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试了覆盆子酮的抑菌性能,考察了覆盆子酮与1,2-己二醇或苯氧乙醇复配对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的抑制效果,并将复配防腐方案应用于水剂、乳液和膏霜剂型中,提出覆盆子酮应用于化妆品防腐体系的可行性方案。测试结果表明:当覆盆子酮为0.4%(质量分数,下同)或0.5%时,对黑曲霉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明显优于其他菌种;将覆盆子酮(0.4%或0.5%)与1,2-己二醇(0.5%或0.8%),或与苯氧乙醇(0.2%或0.3%)复配,具有良好的抑菌性能;将该复配防腐体系应用于乳液和膏霜剂型产品中,能满足产品的防腐需求,但应用于水剂体系中,对真菌的抑制效果稍弱。  相似文献   

2.
陈孝行  陈少平  林超强  伍仁强 《应用化工》2010,39(2):213-216,225
以丙烯酰胺(AM)、苯乙烯(ST)、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ADMAC)为原料,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高固含量的AM-ST-DADMAC三元共聚物。研究了单体总质量分数和三种单体质量配比对转化率和AM-ST-DAD-MAC共聚物无皂乳液动力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DADMAC的配比是影响AM-ST-DADMAC共聚物乳液固含量的主要因素。较佳的工艺条件为m(AM)∶m(ST)∶m(DADMAC)=5∶2∶3,单体总质量分数为63%,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5%,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2 h。在该反应条件下,目标聚合物的产率可达89.9%,DADMAC的转化率为71.5%,乳胶粒表面电荷量是1.405 mmol/g,乳液的动力粘度是76 mPa.s。  相似文献   

3.
聚丙烯酸酯微乳液平均粒径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利用预乳化种子法合成聚丙烯酸酯微乳液的聚合过程中,去离子水用量、阴离子与非离子乳化剂配比及用量、聚合温度、功能性单体用量及混合单体配比对平均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过程中,控制去离子水用量为总质量的60%、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质量比为4:1及复合乳化剂的用量为总质量的3%~5%时,合成的微乳液粒径小、分布好;聚合温度对聚丙烯酸酯微乳液平均粒径的影响较小;随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用量的增加,微乳液平均粒径增大明显,其加人量以不超过总质量的1.8%为宜;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用量等于或大于丙烯酸丁酯(BA)的用量时,可得到纳米级微乳液.  相似文献   

4.
采用防腐挑战测试方法研究了p-茴香酸与脱水山梨醇辛酸酯作为防腐剂在洗发香波中的抑菌性能。对其用量及抑菌条件(体系p H和温度)对抑菌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当p-茴香酸的质量分数为0.4%,脱水山梨醇辛酸酯的质量分数为1.0%,且体系p H≤6.0时,体系具有良好的抑菌性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火龙果果皮红色素为原料,通过L16(45)正交试验法,研究天然色素哑光型口红的制备工艺和最佳基质处方配比,确定哑光型口红的配比;并以溶解温度及加热条件、感观检查、色素总固体含量、热敏性(耐寒、热)以及过敏性试验为质量标准指标进行考察、评价,筛选出最佳方案。结果:天然色素哑光型口号的最佳基质配比最佳配比为混合蜡︰橄榄油︰无水羊毛脂︰维生素E︰白凡士林=4︰0.2︰0.5︰0.3︰5。结论:通过验证试验,研究表明所选取的制备方法合理可行。在此最佳基质配方下制备其口红,经质量稳定性考察,哑光型口红的色泽度、亮度均匀、粗糙度适宜、总固体含量高、耐热、寒性良好、无肌肤过敏性症状。  相似文献   

6.
以脂肪醇聚氧乙烯(3)醚(AEO-3)/正辛烷/甲醇非水微乳液体系为反应介质合成了纳米二氧化铈(CeO2)。通过UV-Vis光谱和染色法研究了非水微乳液的微观结构。运用相图法确定了微乳液区域及合成纳米CeO2的较佳条件为:?m(AEO-3)︰m(正辛烷)=4︰6,Ce(NO3)3?浓度0.3?mol/L,NaOH浓度0.9?mol/L,甲醇质量分数14%。采用X射线衍射(XRD)、Nano-ZS型动态光散射仪、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纳米CeO2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特定的AEO-3/正辛烷/甲醇非水微乳液体系中制备的纳米CeO2是高纯萤石结构,颗粒粒度小(10~20?nm)、分布均匀呈球形。  相似文献   

7.
羟基有机硅微乳液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作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催化剂,通过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的开环聚合反应,合成了羟基硅微乳液.考察了加料方式、聚合温度、聚合时间、预乳液滴加时间、DBSA和AEO9的质量比、催化剂用量对微乳液性能的影响.较佳工艺为:采用预乳化法转化率较高;DBSA与AEO9的质量比为3∶ 2,DBSA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3%,预乳液滴加时间为1.5~2 h;反应温度60~70 ℃,聚合时间4h.在此条件下制得的产品为半透明乳液,略泛蓝光,并且具有优异的稳定性能;用其处理后的织物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白度,并且能赋予组织良好的亲水性.  相似文献   

8.
硅丙乳液与聚氨酯乳液的复合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乙烯基硅油为原料,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硅丙乳液;以甲苯二异氰酸酯、聚醚二元醇、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原料,合成了聚氨酯乳液。并用聚氨酯乳液与硅丙乳液进行复配改性。研究了乙烯基硅油用量对硅丙乳液性能及复合乳胶膜性能的影响、DMPA用量及n(—NCO)∶n(—OH)值对聚氨酯乳液性能的影响、聚氨酯用量对复合乳胶膜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粘接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硅丙酯乳液的较佳配比是乙烯基硅油的质量分数8%,m(BA)∶m(MMA)=3∶2;制备聚氨酯乳液的较佳配比为n(—NCO)∶n(—OH)=1.15~1.3,DMPA的质量分数为6%;聚氨酯乳液的质量分数为20%时,复合乳胶膜的粘接强度、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分别提高86.7%、32.8%和24.9%。  相似文献   

9.
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环氧改性丙烯酸自交联乳液。重点研究了几个方面对乳液性能的影响:乳化剂用量、双丙酮丙烯酰胺的用量、双丙酮丙烯酰胺与己二酸二酰肼的比例、环氧树脂E51的用量等。并研究了不同因素对乳液的耐水、耐溶剂、耐酸碱、硬度、光泽和耐沾污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质量分数2%,DAAM与ADH质量分数1.5%~2%,m(DAAM)∶m(ADH)=0.5~0.7,环氧树脂质量分数10%;反应温度82~88℃,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5%~0.9%,可以制得综合性能最佳的环氧改性丙烯酸自交联乳液。防水性能可达1000 h以上,耐溶剂200次合格,耐酸碱24 h合格,光泽98%,耐沾污性能优异,硬度可以到H级以上。  相似文献   

10.
《辽宁化工》2021,50(5)
以苯乙烯、丙烯酸乙酯为主要单体,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OP-10)组成混合乳化体系,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采用半连续微乳液聚合的方式制备丙烯酸酯微乳液。考察了单体配比、聚合温度、乳化体系配比、引发剂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当单体配比为m(EA)∶m(MMA)=1∶1、聚合温度为75~76℃、乳化剂用量共计25 g且SDS/OP-10=3∶2、引发剂用量为1.0g,且采取聚合中期补加KPS溶液的方式补加、丙烯酸用量为3%,体系的p H值在7~8时制得的微乳液的产品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1.
以甲苯为溶剂,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苯乙烯(SI)接技改性氯化聚丙烯(CPP)。研究了不同苯乙烯用量,不同反应温度,不同反应时间,不同引发剂用量对改性氯化聚丙烯胶粘剂的粘接性能的影响,得出较佳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2h,原料质量配比m(CPP):m(MMA):m(St):m(BPO)为50:0.5:0.6:0.15。  相似文献   

12.
制备了适于二甲基硅油合成的固体酸催化剂SO42-/ZrO2-A12O3,开发了以固体超强酸SO42-/ZrO2-A12O3为催化剂,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六甲基二硅氧烷为原料合成二甲基硅油的新工艺。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脱低沸时间等因素对产品粘度和闪点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固定原料配比n(八甲基环四硅氧烷)︰n(六甲基二硅氧烷)=36︰1下,二甲基硅油合成的较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的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2%,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3 h,脱低沸物时间为3 h。  相似文献   

13.
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酸、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原料合成了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讨论了聚合工艺、聚合温度、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的加入量与加入方式、乳化剂用量和配比对乳液综合性能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的较佳工艺条件为:采用预乳化法,复合乳化剂[m(OP—10):m(SDS)=5:1~2:1]的质量分数为3%~5%,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的质量分数为2%~6%,聚合温度75~80℃。在此条件合成的乳液的稀释稳定性、冻融稳定性、钙离子稳定性、贮存稳定性好,与普通苯丙乳液相比,乳胶膜的吸水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形成微乳液体系的相行为,同时采用单因素变量法考察了乳化温度、组分含量、多元醇链长、添加剂以及p H对微乳液液滴粒径及Zeta电位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优乳化温度为80℃,在此乳化温度下微乳液液滴粒径较小、体系各组分的较优质量分数为1%甜杏仁油、10%聚氧乙烯(21)硬脂醇醚、10%1,2-丙二醇、0.4%Na Cl以及78.6%去离子水。此外,添加1,2-丙二醇作助乳化剂,当p H相对较低时生成的微乳液液滴粒径较小,体系较稳定。  相似文献   

15.
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及有机硅单体为主要原料,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预乳化工艺和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自交联改性苯丙乳液。考察了交联单体用量、交联单体配比、有机硅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以及聚合温度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交联单体用量为单体总量的5%,m(DAAM)∶m(N-MA)=3∶2,有机硅加入量为0.5%~1.0%,引发剂用量为单体用量的0.4%,聚合温度为83~87℃时,所得乳液的综合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6.
以聚己二酸己二醇酯二元醇(PHA)、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元醇(PBA)、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丁酸(DMBA)为单体,三羟甲基丙烷(TMP)为交联剂,乙二胺(EDA)为后扩链剂制备出一系列内交联型水性聚氨酯自消光树脂乳液(PUX膜),进一步将其制备成内交联水性聚氨酯自消光胶膜(PUF)。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乳液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乳液表面和粒子形貌,并对PUF的光泽度、耐水和耐酸碱性、热力学等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胶膜表面粗糙,自消光树脂乳液平均粒径在1 000 nm以上,光泽度2.0左右,符合消光要求;胶膜在未添加交联剂时的拉伸强度为8.3 MPa,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5℃,热失重10%时的分解温度为275.7℃,在去离子水、酸和碱溶液中的吸水率分别为29.1%、27.0%和17.2%;交联剂的加入量为0.65%(以单体的总质量计,下同)时,乳胶膜的拉伸强度增大到21.4 MPa,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到-40℃,热失重10%时的分解温度升高到305.6℃,在去离子水和酸、碱溶液中的吸水率降低为3.2%、6.2%和5.0%。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十二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与苯乙烯和丁二烯同时对PAE湿强剂进行了改性。对物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各步反应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最终确定了各步反应较佳的合成条件。第一步反应的合成条件为:nPAE︰nLMA=1︰4、T=85℃、t=6 h;第二步反应的合成条件为:n中间体1/nEPI=1︰1.5,6℃反应10 min后,升温至60℃保温反应2.5 h;第三步反应的合成条件为:n中间体2︰n(ST+BD)=1︰2(其中nST︰nBD=1︰1)、T=60℃、t=5 h、引发剂的用量=0.3%。通过实验确定了该改性PAE较佳的用量为1.5%。与传统PAE增强剂相比,改性PAE增强纸张的湿强度和柔软度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8.
《广东化工》2021,48(3)
目的:探究天然滋润保健唇膏的制备工艺,简化唇膏制备的工艺流程。以涂展性为主要指标来得出唇膏的各成分的较佳配比。方法:先选取几种天然植物提取物为唇膏的基质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探究各成分浓度对涂展性的影响。再对基质材料进行L9(34)正交实验以及质量稳定性检测(外观稳定性检测、光照实验、离心实验)综合各方面数据得出最佳配方。结果:巴西棕榈蜡︰乳木果油︰可可脂=2︰5︰2为较佳基质配比。此制备工艺制出的唇膏涂展性较好,质量稳定。结论:天然植物滋润保健唇膏制备的工艺研究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9.
选用3种不同的弹性丙烯酸乳液Carboset AE-960、Carboset RPT 3030和Carboset 26930分别与乳化沥青共混,制备水性沥青防水防锈涂料。讨论了不同弹性丙烯酸乳液的用量对漆膜力学性能和防腐性能的影响,确定其较佳用量为25%(质量分数),颜填料体积浓度(PVC)为20.5%,以此用量制备的水性沥青漆膜的撕裂强度为3.6~4.5 kN/m,断裂伸长率为624%~843%,漆膜粘结强度为0.7~1.0 MPa,耐高温110°C以上,耐低温低于-20°C,产品性能高于水乳型沥青防水涂料的行业标准。此3种改性水性沥青涂料作为面漆分别与环氧富锌底漆配套使用后,所得漆膜的防腐性能明显提高,耐水时间均超过50 d,耐盐雾时间为384~600 h。  相似文献   

20.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St-BA-AA共聚乳液,稳定剂为羧甲基纤维素(CMC),引发剂为过硫酸铵,主要单体为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功能单体为丙烯酸(AA)。对影响乳液聚合过程和乳液性能的因素进行了系统考察,包括CMC用量、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和配比。结果表明,在CMC用量为0.4%~0.5%,引发剂用量为0.2%~0.25%,AA用量为1.5%~2%,主单体总量为40%,St/BA质量比为7/9~1/1时,聚合体系在反应过程中稳定,且乳液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