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食用菌是一类高蛋白、低脂肪且兼具药用价值的大型真菌,因其多营养、鲜风味、低热量、多功效等特点而成为餐桌上常备食材之一。随着消费理念不断转变,食用菌的高品质和高营养需求成为必然。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技术因其快捷、无损、多组分同时检测、绿色无污染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食用菌品质检测研究。本文全面归纳综述了近5年来NIR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在食用菌理化组分、活性成分、品种鉴别、产地溯源、病原菌污染、掺假识别等及其他方面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同时提出了NIRS技术在食用菌品质检测应用方面的发展策略,以期为完善NIRS技术检测食用菌理论、研发专用食用菌检测设备提供方法参考和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2.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无损检测技术,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本文从农产品中各种物质成分含量预测、分类鉴别、腐烂鉴别、实时监测几个方面综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农产品品质检测上的应用,并对其在仪器硬件的研究和开发、化学计量学方法的探索与研究以及快速在线检测方法的研究等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小麦作为中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制作各种面类食品的初级原料。小麦品质检测对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有重要影响,是小麦生产和小麦籽粒加工的重要环节。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小麦品质检测,相比其他检测方式,近红外光谱检测具有快速、无损、精确的特点,符合现代加工产业和科研单位对小麦籽粒的储存,品质测定和加工的需求。文章主要综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小麦品质检测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及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检测小麦品质时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无损化小麦籽粒品质检测和优化近红外检测粮食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分光原理的近红外光谱仪的光谱标准化方法,降低光谱差异性,实现模型共享,以小麦粉的粗蛋白为检测指标,以3台不同原理的近红外光谱仪采集的小麦粉样品近红外光谱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直接标准化(DS)、分段直接标准化(PDS)和一元线性回归直接标准化(SLRDS)算法进行近红外光谱标准化研究,通过欧氏距离(D)、光谱标准化误差率(SSER)等指标分析主、从机光谱间的光谱差异性,以预测相关系数(Rp)、标准偏差(RMSEP)和相对标准偏差(RPD)等参数,评估模型转移后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1)经3种算法的光谱标准化,从机与主机之间的光谱差异性显著降低,转移后模型的从机预测效果大幅度提升,其中从机S2的预测效果优于从机S1;2)3种算法中,光谱经DS算法标准化后2台从机的预测误差率均最小,其中从机S1的SSERave和SSERmax分别为0.9057和3.3667,Rp、RMSEP、RPD分别为0.8949,0.7052,2.2408,...  相似文献   

5.
猕猴桃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快速、准确地检测猕猴桃果品品质至关重要。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因具有分析快速高效、方便准确、非破坏性、无污染以及成本低等特点,已发展成为备受关注的分析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水果分级、加工和品质评判。该文概述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猕猴桃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酸度、损伤和微生物检测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猕猴桃品质检测中的研究和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传统检测调味品品质的方法存在耗时长、成本高及有损检测等弊端,而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因具有快速、准确、无损、方便等特点,逐渐被应用于调味品领域中,并随着化学计量学、电子信息技术和仪器硬件等方面的发展日趋完善。文章阐述了调味品的分类及常用检测方法,概述了NIRS的原理、特点及近红外快速检测模型,综述了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调味品中的研究进展,包括调味品成分检测、掺伪鉴别、品牌溯源和品质检测等,并对NIRS在调味品行业的应用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综述近红外技术在稻米品质的常规指标,如直链淀粉、蛋白质、脂肪酸、胶稠度中的研究与应用,总结不同样品形态和建模方法建立的近红外模型的检测精度,指出近红外技术在快速检测稻米品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苹果品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营养丰富,是大众水果之一,苹果的品质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本研究综述了2012~2016年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苹果品质检测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包括基于近红外光谱的苹果品质检测、模型传递、分类与分级及在线检测系统研制4个方面。对今后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苹果品质检测中的应用提出建议,技术研究方面应不断建立和维护模型数据库,提高模型通用性;技术应用方面应研制在线检测系统和推进软硬件+互联网相结合,使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苹果品质检测中得到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行业已应用于粮食检测、果蔬加工和肉制品加工等领域,为食品质量管理作出了较大贡献,本文就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油脂油分含量及其品质检测方面的应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苹果种植与产量大国,部分优质品种远销国内外,成为林果业重要支柱产业之一。随着苹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对其品质检测工作变得尤为重要。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便捷、无损等特点,成为果蔬检测技术领域热门研究对象。众多学者基于该技术对苹果品质检测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有望研制出更多便携式果蔬类检测设备。本文主要阐述了近几年该技术在苹果品质检测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情况,尤其探讨了该技术在苹果检测模型建立、定量与定性分析相关技术与应用等内容,为后续对其在苹果检测乃至其它果蔬检测方面的预测模型研究、应用领域与发展方向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使用添加剂对面粉品质进行改良是面粉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大豆粉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然添加剂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大豆粉对面粉色泽和筋力、对面团的流变特性,对面制品的营养品质、食用品质都有很大的影响.但要合理添加.  相似文献   

12.
国产小麦生产面包粉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南新乡市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四种优质商品小麦进行了生产高级面包粉的实验探索。结果表明:将这几种小麦合理搭配制粉,可以研制出各项指示均达到质量标准的面包粉。添加适量的复合品质改良剂进行面包烘焙实验,面包体积迭828-1050mL/100g面粉,比容为5.30-6.77mL/g。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不同的配比将玉米粉与小麦粉搭配,通过测定玉米-小麦混合粉指标和馒头指标,以研究玉米粉对混合粉及其馒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粉比例的增加,混合粉的吸水率、稳定时间、粉质指数呈逐渐减小的趋势;最大抗延伸性、拉伸面积、沉降值、湿面筋、面筋指数也逐渐降低;峰值黏度、稀懈值、回升值、降落数值等都有所下降,而糊化温度和弱化度有所上升。玉米粉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面团的流变学性能,降低了面筋的品质,但是在比例不超过15%时影响并不十分明显,辅以一定的改良技术,不但可以生产出食用品质优良的馒头,而且可以改善馒头的营养特性。  相似文献   

14.
Wheat bug (Eurygaster integriceps) damaged samples of a bread wheat variety (Ankara 093/44) were investigated. The damaged kernels were separated and added back to the sound wheat in different proportions (1%, 3%, 5%, 7%, 9% and 15%). These damaged samples were compared with undamaged sample (Control).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physical properties of wheat and protein quality parameters such as sedimentation value, gluten content, farinograph peak time, stability time and mixing tolerance index; alveograph P, L and W values of damaged flour samples were observed due to the increasing damaged kernel proportions. Wheat samples which have more than 5% bug damaged kernels showed significantly low-quality properties. The highly bug-damaged kernel samples were not available for making good-quality bread. © 1998 SCI.  相似文献   

15.
滴定法检测小麦粉中溴酸钾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溴酸钾在酸性溶液中与碘化钾反应析出碘,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定量的原理,使用滴定法测定小麦粉中溴酸钾的含量,操作简便,最低检测限0.01 g/kg,回收率83%~107%,变异系数都在5%之内,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6.
以中强筋小麦为原料,调节磨粉机磨辊轧距以得到不同的预皮磨剥刮率,研究预皮磨不同轧距处理对小麦表面杂质、出粉率及面粉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预皮磨剥刮率随着轧距的减小显著升高;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预皮磨轧距的减小,小麦容重、表面呕吐毒素和微生物显著降低,预皮磨磨后筛下细物料的水分含量、白度逐渐增大,灰分含量、呕吐毒素、微生物逐渐减小,预皮磨对小麦籽粒达到了清理的效果;与未经预皮磨处理的小麦相比,随着轧距的减小,磨后麸皮中大片状麸皮占比和总出粉率先升高后降低,小麦粉的灰分含量先降低后升高,白度先升高后降低,湿面筋含量升高,破损淀粉含量降低,预皮磨的轧距在2.4 mm 时可以在提高出粉率的同时改善小麦及小麦粉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小麦粉质量标准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对我国小麦粉色泽、灰分、粗细度、面筋含量、品质指标问题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研讨意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彩麦全麦粉的理化特性及其对饼干品质的影响。方法 通过全粉碎法和回添法制得彩麦全麦粉记作豫州1号回添粉(YZ1-HF)、豫州2号回添粉(YZ2-HF)、豫州1号全粉碎粉(YZ1-QF)、豫州2号全粉碎粉(YZ2-QF)。对其营养成分、损伤淀粉含量等指标进行了研究, 并将两种彩麦全麦粉以不同的比例与普通小麦粉复配制备饼干, 探究其对饼干色泽、质构、风味及感官评分的影响。结果 营养成分中YZ1-HF、YZ2-HF灰分含量降低, 不溶性膳食纤维比例提高; YZ1-HF、YZ2-HF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回升值、衰减值都有所提升; 彩色小麦全麦粉比例在50%、75%时饼干质构硬度与脆性较低; 电子鼻主成分分析中彩色小麦全麦粉比例为50%时, 在主成分2良好表现。结论 彩麦全麦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适量的彩麦全麦添加到饼干中可以改善饼干的品质。本研究可为彩麦全麦粉应用到饼干以及面制品中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面条品质与小麦粉成分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面条的几项主要品质参数与小麦粉成分关系的研究作了简要的综述。面条的色泽与蛋白质和灰分含量高度负相关;杜伦小麦面筋中富含半胱氨酸蛋白质(DSG)的SH+SS越高,面条的表面状况越理想,DSG 在阻止煮后通心面表面解聚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除了峰值粘度,黄色加碱面条的硬度和光滑度与所有的RVA参数高度正相关,而淀粉膨胀力与面条的硬度负相关;非极性脂影响煮后通心粉的表面粘度;沉降值越大,面条煮面损失越少。  相似文献   

20.
作者研究了国产小麦粉各品质因素对苏式杏仁酥和海绵蛋糕烘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面筋的质和量均有重要影响,α-淀粉酶活力对海绵蛋糕烘焙品质有影响,对苏式杏仁酥则无显著影响,破损淀粉含量对苏式杏仁酥烘焙品质有显著影响,对海绵蛋糕品质影响不大。由现行工艺生产的特一粉细度基本可适应要求。本文还明确了可以用面团流变学试验(Farinograph)中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衰落度和评价计值等指标来评价糕点专用粉的品质。最后提出了杏仁酥和海绵蛋糕专用粉的品质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