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传力可靠且施工方便,所以这种钢筋连接方法在建筑工地得以广泛应用。国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把钢筋连接分为绑扎搭接及机械连接或焊接两种。虽然绑扎搭接  相似文献   

2.
邱玉深 《建筑工人》2011,(10):14-16
四、钢筋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 试验及工程实践表明,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与连接区段内钢筋接头面积的百分率有关,也就是说,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同时,其搭接长度也不同,接头面积百分率大则钢筋搭接长度也大,接头面积百分率小则钢筋接头搭接长度相对也小。  相似文献   

3.
<正>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为了保证构造物强度,改善密集的钢筋布置,广泛采用变形钢筋。变形钢筋在施工过程中将随着构造物的建造要进行接头间的连接。目前,钢筋连接的常用方法有搭接绑扎、搭接电弧焊、电渣压力焊,气压焊等。绑扎法简单,施工方便、但浪费钢材,不能承受由于轴向力偏心产生的附加  相似文献   

4.
张春来  牛巧云 《山西建筑》2012,38(28):98-100
介绍了钢筋绑扎搭接接头长度确定方法,从搭接长度概念、传力性能、受压和受拉及有抗震要求下搭接长度及其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控制好钢筋绑扎搭接接头长度是确保钢筋绑扎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钢筋工程中,钢筋接头方式通常有绑扎搭接、搭接电弧焊和电渣压力焊等。这几种连接形式虽各有其特点,但从总体上来讲,钢筋的连接应优先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这种连接形式,适用于竖向钢筋的连接,它具有提高工效、加快工程施工进度、接头质量可靠、节省钢筋和降低工程成本等优点。下面以某工程为例,对常用的  相似文献   

6.
郑旗 《建筑技术》1991,18(8):46-47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接头间常采用的连接方法有搭接绑扎、搭接电弧焊,电渣压力焊、气压焊等。绑扎法施工方便,但浪费钢材,不能承受由于轴向力偏心所产生的附加剪应力,端部受压易使混凝土破坏。按《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普通混凝土中直径大于φ25的钢筋,一般不采用绑扎接头;搭接电弧焊工效低;电渣焊耗电量大;气压焊則受外界影响因素较多,接头质量的可靠性差。上述常用的各种焊接方法的共同缺点是易受焊接工艺成材料等因素的影响有产生脆性接头的可能,存在  相似文献   

7.
<正> 在现场架设钢筋时,接长钢筋的方法目前主要有绑扎搭接法和绑条或搭接电弧焊接法两种。电弧焊接法效率低,在工程规模较大时,难以保证工期的要求;且现场焊接时如无严格的措施,也不易保证质量。因此,施工中大量使用的还是绑扎搭接接头。一、绑扎搭接接头存在的问题绑扎搭接接头的施工虽简单,但也存在不少缺点。首先,这种接头增加了钢筋用量。以常用的Ⅱ级钢筋为例,我国规范规定的搭接长度一般是25~35d (d-直径)。对于长度大的重型结构,采用绑扎接头,一根15米左右  相似文献   

8.
钢筋接头绕接机──钢筋连接的新工艺设备哈尔滨市建设职工大学宋荣文哈尔滨锻压机床厂张丽萍在建筑物和构筑物(含桥梁)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连接普遍都是采用绑扎、手弧焊、闪光焊等三种方式。绑扎法的钢筋搭接长度大(搭接长度为其直径的25倍),消耗钢材量大;...  相似文献   

9.
建设部“九五”期间重点推广应用的10项新技术中,粗直径钢筋连接新技术是其中之一。该项技术应用量大面广、实用性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目前已在上海地区高层建筑、市政工程建设中广泛推广应用。钢筋连接分为绑扎搭接、焊接和机械连接三种类型。绑扎搭接方法简单,但要耗用大量钢材,而且接头的传力效果差。为此建设部要求发展焊接连接和机械连接,以逐步取代绑扎连接,到2000年焊接连接和机构连接接头在现浇砼结构粗直径钢筋接头中的比重达到70%以上。根据建设部积极推广粗直径钢筋连接新技术的要求,上海建工集团早在80年代初在…  相似文献   

10.
粗直径钢筋连接是建筑工程中一项量大面广的重要施工技术。粗钢筋的连接方法直接关系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施工速度和综合经济效益、受到用户、设计和施工部门的广泛重视。 粗钢筋连接分为绑扎搭接、焊接和机械连接三大类。绑扎搭接方法简单,不需特殊技工,但要耗用大量钢材,且接头的传力效果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指出:直径d>22mm的粗钢筋不宜采用搭接连接;焊接连接一般有搭接电弧焊、坡口焊、电渣压力焊、气压焊以及水平钢筋窄间隙电弧焊等多种,其中电渣压力焊于80年代开始在我国推广应用,目前已成为我国粗直径钢筋焊接连接中的一种主要的方法:机械连接一般有套  相似文献   

11.
钢筋作为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主要材料,在建筑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规范及工程实践,对钢筋施工质量的抽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和认识,供质监人员和有关技术人员参考,并希望能引起其对钢筋质量问题的高度重视。1钢筋接头(1)钢筋连接宜优先采用焊接接头。受力钢筋直径d>22mm时,均不得采用非焊接的搭接接头。对柱中的受压钢筋,当d≤32mm时,可采用非焊接的搭接接头,但其位置应设在受力较小部位。(2)搭接长度。绑扎骨架和绑扎网中非预应力受力钢筋,当接头用搭接而不加焊时,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2l(a la为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  相似文献   

12.
邢亚 《工程质量》2012,(6):56-58
绑扎搭接是钢筋连接的一种常用方式,按照钢筋空间位置的排列可分为接触式绑扎搭接和非接触式绑扎搭接两种形式,就其工作机理而言均是通过钢筋的锚固原理实现力的过渡和传递,与传统的接触式绑扎搭接形式相比,非接触式绑扎搭接显然更符合钢筋锚固原理,故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通过合理的构造措施绑扎搭接可以实现与机械连接和焊接等强的传力效果,且在中小直径钢筋的连接上更具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13.
【算例3】已知:某柱抗震等级为二级,基础顶面到上层梁底面以下的最大值Hn,max=6510mm,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钢筋强度等级为HRB400,钢筋直径为20mm.已经明确采用绑扎搭接方式进行钢筋连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按照50%控制。  相似文献   

14.
钢筋绑扎是否规范,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对于重要的部位,项目总监均设置“停止点”。现将常见钢筋绑扎质量问题分析如下。一、主梁上有次梁作用常采用吊筋抗剪(图1),常见问题:水平锚固长度不足20d(d为钢筋直径);吊筋下部只放至次梁底处,应放至主梁底部。二、主梁上有次梁作用,附加箍筋的构造见图2,常见问题:箍筋间距过大,通常为50~100mm,具体按设计要求;加密宽度不足。三、受力钢筋接头面积允许百分率,同一截面的概念是指接头区段。对于搭接指至任一接头中心间距1.3倍搭接长度范围内;对于焊接指至任一接头中心…  相似文献   

15.
英美规范中钢筋接头焊接必须检测焊接接头耐久性与焊接接头探伤试验,检测仪器价格昂贵,焊接工艺复杂,在非洲国家钢筋接头严禁焊接。推行先简支后连续预制预应力箱梁的湿接缝空间小,钢筋接头不允许焊接,钢筋接头普通搭接绑扎不能满足搭接长度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公路合作研究组织以及波特兰水泥协会的研究结果,解决了先简支后连续预制预应力箱梁湿接缝处空间不足时钢筋连接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钢筋连接方法有闪光接触对焊、电弧焊、螺套等几种形式一般钢筋连接均应使用焊接接头;当结构钢筋特别长,无法运输,可用螺套及套筒挤压连接;当焊接有困难时,才可用绑扎接头。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层建筑及大跨度结构的迅速发展,混凝土的含钢量日益增加,柱梁节点钢筋排列更加密集,如仍采用绑扎搭接、电弧焊搭接等传统的钢筋连接方法,不仅浪费大量钢材,混凝土的密实性也难于保证,大大降低了结构的抗震性能。因此,探索新的钢筋联  相似文献   

18.
双层车道盾构隧道的全预制拼装有效提高隧道内部结构的施作效率与质量。传统装配式结构伸出预制构件的纵筋通常在后浇接头处通过焊接方式实现接头的连接传力,但对于盾构隧道内的双层车道结构,由于空间限制和道路线形影响,常规钢筋焊接方式施工难度大、效率低、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因此,有必要探索钢筋绑扎搭接方式,进一步提高快速化施工水平。对4根中间为后浇接头的预制混凝土梁进行四点纯弯试验研究,探究钢筋绑扎搭接情况下试件的破坏模式、承载能力、延性、刚度退化以及耗能能力。试验表明:在钢筋搭接长度为10倍钢筋直径的条件下,接头后浇特定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的试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1 粗筋钢连接技术的发展 1.1 绑扎搭接 方法简单,不需特殊技工,但要耗用大量钢材,且接头的传力效果差,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10-89)明确规定:直径大于22 mm的粗钢筋不宜采用搭接连接。 1.2 焊接连接 一般有搭接电弧焊、坡口焊、电渣压力焊、气压焊以及水  相似文献   

20.
刘永颐 《建筑》1994,(11):34-34
一、概况粗直径钢筋连接是建筑工程中一项量大面广的重要施工技术。粗钢筋的连接方法直接关系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施工速度和综合经济效益,受到用户、设计和施工部门的广泛重视。粗钢筋连接分为绑扎搭接、焊接和机械连接三大类。绑扎措接方法简单,不需特殊技工,但要耗用大量钢材,且接头的传力效果差。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明确指出:直径d>22毫米的粗钢筋不宜采用塔接连接。焊接连接一般有搭接电弧焊、坡回焊、电渣压力焊、气压焊以及水平钢筋窄间隙电弧焊等多种,其中电渣压力焊于80年代开始在我国推广应用;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