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我国峡谷旅游开发继续升温,选择条件适宜的峡谷区域开展生态旅游具有积极意义。山西省泽州县丹河峡谷景区规划在分析峡谷型生态旅游的内涵与丹河峡谷景区生态旅游开发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峡谷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强调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峡谷生态旅游资源为前提,以开发生态旅游产品为基本思路,体现生态教育功能,重视生态环境监测、保育和生态补偿,促进生态旅游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和享受。但是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越来越严重,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危机,由此,兴起了保护人类自己生存环境的浪潮。人们逐渐将自己融入到自然,把旅游、休养等寄托于自然中。这种以“回归自然”为主旨的生态旅游应运而生,并且生态旅游也被认为是旅游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同时也是旅游事业的发展方向。因此,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科学的对旅游景区进行规划对实施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如何做好景区可持续生态规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智慧景区建设是发展智慧旅游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国家对智慧旅游发展的大力支持推动了智慧景区建设的高速发展,吉林省作为第二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省之一,也掀起了大力推动智慧景区建设发展的浪潮。建设智慧景区不能闭门造车,智慧景区评价标准能够对智慧景区发展起到引领作用,因此本文将参考现有政策指引及智慧景区地方评价标准,结合吉林省A级景区实际情况对吉林省智慧景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数据基础设施是智慧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云计算将是实现智慧黄山景区的重要支撑技术.在分析黄山景区规划管理信息化需求、总结黄山景区现有信息化成果、论述当前云计算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云计算构建智慧黄山景区数据基础设施——云数据中心的规划方案,包括构建云数据中心的原则与内容;探讨了智慧黄山景区云数据中心的实施策略,包括构建私有云数据中心、拓展混合云数据中心以及4个阶段的建设生命周期.对我国智慧景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智慧景区的内涵与总体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解读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概念的基础上,根据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业务管理、旅游经营、公众服务、决策支持的需要,探讨了智慧景区的内涵;然后集成应用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提出了智慧景区建设的总体框架,包括: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基础设施、共享服务设施3个平台,资源保护系统、业务管理系统、旅游经营系统、公众服务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五大系统,以及管理政策、运行机制、资金投入、信息技术、规范标准、人才队伍和安全保障7项保障.同时,构建了智慧景区涵盖网络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和决策层5个层次的体系结构,并分析了构建智慧景区的3个突出优势.对于我国智慧景区的规划与建设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9)
风景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发展旅游、开发资源及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测量指标。武功山地理条件特殊、气候复杂、海拔相对较高以及以山地草甸为特色的旅游资源,使其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更加具有意义。本文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研究,对武功山风景区开展实地调研,建立了武功山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包括生态环境、旅游设施、旅游空间和社会环境承载力4个指标。并对武功山风景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了测算,得出现状条件下武功山风景区的年环境承载力值为3 438 990人,并提出了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景区形象等武功山发展生态旅游建议。  相似文献   

7.
黎黎 《山西建筑》2011,37(13):23-24,29
以生态旅游景区规划的理论为基础,提出生态旅游景区规划的景观生态方法和设计的景观生态学思路,对规划中的生态基础理论、规划原则、规划途径等进行了研究,进而形成生态规划理论框架和理论要点,建设健康、有序的整体人文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产业逐渐成为我国重点的支柱型产业,能够融合各类创新创意、科技手段和技术,衍生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旅游形式.其中智慧景区是我国旅游产业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的一场革命,对我国传统旅游产业的组织结构与经营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能够为全域旅游向智慧旅游转变,提供支持.然而在智慧景区开发的过程中,却存在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到智慧景区开发的质量和效率.对此本文结合智慧景区与交互设计的内涵,分析交互式设计对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可行性,探究智慧景区开发中的问题,提出交互设计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峨眉山景区游客人数逐年增加,景区生活污水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越来越显著,亟需实施污水治理工程来助力解决景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景区规划新建污水处理站15座,污水提升泵站4座。详细介绍了各污水处理站污水管网线路选择及尾水管设计。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智慧景区的发 展既赢得机遇又面临挑战。本文旨在探讨智 慧景区如何在大数据背景下深化发展,首先从 “制定智慧景区发展规划、完善景区信息基 础设施、构建景区智慧应用体系”3个层面分 析“十二五”以来我国智慧景区的发展成就, 并从景区资源保护、业务管理和游客服务等3 个视角分析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背景下智 慧景区发展的困惑;然后论述智慧景区时空 大数据的内涵、类型与特点,明确景区时空大 数据包括2大类、10中类、30小类,具有多源 性、客观性、动态性、现势性和精细性等5个 突出特点;最后从景区资源保护的精明化、业 务管理的精细化、大众服务的精准化3个维 度,提出智慧景区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风景名胜区的入口在空间功能上起到了景区空间序列的起点作用,同时也是旅游线路的引导性标记物。依据仙游县菜溪岩风景名胜区主入口的现状基础条件,文章详细论述了该风景名胜区主入口的提升改造思路和方案,即:随形就势,利用好现有地形,分层建设;顺流而下,整理好现有水系,再现自然;合理安排建筑体量,满足功能需求,做好配套服务;疏导交通,构建合理路网结构,实现人车分流;挖掘人文历史,利用古老景点,再造优美景观;提升风景名胜区的整体形象,促进风景名胜区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2.
龙门山风景名胜区是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受灾最为惨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目前世界上受灾最惨重的国家公园之一。在地震造成的大灾大难面前,我们既要有恢复重建的必胜信心,又不可以妄自认为人定胜天;既要举全国之力进行恢复重建,又要对重大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辩证客观地思考,做到知而后行,而不是边干边想,边想边干。什么是灾害?什么叫重建?人是应当花费巨大的力量去治理灾害,还是在认识自然地质运动规律的基础上适当地规避灾害?重建工作中哪些因素更紧迫,哪些因素贯穿全局?"灾"永远会有,灾后重建规划能否将未来可能发生的"害"降至最低?在规划过程中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长沙市湘江大道南段滨江风光带景观规划的设计背景、思路和方法,提出了以"无为"的方式对待城市历史文化的准确重解、城市记忆的完整保留;以"有为"对待历史与现代的结合与延续、城市记忆的尊重与更新。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20,(2)
神潭大峡谷是运城市中条山境内重要的景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该景区的规划与开发呈现出别于其它景区的独特之处。在吸引大量游客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希望通过对该景区问题的分析及合理化对策的提出,为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际工程,总结了在高烈度地区结构设计中的难点,并提出解决方法。针对仿古建筑的特殊性,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河流风景保护——以桂林漓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束晨阳 《中国园林》2007,23(12):15-18
河流风景不仅是一种常见的景观形态,同时更是一种重要的生态廊道和游憩资源,在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中具有极高的价值。然而,由于河流景观的易变性,使得河流风景保护有许多自身的特点和难点。以桂林漓江为例,通过对一个典型案例的剖析,从性质认识、区域协调、游览模式、生态补水、河道景观、岸线控制、体制创新等方面对河流风景保护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7.
设计采用曼陀罗形态主控寺院格局,以寺院凸显人文,以山脉感应自然,营造具有本土特色“天人合一”的境界,谋划一个不同凡响的龙首观音阁。  相似文献   

18.
束晨阳  刘冬梅 《中国园林》2006,22(10):54-59
湖泊型风景区是指以天然湖泊或人工水库为主体景观的风景区。湖泊型风景区的保护与利用既有与其他类型风景区相同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研究总结了湖泊型风景区的5种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分析了在湖泊型风景区开发利用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3个特殊性,提出了“湖面水体—湖滨带—沿岸带—近湖带—集水区(流域)”的湖泊型风景区“圈层”式空间结构模式,并结合四川省邛海泸山景区规划实践,对湖泊型风景区的保护与利用进行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19.
唐军 《中国园林》2007,23(12):23-26
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使我国各风景名胜区的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然而这种改善给风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带来了复杂的、有时是相悖的后果。某些时候,可达性条件的改善并没有带来预期的资源利用收益的增加,却带来了资源保护的巨大压力。通过对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总结和思考,探讨可达性变化给风景名胜区带来的变化现象及其原因,并提出规划设计中的对策,以期有助于解决风景资源保护和风景旅游发展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国家风景名胜区——齐云山风景名胜区月华街核心区综合整治为例,通过分析现实存在的建设失控、风貌失调、景观失色、环境失味、业态失序和效应失控等突出问题,探讨空间格局的织补和风貌整治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