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0年初,一场突发的疫情到来,使得很多顾客不再外出购买蔬菜水果,而是选择线上下单送货到家的服务,由此引发网上订单激增。同时,疫情极大限制了人们的出行,很多之前愿意去线下门店采购生鲜商品的消费者转而成为生鲜电商平台的新用户。本文从生鲜电商发展现状,疫情之下生鲜电商发展危机以及其应对措施等角度出发,全面分析疫情之下生鲜电商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网络的普及与生鲜电商的发展,尤其是快递物流提升时效和广泛运用保鲜技术,网购生鲜商品已经成为消费者的重要消费方式之一。最近,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在一次生鲜电商消费调查中发现,网上看着鲜翠欲滴、活蹦乱跳的生鲜,收货时商品却不新鲜的问题比较突出。遇到这些问题,大多数消费者会要求退换货。然而,与电商平台普遍实施的"7日无理由退货"略有区别,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鲜活易腐的"商品不适用7日无理由退货。在实际生活中,这一条经常被放大、  相似文献   

3.
正记者从4月13日举行的上海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疫情期间,电子商务在上海市场供应保障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用手机下单买菜,已经成为消费者日益青睐的消费方式。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介绍了促进在线消费方面的具体举措。一是新兴消费发展迅速。以生鲜电商为例,一季度,全市生鲜电商平台交易额达到88亿元,同比增长167%,订  相似文献   

4.
针对生鲜电商食品安全问题,基于现有的监管体系,构造了由生鲜电商供应商、生鲜电商平台、政府监管机构以及消费者四方共同组成的生鲜电商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仿真模型,评价了生鲜电商供应商的质量偏好及投入策略,探究了政府及平台监管政策对生鲜电商食品质量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对平台进行抽检比直接对供应商抽检更加有效,提高对生鲜电商平台的抽检占比更有助于提高生鲜电商产品的安全水平,若提高惩罚力度,提高平台对供应商的惩罚力度相比提高政府的惩罚力度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5.
正疫情之前,把钱烧得差不多的生鲜电商似乎已经预见到了"死亡"的命运。但疫情过后,逐渐培养起网上消费习惯的消费者又给了生鲜电商一线希望,一时间新玩家、新玩法不断涌现,老玩家也不断自我调整。他们要拼资本、拼技术、拼供应链、拼用户体验,但不管怎么努力,生鲜电商盈利仍然艰难,胜负远未见分晓。  相似文献   

6.
刘礼文 《食品界》2020,(4):57-59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在线买菜、在线购物成为“热词”,其中又以生鲜类商品最为紧俏。据了解,春节期间,每日生鲜、叮咚买菜等主打生鲜类商品的电商平台成交额分别增长了3倍和6倍;苏宁易购、步步高、永辉超市等与新零售相关的上市公司也在加大马力,抢夺市场份额。一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打乱了原本的生活节奏,也改变了大多数都市消费者的日常消费习惯,更引发了多家上市公司加大马力,抢滩线上市场。市场端的变化在股市“立竿见影”。2月4日,永辉超市、红旗连锁股价分别大涨9.48%、7.37%。  相似文献   

7.
零售商学院     
正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查,中国实体零售企业所做的全渠道和消费者所希望的需求正凸显巨大的"数字化鸿沟"。首先,在选择数字化全渠道的时候,消费者更喜欢移动端的购物方式;同时,消费者选择多元化电商平台的比例要高于垂直电商的比例。而实体零售企业所做的,仍是传统电商方式,PC端销售依然占据50%以上的比重。其次,消费者所接受的、所喜好的信息推送中,上市新品和优惠打折的信息排在第一位,消费者目前接受信息推送的主要方式是第三  相似文献   

8.
正国家质检总局于4月14日宣布正式开通质量承诺信息公开查询平台,并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1号店、唯品会等5家电商平台对接,向电商平台推送承诺企业名单、承诺的产品质量标准和具体质量指标、执法检查结果等企业产品质量承诺信息。电商平台将在具体销售承诺商品的商铺设置"质量承诺信息"按钮,消费者点击即可查询上述质量承诺信息。同时,电商平  相似文献   

9.
《食品界》2015,(9)
<正>兴致勃勃从网上订购蔬果、海鲜等生鲜食品,收到后却发现冰袋已化,水果、海鲜坏了一大半。类似的情景很多消费者都遭遇过。生鲜食品电商眼下是资本追逐的重点行业,以本来生活、天天果园、中粮我买网为代表的生鲜电商平台正逐步加大扩张步伐。然而网购生鲜逐渐成为一种消费趋势后,背后的冷链配送却成为最大的掣肘因素。  相似文献   

10.
微信的公众平台的开放 刚刚开放的微信公众平台关闭了企业认证的这个渠道,据微信产品经理反馈,微信产品战略调整,目前已经关闭了所有官方账号的申请.这无疑显示出微信团队对于公众平台的管理规范还处于摸索阶段,微信用户增多以至需要关闭一些途径进行管制,为保持用户体验对功能开放的限制将是微信营销的一个门槛. 微信公众平台开放之后,二维码这个很早之前的信息工具如同被天使棒点化般强力激活,一时间,二维码微信漫天飞,电商、应用、媒体都在求扫二维码获得关注.但是获得关注之后也让企业和微博大号们感到茫然,一方面是来自于微信平台的约束,未认证的官方账号一天只能推送一条信息,已认证的每天可推送两条信息;而另一方面如何互动,一条信息的推送如何实现与用户的有效互动仍是问题.  相似文献   

11.
思雨 《中国食品》2020,(4):104-105
新冠病毒疫情下,除口罩受到广泛关注外,另一个行业亦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那就是生鲜电商。由于受减少外出等方面影响,生鲜电商这一模式目前正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包括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生鲜电商,京东、苏宁等电商生鲜板块,乃至包括家乐福、沃尔玛等涉足线上的商超,订单都出现了大幅增长的情况。一直在烧钱的生鲜电商行业,如今在疫情的特殊时期又表现出了超强的生命力,这是否意味着生鲜电商迎来了拐点呢?  相似文献   

12.
新零售时代下,O2O已进入"线上平台+线下体验"双线互动新模式,众多生鲜电商开始将提升消费者线下购物体验作为发展重点。本文基于线上线下双向融合角度,对电子商务O2O模式、生鲜电商发展现状及实体店选址问题进行文献研究,梳理生鲜电商经营模式的发展历程及不同选址模型下生鲜电商实体店选址影响因素的变化,进而为生鲜电商的未来发展提出总结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亚太地区生鲜配送及冷链物流行业重要的专业展会,亚洲生鲜配送展将于5月6~8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再度拉开帷幕。据了解,展会将以"递送健康鲜生活"为主旨,在生鲜电商迅猛发展、冷链物流需求激增的行业之势下,进一步打造一个辐射全产业链,聚集冷链及配送服务、冷冻贮藏设备、冷库仓储及运输搬运设备,制冷材料配件和生鲜电商于一体的有效商贸平台。同期还将举办多场  相似文献   

14.
电商平台下“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生鲜电商迅猛发展,认证登记的"三品一标"农产品在生鲜电商中占的份额越来越大,但与之对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却相对滞后。为了提高"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安全,树立农业品牌形象,本文从生产者、管理者、消费者和第三方平台的角度探讨了电商平台下"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与难点,提出从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完善监管机制,来优化原有监管模式,并通过升级宣传方式、引入信用评价体系、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构建管理部门、电商平台、生产者三方利益共同体,打造电商平台下"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安全新型监管模式,以不断满足消费者对安全优质品牌农产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马也骋 《食品与机械》2018,34(1):100-103
针对人工方法进行生鲜品包装存在效率低的缺点,设计一种生鲜品电商包装系统。通过将RFID射频技术、用户交互软件和数据库技术进行结合,利用RFID自动化读写功能,在包装操作过程中向生鲜品包装写入生鲜品包装信息,在分拣操作过程中读出生鲜品包装信息,从而提升生鲜品电商企业智能化水平。经实际运行验证,该系统可以自动完成50箱生鲜品包装。所设计的系统能正确识别RFID标签,可以有效地提升包装效率。  相似文献   

16.
张卫 《中国食品》2016,(4):11-17,10
正1月5-15日,新京报《新食品》周刊及其垂直新媒体平台"绿松鼠"启动中国生鲜电商年度测评行动,征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45名消费者及来自新华网、《中国食品安全报》、《中国质量报》等权威媒体的5位专业食品记者组成测评团,体验购买水果、蔬菜、肉制品、水产品,对12家生鲜电商的产品及服务进行测评。接受测评的12家生鲜电商为1号生鲜、爱鲜蜂、本来生活、伯果儿、顺丰优选、天猫喵鲜生、天天果园、沱沱工社、易果生鲜、壹家壹站、一米鲜和中粮我  相似文献   

17.
正生鲜电商在不断加码市场的同时也面临着盈利难的痛点,寻求拓宽市场的方式也就成为生鲜电商的必修课。生鲜电商一边瞄准了C端的消费者,一边紧盯B端零售商和大客户。在业内人士看来,多数生鲜电商都会瞄准B端市场,一方面B端多是大企业,可以提前支付预付款,缓解生鲜电商的盈利压力;另一方面,B端的订单量大、需求稳定,企业提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从依恋关系的视角探讨消费者网购生鲜水果重复购买意愿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互联网平台496份网购生鲜水果的消费者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 网购生鲜水果的质量安全高、服务好、富含营养会显著正向促进消费者依恋的形成, 其中服务好对于依恋的形成影响最大, 较强的依恋心理显著正向提高重复购买意愿。进一步探究依恋心理与重复购买意愿的关系发现, 消费者互惠动机正向调节依恋与重复购买意愿的关系, 即互惠动机越强的消费者, 依恋越容易转化为重复购买意愿。结论 生鲜电商可以利用优质安全的产品和服务促进消费者的依恋的形成, 进而提升消费者重复购买的意愿。对于重视消费者黏性的生鲜电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彭海容 《中国食品》2015,(5):122-123
2月2日,经过数月的筹备策划,光明食品集团宣布正式"触网"——建立自有生鲜电商平台光明·都市菜园,风起云涌的上海生鲜食品电商领域再添主力军。光明食品集团董事长吕永杰表示,光明食品集团在"做电商"这件事上酝酿了一年多,为此,集团聘请了多家专业咨询进行科学论证、反复探讨,光明生鲜电商的诞生是顺天时、应地利、达人和。他指出,光明做生鲜电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用心打造为用户带来优质服务体验、传播健康生活理念的生鲜电商平台。  相似文献   

20.
正都兑生鲜电商是一片蓝海,但至今没有一家生鲜电商平台做得风生水起。近期,重量级生鲜电商美味七七的突然倒闭,更是让人们对生鲜电商的前途担忧。业内人士表示,美味七七或许只是开始,接下来生鲜电商的倒闭潮将要来临。尽管手握亚马逊投资,但美味七七还是倒在生鲜电商的冲刺战中。前一天还与供货商洽谈供货事宜,次日公司便突然宣布倒闭。美味七七成为今年以来第一个倒下的重量级生鲜电商。不过,在业内看来,美味七七或许只是开始,接下来生鲜电商的倒闭潮将要来临。目前,资源已经开始向巨头靠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