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2.
该文研究了甘露寡糖(mannan-oligosaccharide,MOS)对高脂饮食(high-fat diet,HFD)小鼠的益生作用。设置正常饮食(normal chow,NC)、正常饮食灌胃MOS (NC+MOS)、高脂饮食(HFD)及高脂饮食灌胃MOS(HFD+MOS)共4个实验组,MOS灌胃量为每天6 g/kg小鼠体重。经过11周实验处死小鼠,通过16 s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最后1周小鼠粪便中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变化,利用LEf Se找出标志微生物,利用PICRUSt对肠道微生物功能组成进行预测,并运用气相色谱检测小鼠盲肠内容物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MOS能够有效减缓高脂饮食造成的小鼠体重增长;同时改变了高脂及正常饮食小鼠的肠道菌群结构,选择性地调节了一些微生物,增加了Akkermansia,Lactobacillus和Bifidobacterium等益生菌的相对丰度; PICRUSt分析结果显示,MOS能够提高小鼠肠道菌群脂代谢的能力; MOS还提高了正常及高脂饮食小鼠盲肠中乙酸、丙酸、丁酸的含量,同时降低了戊酸的含量。MOS能够促进高脂饮食小鼠减轻体重,调节肠道菌群结构,促进益生菌的增殖,增强肠道菌群脂代谢能力,并增加一些短链脂肪酸含量,对高脂饮食造成的肥胖小鼠具有良好的益生作用。  相似文献   

3.
亚麻籽油调和油对高脂模型大鼠的降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亚麻籽油调和油对预防性大鼠脂质代谢紊乱模型的降脂作用。在测定亚麻籽油调和油理化特性的基础上,以采用高胆固醇和脂类饲料喂养动物形成脂质代谢紊乱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将大鼠分为基础对照组、高脂对照组、花生油高脂对照组,高(3 g/kg.bw)、中(2 g/kg.bw)、低(1 g/kg.bw)剂量亚麻籽油调和油组,在大鼠灌胃给予受试品4周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体重,血清中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亚麻油调和油符合国家食用调和油标准,结晶温度为-21.7℃,氧化诱导期为5.23h,脂肪酸组成中n-6脂肪酸与n-3脂肪酸比例为4∶1;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高血脂动物模型建立成功,饲喂亚麻籽油调和油后,与高脂对照组和花生油对照组大鼠相比,中、高剂量组血清中TC(总胆固醇)和TG(总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下降,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但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仅中、低剂量亚麻籽油调和油组的体重呈显著性下降。亚麻籽油调和具有较好的氧化稳定性和抗冻性能;灌胃给予2、3g/kg.bw的亚麻籽油调和油对预防性大鼠脂质代谢紊乱模型具有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双歧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不同浓度铅的耐受性和吸附性,对pH值、初始湿菌量以及初始铅离子浓度进行单因素试验,利用热力学及动力学模型对两株乳酸菌结合铅离子的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两株菌对铅的耐受性较好,初始铅离子浓度为50 mg/L,吸附最佳条件是pH值6,初始湿菌添加量1g/L,该条件下双歧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对铅的吸附率分别为97.44%,96.87%;Langmuir-Freundlich模型比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更适合其结合铅离子的过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比准一级动力学模型更适合,说明两株菌与铅的作用机制为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5.
乳酸菌的益生功能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酸菌类益生菌是功能性食品的主要生理活性成分之一,其益生作用已经成为食品科学和临床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年来乳酸菌改善乳糖不耐症、防治腹泻和消化性溃疡、提高机体免疫力等益生功能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对研究前景提出展望,以期为我国乳酸菌的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甘薯纤维素粒度对雄性大鼠的血脂、肝脂的影响。选用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其中一组作为空白组,另外4组分别为高脂对照组、普通纤维素组、超微纤维素组和纳米纤维素组。实验喂养28 d后解剖,测定血浆和肝脏中的脂质指标,以及粪便和小肠液中的总胆汁酸含量。结果表明,高脂对照组大鼠体重增加量、采食量、血脂、肝脏脂肪浓度、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总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空白组,说明高脂膳食对大鼠的影响非常明显;普通纤维素组、超微纤维素组和纳米纤维素组的体重增加量、血脂、肝脏中总脂肪、TC、TG总含量均低于高脂对照组,同时,三个纤维素实验组大鼠的排便量以及粪便和小肠液中总胆汁酸含量显著高于高脂对照组,说明三种不同粒度的纤维素均能降低高脂膳食大鼠的血脂、肝脏中总脂肪、TC、TG含量。纤维素粒度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TC、TG、LDL-C浓度呈正相关性。减小纤维素粒度有利于增强纤维素的降血脂、肝脂的作用,纳米纤维素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SPF级SD大鼠为实验动物,探讨刺葡萄酒对高脂饲料喂养大鼠的降血脂作用及可能机制。结果显示,刺葡萄酒能显著降低甘油三酯含量,低剂量刺葡萄酒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内总胆固醇至1.67 mmol/L(p<0.05);中剂量刺葡萄酒处理能显著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p<0.01)并显著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至0.97 mmol/L(p<0.05)。各剂量刺葡萄酒处理能显著增加大鼠血清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丙转氨酶(p<0.01)的活性,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的含量(p<0.05)。Q-PCR结果显示,刺葡萄酒可促进高脂饮食大鼠肝脏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LCAT)(1.47倍)、丙二酰辅酶A脱羧酶(MCD)(2.21倍)、肉碱棕榈酰转移酶(CPT-1)(1.31倍)的表达,抑制酯酰辅酶A:胆固醇酯酰转移酶(ACAT1)(1.95倍)、DGAT2(1.43倍)、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1.98倍)等负调控基因的上调表达。本研究的结果证明适量刺葡萄酒可降低高脂饮食大鼠体内血脂水平,促进肝脏脂质代谢,抵抗高脂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并且,该作用的发挥可能与刺葡萄酒调节肝脏脂质代谢关键基因表达与脂质代谢的相关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考察了具有降胆固醇乳酸菌(乳酸乳球菌L14-3、鼠李糖乳杆菌118-1、粪肠球菌M53-2、植物乳杆菌117-1、植物乳杆菌23-1)的益生特性,且初探乳酸菌降胆固醇的作用机理。通过模拟胃液、胰液进行乳酸菌的耐酸耐胆盐测定,并评价了乳酸菌对抗生素的抗性。通过胆固醇、胆盐的共沉淀作用和菌体细胞吸收两种方式去除发酵液中的胆固醇,利用邻苯二甲醛法测定胆固醇的含量,确定胆固醇的去除率。结果表明:通过共沉淀作用和菌体吸收,乳酸乳球菌L14-3和鼠李糖乳杆菌118-1分别去除胆固醇的比例最高。在pH=2.0的人工胃液中,粪肠球菌M53-2和乳酸乳球菌L14-3的活菌数显著高于其他3株菌(P0.05)。粪肠球菌M53-2对pH 3.0的人工胃液有较好的耐受性,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4株菌(P0.05)。在pH=8.0人工胰液中,鼠李糖乳杆菌118-1和植物乳杆菌117-1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菌株(P0.05)。植物乳杆菌117-1耐药性最好。因此,研究具有降胆固醇的益生菌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沙棘果对高脂膳食大鼠肝脏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沙棘对高脂膳食大鼠的肝脏保护作用。以雄性Wistar大鼠60只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模型组和沙棘低、中和高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给予高脂饲料。对照组和高脂模型组灌胃蒸馏水;低、中和高剂量沙棘组分别灌胃不同剂量沙棘汁。喂养28 d后,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氧基转移酶(AST)的含量,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沙棘各剂量组与高脂模型组比较SOD活性均升高,MDA含量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脂模型组与沙棘各剂量组比较,ALT和AST活性均降低,AST活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超微结构表明,沙棘能改善对高脂饮食所致的大鼠肝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沙棘对高脂膳食大鼠肝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山楂、决明子、葛根等混合植物为底物,通过发酵研究其成分分析、降脂作用、抗氧化作用和保肝作用。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其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饲喂小鼠高脂饲料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给予不同剂量的发酵液和辛伐他汀,持续灌喂治疗4周,比较各组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力、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 AST)活力,比较各组的肝肾组织病理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灌胃4周后,与高脂模型组相比,发酵液各剂量组小鼠体质量极显著恢复(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脂...  相似文献   

11.
为高血压治疗方式提供更多选择,筛选1株具有较强降血压功能的益生菌菌株,探究其降血压能力及其益生特性。通过ACEKitWST试剂盒对12株益生菌菌株进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抑制的检测,选出ACE抑制率最强的菌株,测定其在胃肠液中的存活率及对酸和胆盐的耐受性。结果表明,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HCS01-013的ACE抑制率最高(61.54%),其在人工胃液中处理3 h、人工肠液中处理4 h后,存活率分别为99.9%、99.7%;分别在pH 2.0、1.5%胆盐的环境中培养17 h,存活率为71.95%、96.79%。说明鼠李糖乳杆菌HCS01-013是一株具有较强降血压功能且耐逆性能较强的益生菌菌株。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研究了油茶对高脂饮食引起的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试验中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高脂模型组、油茶低、中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经造模期15 d和给样期32 d后,腹主动脉采血,取肝脏。测定大鼠肝脏重量,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分别测定血清中ALT和AST活力,血清和肝匀浆中SOD、GSH-Px活力和MDA水平。结果表明,与高脂模型组相比,油茶组肝脏系数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ALT和AST活力显著降低(p0.05);血清和肝脏中SOD和GSH-Px活力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脏组织病理显示,油茶组能够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由结果可知:油茶能够缓解高脂饮食大鼠肝脏肥大,增强机体抗脂质过氧化能力,缓解肝脏脂肪变性,对肝脏损伤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其中油茶高剂量组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3.
对分离于健康儿童口咽部的2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具有广谱拮抗作用的甲型链球菌菌株1-4和4-2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为其作为呼吸道益生菌产品的研发和制备提供安全性依据.通过给予SPF级小鼠口服含有菌株1-4和4-2不同剂量的菌液的急性毒性实验以及耐药性的测定,观察动物是否出现死亡,急性毒性体征,细菌移位生长等情况....  相似文献   

14.
以分离自泡菜的2株魏斯氏菌为研究对象,对其耐酸、耐胆盐、耐人工肠液、抑菌、降解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表面特性的益生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绿色魏斯菌ZY-6的耐酸特性好于希腊魏斯菌WS-419,pH值为2时的存活率分别为45. 18%和24. 65%,pH为3和4时,存活率> 100%;在质量浓度3 g/L的胆盐浓度中存活率分别为75. 89%和72. 05%,都显示出较好的胆盐耐受性; 2株菌对人工肠液具有一定的抗性,3 h后的存活率在80%左右; ZY-6的抑菌活性稍好于WS-419,两者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2. 61、27. 02、30. 53 mm和22. 59、25. 82、27. 96 mm; 2株魏斯菌降解胆固醇的能力相似,降解率分别为32. 79%和32. 13%; WS-419对甘油三酯的降解率好于ZY-6,两者分别为42. 80%和26. 70%; 2株菌的表面疏水性和表面凝集性皆大于60%,显示出较好的表面特性。绿色魏斯菌ZY-6和希腊魏斯菌WS-419的益生性能较好,可作为功能性食品开发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对乳酸菌的研究逐渐成熟化,利用乳酸菌的益生作用生产的食品再生活中越来越普遍,本文简单阐述了乳酸菌再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乳制品生产加工中的应用,并简单阐述了其益生作用机制,让人们更清除什么样的健康食品,有助于人们在生活消费中对含乳酸菌乳制品的挑选,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更了解消费产品。  相似文献   

16.
杜仲绿原酸对高脂模型小鼠降血脂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开展杜仲绿原酸对高脂高胆固醇诱导的高血脂模型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研究,以昆明小鼠为实验动物,随机分成5组:阴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以及低剂量(25mg/kgBW)、中剂量(50mg/kgBW)、高剂量(100mg/kgBW)杜仲绿原酸组,每组10只。后4组喂以高脂饲料,将小鼠灌胃杜仲绿原酸4周,分别测定各组小鼠血清和肝脏脂质水平及血清和肝脏的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研究发现:杜仲绿原酸显著降低小鼠血清TC、TG、LDL-C水平、动脉硬化指数和冠心指数,肝脏TC、TG含量亦有显著降低,血清和肝脏中MDA生成下降,抗氧化酶活性增加。研究表明:在高脂膳食条件下,杜仲绿原酸能够有效地降低血脂和肝脏脂质的积累,提高血清和肝脏抗氧化水平,具有明显的调节脂质代谢作用,其中以中剂量降血脂效果相对最佳。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对酸马奶中分离的197株乳酸菌进行潜在益生作用菌株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通过耐酸性试验和耐胆盐能力试验初步筛选出10株耐受能力较好的菌株,经过模拟人工胃液处理3 h后10株菌的存活率在46.48%~95.86%之间,选取存活率大于80%的3株菌进行模拟人工肠液试验(处理4 h和8 h后),活菌数均保持在1.65×109~1.81×1010 CFU/mL之间,并且3株菌均有一定的疏水能力。其中,菌株2-33在模拟人工胃液中存活率达95.86%、模拟人工肠液中存活率达80.80%、细胞表面疏水性为42.61%,因此将菌株2-33确定为目的菌株。从抗生素药敏试验可知,菌株2-33对诺氟沙星、头孢拉定、庆大霉素、万古霉素以及链霉素有耐药性,不敏感;对克林霉素中度敏感;对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氨苄西林敏感。最后,经分子生物学确定菌株2-33的16S rDNA基因序列长度为1432 bp,在NCBI中基因登录号为MN611708,与L. plantarum JCM1149同源性达100%,并且菌株2-33的糖类发酵试验结果与GB 4789.35-2016一致,所以将菌株2-33鉴定为植物乳杆菌。该研究结果对今后益生菌的深入研究和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小鼠粪便微生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以及粪便微生物的组成结构和多样性,通过体外模拟结合添加不同益生元或营养元素,探究这些物质对小鼠粪便中微生物的富集作用,以及小鼠粪便微生物的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研究表明:氮源是粪便中微生物的生长限制性因子,乳酸细菌培养基(MRS)中的其它营养物质虽不是重要的限制因素,但添加氮源不适于肠道乳杆菌的富集工作。同时添加低聚果糖,乳杆菌数量增加,物种丰度和多样性均较好,适合粪便微生物的体外筛选。本研究结果可为益生元的应用和乳酸菌等菌株的筛选提供试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两株乳杆菌益生特性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健康个体口腔中分离得到了两株乳酸菌,经API细菌鉴定系统鉴定分别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HO-69与Lactobacillus plantarum HO-160,并对两株植物乳杆菌的特性进行了研究。抑菌试验表明,两株菌的代谢产物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两株菌对于人工消化液具有良好的耐受性,HO-69生长的最高胆汁质量分数为0.4%,HO-160为0.3%;两菌均具有较高的表面疏水性与酸碱电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发酵麦胚对高脂模型大鼠胆固醇水平的调节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根据体质量和血清胆固醇水平随机分组,每组10只,空白组自由取食基础饲料和饮水,模型组、液低组、液中组、液高组、渣低组、渣中组、渣高组自由取食高脂饲料和饮水,每天固定时间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同体积水,其他组分别灌胃221、442、884 mg/(kg·d)的发酵液冻干粉和沉淀物冻干粉。60 d后测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含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含量、肝脏TC含量、胆固醇7α-羟化酶(cholesterol 7α-hydroxylase,CYP7A1)活性、排便量和粪便胆汁酸含量。结果:模型组血清TC含量极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高胆固醇血症模型构建成功;液低组、渣中组大鼠血清TC含量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低于模型组;各受试组肝脏TC含量、排便量和粪便胆汁酸排出量均高于模型组,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发酵麦胚降血清胆固醇效果明确,且具有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其作用途径可能与促进血清胆固醇向肝脏转运、增加胆固醇向胆汁酸转化以及增加排便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