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曾对西方文化传统的“逻各斯中心论”进行批判。在他看来,这个逻各斯(logos:理性、神、普遍规律性)体现在西方拼音文字中,就是“说”对“写”的绝对统治关系,所以,他试图通过对“语音中心论”的批判建立起其“文字学”理论,以消解传统形而上学认识论的二元对立范式。其实在现实中,也存在不少类似的中心论,其中重要的一个就是“视觉中心论”的思想。视觉的意义是无庸置疑的。比如说,在各种残疾中,盲人可能是最不幸的一类了,因为他们必须生活在永恒的黑暗中。视觉的重要性也体现在日常的话语中,例…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5):95-101
在语文课程中,语言与文学孰轻孰重一直存在争议。这种争议实质上是两种课程价值取向的博弈,也暴露出二者的关系困扰。要走出这种关系困扰,当务之急在于摆脱语言工具论视域下二元分离的思维方式,确立文学与语言和谐共生的语文课程观,并明确各自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7)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先锋文学,是新时期中国文学重要而颇有艺术成就的创作潮流。先锋文学对旧有的真实观的思考和质疑,体现出后革命时代的艺术精神氛围——强调非绝对性、倡导宽容、多元、重构等等。其对"真实"的理解,既凝聚了中国"后革命时代"的文学艺术闪光点,也汇集着困扰。  相似文献   

4.
谭峥 《时代建筑》2023,(6):6-15
建筑学的“本体”是一个含义模糊的概念,常用于学科自主性的探讨。当下中国建筑界对建筑学的“本体”的认识偏重其基本的结构要素,缺失了对围护、设备、装饰、基础设施等环境技术体系的讨论。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回到“环境的建构”话语产生的历史现场,从对建筑本体观构成决定性影响的建筑理论家吉迪恩开始,逐步涵盖班纳姆、富勒、道萨迪斯、索亚等理论学者,再思“环境的建构”议题在当代建筑学转型期的演变。文章为这一议题的发展设置了中国的城市化与产业化语境,最终延伸到环境建构对中国建筑学科意义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1,(6)
"《诗》无达诂"现在被人们称为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诠释学命题,多数论者结合和根据哲学诠释学或接受理论对它进行比较和阐释,特别突出强调"《诗》无达诂"的理解开放性和差异性维度,但忽视了这个命题的其他诠释学含义,存在着盲目对应比较、简单优劣评价以及随用意挪用的现象。这个命题包含丰富深刻的内容,可以做更深入全面的阐释;不能单纯从经学转变的历史考察"《诗》无达诂"的应用性经学阐释向"诗无达诂"的审美性诗学阐释的转变,而必须重视"文学的自觉时代"的文本自觉和本体诗学的发展在这个转变中具有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古代诠释学命题与现代诠释学理解既有某种"暗合"之处,也有诸多显著的差异,我们既要深入理解"《诗》无达诂"的中国阐释传统,也要完整地把握西方诠释学的理论和逻辑,才能在差异性的中西比较阐释中实现某种诠释学的"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7):276-277
从立什么德和树什么人的角度解读习近平"立德树人"育人观的基本内涵,继而从"立德树人"是教育本质的体现、"立德树人"是传统美德和"立德树人"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诠释习近平"立德树人"育人观的理论基础。从教育本质、传统美德、党建工作方面去思考如何落实习近平仁的育人观,并从高校、师生和育人环境三个维度阐述"立德树人"教育观指导下的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2)
胡适汉语革新思想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本体认识论。胡适主张"世道人心"观,摈弃反对派的"文化传统"观,所以坚信"文言是死文学,白话是活文学"。二是汉语建设方法论。胡适坚持历史方法与科学方法的统一,坚守借助文学来创建民族共同语的民间立场,认为一流的白话文学比行政行为更能有效地抬高白话在民众心中的地位。强调用"世道人心"来衡量语言,用"一流文学"来建设汉语,是胡适汉语革新思想对当代汉语建设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3)
对于马克思的"艺术生产"论,不能只是将其作为资本主义研究与批判的理论副产品,或者作为马克思主义主要文艺观念的补充性内容来看待。就理论视域而言,马克思的艺术生产论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均存在着内在逻辑上的关联。三大理论视域各自都为艺术生产研究拓展出新的致思维度和理论空间,带来丰富多样的理论言说内容,同时又内在贯通、同构共存,共同组成马克思艺术生产论的理论整体。分别来看,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侧重解决的是艺术生产论的研究方法问题,政治经济学视域主要涉及的是艺术生产论的抽象理论建构和具体历史内容问题,科学社会主义视域则主要关注的是艺术生产的价值和理想及其与人的解放和自由的关系问题。马克思艺术生产论的当代意义体现于理论和实践的诸多方面:首先,它为艺术研究特别是当代艺术生产研究提供了科学方法论;其次,马克思在"生产一般"概念下对生产本体的理论抽象和概括,对于艺术生产本体的理论建构具有奠基意义;再次,马克思将艺术生产与社会发展和人的自由、解放联系起来的思想及其两种生产发展的不平衡理论、现代艺术生产以及文艺家身份的两重性等等的思想和论述,都对当代艺术生产实践和研究有理论指导和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9.
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开创的解构主义思想影响了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而尤以在文学和建筑等领域的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该文探讨德里达的解构哲学思想与建筑的结合及其诸多表现,追溯巴黎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构思及对解构建筑的深远影响,将德里达与埃森曼和屈米等建筑师的合作具体化。德里达引领了建筑走向解构的时代,打开了建筑师创作的崭新空间,重新解读德里达的解构思想,对建筑空间、建筑审美走向多元化和通俗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当今建筑。  相似文献   

10.
从交往实践观谈我国历史街区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乔 《中外建筑》2007,39(3):67-70
本文从交往实践观的角度提出了我国目前历史街区存在的隔离问题。通过对历史街区的保护进行解读,建立了历史街区保护的“主体——客体——主体”的双重结构关系,包含着“主体——客体”和“主体——主体”的结构,并对其意义进行阐述,建立起人和历史街区、历史街区居民和城市居民,以及城市和历史街区的意义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