为宜,发酵后期又应减少通风量,以促进已产生的α-酮戊二酸还原氨基化成谷氨酸,因此,对于发酵的风量管理,存控制系统中,根据发酵所处于的不同阶段,人上没定调节器的给定值,控制仪表自动地改变通风强度,以基本满足菌体生长增殖要求,达到提高产酸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Bacillussp.HA-1产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10 L 发酵罐中,研究了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产生菌 Bacillus sp.HA-1的发酵规律,结果表明,在菌体对数增长期,发酵液溶氧处于较低状态,发酵液 pH 在对数增长前期持续下降,中期后回升,菌体产酶呈增长趋势;当菌体增长进入稳定期,发酵液溶氧迅速回升至初始状态,pH 也回升至起始值,菌体产酶接近峰值。根据发酵规律优化发酵工艺,通过有效增加菌体对数增长期发酵液溶氧,使菌株产酶到达高峰的时间缩短了 50%以上。应用该菌株在5 m~3生产罐中发酵,24 h 产酶水平达到6 800 IU/mL。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重组大肠杆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产量和活力,研究了发酵过程中pH对重组大肠杆菌的生长及产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液pH对菌体生长及酶活有显著的影响,控制发酵液pH可以显著提高菌体量和酶活,当控制pH为7.5时,菌体量和酶活最高。在5L发酵罐分批发酵培养时,控制pH为7.5时的菌体量和酶活分别可以达到OD600=19,总酶活为123U/g,分别比不控制pH高出29%和33%。  相似文献   

11.
发酵过程的计算机优化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发酵生产都是在一定的生产环境下进行的,即一定的压力、温度、pH等等。在发酵过程中,由于pH、基质浓度、菌体和发酵产物在数量和质量方面的变化,如果不及时对发酵中的各个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就会使发酵生产所需的工艺条件遭到破坏。因此,只有严格控制这些基本的工艺参数,才能保证发酵过程的正常进行,从而获得最大的产率。发酵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3个水平上进行,即菌体遗传特性的分子水平;细胞代谢特性的细胞水平;质量、热量、动量传递特性的工程水平。3个水平的问题互为因果,一旦某一个水平问题成为限制因素,就会影…  相似文献   

12.
菌体比生长速率的酒精发酵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酒精发酵过程和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根据菌体生长速率定义(dCx/dt=μCx)和菌体比生长速率μ(μ=μ(t))出发,建立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和酒精生成的数学模型,并对试验数据与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拟合良好,说明此模型较好地反映了酒精发酵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3.
发酵过程的计算机优化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青峰  林纬铁 《酿酒》1997,(2):18-20
发酵过程的计算机优化控制周青峰林纬铁姚汝华(华南理工大学轻工食品学院;广州510641)任何发酵生产都是在一定的生产环境下进行的,即一定的压力、温度、pH等等。在发酵过程中,由于pH、基质浓度、菌体和发酵产物在数量和质量方面的变化,如果不及时对发酵过...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原果胶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及发酵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24种不同来源的样品中筛选得到一株编号为XZ3的原果胶酶高产菌株,其酶活达126.4U/ml。通过对菌落形态及孢子囊形态的观察,初步鉴定是曲霉属菌株。在不同发酵时间内测定发酵液中还原糖、pH、湿菌体重、PPase及PGase活性。结果表明:该菌株发酵过程中,发酵液中的还原糖含量在菌体生长初期升高很快,在对数生长期又迅速下降;发酵液的pH保持恒定:菌体产酶与菌体生长几乎同步且PPase与PGase活性的变化规律一致,比值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恒定。  相似文献   

15.
1发酵前期pH值过高的产生原因可能是:1.1发酵前期的通气量过大,或轴封漏气;1.2感染了噬菌体;1.3培养基营养贫乏,生物素、磷、钾少加或漏加;1.4种子培养初期受高温影响;  相似文献   

16.
应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BL21(DE3)表达系统实现特异腐质霉(Humicola insolens,H.insolens)来源角质酶的重组表达。对重组角质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发现其最适pH为8.5、最适温度为80℃,并有良好的pH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经3L发酵罐中扩大培养并进行发酵条件优化,其最佳发酵条件:发酵前期控制菌体生长pH 7.0、温度37℃,培养时间12~14h;菌体浓度OD600达到50时进入诱导期,调节温度降至30℃,恒速流加0.2g/(L·h)的乳糖溶液进行诱导,总发酵周期为36h,最高酶活2 233U/mL,是摇瓶水平酶活的13倍。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纳豆芽孢杆菌合成维生素K_2的能力,构建了纳豆芽孢杆菌体内维生素K_2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1,4-二羟基-2-萘甲酸-聚异戊二烯转移酶(MenA)—过表达菌株,并在5 L发酵罐水平考察了不同pH对该过表达菌株生长和维生素K_2合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menA基因的过量表达能使Bacillus subtilis natto维生素K_2合成量提高51%。单一恒定的pH不能满足既能使菌株生长充分,又能最大化产物合成的条件。通过分析不同pH下发酵过程曲线和动力学参数,提出了两阶段pH控制策略:即在发酵前期0~40 h控制pH 7.0,发酵后期40~80 h控制p H 4.0,菌体生物量和维生素K_2合成量分别达到了(11.46±0.67) g/L和(63.60±1.81) mg/L,是原始菌分批发酵pH自然状态下的1.5倍和2.6倍。  相似文献   

18.
《发酵科技通讯》2009,38(4):52-52
在通常情况下,发酵通风量适当,累积谷氨酸;通气量不足,产乳酸或琥珀酸;通气量过大,产α-酮戊二酸。发酵温度适中产谷氨酸;温度过高容易积累乳酸。发酵培养中生物素亚适量,积累谷氨酸;生物素不足,菌体生长不良;如过量则积累琥珀酸或乳酸;同时菌体大量繁殖。磷酸盐适量产谷氨酸;过量则积累缬氨酸。NH4^+适量产谷氨酸;  相似文献   

19.
乳酸菌发酵蔬菜菌体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研究了蔬菜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生长规律。研究表明:乳酸菌的生长分成二个阶段:第一阶段,发酵菜汤汁pH5.0,乳酸球菌起主要作用;第二阶段发酵菜汤汁pH5.0,乳酸杆菌逐渐成为优势菌。在蔬菜发酵前期,伴随着乳酸菌的生长,细菌也大量生长,而后随着pH值降低,细菌生长受到抑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在发酵液中数量很少,但始终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20.
不同pH值培养乳酸球菌对其发酵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嗜热链球菌St-1最适生长pH值,研究了在不同pH值条件下培养嗜热链球菌St-1,对其活菌数、发酵活力及菌体形态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体系的pH值恒定在6.0时,其活菌数和发酵活力最高;对比发酵活力曲线和生长曲线表明,发酵活力最好时的活菌数并不是最高的;对比不同恒定pH值条件下培养活力最高时的嗜热链球菌St-1菌体形态特征发现,嗜热链球菌St-1的链越长,其发酵活力越低,链越短发酵活力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