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33)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金融科技事业蓬勃发展,金融创新不断涌现。金融科技作为一种金融与技术深度融合而成的新型金融业态,发挥着直接连接资金的供需关系、改善金融信息不对称问题、拓宽金融服务群众的需求等重要作用,但金融科技也易引发金融大众化现象较为显著、金融科技风险的外溢效应严重、金融市场稳定性受到冲击等金融系列风险。对此,本文提出构建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实行去中心化合作式监管、开展包容性监管治理模式和运用监管科技升级监管能力等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7)
近年来,为提高监管效率、降低合规成本,监管科技和合规科技快速发展。本文分析了两者的内在属性、差异及其相互关系。本文认为,监管科技可定义为监管主体运用新技术提高监管效率和能力;合规科技则可定义为金融机构采用技术手段满足合规要求,降低合规成本。监管科技的主要运用领域为数据收集、整合与报送,风险监测、分析与报告,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其他具有监管部门特色的监管科技实践探索;合规科技的运用领域主要有身份识别与管理、风险管理、合规分析与报告、反洗钱等金融交易监测等。从发展趋势看,两者的应用将逐步扩展至金融监管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部流程,并在某些领域的产品开发和应用上呈现出相互融合态势,但两者发展态势并不同步。总体看,监管科技和合规科技的底层技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现有的技术手段还在不断探索开发并运用于这一领域。要推动监管科技和合规科技的发展,需要坚持风险为本、坚持消费者隐私保护、坚持以人为本进行风险处置、坚持强化交流与合作等原则。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1)
通过分析金融科技风险及监管困境,结合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经验,阐述了我国金融科技监管在监管原则、监管时机选择、运作机制、中央与地方双层监管、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建设、金融消费者保护力度六个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借鉴美国金融科技监管穿透式监管、金融消费者保护等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做好我国金融科技监管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6)
互联网金融是将电子支付与金融业相结合的一种产物,也是金融供需存在缺口以及渠道创新下的必然产物,它最显著的优势就是创新。央行作为金融管理部门,关注和鼓励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并针对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加强监管。文章收集和整理了国外互联网金融的业务类型及主要经验,分析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主要风险,提出强化监管、规范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6)
数字技术以其成本低、覆盖广等优势推动我国普惠金融迅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有效缓解了传统普惠金融存在的信用采集难、成本高等困难,降低了普惠金融推广中的部分风险。与此同时,数字技术也为普惠金融带来了新的风险,给普惠金融监管带来困难。目前国内外文献主要集中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针对数字技术下产生的风险和监管研究有待加强,实践中数字普惠金融监管框架仍需进一步完善。从数字普惠金融的基本内涵出发,系统梳理了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目前监管状况,并从数字技术和普惠金融结合的角度详细分析了存在的各种风险。针对这些风险,基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历史发展,论证了监管的必要性,探索构建了相应的监管框架,提出了具体的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4)
通过研究认为CSE方案的净资本规则存在缺陷,流动性资产池的假定过于乐观,管理者的资源以及管理过程存在不足,SEC监管权限缺少明确法律授权,误信投资银行持股公司的风险能力,缺少符合巴塞尔协议精神的安全和稳健性的文化等因素相互交织导致CSE方案终结。建议注重自我监管与外部监管的协同,提高净资本和流动性资产池的数量和质量标准;明确规定系统性重要的经纪交易商的杠杆率限制,杠杆率既不能过高也不能保守;监管机构应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监管能力;成立工作组研讨混业经营的大金融集团或者复杂金融活动的监管主体、监管内容、法律地位等。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4)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丰富我国金融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体制不完善、监管存在空白、法律法规滞后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必须从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新问题入手,从风险监管的模式、措施和监管主体等方面进行创新,才能适应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需要,更好地控制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5)
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表明,当前的金融稳定制度不能有效约束金融机构冒险获利的冲动,甚至可能激励微观机构选择短期行为,引发道德风险。本文根据风险—收益对称原理,建立微观审慎监管—宏观审慎监管—金融机构三部门模型,剖析金融衍生过程与风险积累机理,探索一种风险防范机制——结合项目风险水平从决策者当期薪酬中计提风险准备金,以约束金融机构管理者任职期内的短期冒险行为,防范未来金融风险。建立有效的风险准备机制的条件是,通过微观审慎监管督促金融机构准确披露风险信息,提交风险准备资金;通过宏观审慎监管实时监测金融体系风险状况,准确预测风险发展态势,并有效管理风险准备资金。在风险准备金机制下,即使部分金融机构发生偿付风险,政策当局也可根据其对金融体系当前及未来稳定运行的影响,结合风险准备规模、存款保险及最后贷款人救助等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2)
金融科技的发展为提升地方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增加地方金融供给提供了机遇,但由于缺少前车之鉴和对其后续发展路径的预期,部分地方金融科技新业态引发金融风险。"产业沙盒+监管规则"模式是监管地方金融科技新业态的可行选择。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可以基于监管沙盒的流程和规则,使用产业沙盒进行测试和比较,从而弥补技术的不足,使得监管更有效。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1)
随着数字经济与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区块链技术日渐走向成熟,但对私人机构发行的数字虚拟货币这一典型应用的监管,在全球范围内都仍是一个难题。本文从数字虚拟货币的本质、全球各国的监管策略、中国对数字虚拟货币监管的探索等视角,对数字虚拟货币的定义、发展与监管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探讨。研究发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数字虚拟货币在商业应用与价值创造方面的作用并不断探索有效监管途径的背景下,一刀切地禁止民间进行数字虚拟货币探索及其相关应用,可能并非最佳选择。本文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我国监管机构在坚持审慎原则的前提下,可以推行适度灵活的数字虚拟货币监管政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并通过监管科技、监管沙盒等监管手段的不断创新,构建中国特色数字虚拟货币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