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头圈子     
草头圈子实际上是两道菜,也就是生煸草头和红烧圈子。之所以把这两种做法和工艺完全不同的菜做成双拼,那自然是因为它们个性互补的缘故。  相似文献   

2.
草头意蕴     
自古繁华的江南,四季皆好,尤以春甚.寻常人家里,杏花烟雨、小燕双飞刚在窗前,转头,竹林春笋、满地蒌蒿等便到了桌上.这些新生的、青嫩的田间春味,江南人惯以"芽" "头"称之,如"枸杞芽" "草头",贴切之余更透着几分亲昵,只是后者令很多北方朋友莫名:草头?什么草的头啊?苜蓿?那不是喂牛、马吃的吗?吃草头又何以在苏、沪等地...  相似文献   

3.
圈子草头     
前阵子.笔者到小区附近新开不久的一家饭店用餐,见菜单上有道久违的圈子草头,便毫不犹豫地下了单。等了许久,菜上桌,单从外观上看就不过关。首先酱色不足,加之不见了印象中该菜应有的耶股圆润饱满挺拔劲儿,不禁担心起菜的味道来。  相似文献   

4.
酒香草头     
《上海调味品》2014,(4):7-7
酒香草头是最传统最简单的吃法,保持了草头清香鲜嫩,又有酒香的回味诱人。最简单也是最美味的家常做法。主料:草头 食用油、白酒、食盐制作过程:1.草头游争。2.起油锅,油热后入草头翻炒。3.加入少许盐、一小勺白酒继续翻炒后出锅即可。  相似文献   

5.
咸菜称咸齑     
《食品与生活》(2003年第二期)载《腌金花菜》中提到,崇明人把盐腌的草头叫作“草头腌鸡”。实际上江苏、浙江的不少地方方言中是把“咸菜”讲作“咸齑(jī)”的,宁波人嗜咸,咸菜是宁波人常食之物,他们就把咸菜讲作“咸齑”,宁波民谚就有“三日勿尝咸齑味,两脚只觉酸汪汪”之说。由于人们不知“咸齑”之“齑”是怎么写的,或者汉字中是否有这个字,于是就以谐音写作“鸡”,“咸齑”被写作“咸鸡”,于是“咸鸡”的词义又被人们望文生义误解为——咸菜味鲜如鸡,故咸菜被叫作“咸鸡”。  相似文献   

6.
草头圈子     
大肠是很多人平时不敢尝试的食材,味道不佳,形状也不好,不知道草头圈子的出现能否改变你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草头圈子     
草头圈子实际上是两道菜,生煸草头和红烧圈子。之所以把这两种做法和工艺完全不同的菜做成双拼,那自然是因为它们个性互补的缘故。草头是句上海土话,实际上它的学名叫作苜蓿,而江苏人管它叫作秧草。这在很久以前是被视为野菜的,因  相似文献   

8.
金齑趣谈     
在我国调味品史上曾占有重要地位的齑,它的源流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在我国商周宫廷御膳食馔中,著名的有“三羹”、“五齑”、“七菹”等.其“五齑”为昌本(菖蒲根做的齑)、脾析(牛百叶、即牛胃做的齑)、蜃(大蛤蜊做的齑)、豚柏(小猪肩肉做的齑)、深蒲(即蒲弱、蒲芽做的齑).据郑玄《周礼》注“凡配酱所和,细切为齑,全物若蝶为菹.”在古代烹调术中,和是搅拌交融合并之意.此处为浸腌酱渍之意.指齑是一种切得很细的,用肉酱  相似文献   

9.
也说草头     
草头是苜蓿的嫩茎叶,在广泛种植草头的上海、浙江、苏南一带,当地人把它看作是早春时节的一种时令蔬菜.草头因其开黄色小花,所以人们又叫它金花菜,又因其细茎上长有三片叶子,而被人称为三叶草.在江苏的江阴、张家港、扬中等地区,它又被称为秧草.草头对人体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防出血、利五脏,调节人体的酸碱平衡.  相似文献   

10.
“草头”是一种蔬菜的名称,也是如今餐桌上常见的蔬菜。在吴方言中,植物初生的嫩叶或嫩芽都可以叫做“头”。犹如人的头长在躯体的顶端一样,植物的嫩叶大多生长在茎或枝的顶端。在上海,嫩叶或嫩芽被缀以“头”者很多,如“马兰头”是一种野菜的嫩叶,“枸杞头”则是一种落叶灌木——枸杞(其果实即“枸杞子”)的嫩芽,“香椿头”则是乔木椿树的嫩叶等等。  相似文献   

11.
唐刘恂在昭宗朝(889-904年)出任广州司马,任满后写成《岭表录异》一书,书中记载了许多岭  相似文献   

12.
正"草头"是江南一带对豆科蔬菜南苜蓿的叫法。草头有叶三齿,如倒心形,先端稍圆或凹入上部有锯齿,叶的表面呈浓绿色,茎梗极短,主根长,多分枝。草头嫩叶,极富营养,在绿叶蔬菜中,它的维生素K含量最高,维生素A含量与胡萝卜接近,维生素C含量是白萝卜的二三倍。更重要的是,草头口感鲜嫩爽脆,十分鲜美。上海人对草头情有独钟,生煸草头、酒香草头、草头圈子,一向是本帮菜的主力。初秋,菜场鲜草头上市,碧绿生青,每500  相似文献   

13.
《中国烹饪》2010,(11):81-81
山西读者徐silong:《中国烹饪》上登过很多淮扬菜,很多食材我们都不熟悉。比如草头,是什么菜?  相似文献   

14.
正刚闹过元宵,不知不觉就迎来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我们家乡有二月二吃撑腰糕的习俗,说是在这一天吃了撑腰糕,就有神仙帮你把腰"撑"住,一年四季干活不会腰痛。我们是江南水乡,世世代代种水稻。春节一过,地里的农活便忙开了。一年到头面朝田地背朝天,弯腰躬背地干活,哪有不累不腰痛的?为了祈求在新的一年中能平安健  相似文献   

15.
《上海调味品》2011,(4):16-16
对于现在正当时的小红萝卜、草头、草莓,大家都有什么吃法?又是什么绝招在巧妙烹饪这些食材?来看看群众的智慧,再挑几种回家试试吧,春天的味道是要吃过才知道的!  相似文献   

16.
《餐饮世界》2014,(6):80
正草头并不是江南出产的本地食材,而是张骞千里迢迢从西域带来的,书名:苜蓿。草头在中国落户已经有2000多年。这种见风长的三叶小草是旧时平民的重要营养来源,也是风雅之士精心烹制的小鲜,如今则是江南地区家家户户的健康美食。与其他鲜品不同,草头生命力极强,在江南地区,田间地头,三四月,一碧万顷。在这个时节吃到鲜嫩的野生草头是一种可以轻易实现的乐趣。  相似文献   

17.
听懂上海方言,往往是本帮菜入门的第一步。比如“地栗”就是荸荠、“落苏”就是茄子、“草头”就是苜蓿。说起草头,不得不提一提它的前世。直到改革开放以前,这种杂生于田间的蔬菜还与荠菜、马兰头、蒌蒿(即芦蒿)、马齿苋、鱼腥草、鸭儿芹、萝卜缨、番薯叶等一起被人们视为野菜。这些吃起来口感与味道多少有些“不同寻常”的野菜,大多被那个年代的人们用来喂猪。  相似文献   

18.
梦亦云 《美食》2011,(11):52
近日读史,方知"断齑划粥"的故事。而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北宋时期大名鼎鼎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范仲淹!《宋史》卷有载:范仲淹从小丧父,后随改嫁的母亲来到朱家,因过不惯寄人篱下的屈辱生活,愤而离家出走,独自谋生。他虽然经常饿着肚子,但仍坚持刻苦读书。10多岁时,他住在长山醴泉寺的僧房里读书,把仅有的一点粮食煮成一锅稀粥,冷凝后用刀划成几块,再加上几片咸菜,早晚各取一块充饥,每天读书到深夜。这样的日子整整过了3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断齑划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20.
崇明农家菜     
正崇明岛是我国第三大岛,位于长江口,是长江泥沙堆积的河口岛屿。1949年以后面积从500多平方公里增长到约1270平方公里,占上海市域面积近1/5。由于上海市政府对崇明岛采取了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崇明岛上到处郁郁葱葱。很多上海人会选择在周末到崇明度假休闲,品尝当地特色农家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