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揉捻温度对工夫红茶滋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电子舌分析技术、滋味感官评定以及滋味组分测定,探讨不同揉捻温度对工夫红茶滋味品质的影响。滋味感官评定发现,在揉捻温度为10~25℃时,工夫红茶整体口感较佳,且以16℃最好;电子舌分析结果发现,利用聚类分析能较好的将不同揉捻温度制成的工夫红茶分成低温区、中温区和高温区三个区间,且高温区与中低温区的区分度较大;滋味组分分析结果也发现,10~25℃的中低温茶汤滋味品质较佳。电子舌与滋味感官审评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中,感官得分与SRS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SWS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电子舌与滋味组分相关性分析显示SRS与氨基酸、茶黄素和茶红素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茶褐素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SWS与可溶性糖、氨基酸和茶红素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茶褐素则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电子舌分析技术、滋味感官评定以及滋味组分测定,探讨不同揉捻温度对工夫红茶滋味品质的影响。滋味感官评定发现,在揉捻温度为10~25℃时,工夫红茶整体口感较佳,且以16℃最好;电子舌分析结果发现,利用聚类分析能较好的将不同揉捻温度制成的工夫红茶分成低温区、中温区和高温区三个区间,且高温区与中低温区的区分度较大;滋味组分分析结果也发现,10~25℃的中低温茶汤滋味品质较佳。电子舌与滋味感官审评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中,感官得分与SRS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SWS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电子舌与滋味组分相关性分析显示SRS与氨基酸、茶黄素和茶红素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茶褐素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SWS与可溶性糖、氨基酸和茶红素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茶褐素则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宜红茶为材料,采用热风、远红外、微波、光波、微波+光波组合(微波火力∶光波火力=67%∶33%)对其进行提香,通过感官品质评价、理化指标测定以及香气成分分析比较各方式的提香效果。结果表明,提香后红茶的甜香度增强,滋味鲜爽度提高,其中以远红外和微波提香效果尤为明显。理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提香方式对水浸出物含量影响较小,对氨基酸含量及其组成、可溶性糖含量、茶多酚含量、儿茶素组成、茶黄素含量以及芳香成分有较大影响。与未提香组相比,所有提香处理均能提高茶叶中茶黄素含量,其中以光波处理(0.96 mg/g)最明显,其次是微波处理(0.86 mg/g)、远红外处理(0.85 mg/g)和热风处理(0.82 mg/g)。提香后茶叶中芳樟醇、苯甲醇等部分物质含量下降,苯甲醛、(E)-β-紫罗酮、反式-橙花叔醇等物质含量升高,同时还出现吡嗪、嘧啶等具有烘烤香的杂环化合物,芳香物质的变化利于茶叶甜香风味的形成。热风、远红外、微波提香处理的茶叶,香气组成中酮类、酯类、酸醚类和芳香类物质含量远高于其他处理。结合感官品质和理化分析得出远红外和微波处理是工夫红茶理想的提香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5种不同干燥方式(全烘、炒烘结合、炒干、日光干燥、微波干燥)对云南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 优化干燥的关键工序, 探寻云南工夫红茶最适干燥方式。方法 以夏秋季佛香三号品种和清水三号品种优质鲜叶为原料, 经过相同的萎凋、揉捻、发酵工序后, 按照实验设计进行不同干燥温度及不同的干燥方式进行干燥, 制得实验样品。通过设置毛火100、110、120℃和足火90、100、110℃的干燥组合条件, 对比分析所制成品茶理化成分及感官品质, 探寻云南工夫红茶最佳干燥温度组合。并基于此分析5种不同干燥方式对成品茶理化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 云南工夫红茶最优干燥温度组合为毛火110℃, 足火90℃。全烘有利于工夫红茶各项感官指标的协调, 综合品质最好;日光干燥有利于花香、果香的形成, 且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均高, 有利于茶汤形成“红、亮, 有金圈”的品质特征;微波干燥有利于花香型香气物质的形成, 但汤色茶红素茶褐素含量较低, 不利于“红汤”的形成;炒干不利于红茶干茶色泽的形成, 也不利于滋味物质的形成, 整体滋味评价均呈现出稍涩;炒烘结合的干燥方式有利于产生焦糖香, 甜香。结论 5种干燥方式中, 全烘更有利于云南工夫红茶各项品质的形成, 其次是日光干燥和炒烘结合干燥, 其次是微波干燥, 最后是炒干。  相似文献   

5.
烘焙提香时间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工夫红茶的甜香度,本文以山东夏季鲜叶加工的工夫红茶初制品为原料,在70℃的烘温下进行不同时间的烘焙提香处理,并通过感官审评、生化成分和香气分析方法研究其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焙时间的长短不仅影响工夫红茶的香型和高低,而且也影响汤色和滋味,在本试验条件下,烘焙时间以1.0~1.5h的感官品质较好;此外,烘焙时间对工夫红茶各生化成分的影响不同,但对品质有利的生化成分以烘焙1.0h的茶样含量最高;随着烘焙时间的延长,工夫红茶香气的种类、含量以及组分比值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可以解释不同烘焙时间工夫红茶香型存在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以古茶树鲜叶为原料制备功夫红茶,采用感官评价、电子舌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探究不同发酵方式(变温发酵、恒温发酵和常温发酵)对功夫红茶感官品质、滋味、理化成分、汤色成分及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和滋味活性值(TAV)分析不同发酵方式所制红茶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以变温发酵(30℃1 h+25℃2 h)制得红茶感官品质最优,具有滋味甜醇回甘、香气甜香带花香、汤色红亮、较好的甜味、鲜味感官特征。不同发酵方式制得红茶在滋味成分含量方面差异较大,变温发酵茶样中18种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其他红茶样。TAV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没食子儿茶素(GC)、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3-G)、脯氨酸、茶黄素(TFs)、谷氨酸、茶氨酸、组氨酸和咖啡碱是红茶滋味品质的重要贡献化合物,其中TFs、谷氨酸、ECG、品质指数[(10TFs+TRs)/TB]和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3’-G)是变温发酵茶样品质较优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7.
赣北工夫红茶滋味特征及关键化合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嫩度鲜叶加工工夫红茶对品质和内含成分的影响,分别采摘一芽一二叶、一芽二三叶和一芽三四叶原料,按照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4道工序加工工夫红茶,探索不同嫩度鲜叶加工工夫红茶过程中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氨基酸等含量的变化,以及对茶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感官品质总分表现为一芽一二叶一芽二三叶一芽三四叶,其中一芽三四叶各感官因子得分均为最差,一芽一二叶和一芽二三叶的汤色、香气和滋味内质评分相近;内含成分的变化表现为揉捻和发酵期间儿茶素含量迅速下降,水浸出物含量也有降低,茶黄素含量上升,红茶加工过程中咖啡碱含量变化不大,不同嫩度原料之间比较,红茶加工过程中EGCG的氧化率一芽一二叶最高为92.09%,一芽二三叶为85.29%,一芽三四叶为86.30%,生成的茶黄素为一芽二三叶最高,氨基酸含量为一芽一二叶一芽二三叶一芽三四叶。  相似文献   

9.
工夫红茶主要内含成分与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11种工夫红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的含量的测定,并作了感官审评,比较了这些对品质影响较大的内含成分含量与品质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工夫红茶的水浸出物含量与工夫红茶香气得分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汤色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得分呈极显著正相关;茶褐素含量与茶汤色得分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滋味呈显著性负相关,与茶汤总得分呈显著性负相关;茶红素与茶黄素的比值和茶汤汤色得分呈二次曲线关系;氨基酸的含量与茶汤滋味品质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香气得分呈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工夫红茶揉捻理化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揉捻过程中温度对工夫红茶加工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温度条件下,浙江小叶种工夫红茶揉捻中在制品PPO、POD酶活性,以及成品茶感官品质、理化品质以及香气成分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低温20±2℃时揉捻叶的PPO、POD酶活性保留较高,成品茶茶黄素含量显著增加,茶汤色差亮度L值与红色度a值提高,茶多酚和咖啡碱等成分的含量显著下降,醛类、醇类和酮类等香气成分的形成得到显著性增加,特别是苯乙醛、芳樟醇、橙花叔醇、紫罗酮及香叶基丙酮等红茶重要香气成分的含量显著增加。因此,低温下的揉捻方法可作为提升工夫红茶品质的一种新的技术工艺。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传统滇红工夫红茶与野生滇红工夫红茶品质特点的差异,本文收集了5个传统滇红工夫红茶和5个野生滇红工夫红茶,对其感官品质和生化品质成分进行了分析。感官审评表明,供试样品的外形、汤色、叶底均符合滇红工夫红茶的特征,即干茶色泽乌黑油润,茶汤红艳或橙红明亮,叶底嫩匀,但传统滇红滋味浓强,而野生滇红滋味醇和鲜爽。传统滇红工夫红茶的水浸出物、总儿茶素、咖啡碱含量分别为41.07%、18.53和14.60 mg/g,明显高于野生滇红的38.42%、10.58和9.54 mg/g;而游离氨基酸平均含量(3.92%)低于野生滇红(5.01%);二者茶多酚平均含量分别为16.61%、16.56%,无明显差异;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64%、6.75%、10.93%和0.61%、2.70%、11.80%,其中茶红素含量差异明显;槲皮素、芦丁、山柰酚、杨梅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9、0.67、0.01、0.07 mg/g和0.14、0.27、0.16、0.15 mg/g,差异明显。以19个生化成分含量为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Clustering analysis,CA),均能将传统滇红工夫红茶和野生滇红工夫红茶明显地分为两类,说明二者的生化成分含量具有明显差异。综合来看,传统滇红的水浸出物、儿茶素类、咖啡碱及黄酮醇类含量高,导致其滋味浓强;而野生滇红的游离氨基酸含量高,是其滋味鲜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影响工夫红茶茶汤亮度的关键成分,以专家人工感官评审为依据,根据亮度对26?个工夫红茶茶汤进行分组(高亮、中亮、暗),随后对茶汤中24?个组分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统计分析手段筛选出与茶汤亮度显著相关的小分子化合物。然后对不同分子质量范围的茶汤馏分进行超滤分离,初步确定影响茶汤亮度的大分子馏分,并通过复原与添加实验进一步加以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多变量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出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咖啡碱在高亮茶汤中显著增高,没食子儿茶素在高亮茶汤中显著降低。对不同截留分子质量(molecular mass cut-off,MMCO)茶汤馏分的超滤分离和添加验证实验,发现MMCO高于100?kDa的茶汤大分子馏分不利于高亮茶汤的形成。本研究发掘了影响工夫红茶茶汤亮度的关键成分,对后续高亮工夫红茶的品质调控和定向加工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工夫红茶品质主要体现在香气和滋味两方面,加工工艺对其品质的形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该文着重阐述工夫红茶品质化学成分及加工工艺对其品质形成影响的最新进展,明确工夫红茶滋味、香气的特征成分,以及传统加工工艺与做青新工艺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工夫红茶品质提升和新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刘飞  王云  张娟  叶阳  颜麟沣  刘俊 《食品科学》2021,42(13):94-102
提香是有效提升茶叶风味品质的重要加工工艺。本实验采用L27(36)正交试验并结合感官审评和风味品质成分分析,研究远红外变温提香技术对工夫红茶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远红外变温提香条件因素对茶叶感官总分影响的主次顺序依次为第三阶段温度>第一阶段温度>第一阶段时间>第二阶段时间>第二阶段温度>第三阶段时间,优选远红外变温提香工艺A1B1C1D3E1F2(即第一阶段70 ℃、时间30 min,第二阶段100 ℃、时间30 min,第三阶段115 ℃、时间10 min)能明显提升毛茶的香气品质和滋味品质(分别提高了4.66 分和5.00 分)。风味品质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优选组合工艺所得产品的茶黄素相对含量((0.81±0.02)%)较未提香茶样((0.70±0.01)%)显著增加(P<0.05),而茶红素相对含量((6.81±0.07)%)、总茶多酚相对含量((14.79±0.03)%)等显著降低(P<0.05)。在5 个工夫红茶中共鉴定出40 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化合物的种类(10 种)和相对含量最高(占香气成分的47.60%~51.07%)。与未提香茶样相比,采用优选组合工艺所得产品的醇类、醛类及其他类香气物质相对含量有所降低,而烯烃类、酮类、酯类相对含量有所增加;芳樟醇及其氧化物(24.60%)、香叶醇(13.16%)、水杨酸甲酯(9.13%)、苯乙醛(7.11%)、苯乙醇(5.98%)等为其主要香气成分。远红外变温提香工艺能有效提高红茶的风味品质,可为工夫红茶加工技术的提升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保靖黄金茶1号鲜叶为原料,研究工夫红茶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工序对主要滋味物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萎凋工序对干茶中游离氨基酸的形成影响最大,占游离氨基酸总变化的比例为375%,对其他滋味物质的形成影响轻微。揉捻工序可降低茶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对干茶中茶黄素和茶红素的形成影响大于其他工序,两者含量总变化的工序占比分别为260%和164%。发酵工序可增加茶叶中总黄酮、可溶性糖、没食子酸、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对干茶中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总变化的工序占比分别为195%和183%。干燥工序可轻微增加茶叶中没食子酸、总黄酮和咖啡碱含量,对干茶中可溶性糖和茶黄素总变化的工序占比分别为148%和98%。  相似文献   

16.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工夫红茶加工在制品类胡萝卜素种类及含量,并对比分析所测类胡萝卜素组分随工夫红茶加工进程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工夫红茶加工在制品共检出类胡萝卜素组分24种,其中胡萝卜素类3种、叶黄素类10种、类胡萝卜素酯类11种;不同种类的类胡萝卜素在茶叶中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以叶黄素(126.000 0±3...  相似文献   

17.
不同采摘季节工夫红茶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季节(春、夏、秋)采摘的茶树鲜叶为实验材料,按照工夫红茶常规制造工艺(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制成红茶,分析了茶多酚、游离氨基酸、茶红素(TR)、茶黄素(TF)、茶褐素(TB)含量,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结合气质联用技术鉴定了不同采摘季节工夫红茶中香气物质种类,并进行了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的工夫红茶中,春季红茶茶多酚含量最高(19.19%~22.49%),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2.73%~2.91%),茶褐素含量最低(6.73%);夏季和秋季红茶各项指标接近,茶多酚含量低于春季,为16.77%~18.67%,游离氨基酸也低于春季,含量为2.28%~2.46%;而夏季的茶黄素和茶红素都高于秋季和春季,含量为7.97%。不同季节工夫红茶香气物质都主要包含醇类、醛类、酯类、酮类、烯类和烷烃类等。其中,醇类物质是工夫红茶的主要香气物质,占香气总量的44.86%~60.79%。香叶醇、水杨酸甲酯、β-芳樟醇、苯乙醇、苯甲醛和苯乙醛是不同季节工夫红茶的主要呈香物质组分。香叶醇含量在春季占绝对优势,其中春季香叶醇含量最高,能达到40%以上,而夏季、秋季呈明显降低趋势;水杨酸甲酯和芳樟醇类春季含量较低,从夏季开始则有增加趋势。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春季工夫红茶评分最高(92.0分),秋茶居中(89.4分),夏茶次之(86.3分)。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外源添加茶汁或梨汁对梅占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本文以梅占茶树鲜叶为主要加工原料,在加工过程中按茶叶:茶汁或梨汁比例为2:1(kg:L)的比例添加茶汁或梨汁,以不添加为对照,对所得工夫红茶进行整体感官品质、主要滋味以及香气物质分析。结果表明,外源茶汁或梨汁可显著(P<0.05)降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3-gallate,ECG)、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的含量,增加茶黄素的含量,外源梨汁所制工夫红茶可溶性糖含量分别较对照和外源添加茶汁处理高92.53%和95.31%,增强了成茶茶汤的甜味,而外源添加茶汁可有效增加茶叶中氨基酸、咖啡碱、没食子酸、茶色素及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其中挥发性化合物总量分别较对照与加梨汁处理的高6.36%和74.99%,且醇类、醛类、酯类和酮类化合物总量均最高,具有典型花香且含量最高的香叶醇在加茶汁处理中分别较对照和加梨汁处理高15.73%和79.64%,其成茶香气呈...  相似文献   

19.
温度和湿度对龙井绿茶和工夫红茶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24):209-217
为探究环境湿度和温度对茶叶贮藏品质的影响,以龙井绿茶和工夫红茶为研究对象,通过将其贮藏于室温及4℃的高湿区(RH 65%)、中湿区(RH 45%)、干区(RH 25%)共6种贮藏环境中3个月后,分析茶叶的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整体上环境湿度越低,茶叶生化成分含量及干茶色泽品质就会越高,其中中湿区部分生化成分含量已显著高于高湿区(P<0.05),且与干区无显著差异(P>0.05);相同湿度环境下,对于龙井绿茶,4℃更有利于其生化成分含量和干茶色泽品质的保持,对于工夫红茶,则4℃和室温均可;龙井绿茶和工夫红茶的感官品质分别在4℃和室温的中湿区最优。综上,4℃中湿区和室温中湿区可分别作为绿茶和红茶短期贮藏环境。同时逐步回归结果表明氨基酸、V_C、a值及茶黄素可分别作为表征其短期贮藏品质的主要指标。该研究为茶叶贮藏保鲜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为确定祁门红茶最佳冲泡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指导人们科学饮茶。方法 本实验研究选取了冲泡温度(80、100 ℃)、冲泡时间(5、10、15 min)、冲泡水质(自来水、纯净水)这3个因素,对祁门红茶茶汤总黄酮、总酚、氨基酸等主要功能成分,抗氧化活性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 不同的冲泡方法对祁门红茶抗氧化活性以及功能成分影响不同。随冲泡时间延长,祁门红茶茶汤中的功能成分的浸出率均会增加,15 min时达到最高,茶汤的抗氧化活性先增强再减弱,在10 min时最强;随冲泡温度升高,茶汤中的功能成分浸出率增加,100 ℃时达到最高,茶汤抗氧化活性,在80 ℃时最强;纯净水对茶汤中功能成分的浸出率和茶汤抗氧化活性影响效果优于自来水;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使用100 ℃纯净水冲泡10 min茶汤感官品质最佳。结论 使用100 ℃的纯净水冲泡10 min,祁门红茶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抗氧化作用,并且感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