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本文以豌豆淀粉/ε-聚赖氨酸为主要基材,以甘油、海藻酸钠等为增塑剂制备复合膜包装材料。采用单因素、正交实验等方法,在设定的工艺条件下流延成膜,进行复合膜的配方研究和最佳条件下膜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100 mL水中加入10.5 g豌豆淀粉、1.5 g聚赖氨酸(调pH9)、1.80%甘油、0.50%海藻酸钠;产品性能检测表明,抗拉强度约为18.35 MPa,断裂延伸率约为34.79%,水蒸气透过率为12.10 g/(m2·h),透油率为0.682 g·m/(m2·h),对大肠杆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性。本研究表明豌豆淀粉/ε-聚赖氨酸复合膜具有功能性包装应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流延成膜法,利用玉米淀粉、柠檬烯及甘油制备一种新型可降解复合包装膜——柠檬烯—玉米淀粉复合膜。通过测试复合膜的力学性能、水蒸气透过率、吸水率等指标来分析复合膜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相比纯玉米淀粉膜,柠檬烯的加入使复合膜的透光率降低,力学性能和阻湿性能均得到改善,尤其是大大提高了复合膜的断裂伸长率。在玉米淀粉添加量20g,甘油添加量6g、柠檬烯添加量1.6g时断裂伸长率最高,为42.92%,且拉伸强度最高,为15.02MPa。该复合包装膜预期能够用作新型食品包装材料。  相似文献   

3.
采用木薯醋酸酯淀粉、玉米淀粉和卡拉胶复配制备复合膜材料。在分别研究三种单一成分的浓度-粘度-温度关系、溶解度、膨胀率等性能基础上,选择了成膜性较好的三种配比5∶3∶2,2∶6∶2和1∶7∶2(醋酸酯淀粉:玉米淀粉:卡拉胶),进一步分析了三种膜的透光率、水蒸气透过率和吸湿率等性能。结果表明1号膜(5∶3∶2)醋酸酯淀粉含量高,膜的抗拉强度和断裂伸展率最大,分别为5.13 MPa和6.0%,当卡拉胶比例一定的条件下醋酸酯淀粉对膜的水蒸气透过性和吸湿性影响显著,而对透光率影响不大,醋酸酯淀粉含量高的1号膜的吸湿增重、水蒸气透过系数和透光率分别为40.16%,0.49 g·mm/m2·h·k Pa和44.5%(450 nm),而3号膜则分别为21.39%,0.34 g·mm/m2·h·k Pa和34.80%(450 nm)。综上,醋酸酯淀粉和卡拉胶是影响膜各项性能的关键成分。   相似文献   

4.
基于静电相互作用(离子键、范德华力)的蛋白质-多糖聚合现象成为改良可食膜的重要手段。本实验以酸溶胀胶原纤维(正电性)为基料,研究带负电性的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对胶原纤维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MC添加量(以胶原纤维质量计,下同)过多(大于10%),成膜液发生絮凝甚至分层现象而不能成膜;随着CMC添加量(范围为0%~5.0%)的增加,成膜液ζ-电势显著下降,pH值无明显变化,复合膜表面越来越粗糙,膜厚度增加,透光率显著降低(P<0.05);复合膜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随CMC添加量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而断裂延伸率显著降低(P<0.05);当CMC添加量达5.0%时,复合膜的水蒸气透过率达到(32.41±0.86)g/(m·s·Pa),阻氧性与膜溶胀动力学性能显著提高(P<0.05);此外,热稳定性分析表明添加CMC能够提高复合膜热稳定性。由此可知,CMC能够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促进与胶原纤维的结合,提高胶原纤维膜相关机械强度和阻隔性能,从而为可食膜性能提升提供了一种可行手段。  相似文献   

5.
将纤维素纳米晶体(CNC)加入NaClO氧化体系制备氧化淀粉(OS),将氧化淀粉(OS)与聚乙烯醇(PVA)/甘油(GL)共混制备复合膜,3种物质的质量比为OS∶PVA∶GL=20∶8∶5;并对OS和复合膜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CNC添加量为0. 5%时,OS的羧基含量最高为1. 1%;此时复合膜的透明度达到最高值0. 66,且复合膜的热稳定性最好;在CNC添加量为3. 0%时,复合膜的拉伸应力达到11. 89 MPa。  相似文献   

6.
采用流延法,制备一种含绿豆淀粉与聚乙烯醇(PVA)复合膜,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绿豆淀粉与PVA比例、交联剂、增塑剂等因素对膜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正交实验法对绿豆淀粉与PVA质量比、增塑剂用量和交联剂用量进行的优化。结果表明,以绿豆淀粉∶PVA质量比、甘油和乙二醛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3(g/g)、20%、8%制备的膜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透光率最佳,分别为(17.3±0.25)MPa、112%±2.15%、28.2%±0.23%。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淀粉醛(dialdehyde starch,DAS)对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槲皮素(quercetin,QR)复合膜特性的影响。方法 以青稞淀粉为原料,通过高碘酸钠氧化制备了DAS,以SPI为基质,以DAS和QR为添加物,以拉伸强度、水分阻隔性能、抗氧化性能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筛选出DAS强化的SPI/QR复合膜最佳制备条件后,对复合膜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物理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 DAS强化的SPI/QR复合膜最佳制备条件为每100 mL蒸馏水中添加SPI 6.00 g、pH为8、DAS 5%、QR 4%、DES 25%(DAS、QR、DES以SPI质量计)。在此条件下,薄膜的拉伸强度为(7.37±0.39) MPa、水蒸气透过系数为(3.54±0.29)×10-11 g/(m·s·Pa)、抗氧化活性为(70.88±0.40)%。结构表征结果表明, DAS的添加使得该复合膜分子间形成了共价亚胺键,表面结构及横断面结构更加致密。此外,该复合膜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紫外阻隔性、疏水性。结论 D...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淀粉三层复合膜的降解过程及降解周期。方法 通过测定淀粉复合膜在受控堆肥条件下其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来确定其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及其崩解程度, 通过测定失重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方法观察降解前后淀粉复合膜的形貌、结晶度、化学结构等变化。结果 淀粉复合膜在受控堆肥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生物降解性, 56 d后生物分解率可达47.23%, 与失重率相一致。淀粉复合膜在土埋降解的56 d内, 外观和微观形貌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结晶度降低, 晶体结构被破坏, 降解前后没有产生新的基团, 只是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的过程, 降解周期为42 d。结论 淀粉复合膜在受控堆肥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  相似文献   

9.
木薯淀粉/壳聚糖可食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溶液共混法制备了木薯淀粉/壳聚糖共混膜,测试了其力学性能、水蒸气透过率、阻氧性及抗菌性能,同时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扫描电镜表征了其结构.结果表明,壳聚糖的加入,改善了共混膜的性能,且两共混膜成分之间有良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
预糊化对挤压吹塑制备淀粉/PVA纳米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高性能的淀粉基复合膜,选取羟丙基交联淀粉(HP)和2种预糊化羟丙基交联淀粉(PC、PE)为成膜基材,分别与2种聚合度的PVA(1 700、2 400)复合,添加有机改性蒙脱土为增强剂,采用挤压吹塑法制备了淀粉/PVA纳米复合膜。结果表明:PC/PVA、PE/PVA复合膜表面不存在淀粉颗粒碎片,HP/PVA复合膜表面分布着未糊化的淀粉颗粒;同种淀粉和高聚合度的PVA之间,界面亲合力更强,相容性更好,形成的复合膜力学性能较好,疏水性能更强;预糊化淀粉有利于良好、有序插层结构的形成,与PVA分子之间联结更紧密,阻碍了水分子的吸附和透过。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淀粉基复合膜的力学性能和阻水性能,以酸解淀粉和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为主要成膜基材,通过挤出吹塑法制备了酸解淀粉/PBAT复合膜,研究了淀粉/PBAT比例对复合膜结构、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BAT含量的增加,淀粉/PBAT共混物的流动性增强,模量与复合黏度降低,淀粉与PBAT之间的氢键作用减弱。添加PBAT可显著提高淀粉膜的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复合膜纵向最大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7.86 MPa和532.67%,最低水蒸气和氧气透过系数分别为3.74×10?11 g?m?1?s?1?Pa?1和5.77×10?15 cm2?s?1?Pa?1。  相似文献   

12.
胶原蛋白与壳聚糖复合膜的机械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鮰鱼皮胶原蛋白与壳聚糖为原料制备可食用复合膜。通过正交试验考察胶原蛋白与壳聚糖的质量比、增塑剂种类及添加量、热处理温度及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可食用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胶原蛋白与壳聚糖质量比和热处理温度对拉伸强度影响较大;甘油添加量对复合膜断裂伸长率影响显著,而热处理时间对复合膜断裂伸长率有较小的影响。最佳机械性能复合膜制备工艺为:胶原蛋白与壳聚糖质量比为6∶4,甘油添加量(以总溶质计)20%、热处理温度为70 ℃、热处理时间为30 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复合膜表面光滑无气泡,拉伸强度为(21.98±0.33)MPa,断裂伸长率为(127.35±3.03)%。  相似文献   

13.
以玉米淀粉(corn starch,CS)和蛋壳粉(eggshell powder,ESP)为主要成膜基材制备CS/ESP复合膜。研究CS质量浓度、ESP添加量、丙三醇(glycerol,Gly)添加量3 个因素对CS/ESP膜抗拉强度(tensile strength,TS)、断裂伸长率(elongation at break,EB)、水蒸气透过系数(water vapour permeability,WVP)和氧气透过率(oxygen permeability,OP)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膜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试验得到CS/ESP膜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具体如下:CS质量浓度4.9 g/100 mL、Gly添加量49%(m/m)、ESP添加量1.9%(m/m),对应CS/ESP膜的TS、EB、WVP和OP分别为4.97 MPa、109.12%、1.31×10-12 g/(cm·s·Pa)和1.19×10-5 cm3/(m2·d·Pa)。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ESP和CS具有较好的相容性。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结果表明ESP的添加提高了CS/ESP膜的结晶度和热稳定性。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CS/ESP膜具有光滑的表面和断面形貌,没有明显的突起和腔。  相似文献   

14.
胶原纤维膜是一种重要的可食性蛋白膜,但其性能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胶原蛋白膜的性能,使其能更好的应用于食品包装等,本实验研究了不同p H值(2、3、5、7、11)和不同离子强度(0.1、0.2、0.3 mol/L)对胶原纤维膜机械强度和微结构的影响。实验表明,p H值对胶原纤维膜的厚度无显著性影响,但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延伸率随p H值增大而明显表现为V型变化,且在p H=2时膜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67.67±2.57 MPa,此时膜表面较光滑,质地均匀;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膜的厚度逐渐增加,机械性能显著降低,膜表面粗糙度程度增加,并扰乱了纤维之间排列;与干膜相比,湿膜的拉伸强度发生较大下降,而断裂延伸率却大幅度增加。此外,随离子强度增加以及成膜液的p H偏离胶原纤维的等电点,膜的膨胀性能增加。  相似文献   

15.
以玉米淀粉、壳聚糖、魔芋葡甘露聚糖(KGM)为成膜基材。通过研究成膜配方中壳聚糖与KGM质量比、玉米淀粉、甘油、吐温-80等材料的质量分数对复合抗拉强度(TS)、断裂伸长率(EAB)、水蒸气透过系数(WVP)和不透明度(Opacity)的影响,以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复合膜综合分为评价指标,利用正交实验对复合膜成膜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壳聚糖与KGM质量比1.0∶0.6、玉米淀粉质量分数10%、甘油质量分数0.50%、吐温-80质量分数0.30%时,复合膜TS为(22.53±0.16)MPa,EAB为(20.07±1.18)%,WVP为(1.87±0.01)×10~(-12)g·cm~(-1)·s~(-1)·Pa~(-1),不透明度为(4.13±0.07)mm~(-1),复合膜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6.
胶原/氧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复合膜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制备性能更优的胶原膜,使其更好地应用于食品包装领域,采用不同氧化度的氧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DHPMC)与胶原以质量比1:1.25共混成膜,考察DHPMC氧化度对胶原复合膜理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胶原复合膜的三股螺旋结构未被破坏,且相比于纯胶原膜,其机械性能、热稳定性、耐酶降解性和亲水性能均有增强,结构更加均匀致密。当DHPMC氧化度较低(氧化度17.78%)时,DHPMC分子中的醛基与胶原的氨基形成共价键,体系的相互作用增强,且DHPMC氧化度低,对复合膜的成膜性能影响小,使得复合膜的抗张强度(115.74 MPa)和热变性温度(76.24℃)相较于胶原/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复合膜(104.69MPa,69.67℃)提高。当DHPMC氧化度较高(氧化度45.12%)时,DHPMC的醛基含量增加,但同时纤维素降解程度也增加,使得复合膜的抗张强度(93.56 MPa)和热变性温度(71.13℃)下降。因此,采用低氧化度的DHPMC与胶原共混可制得综合成膜性能更优的复合膜,将扩大其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胶原膜的使用性能,采用胭脂虫红和高粱红色素复配着色剂对其染色,考察染料质量分数、温度、pH值以及时间等染色条件,确定最佳染色工艺。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3%、温度40 ℃、pH 5的染液中上染8 min染色效果最佳。对染色后胶原膜的天然结构、耐热性能和机械强度进行分析,接触角和吸水率测定显示,染色后胶原膜的亲水性增加;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染料分子与胶原纤维产生了结合;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热重分析表明,染色后胶原膜的热变性温度提高了20 ℃左右,起始分解温度升高了约100 ℃,耐热性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拉力测试结果显示,染色后胶原膜的机械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18.
胶原纤维以其优异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在食品和材料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金属离子-多酚络合物作为一种新兴的材料修饰方法近年来也开始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其可以用于制备薄膜、微胶囊以及作为有机薄膜表面的涂层.该文利用Fe-单宁酸(tannic acid,TA)易于在固体表面粘附的原理把Fe3+-TA络合物作为涂层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