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竹叶碳苷黄酮在胃肠道消化过程中易于降解,导致其生物可及性低,因此,本研究拟探究黄原胶存在时,4 种碳苷黄酮(异荭草苷、荭草苷、异牡荆素、牡荆素)在各模拟消化阶段生物可及性的变化情况。方法:利用体外模拟消化模型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在有/无黄原胶存在的条件下,竹叶提取物中4 种碳苷黄酮质量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相较于直接消化样品,添加黄原胶的样品可以明显减弱模拟消化过程中碳苷黄酮的降解;口腔、胃、肠道模拟消化对竹叶碳苷黄酮的生物可及性影响存在差异,黄原胶的加入可以明显提高4 种碳苷黄酮,尤其是牡荆素和异牡荆素的生物可及性,模拟肠道消化后,黄原胶保护组的异牡荆素和牡荆素质量浓度分别降低了62%和59%,远低于直接消化组(分别降低84%和80%)。结论:黄原胶可以明显提升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竹叶碳苷黄酮的生物可及性,对于相关功能产品的开发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箬叶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采摘国内箬叶主产区浙江松阳、武义,以及安徽黄山、福建光泽、江西宁都的样品。样品经体积分数50%乙醇提取,随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快速检测其中异荭草素、荭草素、牡荆素、异牡荆素含量,方法简单准确。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箬叶均含有较丰富的黄酮苷。该结果揭示了国内不同产地的箬叶中异荭草素、荭草素、牡荆素、异牡荆素的含量差异,为全面深入研发箬叶提供采收情况和质量评价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2种芹菜素黄酮氧苷(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和5-O-β-D-吡喃葡萄糖苷芹菜甙元)和2种芹菜素黄酮碳苷(牡荆素和异牡荆素)的抗炎活性。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芹菜素黄酮苷在炎性细胞THP-1中的蛋白变化,采用酶联免疫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分析细胞中细胞因子变化。结果:4种芹菜素黄酮苷均能极显著抑制IL-10 mRNA的上升(P<0.01),且牡荆素、异牡荆素能够极显著地抑制环氧合酶-2酶活力(P<0.01),此外,异牡荆素还通过极显著抑制白细胞介素1β(P<0.01)和白细胞介素6(P<0.01)发挥了更有效的抗炎作用,而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极显著抑制了肿瘤怀素因子TNF-α的表达(P<0.01),5-O-β-D-吡喃葡萄糖苷芹菜甙元则对除IL-10外的其余几种细胞因子无抑制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8位碳苷取代形成的芹菜素黄酮苷(即异牡荆素)对核转录因子P65(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亚基之一)的核移位抑制作用显著强于其余3种芹菜素黄酮苷的抑制作用(P<0.01)。但异牡荆素未通过抑制上游调控蛋白IκBα(α Inhibitor of κB,κB抑制因子α亚基)、IKKβ(IκB Kinase β,IκB激酶β亚基)而抑制NF-κB蛋白家族P65蛋白。结论:芹菜素黄酮碳苷尤其是异牡荆素在THP-1炎性细胞模型中具有更好的抗炎活性作用,但异牡荆素的抗炎作用并非通过IκBα依赖型的NF-κB信号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4.
不同方法比较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性及其构效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种化学抗氧化方法(DPPH、FRAP和ORAC法)以及细胞抗氧化方法(CAA法)对芹菜素、山奈酚、木犀草素、槲皮素4种黄酮甙元及它们的糖苷化合物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DPPH和FRAP法基本一致,芹菜素、牡荆素和异牡荆素这类C环上无羟基且B环只有一个羟基的黄酮抗氧化性极低;在C环上的羟基相同时,B环有3',4'-邻二羟基的木犀草素和槲皮素的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仅含4'-OH的芹菜素和山奈酚;而ORAC法的结果与此相反。化学抗氧化测定结果均表明,当C环羟基被取代形成3-O-连黄酮苷时其抗氧化活性减小;而A环上6、8号位的氢被取代形成C-连黄酮苷时其抗氧化性反而会增加。CAA法结果显示,当C环无羟基时,B环只有一个4-OH的芹菜素及其黄酮苷无细胞抗氧化性,但B环有两个羟基的木犀草素及其糖苷却显示出较强的氧化性。与化学抗氧化性不同,A环上C-连黄酮苷的抗氧化性低于其苷元,而C环O-连糖苷的影响则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5.
以木犀草素-Zn(Ⅱ)配合物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N-异丙基丙烯酰胺为温敏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制备木犀草素-Zn(Ⅱ)配位温敏分子印迹聚合物(thermo-sensitive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TMIPs),分离箬叶黄酮碳苷。结果表明,TMIPs最佳制备工艺为模板分子、功能单体、温敏单体、交联剂摩尔比1∶4∶16∶30,其低临界溶解温度约为32℃,吸附性能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和准一级动力学模型,TMIPs对木犀草素吸附量为36.06μmol/g,印迹因子为3.18,相对于芹菜素和芦丁,对木犀草素选择系数分别达到1.83和2.18,对温度响应灵敏,易于控制解吸。TMIPs用于分离箬叶黄酮碳苷,对牡荆苷、异牡荆苷、荭草苷、异荭草苷吸附量分别为32.99、27.73、35.16、36.05μmol/g。  相似文献   

6.
建立天然包装材料箬叶及粽米中荭草苷、异荭草苷、牡荆苷、异牡荆苷、对香豆酸5 种黄酮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的分析方法。通过测定一次蒸煮、二次蒸煮、不同保存条件等因素对箬叶及粽米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变化的影响,阐明了不同条件下箬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在粽子中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一次蒸煮后,荭草苷、异荭草苷、牡荆苷、异牡荆苷、对香豆酸5 种黄酮化合物从箬叶迁移到粽米的迁移率为7.41%~45.18%;二次蒸煮时,在120 min内箬叶中5 种黄酮类化合物的迁移率为18.07%~65.94%,特别是在前30 min中,箬叶中黄酮类化合物降低明显,分别占120 min总减少量的51.61%~72.48%,并且二次蒸煮的迁移率大于一次蒸煮。在30 d的保存时间内,箬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在前15 d减少明显,占总减少量的68.60%~85.50%(除异牡荆苷为0外);第15天后迁出缓慢;30 d内总迁移率分别为25.90%~64.84%(除异牡荆苷为0外)。随着二次蒸煮时间与保存时间的变化,荭草苷与异荭草苷较迁移缓慢。新鲜保存的方式最有利于异牡荆苷在粽子中迁移,速冻保存最有利于荭草苷、异荭草苷、牡荆苷、对香豆酸的迁移。异牡荆苷在真空保存和速冻保存时短时间内不发生迁移。  相似文献   

7.
以竹柳叶为原料,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对竹柳叶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确定最优提取工艺,并对黄酮类成分进行初步分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黄酮得率为指标,选取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高效液相-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LCMS-IT-TOF)技术对黄酮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竹柳叶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80℃、料液比1∶40(g/m L)、乙醇浓度55%、提取时间2 h,此条件下,黄酮得率为4.0%。共推测出6种黄酮类化合物,即异牡荆素-7-O-葡萄糖苷、芦丁、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芹黄素-7-O-葡萄糖醛酸苷、金圣草素-葡萄糖醛酸苷。  相似文献   

8.
张琴  李艳宾  李华 《食品科学》2013,34(1):194-198
对甘草内生菌进行分离,并从中进行高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的筛选,以利用微生物转化法将甘草黄酮糖苷水解成苷元,提高其抗氧化活性。结果从分离纯化出的47株甘草内生菌中筛选得到GF10和GF19两株高β-葡萄糖苷酶活性真菌,两株菌对甘草黄酮的转化实验结果表明:转化后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均有显著增加,GF10、GF19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71.67%、65.94%,比未经转化黄酮的清除率(20.68%)分别提高了246.57%、218.86%。对甘草黄酮主要成分的HPLC法检测结果表明,经微生物转化后,甘草苷与异甘草苷的质量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甘草素和异甘草素的质量浓度则显著增加。其中GF19转化的处理,甘草素在4种黄酮物质中所占的比例最高,为29.18%,比转化前(10.38%)提高了181.12%;异甘草素比例最高的处理是GF10,为8.64%,比转化前(4.27%)高出102.34%。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柚皮苷具有更好的水溶性和缓释性能,利用羟丙基-β-环糊精对柚皮苷较强的包合能力,先形成水溶性包合物,再以果胶与海藻酸钠复合多糖为载体,利用离子凝胶法诱导形成水凝胶外层,制备柚皮苷-复合多糖水凝胶球。研究了复合多糖浓度、果胶与海藻酸钠质量比、CaCl2质量浓度和柚皮苷添加量对多糖凝胶球机械性能、粒径及载药能力的影响,并以包封率为指标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多糖浓度为3%,果胶与海藻酸钠质量比为3:1,氯化钙质量浓度为5%,柚皮苷添加量为5.5 mg/mL,制备的凝胶球包封率为68.34%±0.49%。扫描电镜显示,复合多糖凝胶球表面皱缩但结构致密,内部结构疏松多孔;红外光谱结果表明,柚皮苷与羟丙基-β-环糊精形成的包合物被成功包埋在凝胶球中;溶胀和体外模拟消化实验表明复合多糖凝胶球具有一定的pH敏感性和较好的缓释性。本研究制备的复合多糖凝胶球载体,可有效增加柚皮苷的溶解性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并为柑橘黄酮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比较不同来源大青叶提取物对芦丁、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和异金雀花素5种黄酮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及大青叶来源对其黄酮物质含量的影响。采用DIAMONSIL 5MM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A相为0.33%乙酸水溶液;流动相B相为85%甲醇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80 mL/min,VWD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检测方法显示,5种黄酮物质的检测线性范围为0.02~500 mg/L;检出限(S/N=3)在0.002~0.02 mg/kg;在加标浓度为10.0~90.0 mg/kg条件下,回收率(N=6)在97.99%~103.73%,检测方法灵敏有效。表明不同来源大青叶得到的大青叶提取物中芦丁、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和异金雀花素5种大青叶提取物黄酮物质的总含量以内蒙古巴彦淖尔产大青叶提取物为最高。  相似文献   

11.
以紫薯和桑葚为主要原料,制备一款紫薯桑葚复合口服液,采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法检测活性物质的释放规律及抗氧化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紫薯提取液与桑葚汁以质量比4∶3复合后,按紫薯提取液与桑葚汁复合添加量95.98%、白砂糖添加量4%、柠檬酸添加量0.02%研发产品,感官评价最高分83.42。紫薯桑葚复合口服液胃消化阶段,黄酮含量、花色苷含量、抗氧化能力均显著提高(p<0.05);肠消化阶段,总酚含量上升4.06%、黄酮含量下降8.34%、花色苷含量下降22.18%,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0.05)。由相关性分析可知,胃消化阶段抗氧化能力与黄酮和花色苷含量呈正相关,肠消化阶段抗氧化能力与总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模拟胃肠消化有利于紫薯桑葚复合口服液中活性物质释放,且消化产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青皮竹提取物中的三种酚酸和四种碳苷黄酮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得到最佳色谱条件为:C18柱(4.6 mm×150 mm,5μm),以甲醇:0.1%磷酸水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 L/min,UV检测波长254 nm,洗脱程序为0~10 min,10%~22%甲醇;10~30 min,22%~35%甲醇;30~40 min,35%~60%甲醇。结果表明,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对香豆酸、荭草苷、异荭草苷、牡荆素、异牡荆苷的线性范围分别在0.08~100、0.04~100、0.25~50、0.24~60、0.22~56、0.06~56、0.12~60μg/m L之间,R~2大于0.9996,加标回收率在96%~103%之间,RSD小于3%,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都小于3.48%,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方法学验证符合要求。此方法可用于青皮竹中三种酚酸和四种碳苷黄酮的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固定化脂肪酶B(Novozmy 435)在低水分含量的叔戊醇溶剂中催化竹叶黄酮与硬脂酸的酰化反应。反应条件:竹叶黄酮与硬脂酸酸摩尔比1∶5,脂肪酶用量50g/L,机械搅拌转速200r/min,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72h。后经液液萃取,薄层层析(TLC,UV 254nm),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薄层层析展开剂配比为氯仿/甲醇/冰乙酸(7∶1∶0.05,v/v/v),柱层析洗脱剂配比为氯仿/甲醇/冰乙酸(10∶1∶0.05,v/v/v);洗脱液合并相同组分,得到两种黄酮苷酰化物单体。对纯化后的组分采用红外光谱(IR)、质谱(ESI-MS)、核磁共振(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和表征,确定产物分别为异牡荆苷-6″-硬脂酸酯和异荭草苷-6″-硬脂酸酯,说明反应表现出高度选择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锌离子络合法快速分离纯化荞麦壳黄酮工艺,并评价纯化组分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生成的抑制活性。根据络合转化率和络合强度,将荞麦壳黄酮提取物(BHF)经过二次锌离子络合,分别获得荞麦壳黄酮中间提取物(IBHF)和荞麦壳高黄酮组分(HBHF)。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获得IBHF组分的最佳工艺参数:乙酸锌与样品质量比2∶1,乙醇体积分数30%,氨水体积分数0.05%,室温反应10 min。在该条件下络合转化率为97.44%。IBHF组分经过二次锌离子络合,分离获得HBHF组分,其总黄酮含量为57.08 g RE/100 g(三氯化铝-乙酸盐比色法),其纯度比分离纯化前提高了6.64倍。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C)表明,HBHF组分含有异荭草素、牡荆素、异牡荆素、芦丁、山奈酚-3-O芸香糖苷5种主要黄酮,其中芦丁占比62.34%。HBHF组分表现出良好的抗AGEs活性,在质量浓度为200μg/mL时,Glu-BSA体系的中的AGEs抑制率为63.16%,MGO-BSA体系中的AGEs抑制率为42.98%,抑制率均显著优于阳性对照氨基胍。  相似文献   

15.
荞麦壳提取物有效组分的分离及体外抗糖尿病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荞麦壳提取物经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后各组分的体外活性。方法:荞麦壳提取物(buckwheat hull extract,BHE)、一次纯化后获得的精制物(purified buckwheat hull extract,PBHE)、二次纯化后分为的5个组分(BHE-M1、BHE-M2、BHE-M3、BHE-M4、BHE-M5)分别用于测定α-葡萄糖苷酶活力和蛋白质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抑制率。结果:BHE一次纯化后荞麦壳总黄酮含量从30.8 g/100 g升高到65.3 g/100 g,二次纯化后BHE-M4组分总黄酮含量最高,为89.2 g/100 g。当质量浓度为1.000 mg/m L时各组分的α-葡萄糖苷酶活力抑制率分别为16.03%(BHE)、24.39%(PBHE)、18.04%(BHE-M2)、25.46%(BHE-M3)、28.23%(BHE-M4)、26.24%(BHE-M5),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阿拉伯糖;抗AGEs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在葡萄糖-牛血清白蛋白、果糖-牛血清白蛋白体系中除BHE-M1组分外,其余组分活性均高于阳性对照胺基胍,其中BHE-M4组分活性最高;BHE-M4组分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结果显示,BHE-M4中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可能为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或山奈酚-3-O-β-D-半乳糖苷、牡荆素、芦丁、异槲皮苷或金丝桃苷、槲皮苷。结论:荞麦壳提取物经纯化后高黄酮组分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以及抗AGEs活性最高,即荞麦壳黄酮是荞麦壳抗糖尿病活性的主要组成成分。  相似文献   

16.
对山露菜营养及黄酮成分进行分析,以评价营养价值。分别对山露菜的茎、叶中纤维素、脂肪、蛋白、多糖、微量元素、黄酮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山露菜中叶含膳食纤维53.50%,茎含49.70%;叶中含蛋白质20.36%,茎中含16.20%;叶中脂肪含14.71%,茎含9.83%;茎与叶中总多糖含量为1.60%,甘露糖与葡萄糖两种单糖摩尔比1.00∶15.30;茎中K含量为59.43 mg/g、Ca为12.64 mg/g、Na为6.24 mg/g,叶中K含70.13 mg/g,Ca为12.61 mg/g,Na为6.67 mg/g;山露菜中总黄酮含量为4.80%,测出芍药苷、牡荆素、木樨草苷、芦丁以及紫云英苷5种黄酮,茎中黄酮含量为1.67%,仅富含芍药苷、牡荆素、木樨草苷,而叶中富含芦丁、紫云英苷,占叶中总黄酮15.70%。山露菜的营养成分丰富并含有多种黄酮化合物,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7.
梅晶  祖桂芳  赵晓红  何颖  孙健 《食品科学》2012,33(3):248-251
通过比较北京早园竹叶提取物中的主要活性组分黄酮苷类、酚酸类及总提取物3个组分对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的增殖、凋亡及Akt信号通路作用差别,考察竹叶提取物对正常细胞可能产生有害作用的活性组分。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作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法测细胞凋亡、In Cell Analyzer 1000活细胞图像分析系统测定Akt信号通路的活化。结果显示:1)50~400μg/mL范围内3种组分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无明显变化,当质量浓度≥800μg/mL时细胞增殖率明显下降(P<0.05),细胞毒性作用明显,且以酚酸类组分作用最强;2)不同组分的竹叶提取物在200~800μg/mL范围内与空白组比较均可降低细胞凋亡率(P<0.05),但总提取物和黄酮苷类在质量浓度为1600μg/mL时本身可诱导CHO细胞的凋亡增加,差异显著(P<0.05),且以黄酮苷类诱导的细胞凋亡率最高,达14.21%;3)与对照组比较,黄酮苷类在100~800μg/mL剂量条件下,对Akt的活性无明显影响,总提取物在400、800μg/mL时Akt的激活率明显增加(P<0.01),而酚酸类在100~800μg/mL范围内,随剂量增加,激活率增高,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r=0.996,P<0.01)。由此可见3种不同提取物组分对CHO细胞的作用是有差别的,其中酚酸类可能是产生有害作用的主要组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纯化工艺对竹叶中总黄酮及异荭草苷提取效果的影响,筛选最佳纯化工艺,并筛选最佳纯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纯化液中总黄酮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纯化液中异荭草苷的含量,考察乙酸乙酯萃取法和树脂柱分离法的纯化效果,并筛选优选工艺的最佳条件.结果:聚酰胺柱分离法为最佳纯化工艺,其纯化条件为:提取液(浓度2g生药/mL),脱脂,拌样,湿法上柱,先用水洗脱杂质,再用9 BV的50%乙醇洗脱,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为35%.结论:聚酰胺用于竹叶中黄酮的分离,操作简单方便,分离液纯度高,无污染,便于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竹叶花椒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性以及协同效应。方法:采用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法评价竹叶花椒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通过加和法研究竹叶花椒黄酮提取物与维生素C和芦丁复配物的协同作用。结果:竹叶花椒黄酮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0.03,0.062 mg/mL,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竹叶花椒黄酮提取物与维生素C或芦丁组成的复配物抗氧化活性高,且在复配比例为1∶1时抗氧化性最强,维生素C+黄酮提取物组成的复配物的抗氧化活性较芦丁+黄酮提取物组成的复配物高。结论:竹叶花椒黄酮具有强抗氧化性,其与维生素C及芦丁组成的复配物可提高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具有抗氧化协同作用,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的潜在来源。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溶剂及辅助方法对花生壳提取物木犀草素含量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物中木犀草素绝对含量和抗菌效果与提取溶剂和辅助方法有关,提取物中木犀草素的绝对含量及在同一浓度时抗菌效果分别是丙酮乙醇甲醇乙酸乙酯水、水浴回流法微波法恒温震荡法超声波法,同时对于同种溶剂或辅助方法提取物而言,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加,抗菌作用越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效果与提取物中木犀草素绝对含量呈正显著相关,与花生壳提取物得率之间无显著相关。辅助方法有助于提高花生壳提取物木犀草素绝对含量和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