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实验从红茶菌液中分离得到一株性质优良的非酿酒酵母H8(克鲁斯假丝酵母Candida crusei),并与全美梅氏酵母、葡萄有孢汉生酵母按1:1:1比例混合,经过46 h培养,与酿酒酵母顺序接种发酵赤霞珠红葡萄酒,通过测定挥发香气物质以及感官品评,与法国酿酒活酵母(RX)在单菌种条件下发酵比较,结果表明:混菌发酵与单菌发酵的理化检测指标差异不明显,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及其含量差别较大,其中混菌发酵的酒样中共有挥发性物质29种,其中酯类物质17种,醇类物质3种,酸类物质3种,烯烃类物质2种,酮类物质1种,其他物质3种;而单菌发酵的酒样中有23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酯类物质16种,醇类物质3种,酸类物质2种,烯烃类物质1种,酮类物质1种。结论:混菌发酵中含量较多且单菌种没有的物质如苯乙醇、薄荷醇、柠檬烯、十一醛、肉豆蔻醛等均具有丰富复杂的特征相香气,对葡萄酒香气有一定积极的贡献,有利于改善目前市场上葡萄酒同质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获得适合蜜桔果酒发酵的非酿酒酵母。方法:从南丰蜜桔自然发酵液中分离产香酵母菌,经26S rDNA序列分析来鉴定菌株。根据单菌发酵后蜜桔酒的残糖、乙醇、总酸、pH来筛选发酵能力较好的菌株,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GC-MS)分析蜜桔果酒香气成分。结果:一共分离出7株产香酵母,鉴定为Pichia fermentans、Pichia aff. fermentans、Pichia kluyveri、Hanseniaspora guilliermondii、Hanseniaspora opuntiae、Hanseniaspora thailandica、Candida ethanolica。其中,C. ethanolica具有较好的蜜桔酒发酵性能,发酵后果酒残糖为1.2 g/L,乙醇为8.9%;H. thailandica是一株发酵蜜桔果酒产香能力较好的菌株,能够产生较少的杂醇和挥发性酸和丰富的酯类物质,包括乙酸乙酯、羊蜡酸乙酯、月桂酸乙酯、辛酸乙酯、乙酸苯乙酯、丙酸乙酯、乳酸乙酯等,能够减弱尖酸味,协调苦涩味,令酒香醇厚,并且具有较好的感官评分。结论:本研究得到一株具有较好的蜜桔果酒发酵性能的酵母菌C. ethanolica,和一株产香能力较好的酵母菌H. thailandica,为后续混合发酵改善蜜桔果酒风味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分离自库尔勒香梨的一株非酿酒酵母菌K6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并以商业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X16为对照,对其生长特性、酿造环境耐受性及发酵特性进行分析。最后将菌株K6与酿酒酵母X16混合发酵制备库尔勒香梨果酒,采用GC-MS检测挥发性风味成分,评价其对果酒香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K6被鉴定为中华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sinensis),其在对数生长期的生长优于酿酒酵母X16,对SO2、柠檬酸的耐受性、碳源利用特性以及产硫化氢性能接近于酿酒酵母X16,对葡萄糖和乙醇的耐受性不及酿酒酵母X16,产β-葡萄糖苷酶性能高于酿酒酵母X16。与单一接种酿酒酵母X16相比,混合接种中华梅奇酵母K6与酿酒酵母X16能显著增加库尔勒香梨发酵果酒中的酯类和其他类化合物含量(P<0.05),说明M. sinensis K6在库尔勒香梨果酒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4.
从桑葚果园中分离得到74株酵母,通过产气实验、TTC显色反应初筛,产酒精能力复筛得到最优菌株Y2。通过WL培养及2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株Y2在28℃、p H 3. 5时生长最佳,能耐受体积分数为12%乙醇,800 mg/L SO2。菌株Y2产酯能力较优,相比于商业酿酒酵母BV818,SLB,发酵桑葚酒风味物质酯类物质相对含量分别比BV818、SLB高2. 63%、5. 13%,所产桑葚酒风味优良,香气浓郁,对桑葚果酒的生产及桑葚产品开发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香格里拉葡萄酒产区中的野生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进行分离鉴定,对鉴定出的98株酿酒酵母进行抗性评价以及发酵特性分析。运用杜氏管发酵法从98株酿酒酵母中选取16株起发早、发酵速度快、产香好的菌株,然后对这16株酿酒酵母进行耐糖、耐酒精、耐氯化钠以及耐高温等抗性评价,最终选出DW4-3、DS3-8、DS2-5、DS3-6、JP2-3等5株可以耐受500 g/L葡萄糖,120 g/L氯化钠,14%vol酒精和耐55℃高温的酿酒酵母菌株做下一步的模拟酒精发酵和酿酒试验。最后对不同菌株发酵葡萄酒的理化性质进行综合分析,菌株DS2-5所酿干红葡萄酒总糖、酒精度和总酸均符合干红葡萄酒国家标准,且在干浸出物,总酚和单宁含量等方面表现突出,干浸出物和总酚含量高于商业酵母F15,色调和商业酵母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对筛选自我国特色酿酒葡萄产区的东方伊萨酵母YF-12、发酵毕赤酵母YF-19和季也蒙有孢汉逊酵母YF-28这3 株非酿酒酵母的生长特性和发酵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方伊萨酵母YF-12和发酵毕赤酵母YF-19具有较好的生长特性;在发酵环境耐受性方面,3 株非酿酒酵母对高质量浓度葡萄糖和SO2都有较好的耐受性,在酒精耐受性上季也蒙有孢汉逊酵母YF-28表现较差;对3 株非酿酒酵母进行纯种发酵实验后测定挥发性物质发现,东方伊萨酵母YF-12和季也蒙有孢汉逊酵母YF-28产生的挥发性物质较多,而发酵毕赤酵母YF-19产生挥发性物质种类很少。上述结果表明,东方伊萨酵母YF-12显示出较好的生长和发酵特性,适合做进一步产业化开发。 相似文献
7.
从刺梨果实自然发酵液中分离到了1株酵母,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酿酒酵母,命名为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CZ。测试了该菌株的酿造潜力(耐糖、耐酸、耐酒精、耐SO2、H2S产生能力)、对不同碳源(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木糖、蔗糖、麦芽糖、水苏糖、棉籽糖、甘露醇、山梨醇)的利用情况、果酒酿造特性(总酚含量、抗坏血酸含量、抗氧化活性),并利用电子舌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调研了该果酒的风味。结果显示,该菌株在测试中的表现结果均与商业菌株X16类似,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同时也是研究刺梨来源酿酒酵母的优良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8.
以陆生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terricola)、浅白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albidus)、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戴尔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为试材,分析了5株非酿酒酵母的生长特性、耐受性和碳源氮源同化能力及发酵速率。结果表明,戴尔有孢圆酵母的生长量较大,耐受的葡萄糖质量浓度为500 g/L、酒精体积分数为18%、SO2质量分数为420 mg/L,可同化氮源3种、碳源11种;陆生伊萨酵母的生长量较小,耐受的葡萄糖质量浓度为350 g/L、酒精体积分数为6%、SO2质量分数为120 mg/L,可同化氮源4种、碳源10种;其余3株非酿酒酵母的耐受及发酵特性优于陆生伊萨酵母低于戴尔有孢圆酵母;陆生伊萨酵母发酵速率在第2天达到最大值,其余4株酵母均在第3天达到发酵高峰。 相似文献
9.
10.
11.
果酒以其酒精含量低、营养物质丰富、口感风味独特等优良特性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欢迎。然而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种类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果酒的品质。由于非酿酒酵母在发酵过程中能够产生丰富的代谢产物,对增强果酒的营养价值和风味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多菌种混合发酵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混合发酵过程中非酿酒酵母的作用、酿酒酵母和非酿酒酵母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酵母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代谢产物对酵母菌的影响)以及混合发酵对果酒风味、抗氧化活性、色素等品质的影响,为非酿酒酵母在果酒发酵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刺梨果渣自然发酵过程中各阶段的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自然发酵刺梨果渣中细菌的16S rDNA基因V3~V4高变区序列,比较发酵6~60 d (每隔6 d取一次样)时细菌群落的差异。结果显示:10个不同发酵时期样本中共检测而出26个门类、40个纲类群、74个目类群、162个科类群、373个属类群。在整个发酵过程中,主要以葡糖杆菌属和醋酸杆菌属为主。发酵结束后,在门相对水平丰度值依次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99.85%)、厚壁菌门(Firmicutes,0.03%)、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0.02%)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0.02%),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变形菌门占主要地位;在属相对水平丰度值排前面的葡糖杆菌属(Gluconobacter,65.37%)和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33.66%)为刺梨果渣发酵过程中绝对的优势菌;发酵后期细菌群落趋于稳定,表明刺梨果渣自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是相对稳定的。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刺梨果醋发酵过程中成分变化,本文以刺梨为原料,采用全液态发酵技术,经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制备果醋,动态监测发酵过程中的理化特性,并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进行,可溶性固形物、pH、总糖及还原糖均呈下降趋势,而总酸和VC含量持续增加,由原汁到醋酸发酵结束分别从1.86 g/100 mL和956.82 mg/100 mL增加至6.79 g/100 mL和1275.88 mg/100 mL。有机酸的含量不断变化,草酸、奎宁酸、丙酮酸、抗坏血酸、乳酸、乙酸及富马酸呈现不同程度的显著增加(
14.
为研究番茄自然发酵液中的酵母菌及其特性,对发酵30 d番茄发酵液中的酵母菌分离纯化,通过菌落形态、镜检特征和26S rDNA序列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并对该菌的生长特性和耐受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番茄发酵液中分离出TY-1、TY-2和TY-3 3株酵母菌均为毕赤酵母属(Pichia)中的库德毕赤酵母种(P.kudriavzevii);其中TY-1和TY-2亲缘关系较近,且与P.kudriavzevii strain SLDY-035菌株的同源性为99%,故选取TY-1进行后续实验;TY-3与P.kudriavzevii small subunit ribosomal菌株的同源性为100%。TY-1和TY-3的最佳生长温度为29℃、pH5.5,对10%~30%葡萄糖和6%~9%酒精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结果表明,从番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的酵母菌株具有良好的生长性能,可为果蔬发酵剂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对刺梨白粉病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拮抗菌,从健康刺梨及其根系土壤进行微生物分离,以刺梨白粉病病原菌(Sphaerotheca pannosa)为靶标菌株,采用叶盘法对拮抗菌进行筛选,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RNA对筛选的拮抗菌进行鉴定,测定其OD值绘制生长曲线,并探究拮抗菌对病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的影响及其产酶情况。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48株细菌,其中JK-6和JK-32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经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空气芽孢杆菌(Bacillus aerius),对刺梨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达到了60%和57%;拮抗菌作用下致使病原菌的孢子在萌发过程中发生异常膨大现象,菌丝表面变得粗糙、膨大、缠绕和融断;产酶情况表明两株拮抗菌均可产生蛋白酶、纤维素酶以及果胶酶。为刺梨白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泡菜中优良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从多种泡菜中分离出92株菌,对其在低温下发酵能力进行测试,筛选出了四株产酸较快、发酵风味较好的菌株Leu.1、Leu.2、Lact.1和Lact.2。经API系统鉴定,Leu.1和Leu.2为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subsp.mesenteroides),Lact.1为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Lactobacillus casei subsp.casei),Lact.2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在10℃发酵白菜中,接种发酵的产酸速度和风味明显优于自然发酵,其中Leu.1和Leu.2发酵前期产酸较快,发酵11d白菜汁pH值达3.67,而Lact.1和Lact.2发酵11d pH值达3.30左右。另外还对四株菌的相关发酵性能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7.
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是一种产自于我国西南地区的野生水果,主要含有多糖、黄酮、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维生素C(VC)及三萜等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糖尿病、辐射防护与抗凋亡等药理作用。查阅国内外有关刺梨活性成分的文献报道,发现对刺梨果实的研究较多,且果实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而对刺梨根和叶的研究偏少。国内文献主要介绍了刺梨果实活性成分的提取纯化、刺梨保健制品和刺梨汁的药理作用,而国外文献侧重于刺梨果实活性成分的组成、结构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本文对刺梨果实中主要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详细介绍了其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组成与结构及多种药理作用,为刺梨在功能性食品、膳食补充剂和药物制剂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