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蕨菜制品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方法:分别采用Folin-Ciocalteu法、NaNO2 -Al(NO33法测定总酚和总黄酮含量;通过DPPH法、ABTS法、普鲁士蓝法、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评价体外抗氧化、降血糖活性;Pearson法分析成分含量与活性的相关性。结果:不同蕨菜醇提物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抗氧化活性、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差异显著。其中鲜品醇提取物的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可达(593±3.45)mg GA/g、(156.75±1.28)mg RT/g,且鲜品醇提取物铁离子还原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湿品醇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最强。不同蕨菜醇提取物总酚、总黄酮的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降血糖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蕨菜鲜品抗氧化活性较强,湿品降血糖活性较强,可能活性成分为多酚类和黄酮类成分。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水果酵素在自然发酵过程中体外抗氧化活性和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指标,研究酵素的抗氧化活性;以可溶性淀粉和4-硝基苯基-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测定酵素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酵素在发酵结束后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87.19%和100.00%;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分别达到99.57%和81.67%。酵素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和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明显,表明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和降血糖潜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小麦粉、大米粉、小米粉、玉米粉4种常食用谷物和4-硝基酚-α-D-吡喃葡萄糖苷(4-Nitrophenyl-α-D-glucopyranoside,p NPG)为底物,研究在不同底物下不同浓度黑豆皮多酚提取物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同时探明其对酶的抑制动力学。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纯化黑豆皮提取物,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多酚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其抑制率,多重比较分析不同底物及不同浓度提取物的差异。结果提取物溶液浓度与抑制作用呈量效关系:当抑制剂浓度为0.25、0.5、1、2 mg/mL时谷物类底物间抑制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4、6 mg/mL时差异不显著;经纯化后多酚含量(78.3%)较纯化之前(39.5%)显著提高,同时其对酶抑制作用较纯化之前显著增强;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黑豆皮多酚提取物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两种酶的抑制类型分别为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类型。结论黑豆皮多酚提取物在体外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均具有较强的活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从母乳中筛选具有降血糖能力的优良益生菌,为开发降血糖功能益生菌乳制品奠定基础。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纯化菌株并鉴定,以对硝基苯基-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筛选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有抑制活性的菌株。从母乳中共计获得21株益生菌,鉴定15株为植物乳杆菌,3株为罗伊氏乳杆菌,3株为格式乳杆菌,经测定,R15和R17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达12.73%和13.83%,R15和R7对α-淀粉酶抑制率高达88%和89.3%,而商业菌罗伊氏乳杆菌254474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率仅有11.4%和80%。表明植物乳杆菌R15具有最优降血糖能力,可为后期研发功能性乳制品提供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5.
赵玉红  李佳启  马捷  王路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16):177-182,207
为增加老山芹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以老山芹为原料,采用不同溶剂(不同浓度乙醇溶液、甲醇、乙酸乙酯)超声波辅助提取老山芹活性成分,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和α-淀粉酶抑制率为指标,确定适宜的提取溶剂,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可保留老山芹降血糖功能成分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适宜的提取溶剂为80%乙醇溶液,优化后的提取条件为超声温度49 ℃,超声时间114.5 min,料液比1:15.3 (g/mL),在此条件下得到老山芹提取液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69.52%±1.13%,α-淀粉酶抑制率为56.38%±0.96%,二者的IC50分别为0.169、0.339 mg/mL。老山芹可以作为具有降血糖功能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旨在比较广金钱草乙醇提取物及其各萃取相的体外降脂及降血糖活性。以φ=75%乙醇为溶剂,回流提取得到广金钱草醇提物,经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依次萃取,利用比色法检测乙醇提取物及各萃取相中总黄酮、总酚含量,并根据胰脂肪酶和胆固醇酯酶的抑制率评价乙醇提取物及其各萃取相的体外降脂活性,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率评价体外降血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乙酸乙酯萃取相中总黄酮和总酚含量最高,分别为154.57 mg/g和34.27 mg/g。乙醇提取物对胆固醇酯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最高,抑制率分别为53.24%和68.52%;正丁醇萃取相对胰脂肪酶表现出最高的抑制活性,抑制率达到77.39%。石油醚萃取相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达到78.60%。研究表明,广金钱草乙醇提取物及其各萃取相具有显著的降脂和降血糖活性,可为其深入研究药理活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优化微波辅助酶解制备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肽工艺,以冷榨花生蛋白粉为原料,以酶解得到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肽复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Box-Benhnken实验设计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9.77%、加酶量0.94%、温度59 ℃、时间10 min、pH9.0、微波功率1000 W;此工艺条件下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肽复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的响应面模型预测值为84.80%,验证实验的抑制率为90.21%±0.93%,两者的差异值为6.38%。本研究结果为花生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肽的分离、纯化和应用等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将糙米多酚(brown rice polyphenols,BRP)经过提取和C18固相柱纯化后,研究了BRP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DAD-ESI-Q-TOF-MS)分析结果表明,BRP中大部分多酚以糖苷的形式存在,包括1种酚醛、2种酚酸酰胺、4种酚酸糖苷、6种酚酸、6种酚酸酯和8种黄酮糖苷。BRP对α-葡萄糖苷酶显示出剂量依赖型酶抑制活性,当浓度为2 mg/mL时,抑制率最高可达到39.37%,而BRP对α-淀粉酶无明显抑制作用。此外,荧光光谱和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BRP能与α-葡萄糖苷酶发生疏水相互作用,对α-葡萄糖苷酶的内源荧光具有动态猝灭作用。以上结果表明,BRP主要通过与α-葡萄糖苷酶发生疏水相互作用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从而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水解。本文为改善餐后血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裙带菜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肽的制备工艺,以期得到一种调控餐后血糖的新型有效成分。选择五种蛋白酶酶解裙带菜蛋白筛选最佳水解酶,研究底物浓度、加酶量、p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对产物抑制率和水解度的影响,并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运用Box-Behnken设计原理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优化试验,测定酶解液的分子量并绘制酶抑制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碱性蛋白酶,底物浓度7.11%,pH10.14,温度47 ℃,加酶量10000 U/g,反应时间1 h,在此条件下,酶解液的抑制率为51.17%,与预测值接近;裙带菜酶解液多为小肽,半抑制浓度为46.079 mg/mL,抑制类型为典型的可逆混合型抑制。本研究获得了裙带菜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肽的最佳制备工艺和理化性质,为开发新型降血糖活性肽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银耳多糖对胰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以干银耳为原料,分别采用碱法提取、酶法脱蛋白和柱层析分离,得到总糖含量为92.45%的银耳多糖(Tremella fuciformis polysaccharide,TP),采用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分析了TP对胰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采用荧光光谱法和圆二色谱法表征了TP对该两种酶结构的影响。结果:TP能抑制该两种酶的活性,其对胰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α-葡萄糖苷酶,对该两种酶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7.6835和16.9306 mg/mL。TP通过与该两种淀粉消化酶发生相互作用抑制其活性。TP与胰α-淀粉酶相互作用明显,可静态猝灭此酶,改变其二级结构;TP与α-葡萄糖苷酶相互作用微弱,不能改变其二级结构。结论:TP通过与淀粉消化酶发生相互作用抑制其活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紫马铃薯为原料,通过酶法制备富含花色苷的紫马铃薯汁,分别使用干酪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及植物乳杆菌三种乳酸菌对其进行发酵,研究烫漂时间、酶用量对紫马铃薯汁出汁率、花色苷、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及发酵过程中pH、花色苷、总酚含量、糖组分、有机酸、DPPH·清除能力等变化。结果表明:紫马铃薯经烫漂护色2.5 min时出汁率最高。烫漂时间对紫马铃薯汁的花色苷含量影响极为显著,烫漂2.5 min时花色苷含量比未经烫漂处理的提升了7.7倍。经高温α-淀粉酶(20 U/g)、糖化酶(200 U/g)酶解处理后的紫马铃薯汁出汁率为69.80%±3.85%,总酚含量1136.7±33.76 mg/L,花色苷含量为218.25±1.89 mg/L。紫马铃薯汁经乳酸菌发酵后pH逐渐下降,并产生大量的乳酸,产酸能力大小依次为保加利亚乳杆菌 > 植物乳杆菌 > 干酪乳杆菌,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在发酵过程中均作为底物被乳酸菌消耗,发酵48 h后花色苷、总酚、DPPH·清除能力分别下降了11.33%~17.82%、6.22%~7.73%、24.23%~27.62%。抗氧化活性下降与花色苷和总酚含量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identified and compared the health-related components and bioactivity of five fruit juices following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NRRL-B-14768 fer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simulated gastrointestinal digestion. After 48-h fermentation, the vitamin C and total phenol content of orange juice, the polysaccharide content of watermelon juice and the content of functional elements in orange and tomato juices were relatively high. FTIR spectroscopy was used to reveal changes in phenols and organic acids. During fermentation, orange juice displayed the best 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 and 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phonic acid) (ABTS)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capacities and inhibition of α-glucosidase (α-GC) and xanthine oxidase (XO), compared to the other fruit juices. After simulated gastrointestinal digestion, fermented orange juice had the highest vitamin C content, DPPH and ABTS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capacities and XO inhibitory activity, and fermented pineapple juice had the highest α-GC inhibitory activity.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e potential of these juices in producing fermented juice with high specific functionality.  相似文献   

13.
采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KD对苹果、猕猴桃、梨混合果汁进行发酵,研究了该混合果汁发酵过程中酿酒酵母对真菌毒素棒曲霉素的去除作用及其降解产物对大肠杆菌的毒性,并对其发酵过程中的抗氧化能力及对α-淀粉酶、脂肪酶的抑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混合果汁发酵过程中棒曲霉素的含量持续下降直至完全降解,且棒曲霉素的降解产物对大肠杆菌无毒害;对抗氧化能力指标进行检测,发现发酵果汁的DPPH·、ABTS+·清除率和还原力相比新鲜果汁分别提高了15.0%、45.9%和9.6%,抗氧化能力显著增强(P<0.05)。此外,混合发酵果汁可以有效地抑制与肥胖相关的α-淀粉酶、脂肪酶的活力,抑制率分别为52.4%和45.2%。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开发功能性发酵果汁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以耐酸、耐氧、定植力强及功能性丰富的鼠李糖乳杆菌GG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GG)单菌发酵的驼乳和牛乳为研究对象,通过鼠李糖乳杆菌GG的生长曲线确定发酵时间,评价不同发酵时间和不同储藏时间下,发酵驼乳与牛乳的发酵特性(pH、滴定酸度和活菌数)、蛋白质水解活性和降糖活性(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pH、滴定酸度、活菌数和蛋白质水解活性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两种发酵乳的pH下降,滴定酸度上升,活菌数和蛋白质水解活性也在不断增加。在储藏期间,pH、滴定酸度、活菌数和蛋白质水解活性逐渐趋于稳定。发酵驼乳较发酵牛乳的pH低,滴定酸度、活菌数和蛋白质水解活性高,在维持发酵品质和延长货架期方面优于发酵牛乳。经过发酵后的原料乳降糖活性提高,在发酵和储藏期间发酵驼乳和牛乳都表现出很高的α-淀粉酶抑制活性,在储藏期间表现出较高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整体上看发酵驼乳的降糖活性优于发酵牛乳。  相似文献   

15.
以石榴汁为原料,添加复配的乳酸菌进行发酵,测定发酵过程中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花色苷、抗坏血酸、总酚、pH、可溶性固形物(TSS)和可滴定酸(TA)等理化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建立发酵石榴汁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发酵期间的石榴汁品质变化规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乳酸菌复配发酵对石榴汁品质有不同程度的保持作用,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复配能使石榴汁的可溶性固形物降到4.63%,可滴定酸含量增加到0.88 mg/mL,使发酵石榴汁的总酚、抗坏血酸、花色苷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75.9 mg/100 mL、0.066 mg/mL、42.38 mg/L和66.43%,可有效保持石榴汁的品质,适用于石榴汁发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以新疆阿勒泰地区的驼乳制品为研究对象,筛选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活性的优良乳酸菌。方法: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纯化菌株,DNS和pNPG法筛选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活性的菌株,通过耐酸性、耐胆盐、模拟胃肠道环境耐受性、抑菌性、抗氧化活性实验评价菌株的益生特性。结果:从驼乳制品中共计获得34株菌株,其中6株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活性,经过形态学和16S rRNA分子鉴定,确定有4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2株为副干酪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aracasei。6株乳酸菌对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都达到50%以上,其中X34对α-淀粉酶的抑制率最高达到88.59%。本实验中筛选的乳酸菌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在11%~16%之间,X31抑制率最高为15.43%。6株乳酸菌在不同pH(1.0、2.0、3.0)和不同浓度胆盐(1、2、3 g/L)的培养基中均可存活。6株乳酸菌在模拟胃液和肠液中的存活率分别达到83%和90%以上。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超过90%以上,其中X29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为92.43%,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最强的是X33清除率达到94.04%。6株乳酸菌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X31对大肠杆菌的最大抑菌圈直径为19.63 mm,X23对沙门氏菌抑菌圈最大达到19.85 mm,菌株X3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大为19.17 mm。结论:从驼乳制品中筛选到6株具有潜在降糖活性的乳酸菌,对强酸、胆盐和胃肠液有一定的耐受性,抗氧化能力较强,具有抑制致病菌的效果,为后期研发功能性降糖饮品提供益生菌株。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刺五加叶在益生菌发酵保健品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以刺五加叶为原料,采用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3种乳酸菌进行发酵,对发酵前后刺五加叶中活性成分含量变化进行研究,并评价刺五加叶乳酸菌发酵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与对降血糖相关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菌种的发酵能力存在差异,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发酵显著增加了刺...  相似文献   

18.
以红枣汁为原料,探究酿酒酵母分别与发酵乳杆菌、干酪乳杆菌、短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复合发酵对红枣汁品质的影响,并确定发酵工艺条件,以期得到一种新型红枣乳酸发酵饮品。通过单因素试验,在37℃条件下发酵60 h,对红枣汁发酵液的总酸度、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确定酿酒酵母和乳酸菌的最佳组合及最佳接种比例。结果表明:酿酒酵母与发酵乳杆菌的接种体积比例为1∶4时,红枣汁发酵液总酸度为9.897 g/L,产酸率为8.31%,总酚含量为287.81 mg/L,维生素C含量为6.83 mg/100 mL,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1,1-二苯基-2-苦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87.37%、89.38%和76.12%;经酿酒酵母和发酵乳杆菌复合发酵的红枣汁品质优于发酵乳杆菌发酵的红枣汁品质及未发酵的红枣汁;发酵后,发酵液中乳酸、柠檬酸、乙酸和富马酸含量显著增加,草酸、苹果酸、酒石酸和琥珀酸变化不明显;氨基酸中的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含量增加明显,表明红枣汁品质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9.
以宁夏银川市采集的家庭自制的3份发酵泡菜制品为材料,从中筛选产酸量较高的乳酸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耐酸、耐胆盐及发酵性能进行测定,筛选性能优良的乳酸菌,最后将其应用到发酵枸杞汁中。结果表明,筛选得到5株产酸量较高的乳酸菌,经鉴定分别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NXU_19010)、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NXU_19023)、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 NXU_19006)、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 NXU_19022)和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 NXU_19004)。其中菌株瑞士乳杆菌NXU_19022的耐酸、耐胆盐及生长性能较好,在6 h左右优先进入生长对数期,其在pH为2时的存活率约为92%,在牛胆盐含量百分比为0.9%时的存活率约为18%。NXU_19022发酵后使枸杞汁中多糖含量提高约29%,多酚含量约为原来的91%,感官评分最高。能显著提高自由基清除率和改善发酵枸杞汁的风味品质。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对NXU_19022发酵前后枸杞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其中显著性差异代谢产物有20种,脂类物质含量上调,呈香味及甜味物质含量上调。表明该菌株具有良好的发酵特性,可进一步开发利用作为发酵产品的生产菌株。  相似文献   

20.
为改善胡萝卜发酵制品的品质,本研究以植物乳杆菌为发酵菌株,探讨添加红枣汁对植物乳杆菌发酵胡萝卜(37 ℃发酵7 d)过程中理化指标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和未添加红枣汁发酵的胡萝卜相比,红枣汁发酵组的抗坏血酸和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升高,在发酵7 d后分别升高了8.48 mg/100 g(P<0.01)和1.29 mg/100 g(P<0.05)。红枣汁发酵组的总酚、总酸含量和活菌数显著高于对照和未添加红枣汁组(P<0.01)。红枣汁发酵组的多糖和亚硝酸盐含量降低,但与对照和未添加红枣汁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3组胡萝卜的质构特性、色差值和pH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上述结果显示,添加红枣汁对植物乳杆菌发酵胡萝卜的品质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