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降低花生油中的苯并(a)芘含量,同时兼顾花生油色泽,采用活性炭和活性白土复合吸附剂对花生油中苯并(a)芘进行吸附脱除,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活性炭种类、复合吸附剂添加量、复合吸附剂配比、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对花生油中苯并(a)芘脱除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对吸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活性白土和FC1X活性炭复合对花生油中的苯并(a)芘具有最好的脱除效果,最优工艺条件为复合吸附剂添加量2%、活性白土与FC1X活性炭质量比20∶1、吸附时间20 min、吸附温度130℃,在最优条件下花生油中的苯并(a)芘含量降至0.12μg/kg,远小于欧盟限量2μg/kg,色泽为Y10、R0.7。复合吸附剂能有效吸附脱除花生油中99%以上的苯并(a)芘,且花生油呈淡黄色、澄清透明,满足企业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2.
对不同产地、不同加工方式及不同来源的油茶籽原油中苯并(a)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油茶籽在焙炒前进行粗约粉碎时,由于油茶籽壳很薄、很脆、水分低、不含油,很容易形成小碎片;而油茶籽仁含油量高,有一定的韧性,粉碎时不容易破碎,形成的颗粒较大.在焙炒过程中焙炒程度 以较大颗粒为标准,从而导致小粒榨料烧焦和炭化,生成苯并(a)芘残留在榨料中.这些榨料进入榨机后又由于压力瞬间升高,榨料之间发生强力摩擦并同时产生热量,在这种高温、高压下榨料中的苯并(a)芘会继续升高,同时部分随油茶籽油流出,而另一部分残留在油茶籽饼中.  相似文献   

3.
肉制品中3,4-苯并(a)芘的残留与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4-苯并(a)芘是肉制品在烟熏、烧烤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多环芳烃化合物,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和诱变剂,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肉制品中3,4-苯并(a)芘的残留是影响肉制品安全及出口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对肉制品中3,4-苯并(a)芘的产生途径及其影响因素、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5.
在收储运以及制油工艺中,花生容易受到污染或因不适当的加工条件从而产生不利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如黄曲霉毒素B1、苯并(a)芘、3-氯-1,2-丙二醇酯和反式脂肪酸等.对影响花生油品质安全的物质的产生途径、检测方法及常见的脱除方法进行论述,有利于提升食用油品质安全,对促进花生油加工业的技术升级和产品升级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将醋酸纤维素负载在活性炭表面得到的改性活性炭应用于食用油中苯并(a)芘的吸附脱除,以吸附脱除率为衡量指标,从吸附剂用量、吸附温度和时间方面对吸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吸附剂添加量为油重的0.8%,110℃下吸附30 min的条件下,改性活性炭对苯并(a)芘的脱除率高达100%。  相似文献   

7.
烟熏食品中苯并(a)芘的产生机理及防止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主要从当前备受关注的烟熏食品的安全问题出发,简述了烟熏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苯并(a)芘(benzo(a)pyrene)的产生机理、毒害、检测及防止方法,为今后更好的研究苯并(a)芘,控制其在烟熏食品中的含量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植物油加工中苯并(a)芘的产生途径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并(a)芘是三大强致癌物质之一,油脂在加工过程中易受其污染。探讨植物油在加工过程中苯并(a)芘的可能来源,从预防和去除两方面对苯并(a)芘的控制措施进行阐述,并对避免苯并(a)芘产生的新技术进行了展望,以期对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确立通过乙酸乙酯超声提取、旋蒸浓缩、甲醇反提净化对肉制品进行前处理,进而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仪—荧光检测器测定肉制品中3,4-苯并(α)芘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3,4-苯并(α)芘在0.5~100 ng/mL范围内呈线性,其线性回归方程Y=4.095×10-5X-4.449× 10-2,相关系数R=0.999 9,回收率为87.4% ~88.1%,精确度为1.83%~2.37%,检出限(3S/N)为0.15μg/kg.  相似文献   

10.
11.
的 建立地黄中 3,4-苯并(a)芘的高压液相色谱快速测定方法。 方法 地黄样品用乙腈作提取剂经加速溶剂萃取, 中性氧化铝净化除去吸附杂质和色素后采用高压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快速测定。 结果 3,4-苯并(a)芘在 1~20 ?g/kg 含量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线性方程为 Y=8.66e3X 4.11 e3, 相关系数为 0.999。本方法的定量限为 1 ?g/kg, 在 1、 5、 10 μg/kg 三个加标水平下, 加标回收率为 87.0%~93.1%, 相对标准偏差为 7.7%~14.3% (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可靠, 适用于原地黄中中药材生、熟地黄中 3,4-苯并(a)芘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2.
食品安全隐患--苯并(a)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当前倍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出发,根据食品中的强致癌物质——笨并(a)芘(benzopyrene)的结构综合论述了其性质、来源、潜在的危害、检测方法,以及在研究苯并(a)芘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为今后更好的研究苯并(a)芘,控制其在食品中的含量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市售不同类型(广味和川味)、包装方式(散装和包装)和不同发酵时间的中式香肠,分析几种市售中式香肠中以3,4-苯并(a)芘为代表的多环芳烃化合物的含量和来源,为香肠质控措施的完善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散装和包装川味香肠中苯并(a)芘含量平均值分别为6.42、0.20μg/kg,散装和包装广味香肠中苯并(a)芘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35、0.10μg/kg;随着发酵天数的增加,川味香肠中苯并(a)芘的含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同时,川味香肠中苯并(a)芘含量明显高于广味香肠,散装香肠苯并(a)芘含量高于包装香肠;香肠中苯并(a)芘主要来源于烟熏工艺过程,同时其自身发酵过程也会产生微量苯并(a)芘。   相似文献   

14.
腌腊类肉制品在我国生产历史悠久,据估测,其生产消费量占我国肉制品总量的70%以上.但传统加工方法中,为了使腌腊肉制品呈现出良好的色、香、味,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烟熏工艺,致使产品中致癌物质3,4-苯并(a)芘的含量很高.本研究创建无烟熏新工艺,使产品中3,4-苯并(a)芘的含量由传统产品中的9.15ug/kg(瘦肉5.94ug/kg)降低到0.164ug/kg(瘦肉0.179 ug/kg),保持了腌腊熏肉制品应有的色、香、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已进行工厂化中试生产.  相似文献   

15.
缩水甘油酯(GEs)和3-氯丙醇酯(3-MCPDE)是植物油精炼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之一。GEs和3-MCPDE伴随食用油摄入人体后,经脂肪酶水解产生的缩水甘油和3-氯丙醇具有肾脏毒性和遗传毒性。植物油中GEs和3-MCPDE主要产生于油脂精炼脱臭工段,脱臭温度、脱臭时间对GEs和3-MCPDE的生成影响巨大。从油脂精炼加工过程中GEs和3-MCPDE的形成及脱除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脱色和脱臭工段可促进GEs和3-MCPDE的生成,当前可通过抑制及脱除其前体物质、优化植物油脱臭条件、脱除精炼油中的GEs及3-MCPDE等方式降低植物油中GEs和3-MCPDE含量。酶制剂具有安全、无污染等优点,通过酶法酯交换降低待脱臭油脂中的甘油二酯和甘油单酯,进而减少脱臭过程中GEs及3-MCPDE的生成是降低GEs和3-MCPDE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苯并(a)芘由于其强致癌性,引起各国科学家对其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介绍了食用油中苯并(a)芘的分析方法及样品前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提出食用油中苯并(a)芘分析方法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1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芝麻油中的苯并(a)芘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芝麻油中苯并(a)芘含量的方法.适量样品溶解于正己烷中,经中性氧化铝柱吸附,用正己烷洗脱苯并(a)芘,采用荧光检测器检测.苯并(a)芘在0.1~20 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21.226x-0.7335,R2=0.9998;对芝麻油样品进行苯并(a)芘添加回收试验,回收率为...  相似文献   

18.
食用植物油中苯并(a)芘来源及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食用植物油中强致癌物苯并(a)芘(BaP)超标事件的相继报道,引起政府和公众的强烈关注.根据已有文献报道,总结食用植物油加工过程中BaP的主要来源及迁移变化情况,并结合非食品领域BaP形成机理的报道,分析食用植物油中BaP的形成机理,为食用植物油中BaP来源和形成机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以利于有效控制食用植物油中BaP含量方法的建立,达到降低和控制食用植物油中BaP的污染,保证人体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改进了食用油中苯并(a)芘含量的HPLC检测方法.方法采用Elipse PAH色谱柱,以乙腈-水(88/12,体积比)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25℃,进样量10 μL,以384 nm为激发波长,412 nm为发射波长测定荧光强度.方法的检出限为0.4μg/kg,在0.000 8~0.4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回收率在85%以上.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且前处理简单,可直接用于食用油中苯并(a)芘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12):125-129
概述了食用油中苯并(a)芘残留现状,介绍了当前在食用油苯并(a)芘残留分析中应用的液液萃取法、微波辅助萃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固相萃取法、固相微萃取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样品前处理技术和色谱法、光谱法等检测方法的应用进展。提出了我国食用油中苯并(a)芘检测技术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