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膳食纤维是一种不可被消化和吸收的碳水化合物聚合物,能够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的生长,促进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动态平衡,进而影响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如脂多糖、三甲胺N-氧化物、短链脂肪酸和胆汁酸的产生,达到调节宿主生理健康的目的.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生发展与脂质代谢紊乱和炎症反应关系密切.而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选择120位志愿者参加试验,任意将其划分成高脂膳食结构组、高糖膳食结构组和高纤维膳食结构组3组,针对每种膳食结构受试者,随机将其划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分析肠道微生物菌群变化,提取DNA,并进行PCR扩增与产物纯化处理,测试生物学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高脂膳食结构能够使人体体重增加,促进肠道有害微生物的代谢,试验组受试者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比对照组高;试验组受试者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高糖膳食结构能够令血糖值升高,对照组受试者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高于试验组,试验组样本厚壁菌门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拟杆菌门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高纤维对照组与试验组丰富度、Shannon指数与均匀性无显著性差异,随着高纤维膳食结构处理时间的增加,拟杆菌门以及后壁菌门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升高,而变形菌门细菌数量无显著改变。高脂、高糖膳食结构会促进有害微生物代谢,高纤维膳食结构会促进有益微生物代谢。 相似文献
8.
肠道微生物群驻留在胃肠道中长期与宿主共生,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代谢性疾病是以物质代谢异常为基础的症候,物质代谢异常会导致肠道微生物群紊乱,因此,代谢性疾病与肠道微生物群有密切联系。本文以肠道微生物群为研究基础,通过查阅与代谢性疾病相关的治疗方法,分析肠道微生物群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总结代谢性疾病食疗与药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通过探讨膳食纤维和中药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发现膳食纤维和中药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共同调节作用,为日后研究膳食纤维与中药结合使用以防治代谢性疾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膳食中的主要成分对肠道微生物组成及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肠道微生物结构和功能的不断挖掘,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参与人体与膳食相关的多项生理过程,膳食在调节人体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代谢活动中有重要作用。膳食营养中含有肠道菌群代谢所需的底物,以多种途径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本文对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膳食主成分对肠道菌群组成及代谢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以肠道菌群为靶点,通过调整人类的食物多样性来改善宿主的代谢能力和健康,旨在为肠道菌群的研究及其饮食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比较了岩藻多糖(FUC)及其弱酸降解产物(AFUC)与氧化降解产物(OFUC)在BALB/c小鼠肠道内代谢情况及其对肠道代谢物的影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二级质谱(HPLC-MS/MS)检测FUC、AFUC和OFUC随粪便排出体外的排出率分别为48.85%、40.78%和40.99%,发现岩藻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对排出率影响不显著,个体间差异较大。进一步对肠道细菌与FUC、AFUC和OFUC的在肠道内的代谢率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Muribaculaceae菌科微生物是AFUC在肠道中代谢的主要参与菌,FUC和OFUC在肠道中代谢主要与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Muribaculaceae菌科和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等相关。FUC、AFUC和OFUC在宿主体内通过影响肠道菌群代谢,共同影响了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D-Glutamine and D-Glutamate Metabolism)途径,降解产物OFUC和AFUC均显著影响生物素代谢(Biotin Metabolism)的代谢途径,说明岩藻多糖及其降解产物对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的效果存在差异。本研究揭示了岩藻多糖通过肠道菌群发挥功效的机制,为岩藻多糖及其降解产物在食品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肠道是人体内代谢的重要场所,肠道内寄居的大量细菌在代谢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亚麻籽富含人体必需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木酚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改善肠功能、调节雌激素等功效。本实验旨在探究亚麻籽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通过招募健康成年志愿者,进行为期21 d的亚麻籽饮食干预(亚麻籽摄入量为0.6 g/(kg·d)),收集亚麻籽摄入前后健康成年人粪便样品,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和高通量气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志愿者在摄入亚麻籽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指标Shannon指数升高,同时肥胖群体中高比例厚壁菌门的占比下调,所有粪便样本中短链脂肪酸含量上升。本研究证明,亚麻籽的摄入可以改变健康成年人肠道菌群结构,增加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同时可以促进肠道内短链脂肪酸的产生,从而维持肠道微环境,抑制肠道疾病的发生;并且其部分菌群结构的改变可能有利于预防肥胖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对原花青素A2(procyanidin A2,PCA2)体外大鼠肠道菌群代谢物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培养时间点PCA2肠道菌群代谢物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diammonium salt,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菌群培养时间的延长,PCA2质量浓度逐渐降低,在6 h时PCA2的浓度降低77.28%,24 h降低了90.07%。PCA2经肠道菌群代谢主要产生8 种新化合物,经鉴定为对羟苯基乙酸、表儿茶素、3-(4-羟苯基)丙酸、B型原花青素、5,7,2’-三羟基黄烷和3 种未知结构化合物。PCA2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的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PCA2,其中代谢6 h时,其T-AOC、DPPH自由基和ABTS+?清除能力分别提高了2.01、2.16、1.34 倍。肠道菌群代谢物在PCA2生物活性作用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抗性淀粉种类对大鼠肠道代谢产物和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种类抗性淀粉(RS2、RS3、RS4)为研究对象,采用动物实验法,研究其对大鼠肠道代谢产物和血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RS2、RS3、RS4均有控制体质量、降低肠道pH值、增加盲肠组织和盲肠内容物质量、增加盲肠内容物含水量、增加盲肠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SCFA)含量、降低盲肠内容物中氨含量以及调节血脂等方面的生理功能。其中,在控制体质量方面,RS4体质量增加量最小;在调节大鼠肠道代谢产物方面,RS3效果最优;在调节血脂方面,RS3对血清甘油三酯的降低效果最显著,平均降低水平可达30%左右,而RS4对血清胆固醇的调节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4.
旨在通过体外发酵技术研究大豆寡糖(soybean oligosaccharides,SBOS)对香猪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无菌采集环江香猪的空肠、回肠和盲肠内容物作为接种物,分别以0(对照组)、0.5%、1.0%、2.0%、5.0%、8.0%的SBOS和2.0%葡萄糖为底物进行体外发酵。利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polymorphism,T-RFLP)分析48 h后发酵液微生物区系,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测定发酵液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和链球菌的16S rDNA变化。结果表明:SBOS提高了发酵液微生物的多样性;随着SBOS添加量的增大,发酵液中有益菌先增加再减少、而有害菌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其中以2.0%的SBOS添加量发酵效果最优,促进了回肠和盲肠发酵液中双歧杆菌的增殖(P<0.05)、降低了盲肠发酵液中大肠杆菌和链球菌的增殖(P<0.05)。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为探究红曲黄酒传统酿造过程中的挥发性风味组分及菌群结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型,系统比较传统酿造初期、中期和末期3 个时期酒醅样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同时运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传统酿造过程不同时期的微生物菌群结构。结果表明:红曲黄酒传统酿造过程挥发性风味组分及菌群结构变化显著,优势菌群-挥发性风味组分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红曲黄酒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大多与传统酿造中、末期中的优势菌群呈正相关。研究结果阐明红曲黄酒传统酿造过程中香气组分形成与微生物菌群之间的关系,确定与关键香气组分形成密切相关的微生物类型,为红曲黄酒中功能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和发酵调控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